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科幻小说 > 星河斗士 > 星河斗士第13部分阅读

星河斗士第13部分阅读

舞它,靠的是机械和能量,可它的灵活性,还是远低于前两种武器。

    降低灵活性的同时,自然也不会没有好处,否则也就不会有这种武器的出现。合金斧使用的能量大,重量沉,攻击性极高。据说是狂士的最爱,有些身手高明的狂士,可以一斧将同样的五九式机甲一劈两断。

    杨玉龙试了之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机甲的合金虽然看着单薄,也是极为坚固的,就算人家站着不动,让他全力一击,也未必能劈开机甲。

    何况在战斗之中,机甲永远都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哪怕一秒都不会。在高运动之中,就算劈中,也很难劈得那样实成,一斧两断,真是太夸张了。

    为了增加攻击性,再考虑到实战中的灵活性,他没有选择那种号称可以一斧两断的双面双刃巨斧,而是挑了两柄五米长的单刃斧,攻击性同样强于枪、剑,长度短了一半,这对机甲的操作要求提高了不少。

    高变向,正是杨玉龙的强项,反应度让德比都自亏不如,这样选择德比倒没说什么,他也想知道,选择这样的武器之后,杨玉龙到底有多强。

    五九机甲的装备很结实,可毕竟训练的时候,是不可能使用真家伙的,机甲训练中难免磕碰,在高运行中,稍稍擦上一下,都可能造成很强的伤害,就算梅岭帝国有钱,也修不起机甲。

    因此实战训练,只能在机甲模拟舱中进行,连线的模拟舱,对身体没什么压力,只要事先设定好双方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训练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一动上手,德比就知道,杨玉龙是菜鸟,非常非常菜的那种,别看他在蹦来跳去的好象挺灵活的,可他对机甲战根本就没有最基本的认知。只是一个回合,就被德比一枪刺穿,挂在合金枪尖上。

    别看德比的战斗力并不算强,可他毕竟是老机甲士,对战经验还是有一些的,欺负杨玉龙这样的菜鸟,实在太容易了。

    该传授的经验早就说过很多次了,现在杨玉龙缺的就是实战经验,而这东西是教不来的,只能靠一次次的战斗去体会。

    所以有人说,机甲士是九分天赋和一分努力。身体天赋、战斗天赋,这两大天赋决定一名机甲士的成就。作为机甲教官,真正能教给机甲士的知识,并不算多,而且很多都是普通教官就能教的。

    作为指导教官,最实际的作用,就是当陪练,在无数次模拟战中,让新人得到提升。因此教官的战斗能力,对学员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德比显然在这方面作的并不好,不是他不想作好,而是能力有限。仅仅过去一周,他就没办法再当这个陪练了。

    有着极好基础的杨玉龙,在摸清了德比实力之后,只用了三天,就拿到了第一次胜利,随后越战越猛,砍得德比一点面子都不剩。

    等到第七天,练习了六小时,德比居然一次没赢过。只好苦笑着对杨玉龙说,他可以出师了。

    他说这话,还是有些夸张,梅岭的机甲模拟舱,和八级以上文明,那种号称可以完全模拟的高端产品相差极大。

    在模拟舱中可以轻松的战胜德比,要真的上了机甲进入太空,没有半天到一天的适应训练,德比还是有信心战胜杨玉龙的,可那已经无关紧要了。

    带着几分遗憾回到纳卡尔新兵训练营,为杨玉龙申请了机甲士考核,考虑良久,最后没有申请战甲士。经过一年的接触,他已经喜欢上这个有些傻傻的小土著。每次看到他那红色的眼珠时,总会有一种心灵被触动的感觉。

    他知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自己,永远也无法理解这小土著的心。只申请机甲士,就是想为他的将来,赢得更多的空间。他也是从舰队上退下来的,对舰队中的那些机甲士是什么嘴脸,再熟悉不过了。

