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天龙尘缘 > 天龙尘缘第1部分阅读

天龙尘缘第1部分阅读

    《天龙尘缘》

    作品相关 开书感想

    即将开学,惊觉已经大四了,年岁渐长,曾经魂牵梦绕的江湖梦也渐渐远去。乘着梦想还未消散;乘着踏入社会之前;乘着还来得及;写一本书为了圆自己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梦想,也算是构筑自己未来的梦想。新人新书,敬请支持。

    作品相关 关于重生与穿越

    主角确实是重生与穿越的,这点毋庸置疑,书中虽没有明确文字点明但相信读者朋友都能看出来。

    但主角又失去了记忆和阅历,,只是个普通中又带点奇异的孩童。

    之所以设定穿越是让读者有代入感,而主角失去了对未来的方向把握,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对于主角来说更有代入感,而不是明察秋毫,洞悉前因后果,了解一切剧情,然后随着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剧中的人和事,这样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也有主角与时代不融的感觉,我觉得不好。

    主角虽然失去了穿越者的金手指,但凭借天赋与勤奋成为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的弄潮儿,这样的故事更令我激动。

    作品相关 关于主角性格

    主角的性格设定应该是复杂一些的。

    一方面,尘缘生活在小昭寺很多年,无忧无虑,那里应该算得上是世外桃源,师父疼爱他,师兄爱护他。是以他性格中自有热情、仁善、朴实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师兄们又不断带着他去接触外面的世界,特别是阴暗的一面,那些纷纷扰扰,阴谋诡计,人情冷暖他又远远比一般同龄人所见识、经历的多,这又造成了他性格中生冷、刚硬的一面,注定了他不是段誉那样的正人君子,也当不成乔峰那样的盖世个大侠。

    尘缘不是那个谁,他只是他自己,长得帅,武功高,但又有着自己的缺点,会受伤,会迷茫,有痛苦,有挫折。他只是个人。

    所以主角的性格注定是复杂的,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还会有所体现。

    我认为这样更立体,同时也会努力塑造好。

    作品相关 说明

    尘缘作为一个失去记忆的穿越者,在刚刚进入天龙世界的时候,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不那么明显的。

    所以有时候他只是一个旁观者。

    但随着他实力的增强,参与的深入,他所产生的影响会更深入,更远大。

    他会成为掌舵人,而非随行客。

    但这一切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请保持耐心,后面更精彩。

    作品相关 问答

    有读者说,书中所描写的吐蕃僧人的对话,不像他们应有的对话。

    对此,我表示歉意,我不是西藏人,也没去过西藏,单从有限的文献里也看不出当时的吐蕃僧人该是

    怎样说话的。

    笔力有限,实在抱歉。

    再有,关于涉及原著问题。

    这也是大多数同人小说都会面对的问题。

    由于主角没有金手指,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难免会跟更多的涉及一些原著,

    我会去尽量精简和创新。

    作品相关 请个假。

    小说虽然每天写得不多,也坚持了一百多天不断更。

    今天第一次请假,说起来有些羞愧,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个人原因,今天实在更不了了。

    明天恢复更新,大家见谅。欠的章节以后会补上,抱歉。

    作品相关 说一下。

    今日无更。

    当时写的时候没想到会写写这么多,没有大纲,今天状态不好,有点卡文,

    不职业的表现,大家见谅。

    下个月时间多一点,争取多更一些。

    崛起吐蕃 第一章 庄生晓梦迷蝴蝶

    第一章庄生晓梦迷蝴蝶

    公元2014年1月8日,西藏,少云,晴空万里。

    始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布达拉宫历经千余年风雨依旧耸立于拉萨西北的红山上,傲立于世界屋脊俯瞰着芸芸众生,散发着巨大魅力,如同个巨大磁场,源源不断的吸引着广大游客。

    宫殿前的广场上,一群来自祖国南方的大学生刚刚抵达,远行千里,风尘仆仆。旅途的辛苦磨不去青春的g情,稍适休息,便开始整队参观布达拉宫了。这时,却发生了一个意外。

    “咦,云帆去哪了?”

    “不知道啊,他好像和吴德水在一块吧?”

    “没呀,我下车就没看见他呀!”

