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正德五十年 > 正德五十年第35部分阅读

正德五十年第35部分阅读

碎冰而已,就算是这一个夏天,花费也不过五百两银子。弄这玩意儿啊,还得看是不是有心。”

    溶月看着他,目光炯炯:“大人当真是奇怪的,吃冰卧雪也丝毫不皱眉头,同时也能锦衣玉食,没什么不适应的。”

    连子宁哈哈笑道:“所以说,我这等人活得时间肯定长。”

    正说着,四个俏丽的侍女走了进来,每个人手中都是一个红色的大托盘,一共八个菜。

    那领头的侍女正是刚才向连子宁报告的,唤作是琥珀的,她把八个菜在桌子上摆成了一朵梅花的样子,又拿出一个通体翠绿如同翡翠雕琢的瓶子放在了桌子上,又取出两个雨过天青的小小酒盅。

    琥珀笑道:“老爷,林嬷嬷今儿个回家去了,她女儿害了疟疾。临走时叮嘱奴婢,说您这两天喜欢吃西南那边儿干、鲜、咸、辣的东西,奴婢自作主张,让厨房做了这八个菜。”

    “诺印火腿,干煸腊肠,风干银鱼、冬笋鱼头,素炒松茸……,您尝尝,可还和胃口么?”

    连子宁无肉不欢的性子,但是他知道溶月素来是不大吃肉的,因此桌子上几个素菜都是给她预备的,连子宁向溶月摆摆筷子示意,溶月会意,也不客气,夹起一片松茸纳入口中,轻轻地嚼了两下,顿时便是眼前一亮,赶紧咽下,问道:“这便是松茸么?属下还是第一次吃到呢!确实是美味。”

    连子宁笑道:“喜欢吃便多吃点儿。”

    松茸,又名松口蘑,是名贵食用菌。新鲜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宋代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说,松林下菌蕾如鹿茸状的松茸,主产地在川西横断山脉。其风味独特,口感滑润。富有弹性,食后余香满口,鲜香别具一格。

    这玩意儿在后世大大有名,欧洲、日本自古就枧松茸为山珍,日本在古代还把松茸作为百姓向贵族和皇亲国戚进献的贡品之一。对于最喜欢吃的中国人来说,自然是不会错过的,这时候京城中几大酒楼的招牌菜就有这个,各个高门大第的府上,也总有几个厨子是很会处置松茸的,无论是素炒还是清炖。

    其产地只有川西,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丽江附近。因为产地只此一处,又是远离中原,再加上保质期很短,一切都注定了这种食物的珍贵,在后世,这种菌类在日本东京的超市中一小碟就要一千六百块钱,而在这时候就更贵——一斤十五两银子。

    几乎已经和白银等价。

    连子宁伸手夹了几筷子,挨个儿尝了尝,点头道:“嗯,都很不错,晚上也吃这个吧,不过只做这四个肉菜就好了。”

    ;

    第三卷 武毅军总统副千户 一八二 三百亲兵营 三百火铳手

    (今天第三章送到,求收藏,求推荐。晚上还有一章。)

    琥珀点头应下了,其它几个侍女都退下去了,她却是还在旁边伺候着。

    纤纤素手,取过酒瓶往连子宁二人面前各自倒了一杯,翠绿色的液体还在酒杯中丝丝的冒着白色的寒气,显然是用冰镇过的。

    琥珀又道:“这是贵州产的三十年竹叶青,里面加了些特殊的材料,和一般的不太一样,是昨个儿小姐派人送来的。用冰镇了一晚上,想来想来喝起来正好。”

    连子宁轻轻啜了一口,入口甘甜,却没有白酒的那等辛辣绵长的味道,反倒是跟后世的上等松露一般。

    连子宁两人吃吃说说,又有美人在旁边素手调羹,一顿饭自然是吃的非常的快意。

    一开始连子宁还不适应琥珀这般伺候,总觉得自己吃饭的时候让人家在旁边站着伺候总有些不地道,不过后来也就适应了,琥珀是专门受过培训的,总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而其他时候便是如一个隐形人一般。

