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明枭 > 明枭第38部分阅读

明枭第38部分阅读

山盐运巡检的职衔,难道这盐货上面的钱就这么好赚?

    没有人知道,余风为了这些农庄,实际上,经济上实际已近拮据到了极点了,吴嫣然已经是不止一次找到他,要他立刻停止这种极不明智的做法了。在商言商,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被余风这个不知柴米贵的家伙撒盐一样的撒出去,吴嫣然不着急才怪了,照着这个速度,这一两年打下来的底子蚀个精光不说,来年开春,还有一个天大的窟窿要去补,各种农具,种子,牛马,粮食,这可都是耽误不得的,即便是她再能干一倍,对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的。

    余风着急不着急?着急,但是,也没有着急到吴嫣然的这个地步,吴嫣然如此,那是因为他至今为止,还没有将朝鲜那边发现了铜矿的事情告诉吴嫣然,更没有告诉她,他已经从户部重金聘请了几个铸钱的工匠,在腊月初的时候,就悄悄的送到朝鲜去了。

    私铸铜钱这个事情,干系重大,除了极近的几个军中心腹,就没有必要告诉吴嫣然了,与其让她等担惊受怕,还不如闷声大发财的好。这不是余风不相信她,只是他觉得分权,对于吴嫣然和自己来说,只怕都是一件好事情,他现在越来越习惯用一个上位者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了。

    用新铸造的铜钱,运到日本,再从日本换成黄金回来,那是天大的暴利,如今大明的铜钱在日本可是走俏的很,银子在日本可没有在大明那么值钱,再加上日本的金银比例与大明的金银兑换比一比八,一比十相比,仅仅只有一比四,这一进一出,将这些钱在洗了一遍的同时,也增值了不止一倍。

    只要铜矿那边一开工,这经济上的拮据,顿时可解,所以,他虽颇有焦虑,但是那是焦虑朝鲜那边铜矿开发的进度太慢,和吴嫣然自然是大为不同。

    风字营现在已经是差不多近六千人的编制了,再多,余风也养不起了,光是这些兵丁,余风每月就要在他们身上花出一万多两银子,要不是这年前福建郑家在私盐上,为他贡献了几万两银子,他还真养不下去了。这还不说,当初在登州建立大营的时候,可是按照三千人的规则建立的大营,眼下几乎是扩增了一倍,再扩建的话,即使他是不动声色,恐怕登州城里大小官员都不安心了。

    自从孔有德在山东闹腾了这么一阵以后,这山东的官员,对于这些手握兵权的将领,那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在自己的治所旁边,驻扎着这么一支军兵,那是晚上睡觉都安稳一些,恨的是,这些丘八们,无兵无权的时候,一个个都老实的很,一旦手上有了实力,一个个登时跋扈起来,这大明朝总归是咱们文官的天下,大明朝的官场,总归是咱们文官的官场,什么时候轮到这些粗鄙的武夫得瑟了。

    而且,孔有德前车之鉴,对于这等实力逐渐膨胀的武夫,不加以管束,那是绝对会出乱子的。也不知道风字营是触动了哪些官员敏感的神经,居然有官员上书,要求给风字营派来一位监军,其理由之冠冕堂皇,那就不用说了。

    这文书报到山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大人自然是一笑置之,两三千的军兵,还要派什么监军,真是当朝廷的监军如此不值钱吗?当下这文书抄录了一份,转给了山东总兵,据说那山东总兵连看都没看,就将这文书,都到废纸堆里去了,一边还狠狠的骂了几句:“一帮兔崽子,就知道给咱们这些武人找不自在,一个个吃饱了撑的!”

