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6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6部分阅读

方应物没话找话说:“你父亲对我态度很差,可要帮我说几句好话。”

    王兰想起早晨的尴尬,忍住掩面而逃的冲动,停住脚很认真的道歉说:“早晨父亲骂了你,这是他的不对,也是奴家连累了你,在这里向你赔不是了。”

    方应物不在意道:“不妨不妨,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点事情我还是受得住的!”

    “不过你那时到我家为何而来?莫非你还想回社学读书么?”

    方应物坦然说:“我yu求取功名,眼下要准备县试,所以向你父亲借书回家看。”

    以前的方应物应该是能背诵四书的,只是穿越后记忆混乱,所以需要借书来温习。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这是一个回忆的过程,不然就凭三个月时间,他又哪里能做得到对四书滚瓜烂熟?

    王兰从小跟着父亲,在一旁充当翻书磨墨的婢女角sè,对社学情况比较熟悉。听到方应物想借书,便蹙眉道:“社学里经书只有那一些,授课时经常要用,想借出来不甚便利。否则学童上课时就缺书用了。”

    “我当然晓得状况,可这花溪乃是穷苦山村,没有什么正经书香门第,除了社学又能从哪里借到书?王大户家里或许有几本装点门面,但我不会去找他借书的。”方应物无奈叹道。

    王兰好一会儿没有接话,两人又走了一段路,眼看要到村口时,她突然又开口道:“这次你帮我,奴家无以为报。想着送你一套书,只是需要点时间。”

    方应物很意外的问:“一套什么书?”

    “四书和朱子集注,这不是考科举要看的么。”

    “你有一套这些?”方应物急切的转身看向王兰,难道真是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王兰肯定的点点头,“虽然眼下没有,但若要送你,那一定会有的。”

    这话反而让方应物更糊涂了,事关自己前程,他也顾不得许多,“兰姐儿,不要戏耍我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兰略略犹豫片刻后,才小声答道:“奴家可以为你默写一遍的。”

    方应物闻言十分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这年头能识字的女人就是凤毛麟角,而那些只会背几句诗词的女子,也常常能被当才女或者名ji狂热追捧。至于能完整记诵经义的女子,绝对是万中无一。

    难道在这闭塞的穷山村中,能出现这么一朵奇葩?他连忙反问道:“你说你可以默写四书和朱子集注?”

    王兰对方应物热切的眼神有些本能的不自然,往后缩了缩身子,“奴家真没有骗你,如果你想要五经,我也可以写下来的,只怕时间不够。”

    不但能默写主科四书,连偏科五经也能?她应该不会说谎,更没有说谎的必要,方应物瞠目结舌,久久无言。

    当年兰姐儿未嫁人时,就常跟着当塾师的父亲出入社学,做一些端茶倒水、铺纸研墨的粗使活计。

    王先生讲课时,她就站在角落里安安静静的等待,像一朵幽静的小花——很让另一个十来岁的方应物分神并深深着迷。

    难道就这样毫不经意的,兰姐儿便能把经义整本整本的背下来?如果真是如此,那天下九成九的学生都要羞愧的一头撞死。

    绝顶聪颖的女子,可惜生在了这个时代、这个山村,注定要被埋没。只怕连她的父亲都不知道她这个秘密罢。

    方应物平息了震惊的心情,半是欣赏半是可惜的说:“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好一朵不为人知的深山幽兰。”

    王兰听得很清楚,不过脸sè微微一红,却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又低下头只管向前走。

