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绝代珠华 > 绝代珠华第1部分阅读

绝代珠华第1部分阅读


    严盈也在纪氏下首坐了,鼻间嗅到屋子里燃着的上好白檀香,这都是从普隐寺求来的,依旧是那么的清冷疏离,一如当年。

    “可不是么,三弟妹啊,这一趟可不容易呢,不过来了就好了,这往后啊,可都是好日子了。”对面响起一个底气十足的声音。

    严盈目光看了过去,说话的是严家二夫人薛氏,严老夫人的外甥女儿。今日她身着暗红色长袄,外套一件浅姜黄罩衫,一张略显富态的圆脸上堆满了笑意,话语间透着说不出的熟稔热情,就好像纪氏是她的娘家姐妹一般,严盈却知道,这热情的笑容背后藏着什么。正巧薛氏的目光居然向严盈扫了过来,眼光对上之时,严盈露出一个乖巧的笑容,旋儿装作害羞低下了头,只怕眼中的情绪泄露了出去。

    严老夫人说道:“这是你二嫂,心直口快的,最是闲不住的一个人,前几日才帮你收拾了院子,若是短缺了什么,只管向她要。你大嫂她们今日有事,却是要晚上才能赶回来,到时便见着了。”

    纪氏自是笑着谢过,薛氏也收回了目光,两人都站起身来,分别见礼。待得落座之后,薛氏又开口道:“那种偏远的地方,想想都觉得可怕,当年三弟也真是吃了不少苦呢,真是不容易啊,也苦了妹妹和孩子呢,这么多日子都见不着三弟……”说着她露出不忍的神色,拿着帕子作势要去抹眼睛。

    严盈心中暗笑,这位二夫人真是一如既往的爱演,话语间也仗着自己的性子和老夫人的宠爱不讲分寸,说的似乎她们娘几个是从什么边远蛮荒之地来的一般,一开口便要压人一头。

    “这不是都过去了么,老三早就回来了,你弟妹这不是带着孩子来了么,可不是喜事吗?该高兴才是。”严老夫人适时地开口了:“我还没看过我的小孙儿长的什么模样,快把越郎抱过来给我瞧瞧。”

    纪氏点点头,赵氏赶紧上前去把孩子交给严老夫人。越郎已经二岁多了,路上累的狠了,此时睡得正香,小嘴微微嘟起,嘴角挂着一丝亮晶晶的口水,饱满娇嫩的脸蛋儿上挂着心满意足的笑意,不知道是梦到了什么喜欢的吃食。

    越郎这个孩子来得晚,是如今严家最小的孩子了,严老夫人很久没看到这么娇嫩可爱的肉团了,不禁大为喜爱,抱着逗弄了好一会儿才放手,言语间对纪氏也多了几分亲切:“昨日铺子里出了点事儿,老二老三他们几个赶着去处理了,所以今日没来及去迎你们,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晚上我安排了家宴,为你们接风洗尘,爱吃什么跟你二嫂说,让她都预备起来。”

    纪氏刚刚谢过,严老夫人又吩咐道:“田嬷嬷,你去把我床头的匣子里的那颗珠子拿过来。”

    田嬷嬷立时应了,很快取来了东西,是早就准备好的。严盈抬眼看了,是颗拇指肚大小的珍珠,大小正好,难得的圆润柔滑,是南海三十年才能孕育出的上好珠子,府里巧手的媳妇子编了彩环镶了起来,严老夫人把珠子亲手挂在越郎颈间,笑着问说道:“这是早就预备下给越郎的,夜里也可压惊安眠。”

    纪氏忙说道:“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用得到这么好的珠子了,老夫人莫要如此宠着越郎。”

    严老夫人摆摆手,说道:“越郎是严家的孙子,自然不能少了这个,你只管收着便是。说完这些,严老夫人歪了歪身子,靠在软榻上说道“我乏了,你们几个自己回去说说话儿罢,也免得在我这里拘束了。”

