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黄埔卧底 > 重生之黄埔卧底第286部分阅读

重生之黄埔卧底第286部分阅读

    征时,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在这之前的急行军,是一个硬任务,吴法宪硬是和全团一起,在短时间内昼夜行军,在指定时间抵达泸定桥。在夺取泸定桥的战斗中,吴法宪率先冲锋,敌军发射的炮弹在他身边炸开,横飞的弹片把他的两个手指切断,鲜血直流。吴法宪简单包扎后,仍然冲在前边,用没有受伤的手,死死抓住铁锁,双脚踏着悬空的铁链,奋勇冲锋,与其他战士一起,冲过铁锁桥,歼灭了敌守桥部队。吴法宪的这一事迹,很快就被上级知道了。部队渡过大渡河驻扎下来后,表彰战斗模范,吴法宪是被表彰者之一。

    中央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吴法宪所在的团仍然是先锋之一。吴法宪也总是走在前边。红军到达陕北后,部队进行整编,干部有的调整,有的提拔。吴法宪是被提拔者之一,他当上了红军第二师第二团的政治委员。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红军也进行改编。林彪所率领的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吴法宪此时在该师的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任政委。随后,开赴抗日前线。

    吴法宪所在的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后,与日寇作战多次。吴法宪在战斗中也屡立战功。吴法宪虽然担任的是政治委员的职务(后来在一段时间里,政委改称政治部主任),但他在决定全团作战决策和带兵方面,起核心作用。作战时,他也冲锋在前,这一点,对全团战士的影响相当大,因此,他们的部队,仍然以作战勇敢、能打硬仗著称。由于吴法宪作战有功,他的职务也不断上升,先后担任过旅政治部主任、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苏鲁豫支队政委等职。

    吴法宪所在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中打了许多漂亮仗,吴法宪本人也不断立下战功。吴法宪率领部队打的较著名的胜仗是萧县伏击战。一九三九年五月底,吴法宪所部得知日军一千七百余人分六路向我抗日根据地进攻,必经之路是张山集、前杨庄一带。他和苏鲁豫支队长彭明治一起研究后,决定打一个伏击战。六月一日,吴法宪、彭明治率部在张山集、前杨庄设伏,一举消灭日军三百多人,粉碎了日军的六路进攻。刚刚打完这一胜仗,吴法宪、彭明治二人又得知日军两千多步骑兵沿津浦路开进,便率部开至津浦路的菖村车站阻击敌军。此役,又打退日军两千多人的进攻,歼灭日军三百多人,击毁敌汽车三辆。吴法宪所部在五天时间里连续打了两仗,歼灭日军七百多人,打出了威风,此后日军一听说苏鲁豫支队,就吓得心惊胆战。

    皖南事变后,中央决定重组新四军军部,同时对新四军部队进行整编,充实一部分力量。按中央命令,吴法宪所在的部队,由八路军建制转为新四军建

    制,吴法宪任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新改编的新四军,人员来自备方面,加上有新兵和俘虏兵加入,政治思想工作很艰巨。吴法宪当上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后,深入连队,了解情况。他发现,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坚强的连党支部,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于是,他发起了“创建模范连队党支部”的活动,采取做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员进行再教育和严明纪律等措施,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这些工作很快就见了成效,新四军第三师的连队党支部组织进一步巩固,发挥了党支部在连队中的核心作用,三师的党员也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对提高连队的战斗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加入党组织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吴法宪的政治工作经验,受到了新四军军部的重视,曾在全军推广他创造的经验。

    吴法宪所在的新四军第三师在抗日战争中也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不少战功。著名的有:刘老庄战斗、大胡庄战斗、阜宁战役、淮阴城攻坚战,等等。通过这一系列作战,吴法宪和三师官兵一起,开辟了湖西地区和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吴法宪因其出色的工作,受到了新四军军部的器重,连远在陕北的党中央,也对吴法宪的工作有一定了解,这使他在此后屡受重用、提拔。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法宪被调往辽西军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之后,他率部开赴东北,而林彪此时也出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后改称东北野战军,再后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仍然任总司令),吴法宪再次成为林彪手下的一员战将,并在林彪的指挥下,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在作战中又立有战功。

    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空军。在林彪的推荐下,吴法宪当上了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空军干部部长。实际上,他在空军的权力仅次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一九五五年,全军授衔时,吴法宪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他又升任空军政委,与刘亚楼共同掌握空军领导权,刘亚楼逝世后,林彪又推荐吴法宪当上了空军司令员。

