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25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25部分阅读

    逐渐没落的楚系熊氏艰难支撑下去。”

    “所以,我要迎娶春申君的孙女,让公子负刍篡位自立的背后隐藏着我武烈侯的影子,暗示着秦国对他的帮助和影响。这样一位大王不可能赢得臣民的信任,从而达到打击公子负刍的目的,让他实力不济,无法有效控制楚国权柄。大王权威不足,下面的臣僚就会肆无忌惮地血腥争斗,楚国的前景因此十分黯淡。”

    “你嫁给我,本意是借助我大秦的力量扳倒楚国的李氏外戚,帮助公子负刍登上大王之位,然后利用公子负刍来洗雪春申君的冤屈,同时让所有春申君的旧部包括那些因为受到春申君连累而遭到打击的贵族们都能重新复出,都能重新获得权力和财富。但公子负刍登上王位后,为了赢得楚人的支持,不得不证明自己与秦国没有任何瓜葛,不是秦国的傀儡,为此他必然与秦国划清界线,与你我划清界限,所以他不会给春申君昭雪沉冤,如此一来,所有春申君的旧部包括那些曾经遭到打击的贵族们因为过度失望而仇视公子负刍。”

    “这时候,你出面招揽他们。”宝鼎终于说到了重点,“灭楚名义上是为春申君报仇,但实际上是把春申君旧部和那些曾经遭到打击的贵族们的权力和财富还给他们,而且他们的权力和财富还将在一夜之间达到全新高度。”

    黄依至此彻底明白了。

    怪不得武烈侯要抢自己,恐怕再过一些日子,公子负刍也要抢自己了。他们抢自己,不是因为贪图美色,而是为了争夺楚国。武烈侯抢自己是想灭亡楚国,公子负刍抢自己却是要力保楚国。可惜的是,公子负刍现在不敢暴露野心,暂时没有条件抢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武烈侯把自己抢去了秦国。

    春申君死了,但春申君主政楚国二十多年,曾号称中土第一封君,其实力之庞大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即使死了,他的遗留力量也是一笔庞大的财富,短期内根本不会消失,比如忠于他的南墨剑士,就是一股可怕的力量,比如像黄氏一样的一些古老异姓封君,也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比如越国、吴国的王族后裔,甚至包括东越、南越一带的蛮夷首领,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过去楚国因为是太后主政,李氏外戚控制朝政,春申君的这些遗留力量群龙无首,都老老实实地蛰伏于各地,一旦楚国的王统改变了,有了新大王,太后和李氏外戚都给彻底铲除了,春申君的后人又出现了,那么这些人必定蜂拥而出,要夺回曾经属于他们的权力和财富,而他们复出的首要条件就是春申君昭雪沉冤。新大王拒绝给春申君平反,等于拒绝他们复出,这些人由怨生恨,必然对楚国熊氏王族切齿痛恨。

    此刻,春申君的后人在秦国,代表秦国招揽他们,并给予丰厚的报酬,这些人作何选择,可想而知,而楚国在内忧外患,在对手里应外合之下,还能支撑多久?

    武烈侯说十年内灭楚,果然不是信口开河,的确有他的深思熟虑。

    “将来呢?”黄依问道,“将来阳文君如何处置?”

    咸阳宫里的楚国公主做了秦国的王后,即便楚国灭了,阳文君也一样享受荣华富贵。

    “你并不知道咸阳政局的内幕。”宝鼎也不避讳,毫无隐瞒地把秦王政和楚系熊氏之间的尖锐矛盾简单介绍了一下,“阳文君不死,楚国贵族没有被大量诛杀,楚系熊氏没有遭到严重打击,秦王绝不会立楚国公主为王后。”

    “但秦国未来的太后和大王会牢牢记住这个仇恨。”黄依担心地说道。

    宝鼎嗤之以鼻,“在权力的顶端,没有仇恨,只有利益,所以,我的外祖父武安君才会含冤被杀,而你的祖父春申君更是死不瞑目。”

