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36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36部分阅读


    不过这种交际,还是很累人,尤其是他方应物必须要紧绷精神,全身心的去应对。

    傍晚送走了今天最后一位客人,站在庭院当中,感受着不那么凉爽的夏夜晚风,方应物擦了擦汗,暗有所指的说:“儿子我实在没看出来,父亲你在京城虽然才过了短短几个月,各方面关系居然真不少。”

    每一个父亲都想在儿子面前骄傲一把,方清之也不例外,再说他真没听出自己儿子话里的内涵。只自豪的答道:“君子群而不党,义之所在,虽然时日较短,但当然也会有些同道中人。”

    方应物“哦”了一声,“原来如此,确实是很不错的同道,不过前阵子全都消失不见了而已。

    想起来,最近半个月我在京城连日奔波,他们这些人一个也没见到,当时还以为父亲是孤家寡人,与别人全无交情呢。”

    方清之脸面挂不住,轻轻斥道:“不要胡言乱语,在背后随便议论他人!”

    方应物又想起了什么,对方清之建议道:“父亲你可以请几个月婚假,回苏州府去将王六小姐娶了罢。”

    和儿子谈起自己的婚事,方清之有点不好意思,总觉得最为老不尊似的。“这个不急,也不用你操心”

    “什么急不急的,马上就去请假,然后立刻离开京师。就是要以此为借口,趁这几个月避避风头,等几个月后一切彻底风平浪静时回京就好。”

    方清之讶然道:“两年不见,你懂得真不少”

    方应物赶紧提醒道:“父亲别忘了三年学习之约,学完了你也就懂了。”

    随后方应物离开了会馆,去忠义书坊找姚谦。不是他一定要晚上去,实在是因为他时间太紧张,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办事。

    姚谦十分恭敬,亲自迎出大门,又将方应物请到内院一间雅致小厅中,彰显出几分亲近感。

    姚先生甚至想送方应物一点点书坊干股,但被方应物严词拒绝了。当然方应物找姚谦,不是没有目的,主要是为了落实自己的宣传计划。

    “方公子尽管放心,这次你将我从东厂番子手里救了出来,正愁无以为报!不但在八股时文选集上,今后凡我书坊刊刻的经义书籍,扉页都放上你的劝学诗词,这也是相得益彰!”

    “那敢情好!”方应物得到这个回答,彻底放了心。他忽然想起东厂说姚谦这里刊印见不得人的,便又很隐晦的嘿嘿笑了笑,“还有个小忙,望姚先生成全。”

    姚谦满口答应道:“但讲无妨。”

    “姚先生这里的不知还有没有?可否送给我几套,也好在西行路上打时光。”

    姚谦愣了愣,“书还是有的,但你确定需要这些打时间?”

    方应物厚着脸皮道:“我活了十六岁,还没看过什么模样,这次也让我开开眼界。”

    姚谦便对身旁仆役耳语几句,那仆役就匆匆忙忙出了屋。没过多久,他领着另外一人回来了,两人手里都捧着厚厚的一叠书籍。

    方应物忍不住上前取了一本,定睛看去,只见封皮上几个大字——姚氏黄历。

    这是?这是他印象里应该很黄很暴力的?方应物震惊的扭头问道:“姚先生叫人没拿错罢?”

    姚谦叹口气道:“没错,本来历书只有官府才可以颁布刊行,民间不准擅自印制,以免借此妖言惑众扰乱人心,所以历书就是。

    但查禁的一直不严,我对此也疏忽大意了,这次到京师一不小心捎带了一批,就被东厂番子盯上成了把柄。

    不过我很奇怪,你真打算拿着好几种黄历,在路上打时间么?”

    方应物大失所望,还以为是能开开眼的当代时髦读物呢,结果这居然是老黄历!

    当夜由于天色已晚,方应物就在姚谦家里借宿了。一夜无话,次日用过早膳,他就向东安门外尚公公宅邸而去。方应石这头种马,如今还尚府里奋战

    方应物道清来意,又在门房里等了片刻,便看到方应石出现在视野里。

    高大强健的石头兄,如今居然走路摇摇晃晃,脚步十分虚浮。明明还有九尺大汉的样子,却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走得近些,又看到他脸色苍白,双目无神。

    方应物戏言道:“这几日过得如何?环肥燕瘦,乐不思蜀否?”

