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黄埔卧底 > 重生之黄埔卧底第147部分阅读

重生之黄埔卧底第147部分阅读

航空处,上校处长陈文麟;海岸巡防处,少将处长吴振南;航道测量局,少将局长刘德浦,厦门要港,少将司令林国赓;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兼);海军学校,少将校长李孟斌;第一陆战旅,少将旅长林秉周;第二陆战旅,旅长李世甲(兼)。萨镇冰、李鼎新、林建章被聘为高等顾问,刘传绶、谢葆璋、何品璋、陈兆锵、周兆瑞为顾问。海军编遣办事处延续到一九三零年三月撤销,实际未起什么作用。

    在组建海军部过程中,汪精卫曾出面帮助海军说过几句话,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从此,蒋介石与杨树庄关系恶化,蒋介石有事常绕开杨树庄直接找陈绍宽办,给杨树庄难堪。杨知难而退,干脆不理部务,长住福建。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杨树庄辞去海军部长职,专任闽省主席。一九三二年一月一日,陈绍宽就任部长,不久晋升上将。三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恢复,在军委会第二厅下设海军处,王寿廷、王时泽、陈策先后任处长。海军部归行政院、军委会双重领导。实际上,行政院只是挂个空名,什么也管不了,海军部主要由军委会管辖。

    一九三四年二月,鱼雷游击队奉命撤销,各鱼雷艇移交给第二舰队,“建康”号驱逐舰划归第一舰队。以后直至抗战前,海军部及其下属机构再无大的变化。

    海军部成立以后,十分注重培训各类专业技术和指挥人才。陈绍宽曾多次提出“训练人第一”的主张。

    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七年间,海军部成立留学生考选委员会,陈绍宽亲任主试官。招生面向舰上的青年军官,先后有邓兆祥、杨道钊、周宪章、张明萧、周应聪、陈大贤、高光佑、欧阳宝、华国良、陈瑞昌、林祥光、陈赞汤、高如峰、林遵、陈书麟、林夔、程法侃、林溶、蒋兆庄、姚屿、叶可钰、曾国暹、孟汉鼎、李慧济、张大澄、陈洪、韩廷杰、杨熙焘、林宝哲、曾万里、周伯焘、邢仑、吕叔奋、林继柏、郭懋来、李寿镛、郑海南、陈昕、陈荫耕、傅恭烈、丁杰、卓韵湘、刘宜伦、郑肇骥、龚栋礼、薛奎光、陈庆甲、刘永仁、高举、陈兆?、黄?、陈长钧、郑天杰、刘荣林、游伯宜、林葆恪、高声忠、郑昂、柳鹤图、常香圻、萨师洪、高光暄、魏行健、陈家振、郎鉴澄、黄廷枢、韩兆霖、张兆熙、周仲山、阙疑、邱仲明、林濂藩、何树铎、刘纯巽、廖士烂、欧阳晋、刘震、卢如平、蒋菁、王国贵、齐熙、夏新、陈粹昌、苏镜湖、程?、陈尔恭、李孔荣赴英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留学深造,其中有几人曾两次出国。

    在国内,充实和加强了各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海军军官和专业技术人才。

    马尾海军学校。为培养海军军官的主要学校,至抗战前共毕业航海生五届,轮机生三届。天津海军医学校。仅毕业学生一届,后因经费不足而停办了。南京海军水鱼雷营附设无线电训练班。共办了两期。

    海军引港传习所。有二百一十六人经考试成为正式引港员。海军练营。训练枪炮、帆缆、轮机专业士兵。分为舱面八个队,轮机三个队,电信两个队,信号两个队,鼓号一个队。至抗战前,有数千名专业水兵从这里分配到海军各舰队。

