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山渐青 > 山渐青第15部分阅读

山渐青第15部分阅读

素有声望的储户,把他们带到了总行的银库去,总银库里还有差不多十六万贯的存银,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钱山,几位选出来的储户看后,心中的疑虑消失了大半,吏员们也用一个个大箱子,把一箱箱黄澄澄的铜钱堆放到了柜台了,这让许多人相信那是谣言真是辽国j细散布的了,这让不少胆大的储户散了去,但这边人刚散去一些,那边还是不断有听到谣言的百姓赶过来,这一天大宋银行总部人流来来去去,但总的来说场面一直有控制当中。

    许清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各分行的消息,同时也不时询问几个去筹钱的股东,有没有好消息传来。他明知道最近的分行要传回消息也要等到明天行,还是禁不住在房晨一圈一圈地溜着弯儿。

    许清突然恨透了这个时代落后的通讯手段,各方面情况不明,急得火烧眉毛了,还不得不在这里干等着。他已经在考虑,只要这次危机能度过去,就让梁玉负责建立一个联络各分行的信鸽系统,以方便日后的信息传递。

    等到晚上方有信等几位股东相继回来后,许清的脸色阴沉得快能结成冰了,几人忙了一整天,找了很少平时有生意来往的人筹借,但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借钱给他们,甚至梁玉打算出让家族的一些生意来筹集资金,也被人狠狠地压着价。也许吧,这也算人之常情,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难找,一天时间太短,几人把家里所有能快速调集的资金加起来也不够二十万贯,这些钱要是能够应对一个分行就不错了。

    晚上许清回到家的时候,觉得浑身骨头都酸涌,脑子也昏昏沉沉,他把小颜叫来,再次坐到了井边,让小颜帮着洗个头,希望这样能让自己清醒一点,小颜看他晚餐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小脸上写满了担心。

    “少爷你怎么了?外面都在传说少爷的银行要垮掉了,可是小颜知道,少爷是最利害的,才不相信他们说的那些假话呢,后街黄大娘要去兑银钱,小颜跟她一说,黄大娘就相信我了,没去挤兑银钱呢?”

    这丫头,许清心里虽然有事也不禁想笑,人家黄大娘这么容易被你说服?说不定跟你说不去挤兑后,就从后门跑去了,

    “少爷,你笑一笑嘛,少爷这么利害,特定没事的。”

    许清心里有此发苦,少爷我又不是财神,再利害也变不出白花花的银子来啊,现在除非有大量的银钱当众拉进各地的分行,否则再想什么办法也没用,不过许清不想让小丫头跟着担心,他挤出一个笑脸来说道:“没错,有小颜的信任,少爷我一定能把这事摆平的,来,快给少爷我洗头,好让我想出个点石成金的办法出来。”

    这个晚上,许清在床上辗转反侧总也睡不着,他甚至发现小颜偷偷来看了他两次,许清听到轻轻的脚步声便装睡,直到半夜他才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下午,先传消息的反而是扬州与杭州方面,通过梁玉家的信鸽,传来的的消息虽不多,但已经可以确定这两个地方都出现在极大的挤对风潮,各种谣言也在两地如瘟疫一样传布着。到了晚间,真定、太原、京兆府也相继传来消息,不出所料,这些地方的挤兑场面比东京城的大得多,连江陵府这些地方都被波及。消息一确定,许清反倒镇定了许多,不象昨天一样对各地的情况毫无所知,那反而是最让人难熬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对手主要是在真定、太原、杭州、扬州及京兆府五个分行发动,其他地方大概只是散布谣言起到牵制作用,即使对手不牵制,各分行离得太远,想互相支援也未必来得及。