    吃过饭,连子宁又亲自把溶月送了出去。

    毕竟是女流之辈,不好抛头露面,溶月是坐马车来的,一辆很朴素的马车就停在府外,两个穿着青衣,带着腰刀的伙计等候着。

    自从连子宁武毅军成立,带走了大量的兵丁之后,京南钞关那里便人手极度短缺。要维持秩序,要守护在官道刘镇的既得利益,要威慑各方觊觎的势力,要收税等等,几个人是绝对忙活不过来的。征得了连子宁的同意之后,王麻子又招募了一百个军余,所谓军余,便是有工作职位在身,但是没有具体编制的,就跟后世的联防队员,城管局的临时工一样。

    这些军余都是官道刘镇的平民子弟,对连子宁奉若神明一般,忠诚度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经过了这些日子王麻子的操练调教,一个个也是彪悍精明。人多了工作就好开展,现在溶月身边都有十来个军余听用,至少出行的安全问题是有保障了。

    送走了溶月,连子宁便自己一个人骑在马上瞎转,看着这武毅军大营,纵横数十里好大的场面,数千壮棒汉子在上面流汗操练的场景,心中便是一阵阵的畅然快意。

    这些局面,都是老子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

    大营中的士兵也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家长官经常骑着个马四处巡视的场面,也不诧异,只是各自干着自己的事儿。

    连子宁四处巡视了一下,便是溜达到了正中间的大广场,此时大广场上一片硝烟弥漫,枪声阵阵,却是亲卫营的士兵在操练五雷神机。

    连子宁停下马,便在远处驻足观看。

    三百名亲兵营的士卒,排列成整齐的三排,每一排的人数都在百人左右。

    这三排士卒,前后相隔大约是五尺左右,左右相隔也是五尺,每个士兵都是全副武装的棉甲,手中拿着五雷神机,背后却是斜斜的背着长矛。

    这些三层泡钉棉甲自然都是连子宁从兵部武库司提出来的,不过就算是靠着戴章浦的面子,又是大把大把的银子撒了出去,也只是从中领出来三百套棉甲而已,毕竟铠甲这玩意儿乃是军国重器,想要搞到太多也不容易。好东西自然要装备尖刀部队,至少所有亲兵营的士兵都是披甲的。

    可以由士兵上升为甲士了。

    一个身穿棉甲手中持着小红旗的百户站在队伍的一端,忽然踏前一步,手中红旗重重的往下一挥,同时嘴里吹响了哨子,发出了极为尖锐刺耳的声音。

    只见第一排的百名士兵,也是齐齐的踏前一步,平端起了手中的五雷神机,扣动了扳机。

    火绳落下,火绳落下的同时,引药锅盖打开。

    引药点燃发射药,只听得无数声火药的炸响汇聚成了一声轰然巨响,上百根枪口同时冒出一阵白烟,上百颗弹丸在同一时刻轰然射出!

    白烟弥漫,上百颗半个小拇指头大小的铅弹汇聚成一道钢铁风暴,然后下一刻,便看到三十丈之外的上百面人形靶子上,同时发出一声怦然巨响,有的上面露出了一个大窟窿,显然是被射个正着。有的则是被打缺了一块,显然是稍微有些偏,而很少数的,靶子根本就是纹丝不动,显然偏的很离谱了。

    然后轻微的咔嚓齿轮转动声传来,五根枪管微微转动了一下,下一根枪管也已经就位,大约在两秒钟之后,又是白烟闪出,轰然巨响,铅弹爆射而出。

    大约在二十秒之后,所有的五个铅弹全部射完,而此时,这些士兵面前已经是一片白雾茫茫,看人都是模模糊糊的。

    而这时候,士兵们又是刚刚放完了五枪,听觉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摧残,任何声音在他们听来都要打一个大折扣。这种情况下,任何形式的命令声或是手势起到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但是士兵们并没有慌乱。

