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81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81部分阅读

考举人身份。只当成是普通商人。

    到现在,方应物终于达成目的。该打探明白的事情都已经问出来了。他拱拱手,正要告辞时,却见有个婢女快步走进来禀报道:“刘二公子来了,已经到了大门外!”

    杜三娘子吃了一惊,略显慌张的对方应物道:“当真是不走运,方公子你先躲一躲可好?就躲在屏风后面即可。”

    “哦,好!”方应物下意识答应道,走了两步忽然醒悟过来,“等等。我为何要躲他?”

    杜香琴反问道:“你难道不怕他?还是躲一躲好了,我去应付他,你自己找机会溜走。”

    方应物淡定的笑了笑,他发现自己有点欣赏杜三娘子的品格了。虽然前面有逢场作戏的一面,因不顺心而着急时也有态度恶劣的话,但关键时候还是显出了几分仁义品质。

    “看不出来,三娘子还是个好心人。谁告诉你我怕了他?尽管放他过来!”方应物豪言壮语。

    正说话间,门帘晃动,从外头又闪进一位文人。方应物抬眼看去。果然是见过两次面的刘二公子。

    那刘二公子也望见了方应物,吃了一惊,“原来是你?你怎的在此?”他听说了昨天有人想买下自己这“红颜知己”,所以今天赶紧过来看看。没想到竟然能撞上方应物。

    方应物如今对这刘二公子算是发自内心的鄙视了,忍不住讽刺道:“二公子好大的手笔,不到这里来还不知道。”

    杜香琴惊讶的捂住了嘴。不明白这方小公子有什么底气,敢对宰相家人如此说话。

    在方应物眼里。一个没一两年很快就要扑街并彻底退出政坛的人物,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当然若是普通人。那也挡不住扑街宰相的垂死反扑,但他方应物不是刚穿越时的平民百姓,好歹也有些抵抗力了。

    刘二公子神色阴晴不定,不知想什么。方应物的狡诈实在让他教训深刻,此时有些不敢轻举妄动了。

    方应物又叹口气,“听说贵府家教甚严,不知二公子你在外面所作所为,比如为了省几个银子故意压榨风尘女子这样的事,你父亲知道吗?”

    刘二公子皱起眉头,如遭重击般倒退两步。这种话他印象很深,上次翰林公宴中,方应物就是用这样的句式调戏了他们父子一次。

    自家父亲是什么秉性,刘二公子很是清楚,很会装伟光正也很爱装伟光正。自己的事情如果不影响到他,也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如果影响到了他,那肯定就要拿自己当牺牲品展示大义灭亲。

    当然如果换成别人,谁敢去堂堂次辅大学士面前嚼舌头说他的不是?疏不间亲,随便在别人父子之间递小话是很蠢的行为。

    但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是方应物,刘二公子用文艺青年的直觉也能感受到,这方应物肯定有这个胆量。

    而且从过往接触来看,这方应物仿佛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或者说根本没有在意他的阁老家公子身份。

    最关键的是,方家有清望,又是翰林清流,不是没有话语权的人。如果拿自己做文章大肆炒作,必定会激怒父亲进而连带自己也倒霉。

    方应物居高临下的看着刘二公子,心理优势巨大。只要对方有所忌惮,那事情就好解决了,不是每个人都有破罐子碎摔的勇气的,文艺青年尤其没有这种勇气。

    刘二公子反复盯了几眼方应物,忽然又上前一步,冷笑着开口道:“听说贵府家教也很严,在距离考试还有十几天的时候,你这候考举子却跑到花街柳巷与我争风吃醋,这事情你父亲知道吗?”

    方应物皱起眉头,如遭重击倒退两步。暗骂一声,只顾得抓对方小辫子,却忽视了自己的处境,真是失策了!

    这事情若闹起来后,是非曲直很难理清,或者没人关心是非曲直。传言多半是,方清之家公子和次辅家公子在妓院里争风吃醋了!

    这话如果传到父亲耳朵里,那去年乡试时也闹了大绯闻,但当时无人能管教他,自然无所谓了,可现在却不同,有个父亲在家里盯着呢。

    可叹方应物这么些年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野惯了,一时间忘了他如今也是有爹管教的人。不但方清之要慢慢适应父亲角色,方应物又何尝不要慢慢适应儿子角色?

    刘二公子与方应物大眼瞪小眼的半晌无言,两人都是投鼠忌爹,一时间竟然僵持住了,杜三娘子夹在中间不知所措。(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 茅坑里的石头

    方应物与刘二公子两人相比较,别看刘二公子岁数比方应物大,但要论起历练,还是方应物多一点。

    而历练多的人,就更懂得妥协的道理,所以方应物心里首先盘算了一下得失。到目前这个地步,还是误会和斗气的成分大一些,实在没有必要继续损人不利己,只要能把项成贤顺利捞出来就可以了。

    心中计较已定,方应物又主动对刘二公子言和道:“今日之事多因误会,昨天在下友人被捉到兵马司也是误会。既然都是误会,似无必要纠缠不休,改日在下另摆酒席,阁下以为如何?”

    刘二公子颇有乃父色厉内荏之风,此时虽然与方应物针尖对麦芒,气势勉强不弱,但心里其实打着小鼓。

    听到方应物的话,刘二公子忍不住惊喜的暗叫一声,方应物这厮服软了!方应物这厮居然服软了!方应物这厮竟然服软了!