    由于吴法宪长期在林彪手下工作,对林彪指挥打仗的才干十分佩服,可以说,他早就是林彪的崇拜者之一。林彪一再推荐吴法宪,提拔他担任领导职务,对此,吴法宪也感激涕零。在提拔吴法宪当空军司令员之前,林彪曾把吴法宪找来对他说:空军司令员这个位置,许多人想干,我推荐你干,先不要出去讲。实际上,即使林彪不对吴法宪说这些话,吴法宪也知道他当空军司令员是林彪的作用。因此,吴法宪对林彪一直有感恩之心。他曾对自己的妻子说过这样的话:“我这个空军司令员是林副主席叫我当的,真正的空军司令员是林副主席。他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吴法宪效忠林彪,甚至到了绝对服从的程度。空军的工作,他一切都按林彪的意见办。

    可悲的是,吴法宪对林彪的效忠,到了丧失原则的地步,林彪要他去诬陷别人,他也干。

    最典型的一件事,是他受林彪、叶群的指使,诬陷罗瑞卿。林彪主管军队时,罗瑞卿任总参谋长。罗瑞卿在工作中坚持按原则办事,难免有与林彪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林彪便认为罗瑞卿要架空自己,把罗瑞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搞掉罗瑞卿而后快。刘亚楼逝世不久,吴法宪便按照叶群的授意,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诬陷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迈出了自己实施反革命阴谋的第一步。

    第五卷  第五百九十二章 (混混章 节,明天开始正常)

    首先,由叶群向毛主席告状,说罗瑞卿有向林彪伸手要权的野心,并提到吴法宪可以作证。随后,在中央于上海召开的会议上,吴法宪绘声绘色地说,罗瑞卿曾要刘亚楼转告叶群四条意见,大体意思是林彪身体不好,早晚要退下来,要放手让罗总长管军队。

    一九六五年,林彪、叶群授意吴法宪诬陷罗瑞卿,吴法宪便充当了诬陷罗瑞卿的小丑的角色。按他们的事先密谋,由叶群向毛主席告罗瑞9即的状,说罗瑞99d向林彪伸手要权,反对突出政治,要篡军反党,并且说,吴法宪可以作证。“特殊时期”中,罗瑞卿倍受摧残,以致左腿伤残。在“特殊时期”中,林彪要打倒不听他的话的杨威武、余立金、傅崇碧,也要吴法宪出面搞诬陷。吴法宪也就按这个意旨,搞起了诬陷。吴法宪主要是在陷害空军政委余立金方面出力最多。在“特殊时期”中,吴法宪受林彪的指使,先后出面诬陷过朱德、贺龙、刘伯承、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在“特殊时期”中,林彪的势力急剧上升,林彪的野心也膨胀起来,以他为核心的反革命集团也逐步形成。一直效忠林彪的吴法宪,自然成了这个反革命集团的骨干之一。在一九六九年党的九大召开时,经林彪推荐,吴法宪当上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又出任中央军委办事组副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同时,继续担任空军司令员,成为林彪在军队中的重要亲信之一。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林彪在他们的反革命阴谋败露的情况下,与叶群、林立果等乘“三又戟”出逃,摔死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都尔汗。自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问题完全暴露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作为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骨干成员之一的吴法宪,自然也被众人注目。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四日,中央命令吴法宪离职反省,彻底交待。经毛主席同意,九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通告了中央对包括吴法宪在内的林彪集团骨干的处理办法,指出:已令他们离职反省,彻底交待。

    此时,吴法宪被正式隔离审查。一九七三年八月,吴法宪被开除党籍。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吴法宪是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晚年生活吴法宪被隔离审查时,认罪态度就比较好。吴法宪十分配合提审,每次问他问题,他必然回答,回答时,是从心里悔罪的。吴法宪在回答提问时,还一边讲,一边往前移动自己坐的椅子,以便靠近提审的同志。往往谈到最后,吴法宪已经坐到了提审同志的这边,成了和提审的同志面对面谈话了。这表明,吴法宪是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他靠近组织,诚恳认罪的态度。

    鉴于吴法宪认罪态度很好,加上考虑他过去有战功,且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中央于一九八一年八月,也就是在吴法宪被判刑的七个月,做出了对吴法宪“保外就医”的决定。一九八一年八月,公安部派一位副部长到秦城监狱,向吴法宪宣布了中央的这一决定,同时告诉吴法宪,中央决定把他安置在山东济南居住,可以带一二户子女去和他一起生活,以便照顾他。吴法宪听后,十分感动,一再说,感谢组织的宽大,感谢组织的关心。吴法宪和他妻子的感情一直非常好,被隔离后,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妻子。听说马上要出狱了,他高兴得一连几晚都没有睡好觉,急切盼望早一点儿见到妻子。

