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20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20部分阅读

则在授封两万石。

    如此这二人虽听由李晓调用,但是从名义上,他们毕竟是直臣,他们的领地不算入李晓的掌控之内。

    这只是其一,接下来就是联姻。

    李晓攻略下能登二十一万石之地后,势力已是大涨。

    他手下两员大将岛胜猛,木下秀长,之前一直在美浓,越中奋战,替自己抵御织田,上杉,战功卓著必须予以犒赏,而他们二人作为谱代家臣的身份,亦进一步加封知行。

    岛胜猛将直接作为加治田城城主,指挥美浓众,执行对织田家防御。

    而岛胜猛的知行地,一口气被李晓加增为三万石,而木下秀长亦正式成为松仓城城主,知行两万五千石。

    岛胜猛已成婚生子了,所李晓就让木下秀长娶马场信房的之女为妻,而旗本备藤堂高虎娶已故武田家名将原虎胤的女儿,原虎胤的另一个女儿,则嫁给了北信浓军团副将小幡昌盛。

    这一联姻举动则是拉近李晓内部家臣,与甲斐内部家臣的联系。

    如此以减轻,武田家内部对飞驒越中兵团的排斥。

    李晓将自己这一方案,连夜附在能登豪族的安堵文书之中,一起派人送入踯躅崎馆中,由武田胜赖定夺。

    而李晓当前不知的是,眼下武田家内部一时尚无暇关注,他攻陷能登之事,一件更引人注目之事,已发生在眼前。

    骏河国,骏府城。

    一行从江尻城而至的骑马武士队,一路风尘仆仆赶至此地,来本地一处居馆之后,这群骑马武士翻身下马。

    直接朝居馆之内而入。

    居馆四周皆已被武田家的武士足轻把守,显然是防备森严。

    这一行骑马武士刚走入大门,就遭到了拦截。

    “来者何人,难道不知这是本城重要馆驿吗?随意乱窜,不要命了吗?”

    这群骑马武士闻言当即怒不可遏,而为首之人,眼见属下之人就要发作,当下将马鞭一挥,言道:“算了,不要争执,报出我们的身份吧。”

    那名属下闻言喔地一声,看向把门武士,言道:“笨蛋,连山县兵卫大人都不认得了吗?”

    “喔!原来是赤备大将。”

    这名武士终于认出对方是赫赫有名的山县昌景,当下向后退了一步,朝之行礼。

    山县昌景看向对方,言道:“屋形公,现在屋子中吗?”

    这名武士喔地一声,言道:“回禀大人,屋形公昨日抵达,一路舟车劳顿,现在估计已恢复精神,可以觐见了。”

    山县昌景点了点头,当下对身后武士,言道:“你们在这里等着。”

    说完山县昌景一人进入了馆驿之中。

    山县昌景走到内门之中时,遇到两名穿着一身素袄,手持武士刀的男子阻拦。

    “什么人?”

    山县昌景听这二人操着京都口音,当下言道:“请禀报,说山县三郎兵卫,前来拜见屋形殿下。”

    对方显然也听说过山县昌景的名声,当下一人言道:“阁下请先在此等候,我去通报一声。”

    山县昌景闻言点了点头,在门后候立。

    不久后这人返回门前,向山县昌景言道:“山县大人,大人说,阁下可以入内了。”

    山县昌景微微颔首,这时对方却微微咳嗽一声,以目光示意山县昌景腰间的太刀与肋差。

    山县昌景会意将太刀,肋差取下,对方接过后言道一声得罪。

    之后山县昌景方在一人的领路之下,穿过长廊入内,之后领入一间偏房之中。

    “请在此等候,大人还在更衣。”

    说完之后这名男子退下,山县昌景一副正坐的姿势,耐心等候,丝毫不敢露出怠慢之色。

    过了许久后,屋外传来一声老者沉闷的咳嗽声,一名七十多岁,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地走入了偏房之中。

    山县昌景听见脚步声,当下将头埋得更低。

    只听这名老者似乎缓缓地在中央叠席上坐下,然后将袖袍一拢,之后便问道:“你就是饭富源四郎的弟弟?”

