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74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74部分阅读

实际中,方应物却发现没那么容易,从按察使朱大人以下,他找机会试探了几人几次都没有结果。

    方应物想来想去,大概是因为花魁名头太响亮,纳花魁娘子做妾室太高调了,对本城的官员们不见得是好事,更何况在任职地方纳妾本来就容易遭到非议。

    总而言之,杭州城里这些官员唯恐影响官声和前途,同时对方应物不大放心,所以避之不及,于是堂堂的花魁娘子居然推销不出去了。

    结果导致乡试完了后,方应物一直没有去见袁花魁,承诺过后却迟迟不能兑现,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这次在朱大人面前,新科小方举人又一次化身媒婆嘴脸,敦敦诱惑道:“在下前次所言。廉访老大人可曾想好了?花魁娘子貌美如花又兼私囊丰厚,这人财两得的好事情,朱大人还有什么可纠结的?”

    朱绅满脸犹疑的看着方应物,“坦诚而言,老夫不能相信你的话。莫不是你和那花魁闹出了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事情,要找老夫做挡风墙?”

    这位被方应物sāo扰最迫切的按察使大人产生了若干丰富的联想——方应物大概是想找接盘侠罢。

    方应物拉皮条再次失败,无奈退出按察使衙署。又半个时辰后,他便来到天香楼,进了花魁娘子那不轻易对外人开放的香闺。

    袁凤萧见了方应物。一边道喜一边催问道:“方公子如今可是越发chun风得意了,不知道还记得当初的承诺否?”

    “自然是记得”此时方应物也只能说“记得”了。又打着哈哈道:“听说袁娘子最近也同样是chun风得意,竟能惹得解元公倾心爱慕。有此良配,又何须在下节外生枝啊。”

    袁花魁笑吟吟答道:“依照妾身那三个条件,李解元算不得良配。这次是他周围一群朋友胡闹而已。”

    方应物疑惑道:“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旻作为钱塘本地大户人家出身,朋友也很是有一群的。这次李旻独占鳌头,朋友们便筹划着乡榜第一和花国第一强强联合的美事,以此来庆贺李旻高中解元。

    同时,未尝没有与方应物别一别苗头的意思。方应物抢了李解元的风头,别人或许无所谓,但李解元的朋友们能服气就怪了。

    再说自方应物到省城以来。本地先有邵小公子,后有李解元,都被方应物这从偏远山村来的人“欺负”了,优越感十足的省城人又如何能满意?潜意识里还是想削他一次面子。

    方应物知道这个内情后也只能无奈。无论在什么社会体系下,上升渠道总是有限的。只要你还想“天天向上”,那总会引起另外一些人不满,这是无可避免的现象。

    不过事情应该不仅仅是这样。花魁娘子说话未必就是说完整了方应物觉得其中颇可玩味:“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若只有李解元那边一头热。事情如何炒弄的起来?以我看来,只怕凤萧姑娘你也没少借题发挥,从中推波助澜罢?”

    袁花魁的脸sè拉了下来,方应物猜的丝毫不差,叫袁凤萧有点不痛快。与聪明人说话,省心归省心,但是这种心底隐私随随便便就被点明戳破的感觉真不爽。

    心事动辄被当面揭露拆穿这种遭遇,任是谁也不愿受到的花魁娘子不禁赌气道:“是又如何?那又怎样?”

    方应物点点头,很感同身受的说:“你们花魁名ji都是靠名气吃饭的,只要能提升名气和身价,无论怎么做都是理所应当的,在下对此十分理解。”

    方应物的语气虽然诚恳厚道宽容坦率,但听在袁花魁耳朵里,总觉得有浓浓的讽刺味道。这不就是“表子无情戏子无义”的委婉说法么?

    方应物对袁凤萧的心情仿佛毫无觉察,又开口询问道:“对了,你今ri邀我见面,有何贵干?”

    花魁娘子没好气道:“无事!”