    方应石忍不住虎目含泪,“秋哥儿,如今看到白花花的女人身子,我就想吐!我只想要你”

    这句话让方应物感到悚然,暗暗远离了几步。

    “我只想要你带我离开啊!”方应石自内心的请求道。

    方应物叹道:“不瞒你说,过两天我就要被配西陲边地了,本想带你一起过去。但看如今你这状况,实在不适合上路,不然就是要命。”

    方应石欲哭无泪,“难道秋哥儿就将我舍弃在此处,眼睁睁看着我油尽灯枯么?”

    方应物无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关键的是,我父亲如今孑然一人,他好歹也是翰林老爷了,鞍前马后没人侍候也不像话。

    如果我这做儿子的却要人侍候,那就太不孝顺了。所以我就想,你还是留在京师修养好身子,然后在我父亲身边听用罢!”

    “多谢秋哥儿体谅宽大!”

    离开前的最后一天下午,方应物去拜访了文渊阁大学士刘吉,这次拜访有好几层意思。

    一是为了继续保持善缘,这位从成化朝一直坚挺到弘治年间的阁臣,以后说不定还要打交道。

    二是要表明自己已经完成了承诺,竭力帮着他挽回在舆论界里那种尸位素餐、罔顾国事、自私懦弱的不良形象了。

    下午时候,刘大学士果然是在家中的——看来午时早退这个习惯对他而言,已经是不可更改了。上梁不正下梁歪,成化天子带头懒散,下面大臣也就有样学样了。

    不过刘大学士的脸色不好看,而且见了方应物后,更不好看了。本来显得白皙的脸庞,眼下几乎黑的要滴出墨水。

    刘棉花好歹也是堂堂的当朝大学士,他在这种状况下还有心情接见自己,这很让方应物受宠若惊。

    他对刘吉小心翼翼的问道:“阁老面有忧色,不知所为何来?”

    刘吉怒气冲冲道:“我上朝时,听到议论说,那刘吉是趁人之危进行要挟,同时不忘索要好评和诗词,以此来故意抬高自家身份,所以行为可鄙!

    你自己说说,老夫哪里趁人之危、趁火打击了了?老夫可曾强迫过你么?老夫难道没有帮到你么!”

    方应物可以看得出来,从来都是一切尽在掌握、从不怒形于色的刘棉花真的生气了。辛辛苦苦做了好事,最后却被众口铄金,谁能忍住不生气?

    他想了想才答道:“阁老恩德,晚生铭感于心。”

    “别人都说你为了救出父亲去做一些违心之事,比如攀结老夫这大学士,都是情有可原、孝心可嘉。

    但同样的事情老夫这里,就成了沽名钓誉、东施效鼙!这是什么道理!这还有没有天理!”

    节操一旦掉了,就很难再捡回来。方应物劝不了刘棉花什么,只能很诚恳的回答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罢!”

    刘棉花眼前一亮,“此言大有深意,共勉共勉!”

    方应物苦笑,纵观史书上刘棉花的一生,还真就是“走自己的路,随便别人怎么说”的一生。(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汉贼不两立!

    延绥镇,延是延安府的延,绥是绥德州的绥,合称延绥镇,不过这是以前的老黄历了。

    成化九年,也就五年前,当时的巡抚余子俊因为边防需要,将延绥镇向北推进了二百里,镇城设在了榆林卫。

    所以说,现如今的延绥镇从地理上与延安府、绥德州没什么关系了,最多只能算邻居。而且延绥镇应该称为榆林镇更合适一些,但是长久以来的习惯称呼改不掉,也就一直叫着延绥镇了。

    在国朝初年,延绥镇其实不是边境,那时候武力强盛,北虏根本打不到这里,延绥镇只是承担后勤的二线。

    但近几十年,边境线渐渐收缩,河套以北的东胜卫被撤,河套地区也被放弃掉。导致延绥镇立刻暴露北虏眼前,成为战争的第一线,于是形势就陡然吃紧了,成为北虏频频南下抢掠的突破口。