    黄依感觉眼前的宝鼎太强大了,强大得让她看不到全貌,只能高山仰止。大概也只有如此天赋的人才能不停地创造奇迹吧。

    “现在你相信自己的选择吗?”宝鼎问道。

    黄依急忙点头。

    “那你打算什么时侯嫁给我?”宝鼎问道,“公主是正妻,加冠礼之后我才能娶她,但在这之前,我可以把你娶回蓼园。虽然不能让你做蓼园的主母,但你嫁进蓼园后,你会知道蓼园所有的秘密,到那时你就会知道,你其实就是蓼园的主母。”

    黄依白皙的面庞上顿时染上一层淡淡的红晕,娇羞说道,“小婢听武烈侯的安排。”

    宝鼎想了一下,说道,“争取年底吧。我必须先逼迫楚国给你身份,然后由咸阳的昌平君和楚国的夏侯、阳文君出面联姻,这样公子负刍一旦篡位成功,天下人都知道他得到了你的鼎力相助,而他也就无法摆脱秦国傀儡的恶名。他这个大王,从此永无出头之日。”

    黄依低着头,心底涌出一股寒意。

    宝鼎起身走到她身边,挨着她坐下,轻轻握住黄依冰凉的小手,揶揄道,“不要恨我霸道,我在咸阳第一次看到你就惊为天人,当时就想把你抢回蓼园。”

    “勿要骗我。”黄依说道,“你知道我去咸阳是要杀你。”

    宝鼎笑了起来。黄依轻轻偎进宝鼎的怀里,“如果你不要我了,我会安静地离开。”

    “如果你弃我而去,我到哪找你?”宝鼎伸手抱紧她,“现在就把地址告诉我,给我一个永远抓住你的机会。”

    黄依的泪水突然就涌了出来,樱唇凑到宝鼎的耳边,低声说了个地方。

    宝鼎没想到黄依还真有离开的打算,心里顿时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他黯然叹息,知道黄依对自己只有报恩之心,嫁进蓼园也是为了报仇,她并不爱自己,除非有那么一天,自己真的得到了她的心,否则根本留不住她的人。

    我是不是被利益蒙蔽了心智,眼里除了利益再也没有其它东西?黄依久走江湖,独立特行,她可以因利益而嫁给自己,却不会因利益而永远留在蓼园。我是不是应该向她敞开心灵?

    宝鼎把黄依抱得更紧了。黄依感受到了宝鼎心里的异样情绪,但宝鼎是山,而她只是天上的云,一阵风吹来,她便会远去。

    宝鼎摇摇头,不再想这种儿女情长的事,他现在没有时间风花雪月。

    “我在咸阳的时侯,曾听大师说,春申君很多旧部避难于江东,是不是确有此事?”

    黄依迟疑稍许,问道,“你希望我现在就召集先祖的旧部?”

    “当然。”宝鼎说道,“我逼迫楚国给你春申君后代的身份,就等于逼迫楚国贵族们尽快发动兵变,把公子负刍扶上王位。在此过程中,春申君的旧部出现的越早,就越有利于公子负刍,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剧楚国政局的混乱。”

    黄依犹豫不决,“此刻楚国虽然很乱,但李太后和楚王依旧有足够的实力诛杀他们。”

    “我不是叫他们去寿春送死,而是请他们到长沙,利用他们在长沙郡的一切关系,把楚国西南局势彻底搞乱,继而直接影响寿春政局。”

    “长沙?”黄依难以置信地望着宝鼎,吃惊地问道,“去长沙干什么?你要他们在长沙发动兵变?”

    宝鼎摇头,笑着说道,“长沙很快就会爆发空前危机。”

    黄依到偏帐休息,宝鼎则把赵高、魏起等人请了进来。

    “今年年底我要把她娶进蓼园。”

    武烈侯娶楚国少师为妾,也不是什么大事,众人纷纷恭贺。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宝鼎问道。

    众人互相看看,察觉到少师残月的身份可能大不简单。

    “她肯定不是楚国的公主。”曝布笑道。

    “她是春申君的孙女。”

    众人异常吃惊。传言春申君被灭族了,没想到竟然还有后人存活于世。少师残月是春申君的后代,武烈侯要娶春申君的孙女,这里面的名堂可就大了。

    “武烈侯为何突然要娶她?”曝布按捺不住,急忙问道,“楚国出了什么大事吗?”

