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89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89部分阅读

    故意让两府的矛盾激化,最后南阳肯定要出事,当两府闹得不可开交的时侯,咸阳宫就有最好的借口出手了。

    章邯飞黄腾达了。接到命令后,他被同僚团团围住,恭贺之声不绝于耳。这贺喜的酒筵肯定要吃,但不是今天,今天他必须去感谢所有帮助他的人。

    章邯先去拜谢中尉卿张唐。张唐面无喜色,等到章邯把感谢的话说完了,他叹了口气,“很抱歉,我虽然贵为上卿,但对这件事,我实在无能为力。”

    章邯垂首不语,心生愧疚之意。他追随了张唐十一年,对张唐一直忠贞不二,但今天,他第一次产生了一种背叛的感觉,然而,就如张唐所说,他也是无能为力,他除了顺应命运的安排外,他还能做什么?

    “我一直在想,你怎么会被武烈侯看中?”张唐摇摇头,“除了那次你指挥中尉军帮助武烈侯围杀关东秘兵外,你和他没有任何接触。”张唐停了一下,叹息道,“或许,这就是你的命吧。”

    章邯不能继续无动于衷了,他面露吃惊之色,佯装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武烈侯是天之骄子,他的眼光更是非同寻常,他能看上你,可见你的才智的确出众。”张唐继续说道,“你知道今上和武烈侯的关系吗?他们是兄弟,但几年前,今上的另一位兄弟长安君在上党屯留发动了兵变。你跟了我这么多年,一直帮我处理机密事务,应该多少了解一些长安君兵变的真相。”

    章邯的脸色变了,真的变了。他已经预测到未来的南阳形势危机重重,但没想到其中的内幕竟然如此惊人。难道南阳就是当年的屯留?难道武烈侯也要发动兵变?怪不得武烈侯会选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尉府司马出任南阳郡守,原来其中还有这样一个惊天的秘密。

    章邯强自按耐住心中的震骇,躬身为礼,“末将追随了将军十一年,末将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将军的信任和提携。”

    张唐微微点头。他明白章邯的意思,章邯向自己求助,但自己能给他什么帮助?

    “还记得都山之战吗?”张唐问道。

    章邯郑重点头。

    “当年上将军和庞煖激战于都山,我奉命反攻,但被赵军团团围住。将士们拼死鏖战,浴血突围。我们打败了,上将军中伏而死。都山之战是我一生的耻辱,但对你来说,它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生死对你我来说,算什么?”张唐望着章邯,突然厉声说道,“生也罢,死也罢,我们都要站着,要顶天立地,要像武安君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章邯躬身受教,“末将谨尊将军的教诲。”

    “我是老秦人,你也是老秦人,武烈君同样是老秦人。”张唐大声说道,“谁要杀我们老秦人,谁就是我们老秦人的敌人。”

    章邯豁然醒悟,轰然应诺。

    章邯又去拜谢驷车庶长公子豹。公子豹第一次看到章邯其人,好奇之下问了不少事情。章邯对答得体,让公子豹大加赞赏。他倒没有叮嘱什么,毕竟这个人是公子宝鼎点名要的,与公子宝鼎必定有非同寻常的关系,肯定值得信任。

    “南阳的事,你了解多少?”公子豹问道。

    “将军教诲良多,下官受益匪浅。”章邯恭敬地回道。

    公子豹微微点头,“武安君,长安君,到今天的武烈侯,对咸阳某些人来说,都是必欲杀之而后快的对象。为什么一定要杀他们?很简单,他们的存在,阻碍了某些人试图控制我大秦的阴谋。”公子豹望着章邯,冷声说道,“你记住,这是阴谋,武安君死在阴谋下,长安君也是一样,我和所有的老秦人都不愿意看到武烈侯也死在同样的阴谋下。”

    “下官誓死守护武烈侯。”章邯当即发誓。

    “有决心是不错,但你看看当年,多少人为武安君陪葬?多杀人为长安君陪葬?你也想为武烈侯陪葬吗?”公子豹挥舞着手臂,冷声说道,“所以仅仅有决心不行,你必需拿出对策来,必需帮助武烈侯摧毁这个阴谋,把阴谋背后的敌人斩尽杀绝。”

    章邯告辞离去的时侯,耳畔还在回响着公子豹冷森森的声音,接着他想到了咸阳宫,想到了大王和坐在他身边的那帮近侍大臣。谁是武烈侯的敌人?关东人还是楚人?似乎楚人的可能性更大,但武烈侯和熊闵的关系为什么如此亲近?假如武烈侯和昌平君是一对生死仇敌,武烈侯还会这样亲近熊闵吗?