    但她心里终于明白,眼前这个人,已经不能当印象里的那个小屁孩看待了。

    两人没走几步,便见从村里飘出个红袄粉裙的小娘子,正是王家大小姐。此时她满面愁容,步伐匆匆,直到她看见站在村口外的方应物。

    王小娘子先是一喜,正要叫唤方应物,然而立刻又怒了起来,因为她又看见方应物旁边还有王兰,距离很近很近,态度很亲密很亲密。

    方应物预感王小娘子必然是得知王大户和他彻底撇清了关系后,急急忙忙冲出来找他的。

    却见她眼眸中泛着泪光,很快便不争气的滴下了豆瓣大的泪珠子掉落在土地上。

    跟她该怎么说?方应物正斟酌时,王小娘子忽的抬起手,从胸口掏出一件物事,狠狠地砸过来。

    一时间猝不及防,方应物的额头重重挨了一下。他下意识的伸手捞住了这件物事,低头细看却是一件带着浓浓香气的锦囊。锦囊沉甸甸的,从裂开的口子瞧出里面是几粒银豆子。

    方应物登时明白了,王小娘子这是担心他欠了债人穷志短,跑出来给他送银子——以前欠债是欠她王家的,王小娘子乐见其成当然无所谓,心里没当回事;可现在王大户把这笔债转移出去了,王小娘子便为意中人开始揪心起来。

    想至此,方应物有点感动,可谓是百感交集。怔怔的哑口无言,只看着王小娘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扭头跑回了村里,最是难受美人恩啊。

    王兰将全过程看在眼里,觉得王小娘子很可怜,对方应物道:“你不去和她说几句话么?现在还追的上。”

    方应物摇摇头。如果王大户知道自己打动了汪知县,力冲击秋季县试案,就不会这样对待自己了罢。

    “奴家听父亲说,王大户嫌弃本村太闭塞,所以她家过的几ri就要搬到县城里去了。”王兰又道。

    哦?方应物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到了县城里眼界就开阔了,那时王小娘子大概就不会单恋他方应物一支花了罢。心里这个滋味,说不清道不明。

    将王兰送回了家,方应物也不找王先生借书了,转身就回到了上花溪村自己家。

    当晚,方应物却做了一个久违的梦,在床前明月光里一泄如注。

    梦里女人什么模样不甚清晰,只记得曼妙身材穿着一身白孝服,胸部颤颤巍巍的很勾人但她脸型怎么有点像王小娘子的瓜子脸?而不是兰姐儿的鹅蛋脸?

    心理年龄过二十五的方应物从梦里醒过来,有些脸臊,这一定是从前那个方应物的残留意识作祟!

    具备明代政治、制度、社会三系专jg的非处男高材生的灵魂,他怎么可能还会做bsp;   不过醒来后便睡不着了,因为方应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县试之前,他只有三四个月准备时间,假若兰姐儿替自己抄一遍四书五经和朱子集注,必定是耗时不短的。那么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去系统的复习?

    法子倒是有法子,叫她在自己面前朗诵经义,自己边听边亲自书写,顺便也是温习了

    想起添香夜读书的画面,方应物内心产生了小小的动,有点向往。但这真真的是孤男寡女,也太伤风败俗了,可行xg几乎为零。

    过了十二点,新的一周就到了,看完后,麻烦您信手投几张推荐票~

    第二十章 欺人太甚

    为了读书,方应物又一次翻点家当,找到了毛笔两根、墨半块,大概都是父亲留下的。可惜半张纸也无,一本像样的书更是没有,有笔墨也无用武之地,对此方应物真心无奈了,穷人家即便想上进,也真是个不容易的事情。

    还好如今手里有知县赠送的五两助学银,又有王小娘子悍然砸来的几颗银豆子,约摸也有二三两重。放眼整个上花溪村,估计是现金流最充裕的“大户”了,如果无视那随时有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的三十两债务。

    银子大头要留着作为参加考试的经费,买书太贵可以先不考虑率,但应该买些纸张平常习用,方应物想道。

    不知为何,他又想起了前世那些拿毛笔沾水在广场地面上练习书法的老人,或许自己可以效仿?