    “哦,没事就好。”方应物恳请道:“不过我倒是有事,你看,最近这传言闹得叫我不好下台,我要是稍有示弱了,只怕那边嘲讽劈头盖脸的就来了。袁娘子须得帮我一把才好,将李解元那边反击回去!”

    妾身犯贱么?凭什么要帮你?上次的约定,你方公子赖到现在都没有兑现!袁花魁心里虽然嘀咕,但嘴上仍然问道:“你说怎么帮?”

    “我听说钱塘、余杭两个省城附郭县的士子准备为新科举人办一场秋游雅集,李解元也会参加。时间就定在后ri,已经下了帖子邀请你相伴?是也不是?”

    袁花魁面无表情道:“此事是有的。”

    方应物与袁花魁相反,兴致勃勃的说:“那可真巧了!后ri也有我们严州府几个县的新科举人聚会,我也请花魁娘子赏光!只要你拒了那边,应了我们这边,就落了他们的面子,涨了我的面子!”

    袁花魁很无语,不知道说什么好。

    首先,这做法也太幼稚了,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不过幼稚归幼稚,只要有效就是好办法,再幼稚的做法也能忽悠若干群体。

    可是更重要的是,自己这次凭什么一定要答应他?给个理由先?为什么要在完全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得罪省城士子去帮方应物长脸?

    这方应物虽然心眼多,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明白事的那种,情商并不差。怎么今天表现的像个中二少年?

    若是以前,方应物即便有这种幼稚的请求,那也必然是提出相应的条件进行交换,但今天却摆出一副“让你吃亏是看得起你”的样子。

    她从来没发现方应物是如此浅薄的人,难道是中举之后得意忘形,于是暴露了真实面目么?

    正在花魁娘子左思右想时,方应物一锤定音,大手一挥道:“既然你默认,那就这么说定了!到了后ri我亲自来请你,事后必有厚报!”

    袁花魁继续无语小方老爷这是商请来了还是下命令来了?

    ps:  写了一半忽然想起个更好的段子,于是大修

    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欺少年穷!

    九月秋高气爽,这几天又正逢晴日,是难得的出游佳时。对众举人而言,又赶上乡榜提名,若不举行几场集会就简直对不起这良辰美景。今日就有这么两场集会,一场是严州府士子的,一场是省城本地士子的。

    在乡试后,杭州城里已经办了无数场宴饮集会,堪称严重审美疲劳。但今天这两场却还能引人注目,因为一边的核心人物是无冕之王方应物,而另一边的核心人物是有冕之王解元公。

    更何况两人中间还夹杂着杭州城花魁袁娘子,更是足以让所有八卦众擦亮眼睛、提起耳朵的关注。或者说花魁娘子只是个小彩头,但也是个很有趣的彩头。

    两场集会不但很凑巧的都选在今日,而且还很凑巧的都选在西湖上举行,更凑巧的是两边集合地点都在钱塘门外码头上,最凑巧的是两边竟然连集合时间都一样。这么多凑巧扎了堆,那就不是凑巧了,实在是意味深长。

    项成贤站在方应物身边,忍不住吐槽道:“我们这边忒寒碜了,你是怎么想的?”

    此时码头两边各有一支人马,省城本地士子那边只见得管弦笙歌齐备,童仆如云,美人点缀,各种家什堆积如山,岸边几艘画舫也都是雕栏画栋极尽奢华;而严州府这边的光景就寒酸得多,大有空手而来空手而归的模样。

    隐隐约约听到对面传来嘲笑和议论声,项成贤极其不服气,又对方应物抱怨道:“怎的不叫与你相熟的王大户来帮办?他不缺这几个银子罢,这下可将我浙西的脸面丢完了。”

    旁边有位举人笑道:“项同年着相了,身外之物不必看得太重,豪奢从来不是美德。正所谓安贫乐道也。再说,我们这边不是还有花魁娘子压阵么?那可是方同年的老交情了。”

    方应物神情如常,低头对项成贤耳语几句,项成贤听了后面露惊讶之色,不过并没有说什么。

    不多时,却见一顶彩轿从城门口出来,有人轻呼道:“袁娘子来了!”