    这文书送到了兵部,如石沉大海,一点回音都没有。那上书的官员是否还不死心不知道,余风却是知道了消息,心下顿时警惕起来。

    他一贯自认为低调,但是想不到这样,还是被别人看在心里,而且还做出了举动,他可一想都不想引起朝廷的注意,至少,在他没有完全掌控局面的时候,他不想引来太多的关注。

    从他一开始贩运私盐起,到做了这灵山巡检,到千户,到守备,到游击,所作的这一切的出发点,或者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亲近的人安危生存,而不是什么想要争霸天下什么的。

    他没穿越之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就算他王八之气再足,他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这里是什么时候,明朝晚期啊,那是猛人迭出的时代啊,就自己的这些本事,这点实力,就向着去和那些猛人对磕,你真当这是玩网络游戏,能原地满状态复活啊!

    死了就死了,和所有的人一样,都不过是一冢枯骨,一钵黄土,他不会有任何的区别,而且,他不会认为自己被穿越大神看重,打算招自己做女婿了,这边一挂,立马可以再穿越一次,就算真有这可能,他也不会去赌,什么都是假的,活着才是最实在的。万一真挂了,上哪里说理去?

    他知道张献忠的屠灭四川,知道李自成的伏尸百里,更是知道清军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他所作的这一切,就不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还有后面那些亲近的部属,成为那些死不瞑目的尸首中的一个,他最大的目的,就是当这些人举起屠刀的时候,自己能够有反抗的能力,而不是任人宰割。

    所以,他没有指望任何人,包括大明朝廷,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什么忠君爱国,对他来说,远远比不上一块白花花的碎银子更实在。但是,他也不想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这点小实力,被人掺沙子,拉拢分化,甚至最后失去控制权,在他看来,大明是大明,自己是自己,虽然现在自己挂靠在大明这个大公司的名下,但是自己的一切东西,都是自己的,谁想打主意都不行。

    他不想造反,这种伟大的事业,还是交给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去干吧,大明的猛人们,对付这些家伙,也许还有点吃力,但是,要是对付起自己来,那是轻而易举,这一点,他连试试的兴趣都没有。

    所以,既然已经引起别人的不安了,他就一定要收敛一些了,至少,明地里,他要收敛一些了。

    腊月间,风字营单方面宣布,鉴于今年大灾,地方荒废,风字营军需困难,即便有地方父老的扶持,也支持不了养这么多军兵,镇守游击余风将军亲自下令,裁撤两千兵丁。

    消息一出,山东的各路军头,对于余风顿时大肆鄙视,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武将还自己削弱自己的实力的,自行裁撤兵丁,这不是和自己砍了自己一条胳膊一样,这样的主意,亏他想得出来,真不知道这个傻子,怎么做到这个位置上来的。

    登莱方面的那些文官们也安心了,至少,这镇守将军还算识相,虽然只裁撤了两千军兵,这风字营的官兵估计还是有不少,不过,没有超过编制多少,也就不算逾越了,至于这余风是不是吃空饷,众人都是嗤之以鼻,余风还用得着吃空饷吗?他那么多的田地,招的兵丁越多,种田的人不就越多了吗?养个兵和这个兵种田的收益相比,孰多孰少这帐还用算吗?天下的武将都可能吃空闲,但是咱们登州的镇守游击,那是绝对不会吃空饷的。那不是和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吗?

    但是没有人知道,这裁撤的兵丁,一部分扬帆去了海外,一部分,却是脱下号服,散入了余风在各地的农庄当中,在哪里,他们将成为一个个的教官,队长之类的人物,将各个农庄里那些依附农庄生存的精壮农民,训练成半军事武装的“护庄队”

    第一卷  第一三六章 长崎港冷 横山店大

    [正文]第一三六章 长崎港冷 横山店大

    ------------

    横山拓真在店铺的后面,有些愁眉苦脸的看着自己面前的账本,每年的冬天,都是他最难熬的日子,不是说关西的天气格外的寒冷,而是每年冬天一到,那些海上来往的商船愈发少了,他这个靠着海贸转运贩卖的店铺,自然也是惨淡得要命。

    在他老爹经营这家店铺的时候,他还不觉得自己的老爹经营这家店铺是多么的困难,虽然那时候德川将军还没有开府,整个日本到处都是大名们在你打我我打你,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大商人而言,这些大名四处征战讨伐,对他们的影响简直是微乎其微,甚至,因为他们这些商人,能够从很多的渠道,弄到这些大名们需要的军需,奢侈品之类的,更是成为了这些大名们的座上宾。