    章邯对咸阳权力上层的内幕几乎一无所知,他无法揣测到南阳局势将如何发展,不过他知道自己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权力上层,只要紧紧追随武烈侯,赢得武烈侯的信任,他将成为这个阶层中的一员。

    这天晚上,章邯在一条幽静的小巷内上了熊闵的轺车,随她一起赶往蓼园。

    车厢内,章邯和熊闵紧紧拥抱。两人的心情都很激动,积压在心中多年的痛苦在这一刻爆发了出来。熊闵喜极而泣,章邯也是热泪盈眶。过去,他们也不相信有情人会终成眷属,但现在他们相信了,他们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武烈侯公子宝鼎。

    “我们要谢谢武烈侯。”

    “我会报答他。”章邯说道,“我会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他。”

    “你的生命是我的。”熊闵笑道,“你只要报答他就行了。愿意为武烈侯献出生命的人太多了,目前还轮不到你。再说,即使你要把性命给他,他也不会要。”

    章邯不解地望着熊闵。

    “告诉你一个秘密。”熊闵兴奋地抓住章邯的手,在他耳边低声说道,“我听太后说,武烈侯对你的评价非常高,武烈侯说,如果大秦的中流砥柱都不在了,能够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独自支撑大秦的就是你。”

    章邯骇然心惊。这怎么可能?武烈侯凭什么如此高看自己?旋即一股强烈的自信从心底喷涌而出。武烈侯既然如此看重我,我又岂能让他失望?

    甘罗接到任命后,第一时间赶赴蓼园拜见武烈侯公子宝鼎。

    封君的相国,事实上就是封君的大总管,但这位大总管与一般权贵家里的家老有不同之处,那就是这位大总管还直接听命于君王和中央。

    在实际执行中,封国的相当然要听封君的指挥,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封君岂不成了傀儡?封君在他的权限范围内,可以指挥相国,相国也要绝对遵从,但封君一旦超过了他的权限,违法乱纪了,那相国就可以代表君王和中央予以劝谏和阻止,假若封君不听,相国马上就要禀奏君王和中央,否则相国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封君受到惩处,相国也跟着一起受罚,而且罪责更严重,所以这就逼着相国不得不睁大眼睛监控封君,毕竟这关系到他的头颅,关系到他宗族亲人的身家性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大意。

    甘罗今年二十一岁,已经加冠成|人,相貌英俊,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是咸阳有名的青年俊彦。他也是少年得志,但他的“得志”源自咸阳政治的需要,所以也就是昙花一现,尤其自吕不韦被赶出咸阳后,他就风光不再,基本上被边缘化了,距离权力中枢越来越远。

    这些年咸阳的风暴一个接一个,咸阳各方权势都先后遭到了打击,咸阳的形势当真是扑朔迷离,根本无从预测。像甘罗这种人都是依附权贵而生存,虽然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地过日子,但稍不小心就会被卷进风暴,尸骨无存,所以甘罗事实上就是无根的浮萍,在激烈的漩涡中拼死挣扎,不知道自己的将来是什么。

    就在他惶恐不安之际,灾难突然从天而降,他被赶出了中枢,外放到南阳,出任封君府的相国。

    封君的相国是个什么官?出力不讨好的官,典型的受气包,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官。

    哪个封君会喜欢这样的“管家”?至于信任,更是谈都不要谈了。封君信任相国,就等同于把脑袋送给相国,哪个封君会如此白痴?所以封君和封君的相国历来就是貌合神离的一对死对头。

