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32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32部分阅读

孝字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没了顾虑,方应物便痛快答应了,反正父亲按部就班的走上了出牢流程,不用天天忧心忡忡了。

    同时他心里唏嘘一番,既然成了名人,就要有这种烦恼和觉悟,没想到他也有当开业嘉宾的资格了。“也好!不知具体要在下做些什么?”

    黄掌柜介绍道:“要当场泼墨挥毫,写几个字为贺词;此外便是将你那些忠义之诗拣几句好的,写成条幅挂在店面里。

    事情倒不繁杂,就是润笔略低了些,不过三两银子而已。但方公子刚起步,倒也不必苛求太多。”

    方应物答应下来,就回了屋。既然是书坊,也算文化事业了,那么去参加一下没坏处。不但赚几两银子,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曝光和宣传的场合,明星也要走秀啊。

    天色微微黑,方应物坐在门外乘凉,顺嘴和方应石闲聊着。不经意间,看到娄天化鬼鬼祟祟的摸进了院子。

    等他走的更近些,方应物闻到了一丝酒气,先开口打趣道:“娄朋友,今天似乎有酒有肉,不是粒米未进了?”

    娄天化身后还有一个人,不过娄天化没有介绍,先将方应物请到屋里,低声道:“有人想要见你,委托在下做个中间人。在下可以担保,此人是可靠的。”

    方应物没有听懂,反问道:“什么可靠不可靠?”

    娄天化依旧神神秘秘道;“在下也不好多说什么,你一会儿便知道这可靠是什么意思了。”

    方应物带着几分嘲弄道:“娄朋友,我看你自己就挺不可靠的,你还敢担保别人可靠?真是笑话。”

    娄天化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叫道:“在下信誉卓著,从来也没有对不住过方公子你,这几次该办的事情也都办了,哪里不可靠?你这样说,叫在下心里非常不痛快,非常难受!”

    方应物也觉得自己在他面前时,心态有点衣食父母般的高高在上,导致说话有些不顾及他心情,这倒是自己做人不周到了。

    正想好言去劝慰几句时。却又听到娄天化继续自证清白:“在下懂了,方公子你是觉得在下来去飘忽,很容易就无影无踪,所以不放心罢?

    为了让公子放心,在下从现在起就可以让公子看管着,以此担保今晚之人是可靠的。若出了纰漏,公子可以随意拿在下来处置,这样如何?”

    方应物叹口气,“为了看着你,是不是还要我管吃管住?”

    娄天化神情坚毅的表态道:“为了彼此信任,区区一些饭食对公子你而言,应该也不算什么!”

    真是不想着蹭饭就会死的人,方应物打断了娄天化的表态,“我还是先去见见你领来的这个人罢!他是袁指挥的人?”

    娄天化大吃一惊,“方公子你怎么猜到的?”

    方应物笑而不语,袁指挥当然会派人来接触他,不来才是奇怪。

    万通万指挥这些招数套路,看着很阴,但前提是别人上了当才是阴,不过本质上还脱不出市井恶棍的习气。

    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讲,就是还处在帮派社团街头抢地盘的档次和水平。连他方应物心里都十分不待见,只不过为了父亲和不直接得罪万通,才勉强一直应付,捏着鼻子配合。

    他内心不认同万通,也很排斥万通这种市井气,但理智的人不可能完全由好恶左右选择。如果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他还是会和万通合作的,即使万通再没品也只能认了,虽然可能牺牲自己名声。

    但方应物也在等待其他机会,多几个选择不是坏事。

    想这袁指挥是一个当了二十年锦衣卫指挥使的人,干的就是特务头子差事,不会是糊里糊涂的,总该有点动作的。

    果不其然,袁大人终于在今晚派了人来。若再不来人,方应物就该认定袁指挥老糊涂了。

    娄天化出了房屋,将那人请进来,然后他又出去顺便主动把门关上。方应物借着油灯的光看去,此人相貌很平常,乏善可陈,年纪大约在三四十之间。

    这人拱了拱手,“见过方公子,在下张竹,奉袁指挥之命前来。”