    薛氏又哄着严老夫人说笑了几句,见她露出笑意,这才行礼告退。

    还是如此轻视女儿啊,严盈看了一眼被上前伺候的田嬷嬷挡住的这位祖母,默默地跟着纪氏一起退了出来,心中自嘲地想到。

    第一卷  第四回 萍儿

    回想起当初第一次拜见这位严家的老夫人时的情景,严盈不由心中冷笑,那时也是这般没有存在感,初次踏入严家大门的她胆小沉默,十分担心旁人的眼光,行礼的时候紧张的脚软,还差点被地毯绊倒,后来就一直缩在母亲身后,看着大家顺着老夫人的话争相夸赞越郎,不明白为什么由始至终没有一人多看她一眼问她一句,小小一颗心既受伤又难过,从那时起对这位祖母的亲近之心便淡了,总是躲着,更进一步的,她也无意识的开始疏远自己的幼弟。

    那时的严盈,是觉得幼弟分薄了自己的宠爱吧,觉得若是没有越郎,自己就能多受重视一些?严盈心中笑得凄凉,正在神伤时,一只温暖的手伸了过来,牵住自己的小手,不用抬头便知道是纪氏,虽然她什么也没有说,不过却让严盈感到一股暖意从手指尖传到心底。母亲这是在安慰自己呢,严盈顿时警醒,自己可不是前世那个看人脸色仰人鼻息的幼女了,别人的轻视和伤害已经不会让她随意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了,况且,这算什么伤害?她冲纪氏露出一个笑容,低声说道:“娘,弟弟怎么还没有醒啊,盈儿想跟他玩呢。”

    纪氏有些意外,刚才的情景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本朝重男轻女成风,尤以京中为盛,带着女儿离开南海之滨来到京城,就想到了会有这样的状况,只是严盈自小在南海长大,那里却是稀罕女儿多些,是以纪氏一直担心到了京城女儿会不适应。不过看样子严盈似乎没受太大的影响,不见沮丧之色,对幼弟也一如既往,这让她安心了许多,可能年纪还小,不大懂得这些吧,想到这里,纪氏怜惜地摸了摸女儿的头发,笑着点了点头。

    出得门来,薛氏便拉起纪氏的手,十分亲热的说道:“弟妹,去我那儿坐坐吧,给我说说你喜欢什么,也好我预备晚宴不是?”

    纪氏看着笑脸如花的薛氏,有些不适应,刚才那番话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此时却又见薛氏如此热情,像是不知刚才的话有何不妥一边,倒有些不知她是什么心思。

    薛氏见她不再说话,笑容中更是多了几分央求亲热之意,挽了纪氏的胳膊说道:“若是弟妹累了,不如我送你回去,说完了就走,你不会嫌我烦吧?”

    纪氏见薛氏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也不好再拒绝,“二嫂说的这是什么话,怎么会嫌你呢,只是怕劳烦了你才是真的。”

    薛氏笑得越发灿烂:“妹妹不嫌弃就好,多走几步路而已,哪里就劳烦了?”

    严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一言不发,只是乖巧的跟在纪氏身边。薛氏的目的就是跟着她们一起回房,这样的好戏,她怎么肯错过呢?只是此时她一个小女孩儿却是不便做些什么。

    纪氏闻言脸上放松了些,算是答应了,走了几步颇有些心疼地握紧女儿的手,小声说道:“等回了咱们的院子,就先去歇着,不必陪着我们了,知道吗?”

    严盈笑而不答,只是拉了纪氏的手向前走去。怎么能不陪着呢,母亲,你所将面对的一切,盈儿都会陪你一起。

    一路上,薛氏有一搭没一搭地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本就是件简单的事情,纪氏刚到严家,又如何会不知分寸的报出自己的喜好去劳烦人家,自然是都依着本来的惯例,三言两语客气一番便完了,只是不知这薛氏缠着自己却是为了什么。

    薛氏几句闲话说完,话题一转说道:“妹妹,有些事儿本也不该我多嘴,不过咱们严家是大户人家,在京城也是有脸面的,莫要让人笑话了才是。还好您已经来了,之前也是没办法,往后可就好了。”

    纪氏有些错愕,这话里明显有话,不禁问道:“二嫂指的是什么,可否说仔细些?”

    薛氏却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磨蹭了半晌才说道:“自然是内院的事儿,这不都是咱们女人操心的嘛,你看马上就到了,这院子位置可好呢,是老夫人特意留给三弟的,你来瞧瞧。”

    严家三房的院子坐落在严家大宅的东边,名字是严三老爷一年多前重回严家时改的,叫做朝晖院,取其新的开始之意。纪氏见薛氏扯开了话题,不愿详谈,便也不再多言,眼看便走到了地方。

    一行人到了朝晖院,却见院门大开,一个婀娜的身影带着许多的丫头婆子正在门口迎接。纪氏显然没有预料到是如此情景,顿时一愣。却见当头那人满面笑容的上前来弯腰行了一个全礼说道:“夫人一路奔波辛苦了,萍儿已经预备好一切,请问夫人是先沐浴更衣还是先用过点心?”