    一九八一年八月下旬,吴法宪出狱,和自己的妻子、子女团聚。他一家被安排到济南市南郊七里山小区一座居民楼里,住的是两居室,生活设施齐备,中央每月给他一定的生活补贴费,还经常派医生定期为他检查身体,稍有不舒服,马上派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给他用最好的药。后来,组织上又让他搬到一个独门独院的小楼中居住。在这附近住的,大都是山东省退下来的高级干部,条件自然比以前好多了。他和老伴的晚年生活,由他的一个女儿照顾。吴法宪开始过平静而又无忧无虑的平民生活了。吴法宪平时在家里,除了看电视,读报、读书外,还练习书法。偶尔,他也会拎着菜篮子出去买菜,见到街边有下棋的,就围过去看一会儿。山东省许多退休高级干部都认识他,见面主动和他打招呼,称他“老吴”。他和周围邻居相处得也很好。

    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七日,吴法宪因病在济南齐鲁医院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著有t吴法宪回忆录》。

    而二纵的司令员刘震,也不是一个随便的人物啊。

    刘震,原名刘幼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九一五年三月三日,刘震出生在湖北省孝昌县的小悟乡刘家嘴一农民家庭。在贫寒的家庭环境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九三零年三到四月间,孝感东北部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刘震在这个时候参加了赤卫军。在斗争中,刘震逐渐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于一九三一年九月加入红军,被分配到陂孝县红军游击大队当战士。

    一九三二年舂,刘震被调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四大队一分队一班当战士。同年八月,在河南光山柳林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三年六月,中共鄂东北道委特务四大队改编为红二十五军手枪团,刘震在一分队一班当战士。一九三四年五月,担任二二四团一营一连指导员。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开始了长征。刘震从二二四团调到二二五团,任一营一连指导员。在长征途中,认真执行上级命令,率领部队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因在战斗中指挥有方,被任命为一营政委。一九年九月,红二十五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长征。整编后,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先后参加了陕北劳山、榆林桥战役。一九年十一月初,红十五军团和红军陕甘支队(即红一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次年二月,由红一方面军组成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行了东征战役。这时,刘震调到强渡黄河的突击团二二三团,任团政治委员。二月二十四日晚,东征渡河战斗打响了,二二三团以突击队为先导,他率一营为第一梯队,利用夜色掩护,从无定河出发,在山西石楼县贺家凹西北登岸。经激烈交火,先头部队占领了滩头阵地,次日拂晓,全团渡过黄河,尔后刘震率第二二三团转战晋西北。

    一九三六年四月,二二三团扩编为七十三师,刘震任该师政治委员。东征战役结束后,奉命到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发生后,重返红十五军团,担任七十五师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七十五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刘震任政治委员。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率部随三四四旅开赴冀西平(山)、井(陉)获(鹿)三角地区,伺机打击正太、平汉路之日军。次年三月,又奉命开赴晋东南,参加粉碎日军“九路围攻”

    的作战。一九三八年六、七月间,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粉碎日军对中条山的进攻,奉命率领六八八团三营六百多人开进中条山。除配合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行动外,刘震还支持发展当地群众性的游击斗争,并积极扩充部队,仅半年时间,就发展到近千人。

    同年十一月,第三四四旅组建独立团,刘震任团长,奉命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斗争。一九三九年二月,边区部队统一组成冀鲁豫支队,独立团改为该支队第一大队,任大队长。在支队和中共鲁西南地委的领导下,指挥第一大队为保卫鲁西南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九四零年初,刘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旅长。五月,率部参加了讨伐顽军石友三的战役。六月,奉命南下的第二纵队在涡阳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三四四旅编为第四纵队第四旅。合编后,率领第四旅担任开辟和坚持淮上根据地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后,第四旅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五月,率十旅奉命进到津浦路东,在洪泽潮以北和以东地区,开展边沿区斗争。一九四一年九月,第十旅奉命拨归新四军第三师建制,调往苏北淮海地区,实行主力地方化,刘震任第十旅旅长并兼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在刘震的领导和指挥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第十旅在淮海区扎根威长,发展壮大,从初进淮海区的两个团发展到六个团,胜利地完成了“主力一地方化一更大的主力”这一过程。

    一九四四年春,苏北新四军部队开始对日军反攻,刘震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高沟战役、杨口战役、林公渡战斗和叶圩子战斗。还参加了阜宁战役,给苏北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一九四五年一月,中共华中局决定由刘震兼任淮海地委书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可盘踞在淮阴、淮安两城的伪军拒绝向抗日军民缴枪。

    九月六日,指挥部队采取重点爆破与猛烈火力相结合的打法,迅速攻入淮阴城,击毙伪军二十八师师长,全歼该师九千余人,取得了部队从长期游击战转向对预有防御城市的攻坚战的重要经验。随后,又率部参加了解放淮安城的战斗。

    一九四五年九月下旬,新四军第三师奉命进军东北,刘震被任命为副师长。十一月底,三师在锦西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十二月下旬,奉命在义县地区指挥五个团阻击国民党部队,掩护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在辽西前线安全转移。一九四六年一月,率八旅主力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