    山县昌景喔地一声,言道:“回禀屋形殿下,在下正是。兄长当年称多次向我提及殿下的骁勇善战,英明决断。”

    “哼,真的吗?若是我真如此,他为何与太郎一起,将我放逐出甲斐,令我孤单在外徘徊数十年,终生不能返回甲斐。”

    听出对方口中的怒意,山县昌景平静地回答言道:“兄长说这是他臣子的本分,当年屋形殿下在甲斐杀戮过重,若不及早行放逐之时,可能会引起国人暴动,再现当年油川之乱,所以他亦是情不得已。”

    “够了,当年事已了去了,我不想再提,四郎胜赖现在何处,为何不来骏河见我。”

    这说话的老者自然就是武田胜赖之祖父武田信虎,足利义昭事败之后,遭到信长放逐,而武田信虎少了足利家的庇护,亦无法在京都继续呆下去。

    故而赶至界町乘船,至骏河国登岸,返回武田家控制范围之内,以躲过织田家对其的追捕。

    闻之武田信虎来到骏府城的消息,作为骏河军团军团长的山县昌景,自然是第一时间赶至。

    山县昌景回答言道:“馆主大人,坐镇本馆不可以亲离,而他特亲臣下来此接屋形殿下返回甲斐。”

    “不,我不回甲斐,”武田信虎霍然站起身来,言道,“当年为坂恒,甘利,饭富那几人背叛,逐出甲斐之后,我就立下重誓,除非那个不孝子夺取天下,否则我绝不再履甲斐一步,父子二人从此不再相见。”

    “眼下这个不孝子完成上洛大业,就死在我的前面,我就更不用甲斐,那里已不是我信虎当年所认识的地方了。”

    山县昌景听武田信虎其意坚决,一时也不知说什么才好。

    而武田信虎看向山县昌景则言道:“这一次返回骏河,实际上是公方殿有一项事拜托于我,此事关乎本家上洛,以及天下武家栋梁之事,所以我必须要告之胜赖。”

    ps:这章五千字,也算小补了下,以前的欠更吧。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三十三章 北前船贸易

    第四百三十三章北前船贸易

    “武家栋梁,本家上洛之事?”

    山县昌景身躯一震,讶然问道:“何事关系如此重大?”

    武田信虎沉吟了一下,言道:“既然胜赖不在此地,就由你转告他吧。(百度搜索《~138百~万\小!说网~》,观看本书最新更新)”

    “在数月之前,公方殿下因知道槙岛城陷落逆贼信长之手,明白大势已去,公方殿因担心自己遭到信长之毒手,足利将军家后继无人,故而将刚刚满月之子交给了我。”

    “什么?”山县昌景震惊问道,“据臣下得知,公方殿的息子不正为信长扣下为质?”

    “不错,”武田信虎点了点头言道,“若公样(义昭长子史料上称呼)正是为信长扣下。公方殿下交给我的是他的次子。”

    顿了顿武田信虎言道:“当时公方殿曾告诉我,若是他突然暴毙,或者遭信长谋逆,就让我武田家辅佐此子,光复足利将军家,再兴幕府。”

    “再兴幕府!”

    山县昌景讶然言道:“若是公方殿遭遇不测,那么此子不正是下一任征夷大将军,若此将他掌握在手,我武田亦有了上洛的名分大义。”

    武田信虎点了点头,言道:“正是。”

    上洛之事,并非一介地方大名,口头高喊我要打到京都,就可以获得领地豪族上下的支持的。

    要知道所谓武田,上杉如此的战国大名,之前都不过是一国的守护大名。

    守护大名由幕府任命控制当地,而实际上对地方豪族,并没有太大的制约力。(百度搜索《~138百~万\小!说网~》,观看本书最新更新)