    封君是强势一方,封君的相国肯定是弱势一方,封君肯定要想方设法赶走自己的“管家”,而“管家”却竭尽全力保全自己。不要以为相国直接听命于君王和中央,就可以为所欲为,相反,相国的日子难过正是因为这个特殊权力。封君的权势都很惊人,在朝堂上更是耳目密布,而回到封邑的封君还随时可能重返权力中枢,可以想像,在封君府上做相国,那过得都是什么日子。

    甘罗做梦也没有想到噩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他在中枢为官,对权力顶层的事当然知道一些。事前他就没想到武烈侯会自请就国?武烈侯既然自请就国,肯定有不得已的原因,但无疑他与大王产生了矛盾,于是大王把他赶走了。

    武烈侯是什么背景?他的背景太庞大了,由此他的对手也非常厉害。大王此刻把他赶出咸阳,让他回到封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像甘罗这样的士卿大臣还是看得很清楚。南阳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大王要把南阳赐给武烈侯为封邑?现在清楚了,因为大王要把武烈侯赶到南阳,然后置武烈侯于死地。

    甘罗的任务是什么?很简单,睁大眼睛找到武烈侯的违律之处,如果找不到,那就制造事端,逼着武烈侯违律,总之一句话,要给君王和中央一个理由将武烈侯彻底打倒在地。

    这事能干?武烈侯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宗室公子,他的实力太强悍了,而甘罗呢?一个普通的士卿官僚而已,武烈侯要整死他太容易了。

    甘罗怎么办?他思前想后,发现自己必死无疑。南阳的确是个死局,公子宝鼎被彻底击倒的可能性也很大,但公子宝鼎在倒地之前,肯定毫不犹豫地砍了自己。退一步说,就算自己没有死,老秦人还在,老秦人还有机会杀了自己。

    既然进退都是死,那还不如赌一把,赌公子宝鼎有能力破开这个死局。公子宝鼎不倒,自己做为他的封君,当然也不会倒,假若有朝一日公子宝鼎重返咸阳做了权倾朝野的大权臣,那自己岂不水涨船高?

    但是,自己被逼无奈之下,不得不投靠公子宝鼎,难道大王想不到?大王肯定能想得到,那他为什么还要用自己?

    第一卷 崛起 第196章 真真假假

    第196章 真真假假

    宝鼎第一次看到这位名显历史的英才,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

    太史公对甘罗情有独钟,特意在《史记》中记载了十二岁的甘罗为大秦建功并被拜为上卿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人们教育子弟的经典案例。宝鼎读书的时侯,他的历史老师也以甘罗为例,教育学生们勤奋读书。宝鼎当时很钦佩甘罗,这个记忆至今仍十分清晰,但长大后他在读史的时侯却产生了一个疑问,甘罗后来有什么成就?在大秦统一进程中和在帝国十五年的短暂历史中,他都干了些什么?如此一个少年得志又深受秦王欣赏的人才,为什么在大秦最后一段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来到这个时代,融入到咸阳的权力顶层,看清了湮灭在历史中的秘密,宝鼎前世读史时所产生的疑问逐渐有了答案。

    甘罗是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以想像一下,以甘罗的家世,他以十二岁的年纪来到秦国,即使有天纵之才,吕不韦会把他和荀子的学生李斯同等看待?当然不会,在这个时代,就算家学深厚,十二岁的少年又能懂得多少政治权谋?甘罗的祖上甘茂是大秦丞相,昭襄王继位不久出逃齐国,然后在楚国待了一段时间,最后死在魏国。甘茂同样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吕不韦把甘茂的后人甘罗找到咸阳来,给他极高的待遇,给他功绩,让秦王给他升官加爵,说到底就是一个目的,以甘罗为例子,吸引关东贤才,加强关东人在咸阳的实力。甘罗出名后,关东贤才蜂拥而至,吕不韦的政治目的达到了。

    秦王政亲政之后,风暴迭起,长安君屯留兵变,嫪毐之乱,然后吕不韦就给打倒了。秦王政和吕不韦最终还是败给了楚系外戚。吕不韦倒了,关东人受到重创,甘罗的价值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他本应该随着吕不韦一起消失,但甘罗是大秦的标志性人物,某种程度上他是大秦“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范,所以他继续留在了咸阳,留在了朝堂上。

