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93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93部分阅读

局势的发展也明朗了,老太后也做出了让楚系全力帮助自己的承诺,接下来婴这步棋的作用就突然露出了真相。

    打击乌氏这件事看上去是楚系的一着败棋,其实正是楚系离间秦王政和自己亲密关系的开始,楚系绝不允许秦王政和自己亲密无间,那对楚系绝对是一场灾难。由此目的往下推演,由于乌氏这件事导致自己的处境异常艰难,于是自己不得不改弦易辙主动结盟楚系,接着老秦人全面复出,自己自请就国,再到自己构建利益集团与秦王政形成抗衡,再到楚系主动帮助自己以换取立后立储,所有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一个目的,让自己与秦王政手足相残。

    离开咸阳之前,自己肯定要拯救婴,因为这是自己对老太后的承诺。于是兄弟矛盾必然激化,但这个时候,兄弟已经是死敌了,婴这件事不过是把兄弟反目的事情挑明了而已,也就是说,双方箭已上弦,都没有退路了。这不是两个人的事,这是两个庞大利益集团之间的战争,兄弟相残的局面已经形成,风暴的漩涡已经开始咆哮,两个人都身不由己,想退都退不出来了。

    高,太高了,太绝了,老太后不愧是老太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短短时间里便把秦王政早期的谋划彻底摧毁了。

    楚系死几个人算什么?楚系遭受一连串的打击算什么?谋定而后动,公子宝鼎的特殊身分决定了他肯定是政治漩涡的中心,肯定是秦王政的对手,所以老太后早在宝鼎返回咸阳的第一天就把未来局势看得一清二楚,她一直在谋划。楚系受到的打击越大,谋划的成功率就越大,秦王政和公子宝鼎就越是看不到楚系藏在背后的杀人利剑。果然,到了今天,一切都清楚了,秦王政的谋划算什么?公子宝鼎的谋划算什么?两个人的谋划都在老太后的算计之中,两个人都掉进了老太后的陷阱,而楚系由此牢牢控制了局势。

    公子宝鼎要更大的实力吗?可以,向楚系求助。秦王政要打击公子宝鼎吗?可以,向楚系求助。

    楚系的要求是什么?简单,立后立储。

    立后立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在和未来的朝政都被楚系所把持,即使楚系还会遭到打击,权势还会遭到损失,无力长久把持朝政,但绝对可以长久影响朝政,而楚系整体利益也将因此得以长久维持。

    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什么?大秦的统一之路将变得遥遥无期。

    自己一旦在南阳崛起,必定与楚国贵族建立亲密的关系。春申君也罢,李园也罢,都是楚国贵族的对手,这次只要把李园杀了,楚国贵族必定控制朝政,这也是老太后的谋划之一。只要楚国贵族控制了朝政,必然呼应秦国的楚系力量,从而保证楚国的安全,而办法就是给自己以支援,把自己变成像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一样的大权贵。

    到了那个时侯,秦王政已经无心去实现统一四海的大业了,他首先要确保王位,确保王统,他不得不再次与楚系密切合作,竭尽全力打击自己,大秦的政局将由此转为宗室相争,大秦将像当初的齐国、赵国和魏国一样陷入内部的权力争斗,而关东诸国随即赢得了喘息的时间,赢得了合纵反攻秦国的机会。

    这就是贵族的力量。齐国之所以差点被乐毅打得亡国,楚国之所以让秦军攻克都城,赵国之所以有长平大败,都是源于国内激烈的权力斗争,源于国内贵族集团之间的血腥厮杀。反过来,秦国之所以有当年的辉煌,正是因为内部贵族的团结,等到宣太后一死,秦国的辉煌也就一去不返。

    未来,秦王政还能杀了自己吗?不可能了,他现在就杀不了自己,老太后的存在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山。等到老太后死了,自己已经崛起于南阳,老秦人也完全控制了军队,秦王政不要说杀自己这位封君,他反倒要担心自己的王位了。