    在地国人甚至可搬出各种守护不入的名义来对抗,守护对他们的控制。

    后来朝廷颁布半济令,所谓半济令,就是当地守护可以将,本国庄园年贡截留一半自己使用。

    这种情况一般是用作,国内叛乱或者镇压一揆使用,只是临时法令。

    但是后来守护大名将之长久化,将原本供应给朝廷公卿,寺庙的年贡截留自用,之后势力逐步增强,有了对国内控制力后,从守护大名向战国大名转化。

    不过守护摆脱了朝廷的控制,就更需依赖在地国人的支持。

    所以上洛之事,没有大义名分在手,很多地方豪族不会买账,即便类似武田这样领国化实行得如此彻底的战国大名,亦会受到国内压力。

    当年大内义兴有了足利义材,六角定赖有足利义晴支持,才有足够底气行上洛之事,他们都是足够的势力后,借助了大义名分下,成功上洛,最后权势接近于天下人。

    而当年家格仅次于足利将军家的源氏名门今川义元,他所行上洛,正是没有大义名分支持,导致部分豪族不支持,这才埋下了败因。

    若没有大义名分,贸然打出上洛的旗号,就是谋逆。

    这点即便当年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也是要足利义昭下御下书的形式,以及觉恕法亲王让信玄捍卫佛法,讨伐佛敌,他方才提出上洛的口号。

    眼下有了足利义昭次子在手,武田军完全可以效仿,当年信长拥立足利义昭上洛之事,以此大义名分号下最终入主京都。

    要知道现在足利义昭为信长追放,幕府之事务由原先伊势氏,高氏,一色氏,上野氏,细川氏各奉公众代理,这可谓武家无主。

    若是在足利义昭允许之下,将将军之位授予他的次子,武田家完成打出拥立将军之位,而正式上洛,再度向信长开战。

    山县昌景自然知道此举的意义,于是他想了一下,言道:“屋形公,此事事关重大,请让我禀报馆主大人,商议之后再行定夺。”

    武田信虎点了点头,言道:“无事,反正我已决定将来埋骨此处了,不会再走了,商议出结果,再来禀报我就是。”

    “还请屋形公保重。”山县昌景说完之后,当即退下。

    武田信虎看着山县昌景离去的背影,略有所思。他明白现在家中的处境,山县,马场等甲斐系家臣,与胜赖不睦,可能不会支持胜赖继续信玄的路线再行上洛。

    所以他预感到此事并非一帆风顺。

    能登国。

    轮岛凑。

    在能登半岛尖端的海港上,眼下正停泊着船舶。

    现在江户时,大大有名的北前船贸易,此时已开始渐渐兴盛。

    所谓的北前船贸易,主要是有近江商人兴起的,就是利用对马洋流,往返大坂与蝦夷岛之间的回船贸易。

    北前船一般一年往返航行一次,因此亦称作为回船,一般三月下旬从界町出帆,至五月下旬蝦夷岛抵达。

    之后七月下旬从蝦夷岛返回,最后十一月上旬再返回界町。

    北前船一路航行,路途多有停泊港町,而李晓领内的能登七尾町,轮岛凑,佐渡赤泊,越中的放生津,岩濑凑,都是北前船主要停泊地。

    眼下轮岛凑,停泊的,正是不少从蝦夷岛(北海道)方向来回船。

    李晓与明国海商李旦,王坦之等人,眼下都在天堂城下的轮岛凑内。

    虽说轮岛凑之前,在明国海商们的劫掠之中,被焚毁过一次。

    但是每年的北前船贸易,仍使得不少商人闻到了商机,在轮岛凑内修筑起了临时屋敷,开始作起这些回船上的生意。

    这些回船主要都是独立船主,这一次从蝦夷岛返回,带来海产,如鲱粕,以及大量鲱鱼的鱼卵,鱼干,海参,干鰯之类,当然最多还是蝦夷岛主要出产的昆布(海带)。

    为了降低成本,这些船主不会将这些海产全数带到近畿,由那些近江商人来垄断售卖,在沿途之中若有合适价格也会拿去贩卖。

    也就是为何江户北前船贸易,带动整个日本周边港口繁荣的原因。

    面对能登当地商人的热情,除了部分要运至界町的海产,很多船主都在能登当地脱销。

    面对于此交易盛况,李晓当然是不会放过这半年一度的收税机会,当下设立临时奉行,对交易征收冥加金,以及船舶停靠到岸的过夜费。

    如此仅仅是一日,李晓就可从中盈利近千贯之多。

    眼见轮岛凑如此繁华,李晓对李旦,王坦之言道:“轮岛凑,不仅西回航路的中心,还是古之渤海国与此贸易的中心,若是你们在打通与朝鲜海贸,对你我而言皆是一桩好事。”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三十四章 扩军扩军

