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天子门生 >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54部分阅读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54部分阅读

致,意思说刘太后,你学学唐睿宗吧,安心地当你地太后吧。 日常小事你就不要管了,让文武百官向皇上汇报,由皇上处理就行了。

    刘太后听后又是大怒。 你们这些无知的官员说的好听,什么小事又皇上处理,大事由哀家决断。

    你们以为哀家是傻子吗?若是采用你们之言,恐怕朝中今后再无大事了,什么事情在你们眼里都成了只需要皇上处理的小事情了吧?

    刘太后当即下旨,把宋绶赶出朝廷。

    帝党官员在朝廷中本来就居于少数,又怎么经得起这么消耗?鲁宗道虽然是帝党首领,奈何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已经控制不住帝党中这些热血澎湃地年轻官员。

    他眼见着帝党官员一个一个被刘太后贬出朝廷,不由得又惊又气。

    终于,当第四位帝党年轻官员秘书丞刘越因“越请太后还政,言尤鲠直”被刘太后贬到岭南之后,鲁宗道虚弱的身体支持不住,当日就在朝堂之上吐血半斗,被送回到府邸后,还没有半日,就一命呜呼了。

    鲁宗道一死,帝党失去了最高首领,在朝廷中的声音愈发微弱。

    刘太后吸取了丁谓和鲁宗道两位宰相的教训,决心选一个事事依从自己主意的官员来担任宰相一职。 再三衡量之后,刘太后选了参政知事吕夷简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样,朝堂中再无反对刘太后的声音。

    序 第一百六十四章 疯狂计划(一)

    第一百六十四章 疯狂计划(一)

    朝堂这些变化通过邸报一宗宗地传到江逐流的耳中,江逐流却对此漠不关心,闭上门来安心地做他的荥阳县丞。

    太后党帝党,谁胜谁负于他何干?无论他立多么大的功劳,最终也逃不脱被贬谪的命运。

    拿江逐流扳倒丁谓来说吧,朝中势力最大的丁谓一倒台,无论太后党人还是帝党人,都从中瓜分了不少好处,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活动空间。

    可是江逐流作为扳倒丁谓的第一功臣,非但没有享受了丝毫功劳,反而落了个从七品承事郎贬谪为八品县丞的下场。

    对于太后党人的排斥,江逐流尚能理解,毕竟他是小皇帝亲口封的天子门生,和太后党人也素无往来,太后党人难免会把江逐流视为帝党中的一份子。

    可是江逐流这次被贬谪到荥阳任县丞,帝党中的官员也无一人为江逐流说话。

    无论是当时尚在人世的参政知事鲁宗道、礼部尚书晏殊还是和江逐流有着不错关系的秘阁校理范仲淹,竟然无一人为他说话。

    即使是把表面上是江逐流教习,私下里却称呼江逐流为二哥的小皇帝赵祯,对于江逐流的贬谪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这怎么能不让江逐流心灰意冷啊?

    江逐流遂收了满腔报国热血,安心地在荥阳做他的平安县丞。

    所谓平安县丞,可一点都不假。 江逐流前次在荥阳任县丞两个月其间,屡破奇案,又解决了黄河数万灾民的吃饭问题,江青天之名在荥阳县可是如雷贯耳。

    当初江逐流接太后懿旨调任山陵使承事郎一职的时候,荥阳百姓都呼天抢地的如丧考妣,家家户户摆着香案,供着长生牌位。 阻拦在荥阳县衙门口,不让江逐流离去。

    现在江逐流重新回到荥阳任县丞,荥阳百姓自然是欢天喜地,笑逐颜开了。 有江青天在此,无论是荥阳县本地的歹徒恶棍,还是外地流窜过来的江湖宵小,都不敢轻易在荥阳犯案。

    一时间荥阳百姓日不关门,夜不闭户。 过着安居乐业的温馨生活。

    荥阳县治安情况良好,亦无流离失所地饥民,在县务之上,江逐流几乎不用操心什么。 偶尔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早有县尉张保和主簿郭松为他处理停当。

    在这种情况下,江逐流把主要精力都转在由崔一虎筹办的荥阳新式书院上面。

    江逐流首先从儿童阶段入手,仿照后世现代小学的模式开办荥阳县小学。 本来按照江逐流原来的意思,为了减少阻力。

    便于获得世人的认同,打算把荥阳县小学称为荥阳新式少年书院。

    可是经过从山陵使承事郎重新贬谪为荥阳县丞之后,江逐流彻底放开了,管他什么世人认同不认同,我就是要叫荥阳县小学。 关他人何干?

