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梦回大清之天下无双 > 梦回大清之天下无双第3部分阅读

梦回大清之天下无双第3部分阅读

射鹿,大不敬!昨日臣等会议,已将其四人革职拿问。现在内务府拘押待勘。至于作何处分───"他思量一下,眼帘垂得更低,接着说:“辅政尚未议定,待臣等会商后再奏万岁。”

    鳌拜轻哼一声,对遏必隆的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但遏必隆一向与自己委蛇相屈,也不好怎样。想了一阵,他终觉憋气,于是抬起头来冷冷说道:“皇上尚在幼冲,此等政事当照先帝遗制,由臣等裁定施行!”

    话音未落,小皇帝拍了一下龙榻,突然问了一句:“难道朕连问都问不得?”

    一句话问得几位大臣个个倒噎气,只好俯首不语,鳌拜气结,脸色铁青,良久后,他讪讪一笑,说道:“照祖训,皇上尚未亲政,是不能问的。不过此次事关宫掖,不妨破例。”

    “鳌中堂的意思是朕只许问一次,下不为例咯!”小皇帝那么聪明,自然听出了这只老狐狸心底在想写什么,他按捺了一下心里的火,冷笑道:“那好,接着方才的话讲,这倭赫该是个什么罪名?”

    “紫禁城中擅骑御马,“鳌拜目光一凛,咬了咬牙,抬头说道:“乃是欺君之罪,应该处死;其父飞扬古纵子不法,口出怨语,咆哮公堂,应一并处死!”

    处死!!!

    小皇帝不禁吓一跳,脸色微微发白:“倭赫四人是先帝随行侍卫,飞扬古乃内廷大臣,素来谨慎,并无过错,仅仅因为骑了御马就办死罪,太过了吧!朕以为廷杖也就够了。”

    “晚了!”鳌拜冷笑一声扬起头,傲然拱手,回奏道:“皇上,国典不可因私而废,古有明训!飞扬古和倭赫四人已于昨日下午行刑了!”

    一语出口,惊动了遏必隆和苏克萨哈,他们相互看了一眼,脸色变得十分苍白。

    苏克萨哈愣了半响,叩头奏道:“杀倭赫之事,臣等并未议定,此乃鳌中堂擅自决定,擅诛天子近臣,求皇上问罪!”

    鳌拜听了咯咯笑一声,冷眼瞅他一眼,讥讽道:“苏中堂,这倭赫擅骑御马,你不是也骂他是“该死的奴才”吗?怎么真死了,你反倒心疼他呢?”

    苏克萨哈顿时语塞,肩膀一颤,闭下眼睛,正想着如何对答。

    ——

    “哗啦”

    掀开了帘子。

    我和苏茉儿左右扶着太皇太后走进了大殿。

    瞅了一眼小玄子微微震怒的惨白脸色,我心底莫名“咯噔”一下,知道事态的严重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不管倭赫有罪无罪,辅臣如此藐视他,胆敢擅自在大内拿人,这一点是小皇帝绝不能容忍的。

    遏必隆知道孝庄太皇太后精明强干,顿时气馁,伏在地下大气儿也不敢出。

    鳌拜面色冷傲依旧,显然没把来主放在心上。

    扶着太皇太后走到殿前的软榻上坐下,我屏住呼吸,手中捏着丝帕,刚直起身来,却发现我的叔叔索额图也在场,他似乎没有看见我,头埋得低低的,肩膀轻轻发抖。

    大殿之上,一时间寂静无声。

    半响后,才听到太皇太后平静地说道:“哀家也老不中用了,这几年只想着享福,能瞧着有个太平日子,大家平安,就能合着眼去见太祖太宗了。你们几个辅政,哀家原瞧着也好,心里挺踏实的。”

    几位大臣正诧异她怎么说这些,忽听她音调一变,提高了嗓子说道:“谁知满不是那么回事!你们以为我杀不了你们么?”接着一掌“啪”地一声击在龙案上。声调如此激愤,连龙座上的小玄子也吓得身子一颤。