    “即将出大事。”宝鼎把前因后果做了说明,“今年齐国可能要攻击中原,而我们明年肯定要打赵国,所以楚国的动向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土的局势发展,为此无论是今年还是明年,我们都要确保楚国陷入内乱,根本无力应对外事。让楚国陷入内乱的唯一办法就是帮助公子负刍尽快发动兵变,篡夺王位,但未来一段时间楚国的政局还不够混乱,公子负刍还不具备夺取王统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帮他一把,把楚国推进一场空前危机。”

    赵高第一个反应过来,“武烈侯,你打算把中原的灾难转嫁给楚国?”

    众人霍然醒悟,但魏起马上质疑道,“楚国肯定有防备,会在淮河一线重兵驻防。再说,我们即使把部分灾难转嫁给了楚国,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原危局。”

    宝鼎铺开案几上的地图,拿起朱笔,从大河开始,沿着大梁、新郑划到南阳的宛城,南郡的江陵,然后过江,终止于楚国的长沙郡长沙城。

    “把河北灾民千里迢迢送到楚国的长沙?”魏起惊呼起来,“百万流民辗转两千里南下,武烈侯,这可是一次空前的大迁徙啊。”

    “对,就是迁徙。”宝鼎手指大江南北两岸,“楚国的西南疆域到了长沙就终止了,再往南的大片疆域都是蛮荒之地。我们利用这次灾难向西南大量迁徙人口,先行占据长沙,然后向西南蛮荒之地挥军进击,拓展疆土,开垦土地,安置人口,如此一来,我们就把现在的,还有几个月后可以预见到的,以及未来很多年之后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一次性全部解决。”

    第一卷 崛起 第273章 那片蛮荒之地

    第273章 那片蛮荒之地

    史无前例的大迁徙,虽然有借势之巧,但运作难度之大,远非纸上谈兵那么容易,稍有不慎,无数生灵将死于大江南北。

    然而,中原现在没有选择,无论此策运作的难度有多大,也总比丢掉中原好,否则武烈侯完了,大家都完了。其实不管是咸阳君臣还是中原官僚,都不在意河北灾民的死活,除了武烈侯决心要救人外,其他人对河北即将爆发的大饥荒反而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但是,有些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赵国要转嫁灾难,齐国要趁乱打劫中原,于是,形势把中原推到了绝境。此刻,武烈侯能拿出这么一个挽救危局的策略,已经难能可贵了。

    大家不再否定此策,而是群策群力,探讨此策的可行性。

    此策若要实施,首要条件是把灾民安全送到大江附近。

    从大河到大江,最近的路程就是从三川郡的孟津到洛阳,由洛阳南下到南阳,再至南郡的江陵,全程大约在一千里左右。

    这一路上,三川郡、南阳、南郡都在大秦的统治下度过了几十年,三郡官民适应了大秦法治,井然有序,只要三郡的地方官府和军队能够确保灾民得到食物,并把他们安全送到大江,那么三郡就不会遭到灾民的冲击而导致混乱。

    更重要的是,这条迁徙路线可以得到粮食保障。三川郡可以得到关中的支援,而南阳和南郡可以得到巴蜀的支援。关中和三川郡只有一关之隔,巴蜀的粮食顺着大江就能运到江陵,由此可以最大程度节省粮食运输的人力和途中的消耗。

    大迁徙途中的粮食消耗还是非常庞大,大秦还是要利用墨家在庶民中的影响力进行募捐。这些募捐所得可以有效缓解粮食的短缺,同时,墨家还可以缓解灾民的恐惧情绪,帮助官府迅速安抚灾民,将灾民以最快速度转移到大江。

    “走这条路线的优点非常明显。”魏起说道,“灾民南下的路程短,可以节约途中的粮食消耗。灾民吃饱了,他们就不会闹事,南下途中的地方郡县就不会混乱。如此一来,我们新近占领的中原三个郡就直接避免了灾民的冲击,三郡因此而稳定,军队严阵以待,齐国就无法攻打我中原。”

    “如果灾民仅仅在我大秦过境南下,那粮食也就不再成为危机。”唐仰也高兴地说道。

    “但灾民是否会经河内而至孟津,渡河南下?”赵高担心地说道,“他们直接从白马、平原津一线渡河,可以迅速进入中原,有必要辗转赶赴孟津,绕几百里弯路?”