    可惜,等到他成年,接过他父亲的担子后,他才发现,那种到哪里都受到重视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而他横山家的店铺,无论他怎么努力,也走不出关西这块地方了。那些比他富有,比他更有关系的商人们,仿佛一夜之间,就从关西各地冒了出来,甚至就连那些大明的商人,也能越过他这样的老字号商人,直接去和那些武士老爷交易,而再也不需要他们了。

    “在这样下去,横山家就要败落在我的手上了!”横山拓真感到有点沮丧,看了看门外,门外是一如既往的冷清,这样的天气,除了几个南蛮人和几个喝得醉醺醺的浪人在町上溜达,实在是看不到多少人影。

    “秋次郎呢?又去港口了?”他走了出来,对着那几个不知道是真忙碌还是假忙碌的伙计问道。

    “是的,横山老板,您不是吩咐每天早上秋次郎都要去港口去等候,看有没有新的海船来的吗?”一个伙计回答道:“秋次郎一大早就出去了,连饭都没有吃呢?”

    “哦!”横山拓真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办法,虽然如今大多数海船都有固定的贸易对象,但是,没有贸易对象的海船也是有的,要是真的给横山家撞上了一个,只要对方不是太贪心,横山拓真还是很愿意和对方建立贸易关系的,现在国内不打仗了,大家日子似乎慢慢的好起来了,需要的好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有这样一个固定的贸易伙伴,自然就意味着大量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进账。

    他点着头,正准备到后面去,只听得刚刚说话的那个伙计在身后叫道:“横山老板,秋次郎回来了,好像还带着几个人!”

    他霍然回头,只见自己店里的那个伙计秋次郎,真的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一边还兴奋的给那几个人说着什么,一边将手遥遥指着自己的铺子。而那几个人,横山拓真即便是隔着这么一段距离,也分辨出那些人,穿的都是唐服,也就是说,这些人,是从大明来的。

    难道秋次郎真的撞上大运了?一想到这些,横山拓真觉得自己的心脏,微微跳动了一下,当下止住了脚步,含笑看着这一行来人。

    “诸位老爷,这就是我们的店铺,这位就是我们的老板,横山先生!”秋次郎领着那几个人走了进来,给他们介绍着,然后,将脑袋对着自己的东家,大声的说道:“横山老板,许老爷是大明来的富商,刚刚从大明过来,听得我们横山家的生意做得很大,特意过来看看!”

    说完,他一脸希冀的看着横山拓真,当初横山拓真可是许了他的,若是能领着海商到店里来,不管最后生意成没成,都少不了他的那一份赏钱的,不为这份赏钱着想,他也不会每天连个饭团子都没吃就去海港那边喝海风去了。

    横山拓真赞许的对他点点头,送过去一个眼神,秋次郎顿时放心,欢天喜地的闪到一边去了。

    “欢迎欢迎,诸君光临小店,可真是让小店蓬荜生辉啊!”他居然对着那几位大明商人拱了拱手,说出几句字正腔圆的大明官话来!

    “原来横山老板也会说我们大明官话,到真的让我等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啊!”领头的那位大明商人笑着还了一礼:“鄙人许昌,叨扰横山老板了!”

    这个时候,他身后的从人中,传来一句小声的嘀咕:“这矮子怎么官话说的比俺还溜,维拉斯科他们是这样,这矮子又是这样,俺是不是也要认真学学这官话了?”