    众人又眼见这打扮齐整的花魁娘子下了轿子,转向方应物走来,叫同在这边的严州府士子喜笑颜开、与有荣焉。仿佛占了上风。

    其实花魁娘子在这些新科举人心目中不见得是必需品,但却是一个象征,关系到脸面问题,不由他们不兴奋。

    凤萧姑娘到了方应物身前,福了一福。低声道:“方公子恕罪,妾身今日不能侍候左右了”

    周围众人齐齐吃了一惊,花魁娘子这是什么意思?他们一直以为袁花魁与方应物有旧情,今天肯定捧这边的场。

    方应物眉头微皱,抬手指着省城士子人群,沉声道:“你的意思,是打算去那边?”

    袁花魁解释道:“妾身也是本地人氏。他们盛情相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委实拒绝不得”

    “不必解释了!”方应物打断了袁凤萧的话,“道路都是自己选的,每个人都会有充分的理由。听不听无关紧要,所以你没有必要解释什么,但愿你将来不会后悔。”

    众人目送袁花魁在侍女陪同下,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对面。与省城士子们汇合。登时从那边爆出一阵得意洋洋的欢呼声,听在这边人的耳朵里。十分刺耳。

    项成贤突然冲了过去,站在几步外的地方,对着袁花魁高声道:“在下有句老话要送给袁娘子!有道是莫欺少年穷,袁娘子谨记好!”

    方应物叹口气,对着周围拱了拱手,萧然道:“今日在下游兴全无,请诸君恕罪,失陪了。”

    随后转身向城中迈步离开,口中胡乱高声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抛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花魁娘子倒向李解元,顿时八卦就传开了,惹得士林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很吃惊,本来在此之前都比较看好方应物。

    毕竟李解元是后来者,是主动出击要横刀夺爱的一方。防守应该比进攻轻松,以方应物的能耐,守住应当不成问题,最差的结果也是打成拉锯战而已。

    但众闲人却没想到,方应物居然输的如此干脆利落,如此不拖泥带水。

    若比喻成两军交战,方应物只能用全军覆没式的惨败来形容。别说面子里子,输的内裤都没了,纵然念出几句很有意境的词句,那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名人就是名人,稍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惹得舆论沸然。在议论中,众人忍不住将李解元和方应物两个风云人物全方位的比较起来——

    比才华,李旻号称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是有才之人,但方应物诗词风流、佳作频出,何况能得到朝廷嘉许,才气自然也是不凡,故而这项勉强算是平手。

    比功名,一个是今科乡试解元,一个是第三,虽然名次有差别,但总的来说还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本质差距。

    比业绩,那就是方应物遥遥领先了。李解元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个纯粹的读书人,还处在修身齐家阶段,谈不上业绩。而方第三已经在庙堂显名记功,业绩是被朝廷承认的。

    比年纪相貌,还是方应物占优。李解元长相只能算中人之姿,何况年纪都已经三十七八了,而方应物正值青春年少又是丰神俊朗。李解元比都没法比,再违心的人也无法在这项上面违心。

    比关系,乡试之前方应物就和花魁娘子频频闹绯闻,堪称是无风不起浪。而李解元虽是本地人,但并未听说过与袁花魁有过什么密切往来,比拼与花魁娘子之间的亲密度,还是比方应物差了一筹。

    五项最重要的硬指标里面,两项勉强平手,三项是方应物大幅度领先,李解元没有一项能占优。综合起来看,可以说方应物是以压倒性的优势超出李解元。

    那么八卦众的疑问就在于,为什么花魁娘子放着综合素质高出一大截、关系更相熟、还是年轻美男子的方应物不理睬,反而去选择李解元?

    更别说花魁娘子在乡试之前与方应物还有过暧昧绯闻,怎么会短短时间内就变了性情?难道她真打算从良与李解元结亲了?