    别看他已经是战甲士,在机甲部队中,也算是有点身份的人,可在同级别机甲士眼中,他只是堆垃圾。

    军队,远不象人们想象那样尊严,更不可能纯洁,建设军队就是为了杀人,那是混乱、纪律、血腥的混合体,只有强者才能立足。

    考核只进行了半天就结束了,杨玉龙连一半的力气都没用上,看着别在胸口上的机甲士徽章,觉得一头雾水。

    早在收容所的时候,他提出想作机甲士,那老师不屑的眼神,已经告诉他,想成为机甲士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这一年的训练,能够让德比满意的时候似乎并不多,没想到机甲士考核居然这样容易,转过头,带着一询问的目光看着德比,希望能从他这儿得到答案。

    心中被仇恨添得满满的,即使三年过去了,也不能稍减他胸中的恨意。再加上艰苦紧张的训练,他根本就没时间与人交流,也不愿意去交朋友,即使赵朋和托塔印主动想与他交往,都被他拒绝了。

    能够指导他的,除了德比,就再也没别人了。别看在纳卡尔新兵营时间不短,可他认识的人还真没几个。

    一年来在一起训练的时间很长,除了指导外,两人的话却不多,主要是杨玉龙很少说话,除了回答问题,他总是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知道他的经历,德比也从未强求过他。以杨玉龙的性格,进了舰队是很容易吃亏的,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为他申请战甲士的原因。

    以他的能力,如果有人敢嘲笑他,那就自找倒霉。杨玉龙目前的成绩,就算放到战甲士中,那也是拔尖的人物。

    舰队里的人际关系虽然很混乱,可强者走到哪儿都是强者,只要是强者,必须会受到重视。

    正文 第四十八章 无聊的旅程

    如果杨玉龙以战甲士的身份进入舰队,虽然也算是比较强的战甲士,可受重视的程度,肯定要差上许多,这就是德比最后为杨玉龙作的打算。

    正如他对杨玉龙了解的那样,他眼中未来的狂士杨玉龙学员,没有选择十大舰队,而是选择了很敏感的警备舰队――布朗星系警备舰队。

    近些年来,这个警备舰队是新兵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因为那里的海盗最多,任务最重,危险性也最高。

    德比一直将杨玉龙送上飞往布朗星系天麻星八十三卫太空城的运输舰,天麻星是布朗星系唯一的行政星,八十三是布朗星系在梅岭帝国星系序列号,表示这个星系统,已经最接近于帝国的最外围。

    卫字则代表各星域的警备舰队驻地,其中一号星域也就是梅岭星域不在此列,帝国卫字太空城是没有一号的,从二号开始排列。

    海蓝星有八个太空城,相当于其它星系的卫字头太空城,不过名字却叫皇室太空城,从一排到八号。皇家太空舰队,就相当于梅岭警备舰长,只是实力上相差的就太多了。皇家舰的实力,远强于任何一只正规舰长。

    象杨玉龙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安排专门的军用运输舰的,只能看哪个商队经过布朗星系,为他安排个位置就完事了。别看他是注册的机甲士,也不过是个稍有点身份的小兵兵罢了,一个小小的少尉,还能指着有什么特殊安排?

    据说天麻星以前出产一种特殊天麻,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织品原料,不过早在千年前,就已经不再出产了。倒是在附近,现了两颗次星,其中一颗只要少量投入,就可以变成行政星。另外还有六颗矿产星。

    其中布朗矿二矿产星出产补晶矿石,是战舰装甲合金中最重要的一种矿石。矿六星出产的锐晶矿石更是稀有矿,可以极大的增强武器的尖锐程度,机甲的手持武器中,如果加入锐晶,威力可能提升几倍。这种矿产,连六级以上文明都看着眼馋。拿出去绝对是抢手货,可以换取高等级文明的科技或者产品。

    锐晶矿石合成,还是需要很高科技才能完成的,而且开采的数量也不象普通矿那样多,梅岭帝国开采了几百年,却没用多少,大多囤积起来,等着提升文明等级后,换取到更好的技术再使用。