    直到这十来年,朝廷将御寇重心放在西北,不但新设榆林卫,同时频频组织大军征伐。先有提督军务王越王大人取得红盐池大捷,后有延绥巡抚余子俊大修边墙,修建了横跨一千多里的防御工事。

    因而在近几年,延绥镇的紧张氛围渐渐缓和,起码边民、军士都可以较为安心的种地屯田了。

    这就是方应物要被“配”的地方。

    从边关京师到边关榆林,比较普通的路线是这么走的——向西过马水口到蔚州,然后经过广灵县进入山西,沿着二长城抵达雁门关。

    再继续向西,在刘家川地方西渡黄河,这便进入了陕西府谷县。最后从府谷县折向西南,再走几百里。就可以抵达目的地榆林了。

    当然也有路线,那就是南下河南,从河南绕道进入陕西,再从西安府北上长驱千里抵达榆林,迂回路程合计三千里以上。

    最文艺小清新的路线就是从京师先到宣府,然后沿着长城一路向西而去。

    这样可以饱览塞外大漠风光,顺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赶路,同时还能放飞心灵,尽情的泄都市生活压力不过最后是抵达榆林还是被北虏捉去当奴隶。那就听天由命了。

    方应物选择的当然是普通路线,毕竟他既不是文艺青年也不是青年。但这条普通路线也是穿山越岭的,真要用两条腿走起来同样很累。

    还好,方应物拿着自家父亲的名帖去拜访了刘棉花,将朝廷配给刘棉花的马匹借来用了。然后又买了最便宜的大板车。

    有马车坐,路上就可以轻松不少了。至于车夫,更是简单,这年头马比人贵,有了马还怕找不到人?

    负责押解方应物去榆林的是两名锦衣卫小校,年纪都不大,二十左右。他们见方应物如此懂事。居然自动配备了马车,便感动的自告奋勇,从宛平县县衙抓来一名差役充当马夫。

    于是一匹高头大马拉着大板车,车上连带马夫一共坐了四人。就这样上路了。

    大明很重视边事,北方边境地区驿站、道路修的比江南还密集,这倒是方便了方应物一行赶路。

    不过所经之处多是山区,大部分道路虽可通行。但仍然有马车过去不去的地方。

    不过也不要紧,遇到这种马车不能通行的节点。方应物就将大板车卖掉,然后人牵着马翻过去。

    等过去后,再在附近村落里花钱买车,反正车不值几个钱,只要有马就好办的很。

    这种没有车的间隙功夫,方应物试着学过骑马,但东倒西歪险些掉下来,让两个校尉大笑特笑。

    一路上时不时的就能看到崇山峻岭,直到横穿山西,渡过黄河进入陕北高原,景色方才一变。

    其实到这里已经算进入延绥镇辖境了,这里就是延绥镇辖境最东北角。

    但是要知道,延绥镇平面图是呈带状的,长度有一千多里,而平均宽度只有不到一百里。整个延绥镇本质上就是一道长达一千多里的防线,依靠工事阻拦北方敌人进入腹地的防线。

    从延绥镇最东北角到位于中心的榆林,沿着边墙之内的道路,仍有数百里要走,途中要经过清水营、黄甫堡、孤山堡、神木堡、高家堡等十几个营堡。将这些营堡串起来,就是西北边境线了。

    以国朝体制,边镇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腹里地区完全不同。延绥镇这里没有常见的府、州、县,只有镇、营、堡,同时还有卫所、千户所。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边镇是彻底的军事化管理区,这就是九边与腹里府县最大的不同之处。

    不过这里与山西北部路过的那些深山老林不同,道路上行人车马络绎不绝。大抵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边境经商的生意人;另一种是从后方向延绥镇解送军需物资的百姓。

    如今是七月上旬,虽然日头不如六月盛夏时候毒辣,但还是很晒的。方应物将斗笠扣在头上,挡住了刺眼的阳光,然后斜斜的躺在车沿上打起盹。

    押送他的两个锦衣卫小校,一个姓牛一个姓马。方应物与他们一起餐风露宿半个多月,也混得熟了,便戏称他们为牛头马面。

    此时牛头马面正坐在车尾,低头观摩一张十分粗糙的地图,一边看一边窃窃私语。

    牛头指着地图上一个方块,“前面快到高家堡了,今晚就在这里歇宿。”