    这完全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没有统一就没有帝国,没有帝国就没有中土的和平,没有和平就无力抵抗匈奴人的入侵。这是一个死道理,中土历史被自己改变了,但大漠历史还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在前进。历史有它的必然性,但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匈奴人统一了大漠,中土也统一了,这才有了几百年的南北战争,假如中土人的统一步伐变慢了,可以想像,中土必将遭受巨大的灾难。

    我改变历史是想拯救帝国,是想让中土避免灾难,但我现在在干什么?我不但要葬送帝国,还要葬送整个中土,让中土生灵涂炭。

    宝鼎越想越是愤怒,忍不住仰首向天,厉声咆哮。

    秦王政就是未来的始皇帝,始皇帝的确伟大,但始皇帝的伟大建立在他统一四海的功绩上,没有统一四海的功绩,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大王,他就是一个秦王,而一个普通的秦王首先要保证君王的利益,假如君王的利益都保不住,他还有心思去建功立业?

    自己所构建的庞大利益集团绝不会像自己一样了解未来的历史并高瞻远瞩地做出最有利于本集团的策略,他们正在创造历史,他们要抓住一切机会攫取利益,他们绝不会像老太后所说的那样把目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所以自己即使有策略,利益集团也未必按照策略来执行,而只顾眼前利益的执行者们会把形势搞得越来越糟糕。

    一切都是理想化的东西,而这些理想化的东西源于自己的“无知”,政治上的“无知”。

    看看老太后的谋划,看看秦王政的谋划,再看看自己的谋划,不难发现自己的谋划完全建立在理想上,如果继续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历史轨迹的改变将彻底背离自己的初衷。

    “武烈侯,你要向大王请罪,马上请罪。”隗清被宝鼎的怒吼吓住了,连退数步,惊恐万分地说道,“你们是兄弟,但也是君臣,君臣之礼不可违。”

    宝鼎宣泄完了心里的怒气,把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想法统统赶走,急速思考对策。

    “武烈侯,婴的事可以退让一步。”隗清小声劝道,“你可以恳求大王赐你隶臣妾,用这种办法也可以带走婴,将来婴立了军功,你再恳求大王下令赦免。”

    宝鼎站在那里沉默不语。

    “你这样走出去,根本救不了婴。”隗清恳求道,“武烈侯,请三思啊。”

    宝鼎猛地一转身,向书房方向急行而去。

    秦王政坐在案几后面,以手抵额,正在闭目沉思。夫人跪坐在一侧,担心地看着他。忽然脚步声响,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门外,公子宝鼎又回来了。

    “王兄,我们再谈谈。”宝鼎指指自己的脑袋,“如果谈不好,我把它给你,我自己割下来给你。”

    宝鼎把称呼改了,把脑袋也拎在了手上,摆明了要和秦王政摊牌了。

    秦王政微微颔首。夫人担心地看看两人,欲言又止。秦王政冲着她挥挥手,示意她离开书房。

    宝鼎坐到秦王政的对面,摇头苦笑,“王兄,我错了,大错特错,罪无可恕。”

    “想明白了?”秦王政不动声色,嘴角露出一丝嘲讽之色。

    “但你不相信我。”宝鼎望着秦王政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从来就没有信任过我,今日之局面,王兄也有责任。”

    秦王政冷笑,“你信任过寡人?寡人给你进出王宫的自由,但你呢?你做了什么?”

    宝鼎扪心自问,他的确没有信任过秦王政,却奢求赢得秦王政的信任,结果兄弟两人越行越远,以至于现在反目成仇了。现在还在重建信任的可能吗?事实上绝无可能,两个人虽然目标一致,但因为在国策上有根本性分歧,不存在求同存异的可能。秦王政所坚持的,都是宝鼎所反对的,这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就算兄弟间的感情再好,但在事关王国存亡这件事上,肯定要手足相残。

    “我发过誓,我要为王兄冲锋陷阵,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宝鼎正色说道,“我忠诚于王兄,忠诚于大秦,此心天地可鉴。如果王兄认为我会背叛,你现在就可以杀了我,我绝无怨言。”

    “我们是兄弟,我们身体里流淌着同样的血液,这一点不可改变。”秦王政也郑重说道,“你一门心思想着吞并六国统一中土,甚至不顾死活和寡人定了个三年之约,由此可见你不会背叛大秦,更没有理由背叛我,但你绝不会顺从寡人,更不会对寡人言听计从。”