    海军大学。一九年二月开办于南京,专为训练舰长而设。特聘日本海军大佐寺冈讲军事学理论,日本海军法律顾问、法学教授信夫讲国际公法,其余课程由中国海军官佐讲授。在筹办过程中,陈绍宽规定限制各舰舰长只能带各舰办公费两成来校学习。由于“公费”已成为舰长外快的主要来源,这就引起了二十多名舰长的反对,他们以反对聘用日本人讲课为由向林森和蒋介石告状。陈绍宽一度辞职出走,引起海军内的混乱。蒋介石见势不妙,示意陈季良惩办了几个为首的舰长。在多数海军将领和行政院的慰留下,陈绍宽又回南京海军部行使职权。

    中央海军还计划在浙江象山新建―所海校,并已勘测完成,此后因经费等困难停工。

    陈绍宽在主持海军部期间,规定了各舰队在春、秋两季实行演习会操的制度,旨在演练官兵协同作战的技能,提高海军的战斗力。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三零年五月至一九三七年五月,中央海军举行较大规模的会操演习达三十五次,每次参加舰艇几艘到数十艘不等。主要演练项目有攻防、阵法、护航、防潜、火炮射击、鱼雷攻击、航行救生、灯号、旗号、舢板、鱼雷防御、劫船、离船备战、太极拳、塞漏等。每次会操,海军高级将领陈绍宽、陈训泳、曾以鼎、王寿廷、陈季良等分别亲自督率。地点主要在江西湖口、南京八卦洲、大胜关、草鞋峡江面,浙江象山海面、福建沿海、浙东沿海、吴凇口至大通江面;大沽、青岛等地海面。

    bk

    第五卷  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一度曾设想扩充海军。一九二八年八月十四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军事案》中称:“在国防上,海军、空军及军港要塞之建筑,均为重要。吾国海岸线既长,版图又大,现在海军实力微弱,空军尚无基础。今后之国防计划中,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海军,建设空军,俾国防计划归于完成。”两天以后,即八月十六日,江南造船所制造的“咸宁”号炮舰下水,蒋介石、张定?、张群、杨树庄等出席了下水典礼。蒋介石登上军舰讲演说:“要挽回国家的权力,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诸位将士身上,我们预计十五年后就有六十万吨的海军,做了世界一等海军国家。”

    陈绍宽开始也雄心勃勃地想实施发展海军的计划。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一日,他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演说时指出,建设海军治标办法为先购巡洋舰和潜水舰,治本则需建设六十万吨之各类型军舰。还应在胶州湾、象山港、大鹏湾分别建设军港。

    但是,陈绍宽多次将造舰计划上报给蒋介石,均石沉大海。因此,中国的海军只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缓慢地发展着。

    在抗战之前的十年中,新装备海军的舰艇除了一九三二年从日本购回的两千六百吨的“宁海”号巡洋舰之外,基本上都由江南造船船所制造。一九二八年,造出四百二十吨的“咸宁”号炮舰。一九二九年,造出六百吨“永绥”号炮舰。一九三零年,造出四百六十吨“民权”号炮舰。一九三一年,造出一千五百吨的“逸仙”号轻巡洋舰和五百吨的“民生”号炮舰。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间,造出都是两百六十吨的“海宁”、“江宁”、“抚宁”、“绥宁”号和都是两百八十吨的“肃宁”、“威宁”、“崇宁”、“义宁”、“长宁”、“正宁”号等10艘炮艇。一九三七年四月,仿“宁海”号舰式造出“平海”号巡洋舰。“宁海”、“平海”两舰服役后,成为中国海军最先进的军舰。该型巡洋舰舰身长将近一百一十米,宽十一米深六米七一,吃水大约四米米;装配一百四十毫米双联装主炮炮塔三座,七十六毫米高射炮六门,机关炮十门,鱼雷发射管四个,马力一万匹,航速二十三节,可携带水上侦察机一到两架架。