    第四百三十四章扩军扩军

    李晓与李旦所说的渤海国,就是由粟末靺鞨出身的大祚荣,所开创的。

    在当时日本因为白江村海战失败后,国内对唐,新罗联手一直处于恐惧之中,故而采用外交手段有意接近渤海国,形成同盟,以形成对新罗的战略包围。

    在历史上日本多次派遣遣渤海使,双方完成朝贡贸易。

    渤海国出发日本的使者,一般开始选择最近点九州一地登陆,但由于频遭风暴袭击,船毁人亡,所以改走能登越中登陆。

    当时渤海国选择的起锚点在东京龙原府(大抵今吉林珲春市)或南京南海府(朝鲜咸兴市)出发,之后在晚秋初冬季节,利用大陆吹来的西北风抵达能登越前。

    对于这条航路,李旦,王坦之皆是几乎没有听说,但是在李晓详细解释后,明白这确实是一条向朝鲜贸易的绝佳海路,只是路途稍远一点而已。

    对于日本与当时李氏朝鲜的贸易,一开始是双方都算比较便利的,当时朝鲜将日本来贸的商船,称兴利倭船。

    一般是由日本向朝鲜运输胡椒,丹木,朱红,铜,金等物质,而朝鲜向日本返送盐,鱼,米,朝鲜人参以及当时日本急缺的棉。

    双方都从这条商路上获得不少的油水,是日本当时仅此于日明贸易的重要海贸。

    可是自三浦之乱后,朝鲜与日本关系恶化,当时对马国的宗盛茂居然率领四千五百军势渡海攻击朝鲜。

    导致朝鲜朝廷对日本极端仇视,两边贸易停止,但最后双方又无奈于彼此贸易巨额利益,最后只能重新坐回谈判桌,双边签订壬申条约,重开朝日贸易。

    不过朝鲜朝廷将对日本来贸易倭船身份,做了严苛之限制。

    原先日本九州,中国地方大名皆可以参与对朝贸易,之后朝日贸易只剩下有两大势力把持,一是对马的宗氏,二正是当时手眼通天的明国海商。

    而李晓现在正有利用李旦这些明国海商,为对朝鲜贸易,在能登再新开一条海贸通道。

    这跨海贸易,虽比不上明日贸易那么油水丰厚,但对于李晓目前各处要钱的局面而言,已是足够了。

    为了应对一年半以后的长筱合战,以及织田家如日中天般席卷天下的大势,李晓必须为自己积攒足够的本钱,在这次当前的危机之中,求得生存。

    目前佐渡金山,还在第一遍的勘探之中,以大藏长安的估计,最快也要等今年十一月才能投入产出,如此按照正常速度三至五年后才能达到最大产值。

    但是面对织田家席卷天下的大势,三至五年时间一过,那时就算佐渡金山开采量达成何种数量,皆是无济于事。

    所以眼下有任何生财的渠道,李晓都必须去开拓。

    李晓用钱的地方一大堆,首要当务之急是,常备的扩建。

    他已听到风声,信长以皈依天主教为条件,正是与葡萄牙人结成了良好的关系。

    他向葡萄牙人打听出李晓西国方阵的战法,已经引进大筒,铁炮装备织田军。

    这一消息,令李晓感到自己这小翅膀,终于扇动了历史的局面。

    不过对于西国方阵的战法,李晓是一点也不担心,实际上他采用是古斯塔夫二世的改进版西国方阵,而并非这个时代的西国方阵,所以亦不用担心识破。

    但是信长肯定会对自己的战法有更深入的了解,绝非当初柴田胜家与自己初次交手时,那样一无所知。

    所以常备军的扩建,已是不容置疑。

    李晓新一轮的军备计划,已经与家臣们讨论了过了。

    李晓的五大常备将扩建。

    其中神冈备,蛇尾备将再增加一个西国方阵的编制,而旗本备则增加两个。

    一个西国方阵是两百四十人的标准序列,三个就是九百六十人。

    如此神冈,蛇尾备皆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