    宝鼎无言以对,挣扎着说了一句,“王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先祖昭襄王和武安君也是目标一致,但武安君不听话,拒绝君王的命令,这就是死罪。”秦王政厉声说道,“这和背叛没有关系。你正在重蹈武安君的覆辙,所以寡人把你赶出了咸阳。寡人不希望你干涉朝政,不希望看到兄弟阋墙,所以你必须走,走得越远越好。”

    宝鼎彻底无语了。

    “你和寡人的三年之约依旧有效。”秦王政继续说道,“你明日上奏,我明日令准。失败了,你回北疆,永远不要回来。”

    “王兄不给我成功的机会?”

    秦王政冷笑,“寡人说一不二,说竭力相助,那就不惜代价。”

    “我成功了呢?”

    “你不会成功。”

    “假若我赢了呢?”宝鼎追问道。

    “假若你赢了,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秦王政冷笑道,“那意味着大秦只剩下齐楚两个对手,寡人即将统一四海,如此功劳,即便是寡人也无法将你赶出咸阳。”

    “然后呢?”宝鼎继续追问。

    “寡人说过,寡人不希望你干涉朝政,所以寡人即使不把你赶出咸阳,但也绝不会给你干涉朝政的机会。”

    “混吃等死。”宝鼎揶揄道,“做个逍遥君侯也不错啊。”

    “你能想明白就好。”秦王政说道,“寡人既然把你从乌氏逼出来,你又是天赋异禀的天之骄子,寡人当然想物尽其用,但寡人也不会亏待你,寡人唯一的希望就是你不要干涉朝政,不要做出兄弟阋墙的事,如此才能赢得寡人的信任。”

    宝鼎苦笑,“王兄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还能有什么想法?一切听王兄的吩咐。”

    “好,你能想明白就好。”秦王政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容,“你是真心为了大秦,但有人不是,有人正在想方设法吞噬我大秦,你不是他们的对手,我也只能勉强抗衡,但时间会证明,寡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宝鼎暗自冷笑,“真正的胜利者一定是我。”

    第一卷 崛起 第205章 相信你

    第205章 相信你

    宝鼎主动认错,秦王政也清楚看到了咸阳政局未来发展的轨迹,兄弟两人为了避免手足相残的局面,不得不各自退让一步,而这一退让,正是老太后所需要的。

    婴的事挑明了兄弟两人当前的处境,如果互不相让,直接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只有顺着老太后安排的路去走,这才是老太后全部谋划中的最高明之处。兄弟相争,楚系是最大赢家,兄弟互让,楚系还是最大赢家。

    不过老太后还是不了解公子宝鼎,这位疯狂的封君无意争权夺利,他的抱负和理想是拯救未来的帝国,是让帝国长治久安世代传承,这使得他和秦王政不论在人生目标还是政治目标上都是一致,而这种一致让兄弟两人即使在争吵翻脸之后,依旧可以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讨论王国的未来。

    对于秦王政来说,破解老太后的布局有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把公子宝鼎赶出咸阳,永远不要他回来。咸阳是大秦的权力中枢,无论封君有多大的权势,不在咸阳,不能亲临第一线作战,只能遥控指挥,那么就控制不了朝政,最多也就是影响朝政。

    宝鼎一门心思就是吞并六国统一四海,他的抱负就是大一统,他对大一统的信心远远超过了秦王政,这从去年他亲自出塞就看得出来,出塞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中土的大一统,他的才智,他的背景,他的实力,他的信心,都决定了他是大秦实现中土统一的最锋利的武器,这等无坚不摧的武器当然要放到中土统一的战场上去,让他把才智和精力都放到最有利于大秦的地方,这才叫物尽其用,反之,他在咸阳就是个麻烦,咸阳政局就总是风起云涌动荡不安,所以秦王政这次不再犹豫了,如果三年之约真的成功了,你就继续去打仗,寡人绝不会让你回咸阳。