    今日东京总行的情况反而安定了不少,东京毕竟是大宋首都,对各种谣言政府的控制力还是不错的,经过昨天张崇高与开封府及五城兵马司勾通后,谣言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许清又让宁平波加大了宣传力度,一口咬定所有的谣言都是辽国j细所散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东京总部没有出现更大的挤兑人潮,但总部想对其他分行支援,也是不可能的了。只能算是勉强保住总行。当然这只是暂时保住,如果其它分行撑不过去的话,那么总行也必然随之崩溃。

    连张崇高一起,几人挑灯夜谈,希望能找出解决的办法来,还好东京一般不宵禁,不然几人只能在总行了呆一夜了,直到子时,茶水已经换了一轮又一轮,还是没有太大的效果,最后许清说道:“各位,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目前只能这样安排,明天一早,方老板亲自前往太原坐镇,胡老板去京兆府,张兄去真定,梁小姐回扬州,你们这两天筹措到的银钱全部发往太原、京兆府两地做急,再让青州府就近尽量支援真定,江陵府尽量支援扬州,泉州支援杭州。各位先回去吧,明天一早再到总部来会合,如果还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那就按按照这个方案去做,能撑一时是一时,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咱们总能应付过去的。”

    这一夜,对许清来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小颜依然偷偷来看了两回,他依然装睡,四更天里,东京城已经一片静寂,许清实在睡不着,披衣而起在院子里散起步来。天上繁星点点,心里乱绪如麻,最后许清回到书房,找出一张白纸,然后先把自己能利用的资源一一罗列在纸上,在大宋银行本身资源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之后,他又试着慢慢思索朝廷有什么资源可利用,然后通通罗列到纸上。孤灯明灭中,许清一个人全心地投入地思索着,全然没有察觉小颜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默默地站在门边,一双大眼睛不时地扑闪着,无声无息。

    当许清列到朝廷军资粮饷这一项时,突然记起朝廷的开中法来,宋朝起使用的开中法一直被元、明两朝沿用,很有名,所以许清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朝廷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这就是开中法,现在出事最严重的几个分行,恰好都在聚集了大量边军的地方,也许自己可以在这中间打些主意。

    但扬、杭二州呢?那可是关系到江南半壁的地方,更不能放弃。许清再一次陷入了深思,江南有什么可利用的呢?海运这两个近来常萦绕心头的字最先跳了出来。所谓一通百通,海运能来钱,自己何不利用海运先来一笔钱呢?

    许清又思索良久,这才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把笔掉下。抬起头来时就看到小颜静静地站在门前。一开始把许清吓了一跳,这丫头,没事怎么喜欢上演倩女幽魂了?

    许清走过去轻轻揽住他的小脑袋瓜子说道:“站多久了,脚累了吧,来,快来坐下。”

    “少爷,你想出办法来了是不是?”

    “呵呵,你这丫头,这本没你什么事,你站这里干嘛,知道嘛,你应该乖乖在房里睡觉,你乖乖睡觉少爷我就能安心,安心了怕是早就想出办法来了。”

    “可是我来的时候少爷并不知道啊,你怎么会不安心了呢?”

    “不管有没有看到,反正只要小颜睡不好觉,少爷我心里就会感到不安心,这叫做心有灵……哎呀,反正就是那个意思了。”

    “少爷,我帮你揉揉脖子吧,我看你都低着头一晚上了,一定很累的。”

    第五十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天,许清早早来到大宋银行总行,马上找来几位股东,他对梁玉说道:“梁小姐,马上用信鸽联系你的家族,让他们尽快联系江南一带有意从事海上贸易的商家,我们这就把建船厂的事做起来,我的意思是所有入股的股东,将来一起成立一个海外贸易联合会,张兄你别急,就算你现在没钱入股,我也会把股东的位置留给你一个的,海外贸易缺不了你这样有经验的人。”

    许清安慰了一下焦急的张远长后,才接着说道:“这个海外贸易联合会的股东,除了优先得到研制出来的海船外,还会得到其它会员的相互帮助,一起抵制其他人的竞争,同时以后可以在大宋银行拿到比较低息的贷款,更重要的是,以后可以在大宋银行购买风险担保,也就是说,会员以后在向银行交一定的风险金之后,但凡在海上出现意外,比如遇到风浪船只倾覆的话,大宋银行将负责全额赔偿。”