    素日看她只是一个慈祥的祖母,杰书屡次说诸亲王、贝勒、贝子都怕她,自己还不信,今日见着这颜色,才算开了眼界。

    在我看来,这大玉儿自是女中豪杰,死了丈夫皇太极,辅佐儿子顺治,儿子英年早逝,辅佐孙子玄烨继承皇位大业,其不世出的精明头脑和用人手段自然名流史册。

    ——

    大清建国不久,旗人面临着“马上得天下,下马治天下”的政策性转变问题。

    摄政诸王皆是近期宗室,皇帝的长辈,本身又是八旗的旗主,极易侵犯皇权。当年皇太极逝世以后,顺治帝尚自年幼,睿亲王多尔衮身为叔父,手握正白旗,加上其兄弟多铎和阿济格所有之镶白旗,实际手握两白旗,势力足以和皇帝之两黄旗相抗,甚至两黄旗大臣也有仰其鼻息,阿谀奉迎者。自顺治八年正月福临亲政,议处已故摄政王多尔衮,将正白旗收归自将,与原有两黄旗共为上三旗,上三旗人数多,装备好,实力强,下五旗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加之下五旗虽然是皇帝的懿亲,但他们更多关心本旗的发展和个人权势的增长,而不关心朝廷的利益和皇帝的地位,所以从上三旗选拔旧勋大臣联合辅政,标志三旗的联合和统一,对稳定形势极为有利。

    四位辅政大臣中:

    苏克萨哈姓纳喇氏,满洲正白旗,尽管他资望不如四朝元老索尼深厚,所立战功也尚少,但因为他以多尔衮所领正白旗属下的身份,在多尔衮死后率先揭发多尔衮阴谋篡逆,反戈一击,大受顺治帝和皇太后的赏识,此后又在湖南、湖北大败抗清义军,被提升为领侍卫内大臣,是正白旗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遏必隆籍隶满洲镶黄旗,姓纽祜禄氏,是大清开国功臣,“五大臣”之首的额亦都的第十六子,在明清战争中屡立战功,曾因反对多尔衮专权,被剥夺官爵俸禄,抄没一半家产。顺治帝亲政后,他不甘沉沦,上书诉冤被起用,先后封一等公,升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鳌拜与遏必隆同旗,姓瓜尔佳氏。为清初开国功臣费英东的侄子。在清朝初年,鳌拜堪称一元不可多得的战将,几乎所有重大战事都曾领兵参与,以身先士卒、骁勇无敌战立大功无数,有“巴图鲁”也就是勇士之称,皇太极死后,誓死主张立其子为君,因而结怨于多尔衮,被三次处死,只因公高免于难,多尔衮死后,命为议政大臣,进世袭二等功,又升任领侍卫内大臣。

    四位辅政大臣其职能为佐理政务,与幼帝共同听政,虽然劳苦功高,地位显要,但毕竟是异姓臣子,同皇帝的关系,上朝是君臣,下朝同父子,厉害荣辱,息息相关,一旦帝位动摇,他们也会一落千丈,所以对皇帝比诸王更加忠实,因此,相对而言,辅政大臣不敢太蔑视太后和皇帝而擅自专权。

    ——

    大殿之上气氛肃闷,勾勒出一股隐隐流动的阴霾。

    小皇帝目视前方,神情肃穆而隐忍,缄口不语,似乎在沉沉的思索什么。

    我低叹一声,握着丝帕的手指指尖一颤,垂下眼睛,不能再看他。

    孝庄皇太后,面色沉泠如水,冷冷地注视着殿前的几位大臣。

    三位辅政连连叩头,苏克萨哈神色慌张,颤声奏道:“奴才……”

    “没你的事!”太皇太后来不等他说完话,便冷冷截住:“哀家倒想知道,遏必隆和鳌拜,是谁撑你们的腰,竟敢如此大胆作耗,擅自到大内拿人,不奏而斩,这倒也是大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件奇闻!”

    见孝庄皇太后如此雷霆大怒、咄咄逼人,三位大臣仍来个伏地不答。

    遏必隆似乎是觉得自己再不说话气氛便缓和不了,轻咳一声,颤言说道:“太皇太后息怒!臣等并未径自到大内拿人,都是太监吴良辅传倭赫一等人出来,在午门外拿下的。”

    我叔叔索额图见风使舵地也快,乘机也劝解说:“皇上、太皇太后息怒!千万别气坏了金尊玉贵之体!”说着暗递眼色示意小玄子收场。

    只有苏克萨哈双手伏地,在一旁不作一声。

    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我的视线不自觉地投向一直默不作声的小皇帝。

    小玄子似乎并没有留意到我叔叔递过去的眼神,太皇太后却是一眼瞧见了,随即站起身来,一甩云袖,拉起孙儿的手冷笑一声道:“生米已经做成熟饭,还说这些个有什么用!皇帝在你们眼里,不过是一个无知顽童罢了,今日倒是哀家多事了!我们算什么“金尊玉贵”!列位辅政气着了,才要害得多呢!”说罢拉着小皇帝的手拂袖而去。

    “砰——!”一声。

    青玉如意被带掉在地上跌得粉碎!