    其实江逐流不知道,在北宋时官学系统中已经有小学这个称呼了,当时或叫小学,或叫社学。 都是负责对儿童的启蒙教育。

    只是官立小学,兴废无常,实际上承担儿童阶段的启蒙教育地组织,主要是当时私人兴办的学塾。

    按照江逐流的构想,小学中需要设立的课程包括语文、算术、自然、体育等四门功课。 那么现在荥阳县小学成立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习的问题。

    江逐流现在手头有几万贯铜钱在手,还怕招不来合适的教习吗?

    最好找的就是语文教习,直接聘请那些在私塾内担任塾师地老夫子老秀才即可。

    所授课程自然和私塾内的课程别无二致,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只是在课时上会有一些调整。

    体育教习也比较容易解决。

    北宋武学盛行,江逐流直接从武学中聘请一些教习过来教授武术,这样既可以起到体育教育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让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儿童练得一身好武艺。

    算术则稍微麻烦一些。 虽然当时能够进行算学启蒙教育地老夫子很多,但是江逐流并不打算在新式小学中推行当时用算筹进行计算的算学启蒙教育。

    他打算一步到位,直接在小学中向儿童推行用阿拉伯数字和现代数学符号进行的加减乘除的算术教育。 所以。 江逐流即使招过来教习。

    还不得不对这些教授算学地老夫子进行再培训。

    自然,也就是自然常识。 主要是对儿童进行一些科学常识的启迪,这也是新式小学开设的四门功课当中最难聘请教习的一门功课。

    对于如何招聘这门课程的教习,江逐流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主意,但是究竟可行不可行,只有看看荥阳小学招来学生后,实际讲授一下看看如何。

    主意打定后,江逐流就派人四处张贴招聘教习的告示,这告示不仅限于荥阳一地,东到京城汴梁,西到河南府所在洛阳,南至应天府,北至嵩阳县,俱都贴满了荥阳县新式小学招聘教习的告示。

    一时间八方雷动,无数得志或者不得志地秀才茂才老夫子俱都往荥阳县城来参加新式小学教习的面试。 为什么?因为江逐流出的报酬很高。

    前面我们也曾提到过,在当时,一个中等县的县丞一个月俸禄不过十贯,江逐流在荥阳县丞任上就是拿这么多俸禄的。

    可是江逐流对荥阳县新式小学的教习的开出的价码是多少呢?按照告示上所说,这荥阳县新式小学地教习按照不同地水平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级别。

    其中初级教习每月薪水四贯,并供应麦子两斗;中级教习每月薪水六贯,除了每月可以免费领取两斗小麦外,还可以免费领取半斤羊肉;高级教习每月薪水八贯,除了每月可以免费领取两斗小麦,另外可以免费领取两斤羊肉、二两粗盐、半斤茶叶。

    这样假如能在荥阳县新式小学担任高级教习,那么生活待遇几乎比一个中等县的县太爷还要滋润,各地地秀才茂才老夫子怎么能不趋之若鹜呢?

    告示贴出去后,通往荥阳的水旱两路上都挤满了满口之乎者也的秀才茂才老夫子、武生武举武壮士、道士和尚炼丹师、木匠铁匠泥瓦匠,他们心目中只有一个目的地,那就是荥阳!荥阳!荥阳!

    有人就说了,秀才茂才老夫子、武生武举武壮士赶往荥阳这都能理解,那么道士和尚炼丹师、木匠铁匠泥瓦匠赶往荥阳干什么?难道江逐流开办的荥阳新式小学中,也招聘这些人当教习吗?