    但在这年头,连这样面积够大的砖块也不好找,除非去王大户家拆几块下来。不过若实在买不到纸张的话,可以拿桌子试试看。

    不要痴心妄想山村中会有商店,也不要奢望有摆摊的小贩,就连货郎也不会蠢到花一天工夫钻进深山村就为卖几根针。这里是ri出而作,ri落而息,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

    淳安县山峰林立、溪流环绕,千山百水成为纯天然分界线,隔出了一块块小天地,很多乡村老人只怕终生不识城市面貌。花溪三村只是其中一个而已,不过距离县城比较近,只有十里山路,但在方应物眼中也够封闭了。

    这样的条件下,买卖需求是通过临时xg集市的形式实现的,特点就是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解决人民的交易需求。

    比如在方应物印象里,花溪的集市是每逢朔望之ri举行,地点在距离山外世界最近的下花溪村村外平地上,方便外面人来赶集。这个传统,世世代代几百年来都是如此,而且还将世世代代的再传几百年。

    “好像今天就是五月初一!”方应物想到集市时,猛然拍额醒悟过来。要去购物,正在今ri!

    自恃略有腰包的方应物想到做到,当即关上房门出了村子,朝下花溪方向而去。有很多同路的人,又以妇女居多,肩挑手拿着布匹鸡鸭柳筐等。想想也知道,都是去赶集的,不但要买东西,还要卖东西给外面人换钱。

    “秋哥!秋哥!”离开村口没有多远,方应物听到后面有人叫他。

    回头看去,却是堂弟方应元,远远地一边挥手一边招呼。方应物便停下脚步,等待堂弟跟上来。

    方应元气喘吁吁的到了堂兄前面,“秋哥,二叔爷叫你去祠堂议事。”

    方应物笑了笑,族中在祠堂议事,从来都是几个老人大辈出席,这次却喊他这十五岁的少年人去,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内。在年高德劭之外,不是还有一词叫达者为先么?

    方应物问道:“可知是什么事情?”

    “不晓得。”方应元答道,他心里对堂兄可真是佩服。族中商议大事,还专门请堂兄去出席,这多么有面子。

    购物计划延缓,方应物转身回到了村中。参加这次族中会议的有六人,主持其事的自然只能是二叔爷方知礼。

    方知礼见人已到齐,咳嗽一声开了口道:“方才程总甲打人来传话,关于今年花溪该出的徭役,要变更一下摊派方式。”

    所谓总甲,就是里长的俗称,里长便是乡村里的管事人。

    官府最低一层只能到县,县之下则分乡、里,几十年后改为了都、图,但至少在成化朝还是乡里制。

    乡里中以甲大户充任里长摊派赋役、管理秩序;用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老人调解纷争,拥有一些初级的司法职能;用富户出任粮长,负责征收运输税粮。

    这种制度起自太祖高皇帝时期,其本意是为了防止官府下乡扰民,所以加强民间自治功能。

    但需要明确的是,里和乡并非官府,里长、老人、粮长也并非官员,充其量相当于一种由官方认可的民间自治领,名义上是属于一种服役,而且常常是与宗族势力相结合的。

    花溪三村位居山谷里,沿溪岸而居,其中方应物所在的上花溪村在最里面,而以程姓为主的下花溪村在最外面,王姓为主的中花溪村则在中间。

    但三村对外常常统称花溪,户籍编制上花溪三村也编为一里,官方说法是梓桐乡花溪里。国朝制度一百一十户为里,但据方应物目测,花溪里有无数黑户,三村加起来怎么可能才一百一十户?

    同本县其他乡村一样,花溪也有里长、老人、粮长三巨头,分别代表行政、司法、税务。国朝讲政治的基因根深蒂固,但哪怕小到这么一个山乡,也是有政治势力分布图的。

    如今里长和老人都是下花溪的程家人出任,粮长则是由中花溪的王家人担任,也就是被方应物所熟悉的王德王大户。相较之下,上花溪的方家人口最少,又是最穷,唯一能拿出手的穷秀才又失踪两年,势力比另外两家弱了许多。

    方应物默默地回想起这些情况,再看二叔爷脸sè,便猜测肯定有不好的事情生了。

    果然听见二叔爷继续说:“程总甲了话,三村各有其族,为便于管教,从今年起,花溪的徭役由各村轮流承担,轮到的村子承担本里的全部徭役。而且就从我们上花溪开始。”