    随即有人议论起方应物好友对着袁娘子大喊“莫欺少年穷”的事,登时让不少人感到茅塞顿开——虽然上面五项比较里,李解元虽然面对方应物没有占优势的地方,但是并不意味着李解元全然没有优点啊!

    省城人皆知李解元出身大户,家中十分富足,何况又是居住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城,生活优渥不必多言。不然李解元为何能安安心心的读书读到三十七八也不发愁谋生?不是富人家根本承担不起这样花销的。

    而且李解元中举后必然会接纳大量投献田地,那可都是杭州府一带肥沃的好田地,所以他进一步发家指日可待。

    至于方应物则是来自于偏远小县的穷困山村,地地道道的穷苦人家出身,父亲虽然贵为翰林但那也是需要熬年头的“清”官,没有实惠油水也谈不上发财。

    就算方家父子接连中举,在老家那种穷山村能收纳多少土地?能有个百八十亩薄田就不错了,折算下来一年到头只怕也赚不到一二十两银子。

    所以在钱财方面比较起来,一个李解元足以秒杀几十个方应物

    议论到这里,众人纷纷恍然大悟,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难怪花魁娘子这次抛弃了老情人方应物,而去选择了李解元!

    难怪方应物的好友要万般不忿的高喊一句“莫欺少年穷”!这个穷字是真是字如其面,穷就穷在这里了!

    世间富人毕竟是少数,一时间很有不少人出于义愤,为了方应物拍案骂道:“所谓杭州城花魁,不过如此!”

    花魁主要还是靠读书人吹捧和评选出来的,没有文人士子的抬举,就不会有什么花魁之类的名号。

    所以花魁身上必然也寄托了读书人的理想和审美,或许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花魁,但有些价值观却是共同的。

    君不见,才子佳人词话小说中,闺阁佳人或者青楼美人看中穷书生这种剧情简直数不胜数,说是千篇一律也不为过,反映的就是当今文人的心理。

    从另一个角度,花魁已经与普通青楼女子不同了,代表的是一种情趣和风雅,象征着客人们的高雅品位。如果花魁娘子本身俗不可耐、铜臭冲天,那她与普通娼妇有何区别?别人与花魁交往的意义何在?

    现在杭州城这个花魁娘子公然断了有才华的但贫穷的旧爱,转向除了有钱别无优势的新欢,这就是嫌贫爱富!

    偷偷摸摸做也就罢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袁花魁这是完全不加遮掩的逐利行为,这是连遮羞布都不要了,这是对文人主旋律的公然蔑视!这不是扫了方应物的面子,这是扫了捧出花魁的读书人的面子!

    袁花魁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更不知道城中舆论变了天。在她心里这只是经过利害比较后,做出的一次最优选择而已。

    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无非让方应物略失颜面,以后可以补回,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意义。

    此时花魁娘子正坐在新科解元身边,在一干友人的簇拥下,泛舟西湖,美酒佳肴,欢歌笑舞,弹琴唱曲,吟诗作词,很欢乐的时光。

    第二百五十六章 敢不敢睡?

    名人意味着巨大的话语权,如果方应物不是人气超高的名人,那就不会有多少人关注他,关于他的事情便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扬起来。

    听着外面的消息,项成贤对方应物笑道:“啧啧,你也真够绝情的,如此千娇百媚的一个花魁娘子,眼看就要被你毁了,你的心肠怎么如此狠。”

    方应物也很苦恼:“这并非我所愿,我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当初想着,这一局我就算赢下李解元,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不值得和李解元结仇。但我又不甘心丢面子,便想找个借口下台阶。

    所以让你去喊一句莫欺少年穷,表示我输给了钱财,而不是输给了李解元,是非战之罪也。如此既保住了体面,又不与解元结仇。

    谁知道传言完全超出了预料,众人反应如此剧烈,居然变成这幅模样,成了一切都是花魁娘子嫌贫爱富的错”

    项成贤叹息道:“这算错有错招,所有责任都归了花魁娘子,你和李解元的和气却保住了,皆大欢喜。”

    此外,?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