    除了狂士定制的机甲外,普通的机甲近战武器中,也添加了少量的锐晶。因此梅岭帝国机甲武器,在同级文明中,绝对是最好的。

    至于另外几颗矿产星,出产的都是能晶。能晶经过提炼加工后,就是战舰和机甲使用的能源棒,当然也可以用于其它太空船。是一种基础矿石,每年消耗的数量是天文数字,有再多都不够用。

    据说只有到了七级以上文明,才不再使用能晶矿,而是更高级的能量矿,至于是什么,以杨玉龙的基础知识,当然是不知道的。

    成为机甲士,新兵营给安排的条件就好了许多。杨玉龙乘座的水晶宫号是一艘大型游艇,隶属恒星旅游集团旗下,是专门为白领阶级准备的旅游交通艇。艇长两千两百米,高四百二十米,不属于任何一种型号的飞船,完全是定制的。艇身连一门最常见的能量炮都没有,没有任何的战斗能力,这在宇宙飞船中,是非常罕见的。

    为了旅途中的安全,艇上配有五十台机甲及相应的机甲士,算是一点自保的武力。出行肯定要和大的商队一起走,如果没有大商队,宁愿不出航。

    水晶宫号只是路经布朗星系,这个大商队中,倒是有一个小商队,是专门去布郎星,收购补晶的。补晶不仅可以用于战舰上,普通的宇宙飞船,也需要这种矿产,倒算不得军用物资,是允许自由买卖的。

    从海蓝星到天麻星,商队要走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换成军队,时间能缩短一半左右。这还是指通过众多的跳跃点,大辐度缩短航程的情况下。

    梅岭帝国实际的面积,很难用数字来准确说明。长度大约有一百亿光年,宽度三十亿光年,高度则有五十亿光年。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宇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除了梅岭帝国的直属领地外,还有四个四级文明,十六个三级文明,以及数量更多的二级文明,至于一级文明,根本没办法计算,有很多星域,即使划归为梅岭帝国的宇宙疆域,其实就没人到过。谁知道哪个宇宙角落里,会有文明诞生?

    宇宙航行是很无趣的事情,水晶宫号是旅游交通艇,上面吃喝玩乐的东西着实不少,可惜杨玉龙没钱。没有进入舰队以前,他还不算军人,自然一分钱的津贴都没有。若不是德比知道他的情况,帮他买好了旅游艇上的就餐卡,他连饭钱都拿不出。

    好在舱中有虚拟网,倒是可以打些时间。由于宇宙太大,不管是数字还是光信号,都不可能达到同步,因此没有固定信号增强器的地方,是不可能连接到虚拟网中的。水晶宫号上的虚拟网,只是下载了一小部分,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当然,如果水晶宫号接近某一信号增加器时,也可以短时间内上网爽一小会。

    杨玉龙对那些玩乐的东西,即不懂也没兴趣,查了一下念力,搜出来的东西都是幻想与他学的念力没半点关系。

    研究了几小时,觉得无聊,开始修习神侍经。可他一没药液,二没有用光念力,几小时后只能放弃,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

    最后凭着军卡,闯进水晶宫号守卫室,听机甲士在那儿吹牛,偶尔问上几句,想从这些所谓经历过无数实战的机甲士身上学点东西。

    可听了不到半天,他就明白了,这些所谓的高人,都是扯蛋,连杨玉龙这样的新手都能听出来,如果他们个个都是狂士,或者还有可能,可看看他们胸前同样的机甲士徽章,就知道他们在吹牛。

    不仅如此,通过简单的交谈,弄清楚了飞船上的机甲,都是五五式的,这已经是平民可以使用的最高等级机甲了。

    实在闲着无聊,看着舷窗外的星空,杨玉龙甚至希望遇到两批海盗,这样他也能有机会去抢一台五五机甲,虽然那民间用的东西差军用的许多,可至少也能杀几个海盗,先收点利息,总比这样天天呆强得多。

    可惜这种愿望也落空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根本就没看到海盗的影子。事实上,海盗再疯狂,也不可能攻击拥有几万艘商船的商队,单是各商行的护卫艘,就过五千艘,在梅岭帝国境内,还没有过两千艘战舰的海盗。如果有,帝国早就出动正规军了。