    祠堂了里众人闻言交头接耳,对程总甲这个新办法都十分不满。

    往年整个花溪的徭役,向来是按户计算,每村按比例出人,上花溪方家户数最少,出的人力自然也少。如果照着程总甲的新规矩,那今年全部徭役将都由上花溪村方家承担,显然是十分吃力的。

    “这怎么可以?那今年我们村子岂不要累死人!简直欺人太甚!”有个叫方逢时的伯父辈怒道。

    方应物摇摇头,这些叔伯还是见识短了点,没认识到真正要命的地方。

    他便出言提醒道:“凡是新政,朝令夕改都是常见事。程总甲说今年按新规矩来,假如我方家先承担了全部徭役,那么到了明年,程总甲如果说新规矩不好,还得用老规矩,三家共同摊派徭役,那今年我方家岂不白白出力?”

    “其次,本来我们上花溪方家人最少,出力也最少。但如果三村轮流,那岂不要与另外两个村子一样?最后稀里糊涂演变成了三村平均徭役,这对我们上花溪也是不利的。”

    祠堂里众人愣了片刻,明白方应物的意思后,议论声陡然更大了。

    二叔爷拍了拍案子,问道:“秋哥儿是个大明白人,说的不错!总而言之这就是欺负我们上花溪,你们有什么法子应对?”

    说到这里,祠堂里登时沉寂了下来,众人除了愤怒之外都没什么主意。那程总甲可是下花溪村程家的人,程家不但人多势众,而且连续两三任里长、乡老都是程家的,简直快成了程家世袭职务。

    和程家相比,方家械斗打架打不过,比乡中势力更是远不如,那程家这次就是明摆着欺负人,又能怎么样?中花溪村还有花溪富王大户这个粮长让程家有所顾忌,但上花溪村方家什么人物都没有,出了个秀才也还失踪了。

    “没法子就只能认了,那便各自散去罢。要是方清之相公还在村里,大概就不会有这事了。”方知礼心里也痛恨自己这个族长无能,无可奈何挥手道。

    这就是活生生的明代乡村社会史素材啊,方应物心里叹道。这充分展示了乡村中无良恶霸是怎么欺负无权无势普通农民的。

    如果方家族人中有人因为承担徭役破产,那田地也会被其他大户兼并去,这又成了一出土地兼并的典型案例。兼并来兼并去,自耕农都破了产,王朝也就该覆灭了。

    回过神来,方应物眼看着族人愁云惨淡,心生不忍,突然一股责任感涌上心头。自己不仅仅是个历史看客,还是确确实实生活在这个时空里的大活人,周围这些人不是npc,是同一个祖宗的族人。

    再说灵魂夺舍占据了别人的身躯,不能太心安理得的当清高人,总要尽到义务才问心无愧,他方应物不喜欢欠别人什么(请忽略他兜里的几颗银豆子)。

    想至此,方应物朗声道:“诸位长辈,这件事交与我罢,我来想想法子。只是我叫你们出手时,你们不能犹豫,必须信得过我。”方应物说。

    众人仿佛看到了大救星,盼明君盼清官都太遥远,身边的高人才是实实在在依赖的。纷纷道:“信得过,信得过,谁能信不过秋哥儿!”

    出了祠堂,方应物抬头看天,这时ri头还早,集市估计没有散去,去购物还来得及。

    故而他又快步离开了村子,集市在下花溪村程家那边,这次不但要购物,还要干点见不得人的事情。

    没办法,如果恶霸的手段有正常渠道可以破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农民起义了,所以只能以恶制恶了。

    这次真是运气不错,幸亏程家那边出了兰姐儿这档子事情。若解决掉问题,也算一举两得罢。

    姗姗来迟的第一更!第二更晚上七八点左右,第三更晚上11点半左右。

    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

    方应物所要做的,就是传闲话。听兰姐儿意思,她这次回娘家避风头,昨天才知道她父亲也就是王塾师打算让她守节。所以兰姐儿公公?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