    “哎呀,找不到了,这可麻烦了”

    他们口中的云帆此时正处在一个狭长的好像永远看不到尽头的黑色隧道中,仿佛时间和空间都被扭曲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像是七八天,但更像是七八年,他终于看到了尽头

    公元1079年、大宋元丰二年【1】深秋,拉萨(这时应叫逻些),黑云压城。

    拉萨城百里外的地界,一个中型佛寺后院的小屋里一个面孔清秀,大约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躺在床上,四肢不停的抽搐,紧闭的眼皮下眼珠正不停的转动,似乎在做什么噩梦,却怎么也醒不过来。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划过,旋即天空“轰隆”一声巨响,仿佛连寺庙都给震得抖了几抖。与此同时,寺庙上空一阵狂风卷过,但奇怪的是周围其他地方却均无波及

    小男孩终于“啊”的一声,醒了过来。等这时才发现,他真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型若桃花、睫毛整齐而修长,眼睛水汪汪似得,仿佛眼里有一眼永不干涸的清泉。只是这漂亮的眼里此时尽是迷茫与惊讶。

    “小师弟、小师弟!出什么事了!?”[2]

    从小院外面传来一阵急切的呼声,只是这呼声未免太大了些,房顶上的屋瓦都好像被震动了。呼声未绝,一个高大的人影便蹿入屋内,只见得来人约十八九岁岁模样,光头,高鼻深目,眉浓嘴大,面容十分坚毅。最令人映像深刻的是此人的身形:足足比常人高了一头,双肩十分宽阔,比常人大腿都粗的双手竟然长过了膝盖!身上肌肉块块隆起,犹似钢浇铁铸,黝黑的肌肤散发出金属的光芒。当真是威风凛凛,好似金刚罗汉下凡一般。

    这巨汉进门后一扭头看到男孩已醒显得甚是高兴,便轻手轻脚的来到床边,尽最大可能放低了声音道:“哎呦!小师弟呀,你终于醒了,你那次突然昏倒可吓死我了,唉,你至今都昏迷三天了,连师父都束手无策,我们都急死了,快快快,你不要坐起来,先躺下,你昏迷了这么久身子虚呀,你等等我。我这就去大殿叫师父和师兄们过来,他们知道你醒了一定很开心。“

    这巨汉虽然一进来就絮絮叨叨个不停,与其粗犷的外貌大相径庭,但男孩却能感到这巨汉发自内心的喜悦。便笑道:“好的,三师兄。”

    只是这时三师兄满脸的笑容却突然凝固了,两只铜铃大的眼珠直楞楞地盯着男孩,从上看到下,再从下看到上,眼中满是惊异。男孩一阵纳闷,便问道:“有什么不对吗,三师兄。“

    “当当然不对了,你你叫我什么?你会说话了?你知道我是谁了?“巨汉显得有些难以置信。

    “我叫你三师兄啊,没叫错啊。“男孩理所当然的回道。

    “好好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必有后福,定然如此!“三师兄说着便急吼吼的跑到门外扯开嗓门吼道:”师父,大师兄、二师兄快来过来呀,小师弟他醒过来了,他还会说话了,大喜事呀!“

    不一会便见三人从院旁长廊中匆匆赶来,当先的是一个瘦高的身穿黄铯袍子袈裟,头戴僧帽的七旬老僧,长眉长须,颜色花白,虽年老,但精神却十分矍铄,步伐大而稳健,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不输于年轻人。

    老僧后面的两个徒儿都穿红色袍子袈裟,未戴僧帽。老僧左边一人约有三十出头模样,身材瘦小,尖嘴猴腮,只是一对眼睛灵活之极。右边一人只有二十多岁,肥头大耳,脖子短,肚子圆,双腿粗短,模样甚是滑稽,但其一脸憨厚的笑容却让人生不起厌恶之心。