    下一刻,又是一声尖锐的哨子声撕开了白雾,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连子宁很满意的看到,第一排的士兵把五雷神机往背后一插,把背后的长矛取出来,平端在手中,然后便是两两的靠在一起,本来左右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五尺,这样一靠,本来前后相对的队形立刻是变成了两两相错,第一排出现了许多空隙,露出了第二排的士兵。

    这时候,第二排的士兵,也是上前一步,随着又一声尖锐的哨子声,扣动了扳机。

    发射完毕之后,第二排的士兵也是跟之前第一排的士兵一般动作,把五雷神机放回,把背后的长矛取在手中,和伙伴们靠在一起,只露出了一点儿空隙。

    第三排的士兵,也是一般的动作,发射完毕之后,取出长矛,而这时候,原本人和人之间五尺的距离,已经是变得毫无间距,三排已经变成了一排,形成了一道紧密的毫无缝隙的人墙,数百根长矛挺立着,整个人墙就像是一道长满了尖刺的钢铁城墙。

    第三卷 武毅军总统副千户 一八三 大明最后的火器

    (今天第四章送到)

    这时候,激烈的大鼓声响起,随着一二一的鼓声,这些已经变成了长矛手的五雷神机手,挺立着长矛,靠着伙伴,迈着坚定的步法,一一往无前的气势,大踏步的向前进,他们的脚步坚定无比,就像是山川在他们面前也要被摧毁。

    一直到走到靶场那里才停住。

    这时候硝烟形成的白雾早就已经散去了,那些士兵们原地解散,都是退回了原先的地点。一番操练,他们已经是大汗淋漓,纷纷扑到一边去喝水休息,猛甩手腕,显然是五雷神机的后座力太大,震得不轻。

    不过他们终究也是精选出来力气很大的高素质兵员,又经受了这么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也已经慢慢适应了。

    休息了约有三分钟,又是一声尖锐的哨声,所有人立刻集合站好,速度非常快。

    几个军官模样的走到那些靶子面前,细心的查看,一番查看之后,石大柱走到众人面前,板着脸高声道:“七号靶子,十九号靶子,二十三号靶子,三十四号靶子,三十六号靶子,以上五个靶子未曾孙破,刚才射击这五个靶子的十五个人,待会儿中午饭就不要吃了,留在这儿加练五十弹!”

    五十弹,就是十轮射击,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运动量了,被点到的那些立刻就苦了脸,不过也怪不得旁人,练了这么长时间竟然一点儿都没打中,实在算不得合格。

    石大柱又道:“九号……,以上十三个,三十九人,靶子损害程度不够,吃完饭赶紧过来,加练二十弹!”

    众人都是轰然应诺。

    石大柱摆摆手,大喊道:“解散!”

    “喏!”众人齐齐大喊一声,除了那些要留下来加练的之外,其他的都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向食堂。

    啪啪啪,一阵掌声传来,连子宁打马过来,脸上带着笑意鼓掌。

    “见过大人!”石大柱一见是连子宁,赶紧跪拜行礼。

    那些士兵也赶紧随之跪下。

    连子宁一笑,摆手道:“免了,刚刚看了一下,练得很不错么!”

    石大柱笑道:“是大人方法得力,才有如今的效果。”

    作为武毅军全部火器化的一直军队,也是以后的王牌示范军,连子宁对亲卫营投入极大,别的不说,仅仅是如何训练都是殚精竭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并没有使用大名鼎鼎的三段击。

    原因无他,他手下使用的是五雷神机。

    之所以要使用三段击,是建立在这个时代的火器射速很慢的基础上的,所以需要用这种方法来在敌人冲到火器部队跟前之前,多射击几次。

    但是五雷神机,射击三次,其活力之凶猛程度就相当于是其他火铳射击十五次,说句不客气的,十五次射击,对面冲过来的部队肯定就会被打垮了,而如果没有打垮的话,那再多射击几次也没什么用。而且五雷神机固然是好的,射速是其它火铳的五倍,但是装填之慢,几乎也是其它火铳的五倍,真要是用三段击的话,时间上也来不及。