    可不正是嘛!江逐流告示中是招聘各路能人异士,包括木匠铁匠和尚道士,都可以到荥阳新式小学来应聘。

    一时间荥阳客栈爆满,群贤毕至,聚集了各路好汉各路高才各路神仙。

    语文教习的招聘初试工作江逐流交给主簿郭松来负责。 体育教习的招聘工作则由县尉张保来主管。 江逐流则负责算学教习和自然常识教习的招聘工作。

    对于算学教习的招聘,江逐流定下几个原则,第一,年纪一定要轻,年轻人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便于掌握江逐流传授的现代数学知识。

    第二,头脑一定灵活、不僵化,没有门户之间,不会抱住老祖宗的东西一个劲儿的叫好。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顺利接受江逐流带过来的阿拉伯数字和现代数学运算符号。

    按照江逐流的计划,算学教习招聘也不能一步到位,第一轮江逐流要先按照事先定好的标准筛选出一部分初试合格者。

    对于这些初试合格者,江逐流还要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用教材就是江逐流自己编写的,主要引入阿拉伯数字、现代数学运算法则和运算符号,一些基本的数学定理及公理。

    江逐流打算让这么初试合格者用一个月时间来学习这些东西,一个月后,江逐流将对他们进行复试,从中挑选出合格的算学教习,并根据复试成绩划分为初级算术教习、中级算术教习和高级算术教习,分别领取不同的薪酬。

    江逐流相信,对于真正的算学精英,一个月时间掌握一套符号和现代数学体系是足够用了。

    他们在领会了现代数学概念,习惯了现代运算符号后,再去为新式小学的学生进行算术的启蒙教育,岂不是轻而易举?

    自然常识教习的招聘,相比算学教习的招聘就更有难度。 在江逐流的计划中,和尚道士炼丹师、木匠铁匠泥瓦匠,都是潜在的自然常识的教习人选。

    和尚道士炼丹师,这些人整日熬制药物、提炼金丹,一定会了解自然界一些物质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 而木匠铁匠泥瓦匠,在实际操作中,会自然而然的利用一些物质的物理特性。

    他们只要把这些经验中的东西记录成文字,然后向学生讲授出来,当然也等于传播了科学常识。

    序 第一百六十四章 疯狂计划(二)

    第一百六十四章 疯狂计划(二)

    和尚道士炼丹师之流,整日诵读经文,研修典籍,本身都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将自己经验中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肯定不成问题。

    而木匠铁匠泥瓦匠等工匠之流,多数属于大字不识老粗,全靠师傅才用手把手言传身教的方式学习手艺,若是让他们把自己经验中的东西记录成文字,肯定有相当大的问题。

    所以对于这些有实践经验的文盲半文盲,江逐流还必须给他们配备助手,把他们经验中的精华部分记录下来,整理成手册。

    当然,江逐流所打算开设的自然课程却并不全是指望这些和尚道士炼丹师工匠之流的实践经验,他也会编撰一些初级课本,把他所知道的一些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初级科普知识撰写出来,给这些招聘过来的教习讲授,然后让他们转授给小学的学生作为科学启蒙。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看着八方群贤毕至把整个荥阳县城几乎都要挤爆了,江逐流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

    这个荥阳新式小学寄托了他太多希望,能否招聘到合格的教习自然是他能不能实现希望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来应聘新式小学教习职位的人越多,江逐流越是有希望筛选到他所需要的人才。

    因为前来应聘教习职位的人太多了,江逐流无法按照原来的计划,在由金玉满堂赌场改造成的荥阳新式小学进行面试,最后只好在当日公开审断方家两兄弟争夺家产案的马道口校场搭了三个大棚,江逐流、张保和郭松每人一个大棚,在里面按照各自分好的科目面试教习。