    那老僧快步走到巨汉身前,怒道:“悟净,大呼小叫的像什么样子,为师平日的教诲你都忘了吗?”说罢,一抬手,“啪“的一声,打在了巨汉的光头上。

    那巨汉悟净哈哈一笑,恭恭敬敬地施礼道:“师父,您又犯嗔戒了。”老僧身后左右两弟子也忍不住“嘿嘿”直笑。

    老僧一怔,随即右掌立于胸前念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言罢,也不管几个徒儿,径直走到床边,定睛看了看男孩,又伸出两根食指搭在男孩右腕上,一边诊脉一边大点其头。片刻后老僧松开手指,看着男孩道:“尘缘,你的脉搏沉稳有力,已无异象,刚才听你三师兄叫道说你会说话了,那你告诉为师你身体是否还有不舒服的地方。“

    尘缘答道:“师父请放心,徒儿身体并无任何不适的地方,这几天倒好像睡了一觉,把身体里缺少的东西都补了回来,这件年发生的事儿也都能记得起来,也自然而然会说话了。”

    听到这话老僧与三个徒儿皆面露喜色,老僧复又问道:“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们这座寺叫什么?“

    尘缘回道:“你是师父呀,听别人都叫你摩诃大师,我们这座寺自然叫小昭寺呀。“

    摩诃老僧笑道:“好好,你记得为师,总算为师没白疼你。”

    摩诃老僧又指着那一胖一瘦二僧道:“那他们呢。”

    尘缘指着那瘦小僧人道:“这是大师兄,法名悟空。“他记得大师兄的。”又指着那矮胖僧人道:“这是二师兄,法名悟能,掌管寺中伙食。”也是记得二师兄的。

    尘缘记得自己这些年都是稀里糊涂的,寺中诸人中师父年老,又为一寺主持,事物多,又须研修佛法、武功,分身乏术,三师兄悟净稚气未脱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因而照顾自己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大师兄、二师兄身上,自己这些年确实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当下便起身对悟空、悟能施礼道:“尘缘这些年懵懵懂懂、不晓世事,多亏二位师兄照料,倒真是给二位师兄添了不少麻烦,尘缘心理甚是过意不去。“

    大师兄悟空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小师弟以前除了不会说话、没记性之外,其他的倒挺好,最起码比我那俗家侄子强多了。“

    二师兄悟能接口道:“就是力气太大又好吃,老抢我东西吃,害得我老要去邻村偷吃的东西,都经常被狗追。“

    “嗯!?“摩诃大师双眼一瞪。

    悟能连忙改口道:“没偷、没偷,是化缘、是化缘。”

    尘缘闻言小脸一红。

    这时等不及的巨汉悟净挤到前面对尘缘道:“那我呢、那我呢,小师弟该记得我吧。“

    “你?你是谁?”尘缘茫然道。

    “什么!”巨汉惊道:“你居然不记得我,你可真是忘恩负义呀,这些年可都是我带着你玩儿,你记不记得你五岁的时候,我带你下山去玩你还尿在了我脖子上呢!”

    “哈哈”尘缘笑道,“跟你开玩笑的,你是三师兄悟净,我怎会不认识呢。”

    巨汉悟净喜道:“嘿嘿,我就说嘛,小师弟跟我最亲,怎会不记得我呢。”

    众人皆是大笑

    尘缘的醒来让房间中充弥着喜悦的氛围,久久消散不去。

    师父摩诃大师对众人言道:“尘缘七八年来一直浑浑噩噩,今日一朝顿悟,当真是醍醐灌顶呀。想来定是冥冥之中自有佛祖庇佑,他老人家眼见我摩诃一脉人丁单薄心有不忍,又怜惜尘缘资质无双,才使用大法力扭转乾坤的呀,我佛慈悲,阿弥陀佛!。”说完,竟是潸然泪下。其余三个悟字辈弟子也是有同感,皆是表情怏怏。

    尘缘一看到师父流泪便有些慌了,连忙叫道:“师父、师父你怎么哭了?是不是徒儿做错了事惹您不开心了,徒儿一定改,您别哭了,好不好。“

    给尘缘这么插科打诨一下,刚才稍显凝重的氛围一扫而空,摩诃大师擦了擦眼泪笑道:“痴儿,你没做错什么,只是为师有感而发罢了,你很好,真的很好。“

    言罢,转身对众僧道:”你们小师弟刚刚醒来身子还虚弱得很我们就不要打扰他休息了,悟净,你留下来照顾尘缘,悟能,你去给尘缘准备饭食。“

    安排妥当后,摩诃大师当先走出房门,众人鱼贯而出。

    走到院子中众僧才发现不知何时天空已是云散天开?