    越是高等级文明,直属领地境内越是安全,即使是布朗星这种最靠尾端的星域,都不会有大股的海盗。

    在期盼中,布朗星系越来越近,直到被小型运输舰送上八十三卫太空城,也没盼到海盗光临,在无奈中渡过了无聊的旅途。

    在杨玉龙眼中,八十三卫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怪物,可以同时停靠过三千艘战舰的太空城,当然小不到哪儿去。以他的见识,大到这种程度,已经无法区分它与海蓝星卫八号太空城的区别。

    事实上,两者相差还是很大的,卫八作为都星的太空防御堡垒,无论是质量上还是面积上,都远不是八十三卫能相比的。

    用军卡在扫瞄器上扫过,马上显示出他应该去的地方――八十三卫新兵报道处。走上悬浮传送带,经过几次转换,随着人流走进新兵报道处。没想到到这儿来报道的新兵数量还真不少,前后全是人流,看上去至少有几千人。

    普通的卫戍太空城,自然看不到这种景象。最近一段时期,布郎星域的海盗闹的厉害,作为警备舰队的指挥官,帝国中将呼延硕,已经在考虑申请帝国正规舰队来清剿海盗了。

    作为警备舰队指挥官,提出这样的申请很无奈,如果是平时,他是绝对不愿意的。可现在的情况是,这些海盗之中,只有极少数才是真正的海盗,而且真海盗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

    海盗并不笨,他们也看出这里的情况不对头,来的都不是同行,而是天辉、莱卡正规军装盼的。作为海盗,只是一种讨生活的手段,谁也不愿意淌这池浑水,反正在哪儿都是抢,这里不安全就跑路好了。

    作为警备舰队,呼延硕手下的舰队、士兵数量,早已经严重标。布郎星系只有天麻星一颗行政星,人口不过三十亿,再加上两颗次星和六颗矿产星上的工人,也不过四十亿人口。

    正常情况下,警备舰队有两千两百艘各式舰船,人员只有四十多万人,母舰、战列舰都是正规军淘汰下来的五五级。

    经过前后十年不断的增兵,舰为船数量虽然没有增加,可大部分已经换成了五八式,已经距离正规舰队的装备相差无几了,而且人员也增加到一百五十万人。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小个子,我罩着你

    每天舰队出动频繁,除了必要的留守舰只外,几乎是歇人不歇舰。舰船的损耗极大,却还是无法阻止海盗的攻击。

    六颗矿产星,先后多次受到过攻击,特别是锐晶矿所在的矿六星,十年来,受到过上百次攻击,其中有几次还损失了不少的成品锐晶矿,人员更是死伤无数。

    呼延硕还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完全是靠陛下对他的信任,以及他深厚的人脉。作为一名老牌中将,他是经历过多次战火的,虽然都是些小规模的战役,可帝国一直没有过大战,想找出几个象他这样的将军,也不容易。

    对付海盗和真正的战争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换个将军来,也未必能作得更好,除非派遣大军。如果真的派来正规舰队,傻子都知道,冒充海盗的舰队,肯定是转身就跑,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布郎星系人口不多,也有几十亿,这里没有天辉、莱卡的间谍才怪呢。小规模调动舰队可以隐瞒过去,来了正规军,是不可能逃过间谍眼睛的。

    杨玉龙胸前的机甲士徽章果然很牛叉,前后左右的士兵,看到徽章,很自然的给他让出一条通道,却都用好奇的目光盯着他看。

    早已经习惯,杨玉龙知道,象他这样‘体格瘦弱’的机甲士,的确非常少见,别人好奇也很正常。当初在八号太空城的时候,也是如此。

    顺着指示屏走了十几分钟,身边人的体形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原本高出常人一头的杨玉龙,现在只能看到一大片坚实的后背,左右都是粗壮得吓人的汉子。一看他们的体格就知道,这些人都是新来报道的机甲士。

    众多高大威猛的汉子中间,夹着杨玉龙这个小个子,自然格外的引人注目,走到哪儿都不会缺少好奇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