    殿堂里一片死寂,人人脸色灰白。

    苏茉儿和我相视一眼,也跟着退出了大殿外。

    一行人等刚刚离开了乾清门,孝庄皇太后猝然转身,向苏茉儿吩咐道:“皇帝先回养心殿,你好生伺候着。”说完又转过脸来,看着自己的皇孙,低低地慎言:“今儿午后,派人叫索额图到慈宁宫来。”

    说罢自行上了銮舆而去。

    我一时不知道该随着孝庄太后而去,还是.....

    跺了跺脚,无奈的踟蹰叹息之际,小皇帝却走了过来,拉着我就走。

    “陪我读书去.....”他笑了笑,声音中有一抹刻意放松的笑意。

    我心中酸涩,紧跟上他的脚步,沉默了半响,才低低地道:“凡事不要太在意,放开就好了。”

    这一句话,他便顿住了脚步,回眸望住我,眼底有晶亮的水雾。

    我耸耸肩,微笑着冲他怔怔然点头。

    他不说话,垂了垂眼睛,只是抬起手轻轻摸了摸我的脑瓜。

    图德海公公带着几个抬乘舆的小黄门从后面赶了上来,苏茉儿转身招呼一声:“不用了!”他们才停住脚步。

    小皇帝也不理众人,只是拉着我,大踏步朝前走。

    谁知刚刚走到了月华门,却见吴良辅带着几个太监兴冲冲地抬着一架八宝玻璃屏风迎面过来。见了万岁爷,忙一溜儿齐整地站好。

    吴良辅进前一步,单腿着地打了个千说道:“奴才给万岁爷请安了!”说罢满面笑容地抬起头来。

    看吴良辅一脸得意之色,小玄子心里更气,一声不吭拉着我上前两步,两只冒火的眼睛狠狠地盯着吴良辅。

    吴良辅本来是笑着的,见小皇帝脸色阴沉,也不叫他起来,扎下的千儿再也不敢抬起,只是惶惑不安地躲避着小皇帝的目光。

    小玄子冷冷笑了笑,且不发落吴良辅,回过身去,对苏茉儿说道:“才打春,身子就这般燥,这儿的风倒挺凉快,叫人搬张椅子来,朕在这里坐坐。”不等苏嬷嬷说话,图德海公公手指一挥,身后的几个小黄门早飞跑到后头去,掇了张雕花黄杨木椅来。

    小玄子坐下身了,我正要挣开他的手,站在一旁,谁知却被他一用力揽坐在了怀里。

    靠在他的臂弯内,我顿时脸颊绯红,心跳如麻,想要骂他一句,又怕伤了龙颜,只得安静下来,不停地眨眼睛,掩饰着自己的尴尬。

    手指随意地玩弄着我衣襟前的发辫,小玄子平了视线,慢慢地问吴良辅道:“这八宝玻璃屏风是要送到哪儿去呀?”

    见皇帝神情散漫地开了口,吴良辅松了一口气,回道:“鳌中堂上次入宫觐见,太皇太后将这屏风赐给了他。”

    小玄子眯了眯眼帘,似乎记不起有这档子事,想了想又问:“那么上次你怎么没有拿去呢?”

    “回万岁爷的话,当时鳌中堂辞了。”

    “噢,这就奇了,既然他辞了,你怎么又要送去?”小皇帝双眼盯住他笑着问。

    吴良辅真是有够笨的。

    猜猜他磕了个头都说了些什么。

    “回万岁爷,鳌中堂三天后大寿。奴才也想向鳌中堂尽点孝意。奴才想,索尼老大人病了,外头大事全仗着鳌中堂───!”

    “混帐东西!”小玄子顿时大怒,厉声道:“所以你就大胆偷盗屏风出宫去巴结他?我问你,倭赫是谁抓起来的?”

    听到小皇帝问到这个,吴良辅知道事态严重,心想今儿个若不抬出鳌拜这尊老弥勒佛压一压这个小菩萨,怕要吃大苦头的了。于是硬着头皮诈着胆子答道:“这不干奴才的事。奴才是奉上命差遣带人拿倭赫的,鳌中堂总揽紫禁城防务,自当有权惩处六宫不法之徒,这事怎么能牵连到奴才呢?”说完也不磕头,竟目不转睛地直视着大清万岁爷。

    吴良辅如此傲慢无礼,小皇帝更恼了。

    握了握我冰凉的小手,他回头问身后的苏茉儿:“你说这事牵连不牵连到奴才?”

    苏茉儿暗暗想了一番,答道:“别的不讲,冲着这狗奴才这份傲气,就罪不容诛!不过,他现在是鳌中堂的干儿子,皇上不妨给他存些体面,让他几分算了!”