    这一时期,海军部决定淘汰一些旧式舰艇,同时,对许多舰艇进行修理、改装,以提高作战能力。其中,对“建威”、“建安”两艘驱逐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威”、“建安”舰是福州船政局于一九零二年制造的。一九三零年初开工改造,一九三一年竣工。排水量由八百五十吨吨提高到一千零五十吨;原有一百毫米主炮一门,七十六毫米炮三门,三十七毫米炮六门,鱼雷发射管两个,改装后拥有一百二十毫米主炮两门,七十六毫米炮一门,五十七毫米炮两门,二十毫米高射炮一门,七点九毫米机枪六挺。“建威”舰改装后更名为“自强”号轻巡洋舰,“建安”舰改装后更名为“大同”号轻巡洋舰。但这些措施,距六十万吨的计划相差甚远,新造舰艇总排水量仅八千余吨,加上改建的也不过万余吨。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前,中央海军系统共有舰艇五十七艘,四万四千二九十八吨,比一九二八年增加了一万吨。尽管这对于一个大国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来之不易。

    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其鲸吞全中国的野心日益明显。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从一九三三年度开始,全国开始了五年的整军备战计划。海军部积极研究和制定海军防务方针,针对日本海军实力和中国实际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一九年年度的《国防计划》中,具体制定和提出了海军防务计划和设想。

    先在“要旨”中明确指出,战争初期,“日本必先征服吾国……而其所取之道,除北方局地外,实以海道为最便捷。何则彼居折扇之端,其所趋指恰如折扇之骨而辐射于吾全海岸也。……英美与日本在太平洋未决之期间,吾国必须与日本争夺中国海海上之交通。纵不能夺得而管制之,亦必须能于上述太平洋海战未决之期间与之争持不下,以阻滞其作战方针而扰乱之……”

    “日本为海军极强之国之―。吾国纵建设相当之海军,亦非其敌矣。然而果能建设相当之海军,再极力整理现有海军,则在彼与英美海军周旋于太平洋之期间,吾力必能歼尽彼之第二线之预备军,如彼之现驻于吾沿海沿江之预备役舰艇等者,其结果则海上及沿海之大道必尽归我管制而沿海及内地始胥安且也”。

    在“海军政策”中指出:“以某一国海军为目标,对于该国海军之自中国海侵入者,海军力在防御的攻势下,须能于中国海海上与之对抗而歼灭之,以谋获得中国海之制海权。”

    “在最近十年间,最低限度海军力须能一举歼灭某一国海军之驻于沿海沿江者及其临时增遣者之联合,力以谋于太平洋海战未决之期间,能完全管制中国海之交通”。

    “力谋与英国或美国、或英美两国之海军提携,列为外交政策之一”。

    “一面刷新现有人才,振作现有海军,―面建设相当新海军,用以达成管制中国海及与英美海军成犄角之目的”。

    “暂置主力(舰)不建,取小舰主义而侧重潜水舰及水上飞机以弥补无主力舰之缺陷”。

    “当决定海军诸势力之时,以能胜海上战斗者为主,而以夺得中国海海上之交通为第一,以保证沿海交通为第二”。

    在“造舰政策”中认为:“舰艇之诸性能,以适于在中国海海上之战斗为主,而合于防御的攻势之主义下之要求……海军飞机之型,就其能与舰队协同作战者之中,择其适当而优秀者充之。”

    “造舰计划”提出:“在求管制中国海之交通之大方针之下,为发挥防御的攻势之手段起见,造舰计划以日本驻华舰队为对象。”

    第―期五年造舰计划为:两千四百吨向导舰一艘、八百吨驱逐舰十六艘、六百吨潜水舰二十一艘;八百吨水雷敷设舰四艘艘、六百吨扫雷舰八艘、水上轰炸飞机一百五十架,以编成一个水雷战队,两个潜水战队,水雷敷设舰和扫雷舰各一队,三个航空战队。

    海军“作战计划”中规定:海军的方针是“以保持江浙沿海及扬子江之安全为主,闽厦及胶州湾等处海面次之”。“取防御的攻势之手段用以达成间接的或直接的陆海空军协同动作之目的”。“为达成作战方针起见,除应实施造舰计划外,全国航海舰艇悉集中于扬子江南口或其口外某群岛之中;全国航江舰艇悉集中于南京或江阴一带”。“开战之最初,航海舰艇及航江舰艇分别协同海军防御队及要塞扑灭扬子江口及扬子江内现驻之敌海军。轻快舰艇则在东海全部及黄海南部距岸五十乃至一百海里以内肆其活动,以攻击敌之军队输送为主,海上商船次之”。