    注:[1]这是历史上真实的年份,若与天龙剧情中的年份不符,不必深究。

    [2]在西藏范围内无特殊说明皆为藏语。

    崛起吐蕃 第二章 谁家有男初成长

    岁月悠悠,两年弹指一挥间。

    这是春日的下午,风和日丽的,天空依旧少云。小昭寺前一个身穿白羊皮袄的俊俏少年一步三摇的晃了过来,与其说他是少年倒不如说他仍是童子。只见他身量虽远比一般藏族孩童高,但脸上稚气甚浓。

    这男孩便是尘缘,今年已经十岁,从他当日至昏迷中醒来至今已经两年过去了,但是这两年之中他觉得除了自己身高长高了点,身子健壮许多之外,其他的均无什么变化,师父、师兄、小昭寺一如自己醒来时的模样,在这大雪山上的偏远之地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

    尘缘看了看小昭寺门前的匾额,摇了摇头,信步踏入寺门。他年纪虽小思想却远比一般孩童成熟,心里直想着:“这小昭寺当真是一个迷,自己对它是陌生又熟悉,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啊?”

    尘缘曾经听师兄说过,他们原来修行的寺庙不是这偏远的小昭寺,而是拉萨城中的大轮寺。只是师父虽为西藏密宗中的高僧大德,但却生性懒散,不喜收徒,以致师父这一脉一直人丁单薄。

    与此同时,同为密宗中的宁玛派却日益繁盛,近些年派中又出了一名惊才绝艳之人,此人名叫鸠摩智,他佛法精深,身具大智慧,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更难得的是还有一身卓绝的武功,其修炼的火焰刀功法已近小成。这些年鸠摩智以无上佛法和武功扫荡吐蕃黑教,功勋卓著,威名播于西域,听说吐蕃国主已有意拜他为国师了。

    师父眼见宁玛派及鸠摩智势大,两派共居拉萨城中迟早会生龋唔,又担心自己弟子稀少,争斗起来怕弟子会吃大亏,便索性搬出大轮寺,并将大轮寺让与了宁玛派。

    但师父毕竟是吐蕃密宗中辈分极高之人,比那鸠摩智都高出一辈,宁玛派也不敢做的太过难看,便将拉萨城外的小昭寺让与了师父作为道场。于是师父和师兄们便便搬到了小昭寺中。这当然只是听师兄们说的,尘缘自是不相信那个动不动就犯“嗔戒”的师父会是什么大德高僧,或许“高”倒是有的,其他的可都不沾边。

    而后一年,师父出寺云游四方,又一年,师父带回一婴儿,这婴儿便是尘缘自己了。

    尘缘也问过众师兄自己的身世来历,为何自己会被师父抱来小昭寺;为何师父和三位师兄都是光头且头上都有香疤,而自己却有头发;又为何师父传授给三位师兄武艺,却只传授给自己一套简单的吐纳功法?

    奈何三位师兄对此也是不甚了解,他们只知道自己似乎是东边来的汉人,来的时候大约一岁,其他的皆是一问三不知了。

    尘缘也曾问过师父,但师父每次都笑着说:“时候未到,说不得。”尘缘问,什么时候到,师父又说:“天机不可泄露。”再问,师父便要犯“嗔戒”,于是也不敢再问,但这事儿在心中却总是一个结,令人好不烦恼。

    尘缘用力摇了摇头,似乎要将这些想法甩出脑袋。

    平心而论,尘缘这些年在小昭寺过得还真是不错,不愁吃穿,不用念经,练完师父传授的吐纳心法变无所事事了,每天要不是自娱自乐就是去附近村子找小伙伴玩耍,他还和附近村里的小卓玛成了好朋友呢。

    懒洋洋的走进大雄宝殿,只见一个巨大和尚坐在佛祖像前的蒲团上,左手拿着念珠,右手拿着木鱼槌作敲击木鱼的姿势,只是头却耷拉在胸前,正发出雷鸣般的鼾声。

    尘缘“嘿嘿”一笑,蹑手蹑脚地走到大和尚后面,一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