    薛氏见纪氏满脸疑惑的模样,不由掩口一笑,凑上前去说道:“妹妹还不认识吧?这是三弟收的屋里人,可是个贴心人儿呢,瞧瞧,想的多周到?”

    纪氏没想到一年不见,丈夫居然悄无声息的便收了人,她事先竟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此时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口浊气涌上心头,又是震惊又是悲凉。

    严盈见母亲面色不好,连忙用两只小手紧紧握住母亲的大手,轻轻摇了摇说道:“娘,外面好冷啊,盈儿想喝热茶。”

    纪氏听见女儿稚嫩的童音,灵台间的一丝清明才算是回来了,她抱起女儿勉强笑道:“囡囡,娘的乖女儿,咱们这不是回家了么,马上就不冷了。”

    纪氏的一个“家”字咬的微微有些颤抖,如今的严盈自是听得出其中的酸楚与仓惶,那是对丈夫的失望和对未来的不安,都汇在这一个字里面了,听的她忍不住的一阵辛酸,只能紧紧抱紧母亲,以动作安慰着她。

    纪氏瞟了一眼前头恭敬而立的萍儿,压住心头涌起的无尽酸楚,露出一个微笑说道:“萍儿……倒是个细致的,二夫人在这儿,还是先上茶点吧!”说着轻轻抱起紧紧靠在自己的严盈,先抬步向正堂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平稳而优雅。

    只有俯在她怀里的严盈才知道,纪氏的身子在微微颤抖,不知是不是从南边带来的雀羽披风抵挡不了这京中的严寒……

    第一卷  第五回 郎心

    薛氏看了看纪氏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微微的失望,回头看了看垂手肃立的萍儿,柔声招呼着:“傻站着做什么,一起进屋去啊!”

    众人都进得正堂,在纪氏的招呼下纷纷落座。屋里烧着上好的银霜碳,暖意盎然却不见一丝烟火气,从外面的冰冻严寒中走了进来,着实让人松了口气。

    越郎依旧睡着,纪氏担心他受凉,便吩咐奶娘带着他先行回房,萍儿忙叫人带路,一边又吩咐下人给客人上茶点,十分殷勤周到的模样,就像是做熟了这里的女主人一般,看的纪氏又是一阵心中犯堵,只是当着众人不便多言罢了。

    薛氏瞧着这一切,笑吟吟地端起热腾腾的茶汤,抿了一口说道:“妹妹,萍儿是个懂事的,她这里可不会给你添麻烦,你至少可以放下一半心了。”

    纪氏还未缓过神来,闻言又是一惊,端着茶汤的手微微一抖,她不动声色的稳住了,将茶盏放在一边,笑着说道:“二嫂真是个热心人,我初来乍到的,也多亏了你对我这房里的情况如此熟悉,以后若是有什么还请二嫂多多指点呢!”

    薛氏一愣,随即心头涌起一丝火气。之前纪氏对她的挑衅不予回应,让她有些得意,而如今这话中讥讽之意并不隐晦,着实让她有些恼火。薛氏放下茶盏,瞟了一眼独自站在一旁伺候的萍儿,面上笑意变浓:“妹妹说笑了,我也是个多嘴的,这里的事儿还是萍儿最清楚,有什么您只管问她便是。我这不还得去准备晚上的家宴么,等到得了空儿再来跟大嫂聊天。还是人家官太太命好啊,带着姑娘出门赴赴宴,喝喝茶一天就过去了。”

    纪氏微微一笑,这话是影射大房呢,她却不好答话,只是说道:“二嫂费心了,不知道还有什么是能帮得上忙的,可千万不要跟我客气才是。”

    薛氏闻言说道:“妹妹说什么呢,这可是为你准备的接风宴,哪里有劳动客人自己动手的道理,您就安心歇着吧,咱们啊,都是操心的命,可是没几天省心的日子。”说着瞟了瞟萍儿,又瞧了瞧东边悄无声息的屋子。