    这就是娄天化为何反复强调“可靠”了。如果有个不认识的人突然跑过来,自称是锦衣卫指挥使袁彬派来的,那方应物肯定心里抱着九分怀疑,根本不会轻易相信。

    他肯定要想,这说不定是万通故意派了人假冒,前来试探自己的。

    所以对方才找到了娄天化来当中人担保身份的可靠,主要也因为娄天化和方应物这边有点交情的原因,别人都不行。

    在方应物想来,娄天化也没有必要在这里搞什么花样,不过说话还是要小心,能不留把柄就不留把柄。

    脑中闪过一些念头,方应物笑了笑,“我就猜到,以袁指挥的英明神武,你们也该有人来了。如果这时候还没有人过来找我,那我还真为袁指挥担心了。”

    张竹也不和方应物讲废话客套,直接问道:“前几日,锦衣卫衙署外面那几个人和你之间的斗殴,是你和万通做戏罢?”

    方应物含糊答道:“那只是一个意外,其实本不该如此。”

    张竹不屑道:“做戏也做不像,还一个打五个,谁能相信?真要做戏,那应该是五个把你们打了,这还像一点。也就万通这个市井无赖出身的,才会相信他那些幼稚把戏骗得过人。”

    万通那些主意,方应物虽然尽力配合了,但还内心感到挺尴尬的。听着张竹点评后,脸上挂不住,“如果你今晚就是想说这些,那么还是请回罢,叫袁指挥另派个会说话的人来。”

    张竹这才住了口,“袁大人听说了,内阁和司礼监那里,有人替你父亲出力。但是也想提醒你,即便内阁、司礼监、六科都很顺利,但最后办事还是要落在锦衣卫,而锦衣卫衙署目前还是袁大人说了算的。

    即使能哄得陛下消气,但在陛下心里,对释放令尊这件事是无可无不可的。袁大人作为锦衣卫掌事官,当然能找出借口上疏,让可变成不可。”

    方应物当然明白这些,官场上有县官也有现管,这件事里,锦衣卫就是现管,可以有很多种运作方式。常言道,县官不如现管啊。

    袁彬功勋盖世,在锦衣卫经营二十年,一直直接向天子负责,性很强,别人不大能管得了他。而且据说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公公和袁彬也有不错的关系,他们都是先皇英宗皇帝看重的老人。

    就连汪太监在天子的支持下,想尽办法也只能将北镇抚司从锦衣卫里半出来,让北镇抚司也可以直接向天子负责。但终究是不能彻底掌控锦衣卫,更别说现在连汪太监都不如的东厂。虽然在历史上,锦衣卫经常由东厂管制,但在成化朝绝非如此。

    所以张竹的话,不是威胁,而是一个事实。对此方应物没有说话,他知道张竹不止于此,肯定还有些别的话要说。(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 祖师爷方应物

    方应物还等着张竹继续说下去,但张竹却就此收了口。两人互相瞪了半天,方应物才疑惑的问道:“你的话说完了?”

    “袁大人交代的话,就是这些,在下已经全部说完。”

    方应物还等着下面交待自己应当如何做,或者给自己许诺点好处,却没想到就此戛然而止。

    等回味过来,方应物便现原来这袁指挥就是含而不露的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而已,并以此警示自己。

    具体情况千变万化,各种细节也是杂乱无章,袁大人更不可能算尽人心,哪怕是对万通这样浅薄的人也不可能处处算到。

    所以他只抓住一个要点,不管别人搞什么鬼,只盯住关键人物就行了——你方应物自己掂量好轻重,看着办罢。

    不得不说,袁指挥做事手段比万通老练的多了。最后,方应物别有深意的对张竹道:“劳烦你向袁大人回话,只说我要探视父亲,还望他高抬贵手。”