    实际上,五雷神机就算是不用三段击,只是射击三轮,都比其他的火铳三段击一段时间效果要好的多。这就是有领先火器的好处。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这三轮实际上是十五轮射击下来,当面之敌,很大可能性会被打垮。而如果打不垮的话,那就要考虑肉搏的问题了。

    因此连子宁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增强火枪兵的近战能力上面来,这些兵可都是他的宝贝,死一个都心疼的很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套战法,现在看来,还是很有效的。

    唯一苦恼的,就是五雷神机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转念一想,也应该知足,毕竟大明朝废弛火器数十年,能留下来五百把领先世界的五雷神机,已经是侥天之幸了。也许,这已经是大明朝最后的五百把火铳!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之前,连子宁还对戴章浦提到的那个天津火器局有所希望,结果差人去打探一番之后差点儿没气死。

    天津火器局,花名册上有士兵二百,匠户五百,实际上天津军器局现在只有一个人而已,只有那个管事一人!其他的人呢?废话,当然都是吃空饷了。

    天津军器局的管事乃是御马监提督太监刘吉祥的侄子,实际上早在朝廷废弛火器的时候,就已经把所有的军士和匠户都给遣散了。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就连军器局的建筑都让这个败家子儿给拆了,建了一座大宅,在里面胡天胡帝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

    这空饷,一吃就是十几年!

    连子宁自然是无比失望,天津军器局指望不上了,他有心想找一些当年的匠户,便派人四处打探,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几年,当年那些匠户基本都被遣散回原籍,风流云散,上哪儿去找?

    不过总算是弹药还足够,连子宁现在对这些五雷神机宝贝的很,规定所有的五雷神机在训练完毕之后都要清理,保养,然后上缴,第二天再发下去。

    “大人,铅弹又快用完了。”提起这个话题,石大柱就有些挠头。

    这些日子,训练量太大,见天儿的就在这儿操练,再加上五雷神机一次就要打出去五枚铅弹,因此,一天打出去的铅弹数量当真算得上是不计其数。

    连子宁却是笑道:“放心吧,铅弹这事儿不用你们操心,我打会儿跟王大春知会一声儿,再让他去采购就是了。”

    这些日子,训练耗用的铅弹数量,怎么着也在百万发上下,但是这点儿钱连子宁还是负担得起的。

    铅弹的制作原理其实相当简单,只需要爬上六层楼顶,将铅熔液倒入有固定孔漏的勺子,铅液在自由落体的失重状态,由于本身的张力,会自己形成一个略带水珠状的圆球体。然后这个圆球体落到下面的冷水之中,会瞬间冷化固定住形态,到时候只要是把池子里的水放干下去捞就行了。

    ;

    第三卷 武毅军总统副千户 三江感言

    迟来的三江感言。

    本来昨天就应该写的,但是我发现,我胸中有无数的想法,有很多感慨,有很多想说的东西,但是却是不敢落在键盘上,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东西。竟然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如果非要一个词可以表达,那就是激动,激动到了极点。[wen2]

    当看到那三江通知的时候,脑袋里面真的跟一个雷炸响一样,让我都说不出话来,整个人都傻了!我设想过无数次,如果通过三江审核,我应该大喊大叫尽情发泄才对,但是事到临头,却发现自己竟然是一阵无力,一阵茫然,只是想哭。

    真的想哭。

    每周都要试一次,从来没有放弃过一次,现在,终于有了上三江的机会。

    好了,抹干净泪水,说几句肺腑之言。

    首先,我要感谢一个人,我的编辑锐利大大。

    真的,真的很感谢,锐利大大帮了我很多,给我鼓励,给我指点,给我帮助,如果没有他,这本书能不能坚持到现在甚至当初能不能发书都是两说。

    还要感谢三江阁的大大们,让俺上三江,本身就是代表着对俺的一种认可,一种肯定,俺一定再接再厉的。嘿嘿

    当然,最最重要,最最要感谢的,是支持俺的读者大大们。俺的收藏一直涨得慢,也不知道为啥……但是俺看了看,很多收藏比俺多得多的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