    许清说到这里,梁玉等人已经清楚许清要表达什么了。通过这几项措施,江南等地想必能吸引不少有意海外贸易的人。

    “现在就把这些马上通知你苏州老家那边,记住,让所有想入股海外贸易联合会的人准备好现金,如果顺利的话,扬州、杭州两地分行的危险,大概就能对付过去了,我等下还要马上进宫一趟,争取让朝廷同意以现金换盐引,并通过大宋很行来结算,如果能通过的话,也有望把真定等几个分行的危机解除,你们先不要出发,但这两天筹措到的资金要先运出去,等我的消息后再出发不迟,梁小姐也准备一下,组建船厂的事少不得我亲自去,而我少不得你从旁协助。”许清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全说了出来,在各人目瞪口呆中径直出了银行总部,往大宋皇宫而去,朝廷作为第一大股东,是该出点力的时候了。

    等许清去远后,总部里的几个人才回过神来,到了此时,连方有信这些老手,都不得不对许清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们这两天也是日思夜想,甚至发动家族里的所有掌柜加入进来,也没想出什么有效的办法,现在许清的想法在他们看来,确实足够高明,这已经完全跳出了银行本身这个危机的高度,直接以筹集船厂资金这个由头,让杭、扬两地的分行危机顺势而解,只要有船厂筹建的资金注入,相信挤对风潮会自然平息。

    同时船厂及那个海外贸易联合会和银行之间,又挂扣起更密切的关系,将来必定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许清这个设想实施的可能性极高,相信江南那边只要有心从事海外贸易的人,就经不起许清抛出的好处诱惑。

    方有信有些懊恼刚才为什么愣过神去,没来得及问问许清真定等几地,如果有商人有意入股能不能得到同样的条件,他相信北边同样有人对海外贸易感兴趣,这样岂不是在这几个地方也有可能筹措到资金,以应对目前这几地分行的危机。不得不说方有信这个想法很好,许清确实没能想得这么深入,他只是直觉地认为这个计划在江南才适合施行,其实象方有信这些走南闯北的商人,虽然是北方人,但对海外贸易赚钱,同样有着很深刻的认识,有许清抛出的由银行提供保险这一条,方有信相信还是有不少人动心的。

    许清来到皇宫的时候,赵祯还没有下朝,他只好耐心地等着,顺便整理一下思路,看看等下怎么说服赵祯,以及其它相关的大臣。就许清所知,发放盐引这些事情归三司使管。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朝廷设三司使统管盐铁﹑户部﹑度支等事务,总管国家财政,原是为了分中书省宰相的权。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而现在的的三司使就是曾亮那老狐狸,从上次的情况看来,曾亮这老狐狸虽然推卸责任的习惯,但想来他也不想看到大宋银行就这么倒下,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老狐狸刚从自己这里拿去了十五万贯,而且今后还有望拿更多,相信他不至少马上翻脸不认人吧。

    等到赵祯下朝时,已经差不多等于后世上午十一点的样子,两人进了天章阁后,许清也不客气,直接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这两天大宋银行的风波赵祯也听到了不少,他只是不知道情况严重到什么地方,赵祯听了许清的话后也思索了起来。

    “许卿,能查出是谁这么大胆,竟行此铤而走险之事,他就不怕朝廷追查?”