    张竹想不明白方应物话里意思,不过他就是个来回传话的,听不听得明白无所谓。

    次日,方应物出门。到了前厅,却见有个绸缎袍子的人,正在和黄掌柜说话。旁边站着位十六七岁年纪的小娘子,一身淡绿衣裙,长得倒也齿白唇红,水灵灵的。

    看到方应物,那人便上前来,拱拱手道:“这位可是方公子?在下敝姓一个江,在崇文门内开一家酒楼。听闻方公子高义,愿赠送婢妾一名服侍左右,还望笑纳。”

    方应物心里很清楚,这绝对是万通派来的。因为现在万通还不便亲自露面,所以才会委托了别人代为赠送。

    但无论如何。他不能收,收了就欠人情,而且等于是平白招一个间谍在身边,说不定就会惹出什么意想不到的麻烦。

    此时那女子也福了一福,娇滴滴道:“见过公子。”

    听在方应物耳朵里,现她带点京师口音,便问道:“你可是京师本地人?”

    [6o·81·大明官]

    送女子前来的江员外在旁边答道:“这也是穷人家好女儿,只不过养不起了,在下便收来赠与方公子。”

    方应物故作无奈道:“若是京师人。在下便不敢要了。”

    江员外问道:“这是为何?”

    方应物娓娓而谈道:“在家乡时,听前辈们介绍过,在京师决不可纳了京城本地人。原因有二,一是京城本地人亲戚众多,犹自喜欢攀结。若纳了一个女子。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动辄都来打秋风,实在吃不消。

    二是京师人不爱离开京城,纳了京师本地女子后,有朝一日若要离京,女人家就要天天哭闹,又有众亲戚齐上阵逼着你放了她,最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有这两条引以为戒。所以在下是万万不愿意收取京师女子的,还请回罢!”

    江员外呆了呆,没想到方应物信口就诌出这么一大篇议论,貌似还很有道理的样子。叫自己实在不好继续。

    只得打个哈哈道:“方公子真乃有心人也,但传言夸大其词,未可轻信,不能以偏概全。所以方公子暂且放心收下罢。”

    还真跟牛皮糖一样甩不掉了。又不好严词拒绝,方应偶然瞥见身边的方应石。突然有了主意。

    他对方应石道:“上次你打退匪类,救了我一命,但我还没有奖励过你什么。今天就算巧了,借此机会将这女子奖给你!”

    方应石闻言现出几分喜悦,这女子好像长相还不错。

    江员外脸色轻轻一变,就是那女子也脸色大变,委身给方应物也罢了,但她可不想委身给随从之流!

    “既然方公子实在不属意,如此在下便告辞了。”不等方应石表态,江员外带着那妙龄女子都起身匆匆告辞了。

    他们真害怕,假如方应物一个兴起,要将女子转赠给手下仆役,那就真白白浪费了。

    可算将他们打走了,方应物松了一口气,别人上门送礼,收下难,拒绝更难,想不伤脸面的拒绝难上加难。

    不过他却现方应石幽怨的望着女子背影,看起来很受伤,便出言安慰道:“放心,这是他们有眼不识金镶玉,天下好女子千千万,以后我肯定为你寻找一门好亲事!”

    随后方应物要往北城而去,因为那个“忠义书坊”开张,请他去捧场,地点就在北城。

    所谓西贵东富北酸南匠,其中北酸就是指的北城读书人多。容纳几千监生的国子监就在这里,而且顺天府府学、京县县学都在北城,所以才叫北酸。

    这个忠义书坊开在北城偏西地方,倒也是很合理的。但方应物要过去的话,道路就实在遥远了,浙江会馆在京城最东南,去一趟北城,来回怕不得二十里路。

    所以方应物他咬咬牙,下狠心在会馆门口雇了一顶轿子,然后坐着轿子去北城。

    按着地址摸到地方,果然看到一个热闹去处,张灯结彩且不提,远远便听到红鞭炮放的正响亮。

    这是五开间的大门面,很是气派,门前聚了不少人。方应石上前去,找到貌似管事的,报上方应物名号。

    便有位三十余岁的文人从门面里出来,迎上方应物道:“在下就是姚谦,方朋友大驾光临,敝处蓬荜生辉!”