    为彻底实施海军备战计划,还具体制订了“海军统一计划”,强调海军军令、军衡、军需及教育的统一。

    在“海军整理计划”中决定,第一期退役舰艇为舰龄在三十五年以上者。

    “海军区之区分及其警备”将全国海疆划分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胶州湾-鸭绿江口,在胶州湾内设警备司令部和潜水舰根据地;第二区,胶州湾-沙埕,在象山设军港司令部,在定海设潜水舰根据地;第三区,沙埕-厦门,在三都澳设军港司令部及潜水舰根据地;第四区,汕尾-东兴,在大鹏湾设军港司令部及潜水舰根据地。

    在“军港计划”中,拟定开拓胶州湾、象山、定海、三都澳及大鹏湾等处军港。

    在“教育计划”中建议,将现有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及广东海军所办的各海校合并调整,统一招生,培养各类海军人才。

    上述的分析和计划,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真能实行,那么中国海军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国民党正集中主力忙于“剿共”,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无瑕顾及海军发展,特别是海军经穦岤d直不足,新造舰艇费用无法保证,计划多数落空。一九三四年年度海军经费支出为一千零七十万元,而第一期计划新造军舰就需三亿元,新造飞机需两千七百万万元。仅一九三一年造成的五百零五吨“民生”炮舰一艘就用了一百五十万元。拨给海军的这一点点可怜经费,只能维持官兵衣食和舰艇维修。当时,全国一年的军费在三亿元以上,海军最多占三十分之一。

    国民政府为了发展海军,开始频繁地参加国际交往活动,除了引进先进的海军技术装备、派遣留学生、聘请外国教官、专家外,还多次派代表团、考察团出访。

    一九二八年十月,柏林举办万国航空展览会,海军制造飞机处主任巴玉藻前往参观,并顺道考察了英、法两国的飞机工厂。十一月,海军又派遣了郑耀枢、陈兆俊赴荷兰考察机器。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日,海军部长杨树庄同英国驻华公使蓝浦生在南京签订《海军援助协定》,达成了在英国训练中国海军军官,英国派遣人员帮助中国海军训练,中国准备购买英舰等协议。八月,海军海道测量局翁寿椿、蔡道铤、何传永三人去美国海道测量局实习。江南造船所学员杨元墀、王荣?、陈薰、周亨甫、马德树赴英国学习内燃机、涡轮及水管锅炉工程。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初至翌年十月十八日,海军考察专员杜锡?率秘书董显光、中校黄显洪、少校程嵋贤、随员高近宸出国专门考察海军状况。一行人从上海启程,先后到达日本的东京、关西等地,美国的檀香山、旧金山、华盛顿等地,英国的伦敦等地,法国的巴黎、马赛、土伦等地,德国的曲港、汉堡、滨市、威廉港等地及意大利,考察了海军舰艇、学校、军港、工厂、陆战队、医院、测量局、航空队和飞机场等,并就考察情况详细纂集报告书,分十二篇全面记载了各国海军教育、组织、设备状况,对世界海军大势作了总结分析,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意见。全书共三十多万字,分呈国民政府、行政院及陆海空军总司令等察核,并颁发全军参考。

    一九三零年四月十八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签订《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规定英国海军从威海卫、刘公岛撤走,军港和营房由中国海军派人接收。根据该约,中国政府外交次长王家桢、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徐祖善(南洋水师学堂毕业,曾留学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对潜艇制造颇有研究,回国后担任海军飞潜学校校长(未到职)、海军部军事科长),率领东北海军陆战队一个大队乘坐“海琛”、“镇海”两舰于10月一日前往收回了威海卫。

    同年九月十七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换文,将厦门原英租界交还中国。该租界自“五卅运动”后,已由海军漳厦警备司令林国赓和交涉员刘先谦派出华警管理,并取消了原英国人的工部局。

    一九三一年五月九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中国领海线为三海里,海关?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