    马面感到轻松的说:“看样子高家堡到榆林卫也就不到二百里路程,这是最后一段了,可算要完事。”

    牛头叹气道:“方秀才是完事了,我们两个还要返回京师,再将道路走一遍。”

    方应物双眼睁开一条缝,“两位若嫌回京师麻烦,不妨与在下一起扎根边疆,保家卫国!”

    牛校尉翻了翻眼,“你这小秀才当了钦犯还如此多怪话。要不要俺们与你讲一讲野猪林的故事?”

    两人正无聊之极的斗嘴玩时,忽然听到马面拼命的吹口哨。两人齐齐看去,却现不知何时,旁边不远处多了一辆马车并排同行。

    这辆马车上堆了半人高的货物,用席子盖得严严实实,赶车的车老板四十岁年纪,皮肤黑亮,一看就是常年风吹日晒的辛苦人。

    当然马校尉再无聊,也不会对一位四十岁的赶车大叔吹口哨。主要是在那辆车的车尾。倒坐着一位小娘子,而且还是看起来很有几分味道的秀美小娘子。

    漫漫旅途确实是乏味,有点事情都值得大惊小怪一番。方应物伸长脖子狠狠看了几眼,却见这小娘子脸蛋姣美,虽不白皙却闪烁着健康的光芒。又有一方蓝布帕包裹住了头髻。身上素花布袄子,裙子下露出一双红布鞋头,在车外面悬空晃来晃去。

    边镇是一个驻军、军户密布、据方应物一路目测男性比例可能达到三分之二的地方,能见到如此娇俏女子,自然是很养眼。

    难怪马校尉忍不住吹口哨调戏一番,搞的这小娘子脸色微红,眼帘低垂。但只是不理不睬。

    寂寞的旅途确实枯燥的能让人疯,那边马校尉口哨声刚落,这边牛校尉鬼哭狼嚎的吼起他昨天刚学会的山歌——妹妹那里来,妹妹哪里去。哥哥一心把你留

    两个校尉隔空对着那小娘子调戏半天,可没有得到半点回应,自己也感到无趣了。

    他们又把身子转过来,却当头迎上了方应物的鄙视眼神。“我辈读书人,羞与尔等为伍!真不知道堂堂的天子亲军锦衣卫。就是这般形象败坏么!”

    牛校尉嘿嘿干笑几声,“方秀才先别替我等操心了,你还是抓紧时间学学骑马,别上了马就往下掉。这里可是边境,万一遇到了达贼,两条腿可逃不过四条腿。”

    方应物嗤声道:“你们这些胸无韬略的人才会担心这些,我怎么会遇到北虏达贼?

    第一,前几年新修了两道边墙,现在还完好的很。基本上拦住了达贼南下之路,自此之后边墙之内就很少见到达贼了。

    其次,这几年北虏内讧的厉害,贼酋满都鲁和几个太师杀来杀去,简直人头滚滚。所以不会有大动作倾力南下,最多就是零星散贼。

    第三,达贼没有攻城能力,我尽可能在榆林城里活动,当然是高枕无忧了!”

    牛头马面彼此对视一眼,只能叹服,读书人就是懂得多,难怪别人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方应物话音刚落,前面车夫突然高声大叫起来,“狼烟!狼烟!狼烟”

    车上三人一起扭头看去,果然看到远方高家堡方向升起了滚滚浓烟,只要稍有边塞知识的人都懂得这象征着什么。

    众人一起骇然,牛校尉站起身子,就踩在车沿上远眺过后,对方应物和马校尉道:“看这狼烟距离不远,并非北面边墙那边的墩台,而是从高家堡的!”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敌军已经越过边墙,到高家堡外了。刚刚振振有词、分析不可能遇到达贼的方应物感觉自己被北虏们打脸了

    看着别人慌里慌张的,方应物大喝一声:“镇静!无需担忧!我昨日看过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