    众皆沉默,都觉得赵高的担心非常有道理。灾民本来就饥肠辘辘,哪里还有力气多绕几百里弯路?

    “这事我来解决。”宝鼎当即说道,“我会与李牧谈判,也会与郭氏进行谋划,总而言之,我会设法诱骗他们相信,把灾民赶到河内,赶到洛阳一带,更有利于他们混乱中原局势。另外,我会请卓氏、张氏、白氏和孔氏等巨贾帮忙,请他们派人到河北四处传言,让河北灾民知道我大秦正在洛阳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这个谣言可以把河北各地的灾民诱到洛阳。我还会命令黑冰台暗中帮忙,造谣愚民不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目前大梁和新郑一线完全有能力把十几万灾民送入南阳,所以,东郡、砀郡和颍川三郡必须做好完全准备,以免出现意外。只要灾民没有全部涌到大梁一带,就不会让中原陷入混乱。”

    “那么,我们以什么理由诱骗灾民南下大江?”赵高又说道,“河北灾民南下逃荒,本来就十分恐惧和绝望,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一旦我们处理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这事容易解决。”魏起说道,“就说大江附近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我大秦不但无偿授田,还给他们提供耕种的所有便利,还会免除一定期限内的赋税和徭役。总而言之,竭尽所能欺骗他们,诱惑他们,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南下大江。”

    “之后呢?”赵高追问道,“灾民到了大江,却什么都没有,你如何解决?难道把他们统统赶进大江?”

    “让他们渡江。”宝鼎说道,“我们在江南有黔中郡,先把灾民运到江南。”

    “然后呢?”赵高追问道,“黔中郡地处蛮荒,人口也少,哪来的粮食赈济灾民?虽然灾民可以在黔中垦荒,但未来一年他们如何生存?吃草根,猎野兽吗?”

    “把灾民引向楚国的长沙郡。”

    “楚人会杀了他们。”赵高摇头叹道,“退一步说,就算楚国接纳了灾民,长沙郡也算富裕,但也无法养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灾民啊。”

    “此策的关键就在于说服咸阳开辟西南战场。”宝鼎说道,“如果咸阳同意我的西南策略,那么西南必将爆发连番大战。”

    开辟西南战场?众人吃惊地望着宝鼎。这时侯开辟西南战场,姑且不说大秦有没有足够的钱粮,就说这仗一旦打起来,灾民怎么办?

    “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赵高嗓音低沉,隐约带着一丝颤栗。他的身体里毕竟流淌着赵人的血液,看到成千上万的赵人就这样死去,他的心里异常痛苦。

    “不,我将一直进攻。”宝鼎说道,“虽然现在代北停战,中原也停战,但西南战场关系到中原存亡,必须即刻开战。我会亲自南下开辟西南战场,率军攻打长沙,攻打更远的西南蛮荒之地。这是开疆拓土之战,未来西南郡县将需要大量人口予以补充,而河北灾民就是第一批迁徙人口,这些人口将成为南征军的士卒和民夫,将成为西南之地的占领者,他们的功勋将保证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财富,他们将成为我大秦镇戍西南边疆的主要力量。”

    宝鼎把自己的西南策略详细解说。

    大秦攻打西南是在秦王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也就是大秦统一七年之后,距离现在十六年。当时秦国北方在打匈奴,南方在打岭南东越,兵力严重不足,国力更是消耗殆尽,不知什么原因,秦王政又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西南大战。这一仗由何人统率,历史上没有记载,只说秦国为了打西南,征发逋亡人、赘婿(典押给富人做奴隶、主家又给娶了妻子的人)和商贾做士卒。这一仗打得很成功,势如破竹,先后建立了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大概伤亡严重,秦国随即又征发贬谪之人组成镇戍军去西南三郡镇戍边疆。

    这一仗纯粹是好大喜功,除了开疆拓土,在秦王政的功劳簿上增加一笔功勋外,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它加重了秦国国力的消耗,加快了秦国败亡的步伐。

    秦王政为什么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