    许清苦笑,或许人家还真不怕,真要查出来恐怕连赵祯都会更加为难。

    “陛下,要查出来没那么容易的,其实对手用的办法并不高明,他们是看准了朝廷国库空虚,不能支援大宋银行,想趁银行刚组建的脆弱期挤垮我们,就目前看,对方准备也有些不足,行事也还不够老辣,只要我们能及时筹措到银钱注入几个分行,对方就会空忙一场,所以陛下,只要朝廷能同意以真定、太原、京兆府三地以现银换盐引,臣自信能把这次危机应付过去。”

    就赵祯来说,眼看就可以从银行得到不断的财源支持了,他是最不愿看到大宋银行垮掉的人,于是,他很快让阎文应去传吕夷简、曾亮等人。

    未几,吕夷简、曾亮,晏殊,张崇高等人相继来到,除了田耀文这个御使中丞外,今天还多了一位管盐铁的支度使,算是曾亮的手下,叫徐公明。

    许清再闪陈述了自己在真定几地以现银换盐引的设想。

    吕夷简今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陛下,此事不可,朝廷的开中法自成规矩,粮商把粮食运到边关交给边军后,朝廷才开出盐引,如果准许以现银换盐引,那么谁还会花力气去运粮食,边关如今不平静,若是因此造成军中断粮,后果不堪设想。”

    许清不知道吕夷简是故意打击他,吕夷简一下把事情说得这么严重,也让许清感到有些棘手,他想了想说道:“陛下,各位大人,以现银换盐引只是一时权宜之计,也不需要太多,真定、太原、京兆府三地每个地方换十万贯现银即可,相信这样一来银行很快就能把这次危机应对过去,不出多久,到时候这三十万贯就会回到朝廷手中,而且到时银行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朝廷可以用这些款项来采购粮食,相信不会造成边军缺粮的。”

    吕夷简知道,如果真让许清换到现银,他这次就真的白忙了,于是他不惜一切地攻击了起来:“陛下,许清只是一个未满十七岁的七品散官,他说的话岂可轻信,若是到时换来的三十万贯还不足让银行摆脱危机,边军的军粮怎么办,此事岂能让许清一个七品散官拿来当儿戏?”

    许清本想立下军令状,保证有了三十万贯就能把危机应对过去,但对方既已拿自己的人身来攻击,自己一个七品散官还有什么资格来立军令状。

    没想到这时倒是张崇高出来帮他说话:“陛下,各位大人,臣主管银监司,对银行之事还是有些了解的,以上几地分行出现挤兑风波,确是有人故意所为,而且从各地的账目上看,几个分行应对挤兑所缺的银钱也不算太多,若真能每个分行再筹到十万贯的话,加上目前所银行已经筹措到的十五万,应该足以把眼前的挤兑危机应对过去。”

    “陛下,据老臣所知,出现挤兑的非只真定、太原、京兆府三个分行,而是全部分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挤兑,扬州、杭州由为严重,所以即使能把真定等这几分行暂时解决危机,其他地方一样应付不过去,最终这三个分行还是会被波及,所以,此事万万不可。”吕夷简一力反对道。

    张崇高不知道许清已经有了解决其它分行的办法,而且盐引确实不宜无限制地多开。所以一时也不好再说什么。

    许清马上站出来说道:“陛下,各位大臣,除了扬州、杭州外,南方其它分行情况都不算太严重,各分行本身就能应对过去。小臣已经有了解决扬、杭二州分行危机的办法,所以只要朝廷能帮助对应北边真定等三个分行的危机,大宋银行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你已经有解决南方各分行危机的办法?”赵祯有些惊喜地问道。

    吕夷简更是疑惑,扬州、杭州作为江南半壁,而且离得比较远,正是他们重点挤对的地方,许清怎么就能应对过去了呢?这让他对许清不得不重新审视起来,在他原先想来,许清年未满十七岁,又是第一次任事。虽然有些奇思妙想,但想必办事未必那么牢靠。他认为自己原先的安排足以让大宋银行垮掉,他自己甚至站在许清的立场细想过,自己一发动后许清将能用什么方法挺过去,连他自己都认为没有办法了,这才放心发动的。

    第五十四章 朝争的风向标

    许清不管吕夷简在想什么,他朗声答道:“是的,陛下还记得微臣跟你提过船厂的事情吗?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