    纪氏只做没听到“客人”两个字,也没多问什么,只又客气了一番,便起身送走了有些意犹未尽的薛氏,回来看到垂手肃立在一边的萍儿,虽然是身心俱疲,却也知道还不能休息,便端着茶盏,缓缓地啜着,时不时吩咐一下自己带来的人做事。

    正房大堂里一片静寂,纪氏带来的丫头婆子都得了吩咐自去忙碌整理不提,萍儿面上还好,可是其他严家伺候的人们就这么直直的立在夫人面前,看着其他人忙这忙那,都不由悄悄的互相交换个眼色,心里难免发慌,如今真正的女主人到了,任谁的心里都有些忐忑。

    又等了半晌,萍儿见纪氏手边的茶盏已然见底,便试探着开口问道:“夫人,你可要再用些茶水点心,还是沐浴更衣休息一下?”

    纪氏这才抬眼看向这个突然冒了出来,让她措手不及的女子。只见她上身一件浅绿色短袄,下面一条鹅黄|色百褶裙,年纪不过十七八岁,梳着整齐的如意万福发髻,只在左右两边各带了一只缠丝梅花镂空银质发簪,端庄大方,进退间极有规矩,唯有眼角眉梢带着几分娇俏妩媚,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若不是丈夫的侍妾,倒是个让人颇有好感的女子。

    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年轻女子,纪氏心中弥漫着淡淡的悲凉,从前在南边,严家三老爷严君兴正值失意之时,被严老太爷放逐南海之滨,娶得当地望族之女已是满意之极,少年夫妻整日守在一起,又无公婆在旁,感情自是好的如蜜里调油,可是时光荏苒,红颜渐褪,严君兴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整日对着纪氏一人已是心不在焉,只不过碍于纪家的声势没有要求而已,如今获得原谅,回京归家,纪氏知道这一关她知道早晚要面对,躲也是躲不开的,只是没有想到会以如此措手不及的方式,更没有想到面对这个一年多来日日陪伴在丈夫床榻边的女子,自己是如此的痛心和恼怒。

    “娘,这个姐姐是父亲派来伺候我们的丫头么?”严盈突然开口道,让陷入沉思的纪氏不由一愣。

    萍儿面上露出尴尬的神色,可是正经主母在此,说话的又是嫡出的小姐,她自然不能说什么,况且她虽已上得严三老爷的床,也管了这屋里的事儿,却的的确确还没正了名分,说起来不过是个丫头,只得装作未看到某些丫头婆子的嘲弄神色,低头不语。

    纪氏见了心中倒是舒服了些,都说童言无忌,女儿的话可是打了这萍儿的脸面,倒是无意间帮她出了口气,她露出笑容对严盈说道:“娘有采华采秋她们伺候,你也有香蝉呢,就别惦记人家了,快去沐浴吧,然后换身衣裳好好休息一下。”

    “娘,盈儿要和你一起沐浴,好不好?”严盈也不纠缠,又提了新的要求。

    纪氏看着女儿满是撒娇和哀求的小脸,不由心中一软,她毕竟还有这两个宝贝心头肉呢,不能这么容易就被打到。想到这里,她摸摸严盈的小脑袋说道:“娘让采华带你去好吗?”

    严盈的脑袋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般,更是仗着自己年幼,在纪氏身上扭将起来,“不要,不要,我要跟娘一起。”

    纪氏自女儿那次出事后,便极少见她露出此种小女儿情态,心中更是化作一汪水,抱紧了她说道:“好,好,莫要再扭了,瞧瞧衣裳都揉成什么样子了?”

    刚才都是客人,采华便不好多言,此刻见纪氏脸色稍霁,心中微定,便也笑着说道:“许是到了新地方,特别喜欢缠人呢,夫人,不如先去沐浴更衣,身上也能舒服些。”

    纪氏点头应了,看住了萍儿说道:“萍儿是么?”

    萍儿见纪氏又是一副冷漠疏远的模样,明明刚才已经报上名字,此时也只能有些惶恐地应了:“回夫人,正是。”

    纪氏继续道:“你做的很好,把这屋里的事儿管理的井井有条。”

    萍儿闻言一愣,忙跪下请罪道:“萍儿不敢,都该是夫人做主才是,是萍儿逾越了,还请夫人责罚。”

    第一卷  第六回 有孕

    纪氏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是做什么,我可是在夸你呢,起来吧。我带来的这几个丫头虽然愚笨,在南边也做过些事情,想来也能帮上些忙,这房里的事情你便和她们说说吧!”

    这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