    这几年甘罗都在干什么?为生存而挣扎。他是楚人,在吕不韦倒台后,他当然要重新做出选择,最好的投奔对象当然是楚系。本来他和楚系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但在楚系扳倒吕不韦的过程中,甘罗坚决站在了吕不韦一边,这导致他重投楚系的路被彻底断绝。如此他只剩下一个选择,投奔秦王政,然而,他和李斯不一样,李斯虽然是荀子的学生,但研习的是法家学说,大秦需要李斯这样精通“法治”的贤才,而甘罗研习的是杂家学术,大秦现在不需要杂家。

    杂家是战国的九大学派之一,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其学说特点就是“兼儒墨,和名、法”。甘罗的祖上甘茂就是一位著名的杂家,吕不韦也是一位杂家,由他主持编篡的《吕氏春秋》正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当初甘罗被吕不韦所用,正是因为他的祖上甘茂是一位杂家,据说吕不韦的师傅就是甘茂的弟子。吕不韦和甘罗的关系其实就是师徒关系,这些年甘罗一直追随吕不韦研习杂家学说。这也是楚系和吕不韦反目为仇的时侯,甘罗坚决站在吕不韦一边的原因。

    以当时的情况来说,秦王政假如不惜一切代价力保吕不韦,还是有一定的把握,但秦王政和吕不韦在治国策略上也出现了重大分歧,其根本原因就是秦王政是一位坚定的法学者,而吕不韦是杂家大贤,这导致两人在很多国策上无法达成一致,于是秦王政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吕不韦,重新布局,而布局的核心就是中央集权,为此,他把公子宝鼎从乌氏逼了出来。现在秦王政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需要法家学说做为自己治国策略的理论,所以他把韩非抢了过来,所以他根本不需要甘罗这样的臣僚,即使甘罗是个天才。

    昌平君举荐甘罗出任封君府相国,就是有意把吕不韦时代残留下来的东西彻底抹除。甘罗现在处境极其艰难,姥姥不爱舅舅不疼,假如不是大秦的标志性人物,恐怕早被赶出咸阳了。在楚人看来,他是个背叛者,投奔了秦王政,随时会为秦王政冲锋陷阵,是个不能留在咸阳的人。在秦王政看来,甘罗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既然楚系有心把他赶走,那就把他赶走吧,顺便最后榨取一下他的价值,把他榨干吃尽,也算他没有白拿大秦的俸禄。

    甘罗过去是吕不韦的亲信,是个名闻遐迩的少年英才,这几年虽然被边缘化了,但好歹是个人物,此刻突然被秦王政委以重任,在咸阳人看来,他肯定要为秦王政冲锋陷阵了。

    宝鼎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在咸阳一直没有遇到过甘罗,但这并不代表甘罗就被秦王政放弃了。果然,关键时刻,秦王政重新起用甘罗了。

    甘罗当然清楚自己的处境,但他有苦难言,他即使把心掏出来也无法博得任何一股势力的信任。他现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足轻重的弃子,弃子的命运就是死亡,就是被上位者压榨出最后一丝价值,然后灰飞烟灭。

    甘罗如今的心态就是一个弃子的心态,悲愤、痛苦、沮丧、无力和不甘,他静静地坐在宝鼎的对面,神情萧瑟,眼神落寞,就像在秋风中飘舞的落叶,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宝鼎端着香茗,偶尔小酌一口,一双眼睛始终观察着甘罗,渐渐感受到他那颗绝望的心。

    宝鼎其实不在乎自己的相国是谁,就算这位相国是自己的死对头,他也没有诛杀之心,因为南阳对他而言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他用的是阳谋,他对大秦的忠诚天地可鉴,他更没有谋反篡国的念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为了帝国的未来,所以他坦荡荡,所以他相信封君府的相国即使抱着置自己于死地的使命,最终也将被自己对大秦的忠诚所折服,最后只能向君王和中央如实禀奏,武烈侯是大秦的中流砥柱,是大秦的鼎柱之臣。

    宝鼎需要相国对君王和中央的忠诚,需要相国用敌视的态度来监视自己,需要一位相当强悍的敌人,当自己的功绩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