    宝鼎也只有让步。秦王政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你即使回咸阳,寡人也不会让你干涉朝政,说白了就是寡人一定要把你赶回封邑,把你对咸阳的威胁降到最低。如其给秦王政压制得动弹不得,倒不如与秦王政妥协,到统一战场上去,先把军功拿到手,先把自己的基础夯实了,这样统一后,自己的实力就非常强悍,即使不能回咸阳,也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对咸阳形成威慑,就像过去的孟尝君一样,独立于王国之外,同样可以干涉和影响王国的朝政。

    但问题是,秦王政不会把军队交给宝鼎,不会授予他战场指挥权,秦王政时刻都要防备重蹈长安君屯留兵变的覆辙,尤其当前形势下更不会让宝鼎掌控军队了,所以宝鼎也就挂着个秘军统率的头衔。秘军也是军队,而且其作用一旦发挥,完全可以影响战争胜负。宝鼎当然不会满足做个秘军统率,事实上他这个秘军统率是个虚衔,秘军主要还是控制在秦王政手上,紫府更不会迁到他的封邑去,所以宝鼎需要更大的权力。

    他跑回来向秦王政承认错误,主动让步,目的就是要权力,要更大的权力。虽然他和秦王政有三年之约,秦王政因此授予他镇秦王剑,允许他便宜行事,但这个权力太小了,他希望能在妥协中赢得更多的权力。

    宝鼎主动给秦王政续上茶水,恭恭敬敬地放在秦王政面前,然后笑着说道:“王兄,明天我就要走了,我发誓,大秦如果不吞并六国,中土如果不统一,我绝不会返回咸阳,即使死,我也要死在统一战场上。”

    秦王政端起玉杯喝了一口,目光炯炯地望着宝鼎,“怎么?你想把三年之约改成十年之约?”

    宝鼎笑着摇摇头。自己这张大嘴巴真是惹祸,非要说什么惊人预言,搞得现在很被动。历史正在改变,自己的预言或许就会变成笑话。“我听王兄的,如果三年之约我输了,我去北疆,但王兄总不至于真的把我打回原形,让我去乌氏牧马吧?”

    “寡人说过,竭尽全力帮助你。”秦王政说道,“寡人非常希望你实现诺言,你知道那对大秦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原形势错综复杂,赵齐楚韩魏任何一国都会改变中原形势。”宝鼎说道,“中原距离咸阳较远,讯息传递不便,如果事事请示,恐怕会错失良机。”

    秦王政笑了起来,“好吧,寡人满足你的愿望。你要什么?

    “中原一线,河内有杨端和和王贲的南部诸军,三川郡和南阳郡有蒙武的中原镇戍军。”宝鼎小心翼翼地说道,“另外汉中郡冯毋择的军队,南郡和黔中郡的东南镇戍军也可以随时加入中原战场。未来中原肯定有连番大战,这些军队分处各地,咸阳难以协调指挥,调度起来更是非常麻烦……”

    秦王政听懂了,宝鼎向他要兵权了,但宝鼎很聪明,没有直接要指挥权,而是要诸军的协调权。

    在大秦官制中,的确有这么一个重要的武职,就是执掌军政、统领诸将的护军都尉。护就是督统的意思,护军当然就是督统军队了。护军都尉不是常设武官职,因为它的职权和主掌军政的国尉、主掌统兵权的上将军、将军有冲突,所以一般只有在非常时期才临时设置,主要作用是在区域战场上协调各部大军。历史记载中,李斯曾在秦二世胡亥时期,以左丞相兼领护军,督统军队。

    宝鼎要的就是护军都尉的职权,这样他到了中原战场,虽然没有实际统兵权,但凭借他的一等封君爵位,镇秦王剑和便宜行事的授权,再加上这个诸军协调权,他就可以实际控制战场指挥权,即便是蒙武、杨端和、王贲、冯毋择等统兵大将,也不得不听从他的指挥。

    其实这个要求也很合理。秦王政和宝鼎有了三年之约后便授予了他镇秦王剑和便宜行事的权力,还承诺竭尽全力给他帮助,但这三年内宝鼎要完成的目标太大了,如果没有在特殊情况下直接调动军队的权?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