    “对,罪不容诛!”小玄子被这几句不凉不热的“求情话”激得越发按捺不住,一拍椅子,拥着我站起来,硬声道:“你们父子弄权,拿了朕的心腹侍卫,还敢说“没有牵连”!传旨,叫敬事房赵秉正来!”

    吴良辅平日在皇宫大内狐假虎威,得罪的太监和随护多了,人人恨之入骨,今见小皇帝发怒要惩办他,都巴不得这一声呢,图德海公公一转身,飞也似地跑下去传旨了。

    “哈哈哈......”我按耐不住地笑出声来,顿时惊了四座,小皇帝单手背后侧过身来,笑意朦胧地看了我一眼,竟像我先前教他的那样,竖起两根手指比划出“欧耶”的姿势。

    我哑然无语,他却笑得更开心了,眼睛里闪着星辉般的亮芒。

    吴良辅的额头头上出了一阵冷汗,向前膝行几步,哭丧着脸说:“奴才已知过了。万岁爷,念奴才服侍先帝有年,饶过初次吧!”

    “初次?”苏茉儿自是随小主子的快意恩仇,从旁冷冷回了一句:“上回万岁爷叫你掌嘴,你掌了没有?”

    吴良辅在地下碰着头,忙说:“奴才掌了掌了,万岁爷不信的话可以问小吴子!”

    “天下就你一个人聪明?”苏茉儿冷冷说道:“我要不知底细,怎敢问你?小吴子虽说没身份,上次可是奉旨办差,你竟敢掌他的嘴!”

    听了这话,小玄子的双眸乍然犀利如刀锋,气得浑身乱颤,大骂道:“好好!这奴才真是胆大妄为。赵秉正来了没有?”

    赵秉正早来了,在旁冷眼瞧了一阵,觉得此事实在棘手,正没个主张,忽听小皇帝问起他,忙双膝跪下回道:“奴才赵秉正在!”

    小玄子强忍住怒意,蹙眉一笑道:“你都看见了,这吴良辅该当何罪?”

    赵秉正这会儿却犯了难,说轻了万岁爷不依,说重了鳌拜那魔头也不好惹,心里一急,倒憋出一个主意,叩头答道:“应该廷杖!”

    这是个可轻可重的处置,倒正中小皇帝下怀,当时便说:“就按你说的办,廷杖!你替朕重重地打,往死里打!”

    正文 第8章  回府

    “喳——!”

    小皇帝金口一开,赵秉正大人莫敢不从。

    他站起身来向外摆一摆手,几个掌刑太监恶狠狠地走过来,拖了吴良辅便走。

    看到那厮在被拖走时吓得像木头人一般呆滞,小玄子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发辫轻甩,威风凛凛地扭过身来,睿智生辉的眼睛抬起,略有深意地凝视着我,仿佛在用眼神告诉我,他已经长大成|人了,独立掌权了,懂得赏罚惩恶。

    唇角抿起,我心中失笑,总觉得他的笑容带着几分天真的孩子气,然,却也回望着他,两眼崇拜的朝他竖起大拇指。我呼延青儿向来有成|人之美的气魄。

    小玄子微愣,漂亮的眉毛轻轻一锁,似乎不明白我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他踱了几步倾身贴近我,正待耳语些什么,却发现赵秉正愣在一旁不动,于是转头厉声道:“你还不去监刑,杵在这里做什么?”

    赵秉正的额头有虚汗,赶忙又跪下,声音低颤着问:“启奏万岁爷,廷杖多少?”

    小皇帝倒吸一口气,不耐烦地玉袖一挥:“只管打就是了,别再多嘴!”

    打到三十来下,那吴良辅已是皮开肉绽,实在受不了了,扯着嗓子嚎叫:“鳌中堂,干爹啊!快来救我吧!儿臣要被打死了!”

    我笑眯眯地告诉小玄子,竖起大拇指的意思就表示:你真棒,好样的,干得不错!

    小皇帝会晤过来,点点头,眼睛里顿时璨亮如星,一瞬不瞬地瞅着我:“有趣。”他神情悠闲地刚低语一句,却听到外头那吴良辅痛苦中叫饶,竟喊的是“鳌中堂”而不是“万岁爷饶命”,登时火冒三丈,脸上的笑意如疾风扫落叶一般飞闪即逝,手捏腰际的青色玉佩微微侧身,他转头对着外头永巷口大声叫道:“打,打!别说是你干爹,就是亲爹来了也救不了你。”

    话音刚落,板声已停了,人也不再叫了。

    赵秉正大人跑过来复旨:“万岁爷,那吴良辅已晕死过去了。”

    小皇帝的嘴唇紧抿成一条线,晶亮的眼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