    原来这就是今日正主,不像是商家,倒更像是读书人方应物想道。

    不过他说的都是客套话,方应物还了礼:“也算是同乡人,姚先生何须客气。”

    原来这姚谦是浙江衢州府龙游人,距离严州府淳安县很近,衢州和严州就是邻府,在京城这么遥远的地方,两地人认为同乡也不为过。

    这也是方应物肯出来捧场的重要因素,出门在外,同乡之间互相帮衬都是理所应当的。

    但与淳安不同的是。龙游习气类似于邻省徽州,出外经商极多,姚谦就是一个例子。

    此时京城印刷业远不如南方南京、苏州、浙江、福建等地,姚谦就是看准了商机,携带大量精美雕版和一批熟练工匠,准备在京师大展拳脚,开了这间忠义书坊。

    方应物与姚谦彼此见了礼,也算认识了,便一起向门内走去。从外面就能看到五开间的大门面。门内的空间大小可想而知。

    方应物站在中厅,环顾四周,赞叹道:“在下从未见到过如此恢弘的书坊!姚先生真乃大手笔也。”姚谦心里得意,但嘴上连连谦逊,正应了他的名字。

    话说这边接待完方应物。姚谦正要暂时告离,去接待别人,却又听见方应物道:“满眼都是经史子集,竟然如此齐全,实在少有。不过在商言商,姚先生为此定然花费不菲罢,不想卖点别的么?”

    姚谦愣了愣。没想到这方应物心思还挺活泛,于是便低声道:“实不相瞒,各种佳人话本志怪小说也是有的,只是今天没有摆出来。以后都在里面那几间柱子后摆放。”

    方应物看去。果然见到有个角落空荡荡的,只是被柱子挡着视线,方才没有注意到那里。

    不过方应物仍哑然失笑,“姚先生你误会了。在下不是指的这些,只是偶然有所感。告诉你一门赚钱买卖。”

    对这话姚谦是不信的,他三代家传的刻书印刷买卖,在这方面什么不知道?就是连下流诲婬的书籍也是偷偷印过的。

    方应物笑道:“今年会试才过几个月,姚先生何不把会试试卷收集起来,刊刻成书,行于世?”

    姚谦闻言眼前一亮,这好像很有意思。方应物瞥了他一眼,心里有数,看来这姓姚的也不是不灵光的人,不愧是善于经商的龙游人,便继续说:

    “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读书人越来愈多。读书所为何事?不就是进学、科举,最后做官么。姚先生将最新试卷合印成籍,举子们肯定想要买回去揣摩一番。位居京师,就是有这地利之便。

    最好还要加上主考点评之语,或者大家评论,那样士子更是要看,不如此如何揣摩流行文风?

    价格可以定的贵一些,读书人比百姓要有钱,非看不可的独家东西,肯定要掏钱买的。

    先做出一本会试合籍,向全天下去卖,如果卖得好,日后还可以花样翻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时文选集,将文章组合成书去卖。”

    原来还有这样的天地姚谦仿佛看到了新世界,听得心潮澎湃,对方应物作揖道:“受教了!”等直起身子,他又苦恼道:“在下初至京师,如何能有通天的门道去拿会试试卷?”

    方应物就等这句话,包揽此事道:“在下可以去试试看,不过不敢作准。”

    姚谦大喜,“只要方朋友肯相助,在下定不亏待!”

    嘉靖万历之后,八股文选集泛滥成灾,成为印刷业一大利润来源。但在大明科举刚度过青年期的成化朝,这种选集还是新鲜物事,能提出来是个创举。

    方应物风轻云淡的说:“亏待不亏待的不算什么,在下志不在此。最后成书时,请在下写个序文,或者命名,那就可以了。”

    姚谦当然不会真这么以为,“不能仅此,不能仅此,以方朋友的才情,正该名利双收。”他心里已经打了主意,方应物今日捧场润笔从三两要暴涨到十两。

    方应物打的就是借此扬名的主意。至少在行业初期,这是独家书籍,读书人拿选集学八股文时,必先看到他的序文,无形之间便提升了江湖地位。

    到了科考时,诸位?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