    江逐流负责算术和自然两个科目,所以只好分为两个阶段,上午面试算学教习,下午面试自然教习。

    出乎江逐流意料的是。

    应聘算学教习的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老头子,年轻人简直是凤毛麟角,经常是两三日之内见不到一个,偶尔能见到一半个所谓年轻一点的,年龄也在四十开外了。

    这也难怪,在北宋虽然风气比前唐要好很多,设立了很多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可是在世人眼中。 这些门类都属于杂学,算不得正途。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地书指的是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和算学、律学、医学毫不搭边的。

    若是想升官发财、取得美娇娘,还是要读孔孟之道的圣贤之书,指望那些算学、律学、医学等杂类书籍为人带来官职财富,娶得美人归差不多等于痴人说梦。

    就拿医学来说。 在现代社会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崇高地位和财富的学科,可是在古代中国,却是不值得一提。

    在当时的社会看来:“上者医国,下者医人!”意思就是说上等人来医治国家、拯救国家,下等人才为人看病。 一言以蔽之。

    治病救人的医生,在古代不过是下等人而已。

    算学和医学都属于杂学,地位几乎还不如医学。 医者还可以通过为人治病获得声誉,赚取诊金。

    而算学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很少能够用得上的,能被人想起地自然是寥寥无几。 所以在北宋时,研习算学的人无非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四书五经的正途上确实没有什么造诣了,在科举考试中屡考屡败,最后心灰意冷,对儒学正宗彻底死心,不打算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想换一个门类看一看。

    算学虽然地位地下。 但是毕竟研习的人少,国家也有专门的算学专科学校,若是能考上,也能相应得获得个一官半职。

    虽然说通常算学生担任的都是芝麻大的小官,但是芝麻再小毕竟也是官,也是领取国家俸禄过活的人,虽然不能和那些儒学正宗进士科出身地官员相比,但是比起庸庸碌碌的平民百姓。

    还是要强上不少。

    第二种人则是从小就喜爱算学。 完全无意于仕途发展,只想专心研读自己的算学学问。 在这种眼里。 什么儒家经典、道家典藏、佛家文牍都是狗屁,只有算学才是正途。

    只是这第二种人相比第一种人来简直是少之又少,几乎属于凤毛麟角,能碰上一个算是运气,能碰上两个就是奇迹了。

    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一些人当算是奇迹中的奇迹,他们身兼儒家经典与算学于一身,精通各种学问,却以儒家经典为安身立命求官之本,把算学当做是一种闲暇时间消磨时光的兴趣和爱好。

    这种奇迹中地奇迹也不是没有,比如被江逐流拉入圈套最后贬谪到崖州任司户参军的丁谓可算是其中一个。

    这样说起来,就不难理解江逐流在这几日内见过的面试算学教习者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老头子了。

    第一种占绝大多数地年轻人都把全副心思用在研读儒家经典上,打算通过会试、省试、殿试连过三关,高中进士,从而加官进爵,寻觅到颜如玉、黄金屋。

    这些人即使是屡试不中,也不会放弃改弦易辙,去研习算学,只有当年纪一大把的时候觉得实在无望了,才会想到算学这种歪门邪道的杂学。

    第二种人,虽然自小就研习算学,但是因为本来就非常稀少,江逐流碰不上也不奇怪。

    至于第三种人,儒学算学皆都精通,自然是专注于仕途发展,又怎么会到江逐流这里谋取一小学教习之职位?

    无奈之下,江逐流只好退而求其次,这些算学先生年龄大就年龄大点吧,只要脑筋不迟钝,思想不僵化,能够接受江逐流带过来的新颖的现代数学概念,不抱住老祖宗留下的家法不放,江逐流认为也可以通过初步面试,留下来经过培训来供进一步筛选。

    可是即使江逐流退而求其次,适合他打了折扣的要求的算学先生也是难求。 这些算学老学究一听江逐流为他们讲述地现代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和运算符号,不由得连连摇头。

    当初术数鼻祖伏羲氏从河图中悟出古算学时,就是用的算筹作为计算工具。

    作为伏羲的后人,怎么可能抛弃用祖宗留下的算筹这么美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