    许昌眉头微微一皱,确实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横山拓真,一脸的笑容可掬。

    当初勾结福建郑家和倭寇袭扰余风的盐田,事败后被余风收服了的许昌,到了余风的麾下,就是一直负责这海外贸易一事的。开始余风将他丢到了四海商行,后来朝鲜那边要人,余风就将他从四海商行要了过来,丢给了龙薪酬。

    像许昌这类人,和原先的主家恩断义绝,而且家人老小又是一直在灵山住着,余风用起来,最是放心不过,眼下第一批铸造出来的铜钱已经出来了,龙薪酬要坐镇新城,统筹大局,这外出贸易,自然就交给他了。

    当然,即便是再对他放心,也不会没有任何的牵制,更何况涉及到这大笔的银钱的事情。像许昌身后的护卫从人,除了几个是真正的从人,伺候他起居以外,那些彪悍的护卫,可是军中的人手,平时许昌也许能用的动,但是,真正到了关键的时候,那就难说了。

    许昌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关窍,对着那些护卫,自然是从来就是小心逢迎着,主家既用他,又防着他,他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至少,说明他还有用。只是,对于未能彻底的融入这个集团,他心里多少有点遗憾,不过,他相信只要自己兢兢业业,专心办差,总会有一天,这些身边的护卫会真正成为他的手下。

    对于这位现在镇守登州的余将军,他现在心里已经是彻底的服气了,余将军能不能青云直上,他不知道,但是以他商人的眼光,这余将军敛财的手段,丝毫不比他的杀伐手段差,跟着这样的一个主家,只要余将军不倒,只要自己不犯错,就决计少不得有了自己富甲一方的那一天。对这一点,他很肯定。尤其是到了新城后他所见所闻,让他的信心更足了。

    横山拓真将一行人迎了进来,分主次坐好。许昌好整以暇的问起了横山这个店铺的经营项目来。

    来这之前,许昌实际上对于长崎大一点的商户,都大致摸了一个底,甚至在他的心里,这次主要和那几家商铺接触,他都有了一个名单,这横山拓真的商铺,正好也在这名单当中,既然在码头上,遇见了他们家的小厮,他自然不反对先来这家店看一看,和对方聊一聊了。

    他船上除了一些做幌子用的朝鲜特产以外,可是一筐筐金灿灿的铜钱,这么大的买卖,他就是想不慎重都不敢,别看他们下船来就是这么几个人,在船上还有整整一个百户的火枪兵,从这点看,就知道那余将军对这事情有多么重视了。

    横山拓真斟酌着用词,小心的回答着许昌的话语,汉语他虽然能说,毕竟不如他的母语熟练,为了迎合这几个大明商人,他尽量使用汉语,当然,他不知道,就算他说日本话,许昌听起来也毫不吃力。

    “丝绸,瓷器,药品,金银器,大明的书籍,字画,各种珍奇,本店都是有渠道销售的,许君大可放心,我横山家百年信誉,是不会让我们的朋友吃亏的!”

    一边说,他一边暗想,这些大明人,这次会带来些什么货物,看起来,他们在长崎,似乎没有固定的店铺合作,即便是这一次不赚钱,也要将他们拉拢住了,这个时节能从海上来的大明海商,怕是不是一般的海商。若是第一次合作愉快了,难道还怕在以后的生意中赚不到钱吗?

    许昌随口问了一些货物的价格,横山拓真老老实实的回答了。许昌心里暗自将他的价格和市面上的价格比较了一下,这价格倒也算适中,甚至还有点偏低,心下不禁暗暗点头,看来,这横山是真的很想做他们的生意了,而不是狮子大张口。

    “若是许君回程,所需的货物也可以交给我们横山店来采买,价格不敢说一定比市面上的价格低廉,但是,绝对不会高于市价!而且,本店绝对不会收取分毫费用!”见到许昌微微有点沉吟,横山拓真有点心急,又丢出另外一个筹码,他清楚得很,只要这位大明商人手上有货物,一出他的店铺的门,有的是人将他们拉过去,自己要接下这笔买卖,总的拿出点别人不能给的好处来。

    许昌身后的从人轻轻咳嗽了一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横山拓真很是识趣的起身,借口去给许昌去拿价格清单,走了出去,这样的事情,他自然不能催促人家一口而绝,总得给人家商量斟酌的时间。

    “许管事,这店子才?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