    原来昨天被捉的那人是他朋友,现在分明是他有求于自己,那自己还担心什么!如此刘二公子松了一口气,洋洋得意的抬起了头,不屑道:“本公子缺你这一顿酒席么?”

    我去!方应物真想把眼前这位公子哥儿的脑壳剖开,看看里面装的到底都是什么货色!

    明明互相假模假样客气一下就可以揭过去的事情,这公子哥还想怎么样?他能得到什么实际利益?他头脑里有没有一点无利不起早的意识?还亏得是从宰相家出来的人物,这政治素养也太欠缺了!

    方应物正要说什么,听到外头传来人嘶马叫的吵杂声音。又有小厮在窗外叫道:“有两位官爷前来查访了!三娘子出来迎一迎!”

    杜香琴连忙丢下两人。出屋而去,方应物和刘二公子便都跟着出去了。却见外面院首站着十几人。大都是身穿胖袄的军士。但当中有两人十分醒目,皆是纱帽官袍。一个老鸨子正陪着笑与那两名官员说话。

    方应物感到很稀奇,这年头风气日坏,若有官员进青楼楚馆并不奇怪,但是穿着大摇大摆进来的倒是少见。

    距离更近些时,方应物注意到其中一名官员胸前补子是獬豸更是吃了一惊。獬豸这种补服不同于飞禽走兽,乃是风宪官特有的补服,青色官袍又是獬豸补服,那此人身份肯定是御史了。

    御史在大明政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别看品级只是七品。但格调很高,乃是以朝廷小制大思维的落实者,与给事中并称科道,掌握监察大权。御史也差不多是人选和风纪要求最严的官职,公然出现在这花街柳巷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方应物正想着时,那监察御史开口对老鸨子道:“本官乃监察御史鱼跃渊,奉旨清查官员狎妓事,你这里客人只这两人么?”

    老鸨子答道:“可不正是,现如今没什么生意。有两个就不错了。”

    这御史原来是为了纠察风气,方应物恍然大悟。

    肯定是朝廷里不知道是谁心血来潮起了头,又要搞整风运动,所以派了御史到教坊司胡同里进行检查。好巧不巧的,偏生叫他遇到了。

    方应物并不害怕,他又不是官员。这检查也不是冲着他来的。

    但现在处于正月,是淡季里的淡季。官员大都有无数亲朋应酬,谁会跑这里寻花问柳?这个时候来检查。能查出什么问题?不过当方应物反复琢磨过后,登时佩服起鱼御史,果然处处有学问。

    这边鱼御史把目光转移过来,扫了方应物和刘二公子几眼,询问道:“你二人是何身份?”

    刘二公子很淡定,“家父谨身殿大学士刘相国,在下单名一个鎡。”

    方应物虽不想暴露身份,但刘二公子知道他底细,瞒也瞒不住吗,无奈跟在刘二公子后答道:“在下方应物,家父翰林院方编修。”

    听到二人身份,鱼御史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不过他今次是来清查官员的,这两人虽然都是官宦子弟,但毕竟不是官员,不属于他的目标。

    但鱼御史仍教训几句道:“尔二人年纪轻轻,正当发愤图强、用心读书时候,不可沉湎于酒色。”说罢,鱼御史转身带队走人,准备去下一家突击检查。

    方应物灵机一动,忽然叫道:“慢着!请鱼大人留步!”等鱼御史回头过来,方应物很诚恳的说:“大人清理风气,不可有漏网之鱼。”

    鱼御史不动声色的反问道:“你说哪有漏网之鱼?”

    方应物指着旁边刘二公子,“仿佛刘二公子就是国子监监生,国法校规皆不许眠花宿柳的。如今他明知故犯,鱼御史不可纵容风气。”

    方应物是举人功名,没有官方身份,官方清理风气自然清理不到他头上。但是刘二公子这性质就不同了,他是国子监监生,这就是具备官方性质的身份,也该是本次检查的目标。

    鱼御史皱了皱眉头,出来突击检查是要写总结的,他可不想把刘二公子记录在案报上去,那是自找麻烦。

    但方应物这边如果还不依不饶,他也很无奈了。如果放过刘二公子,方应物回头立刻向朝廷告发自己一个渎职,那自己冤枉不冤枉?要知道,方家父子位属清流,不是没有话语权。

    鱼御史这种想法,正在方应物预料之中。他刚才就看出来了,选择这个淡季时间来检查,岂不明摆着就是不想查出问题?所以他可以断定,鱼御史不是敢得罪人的性子,检查也是完全走个过场应付差事。

    所以自己只要不多事,鱼御史肯定也乐得轻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注意到某位宰相家的公子。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多事?那就要看刘二公子的态度和表现了。

    却说鱼御史不知如何是好,刘二公子先淡定不住了。刚才他也忘了自己身上还有这一层缘故,偏生被方应物提了出来,当场便怒极忘形,对方应物骂道:“好个刁钻的贼杀才!”

    方应物面对骂声不以为意,触到了对方痛处才有交换价值。他很为自己的机智而得意,低声对刘二公子道:“二公子,你若让兵马司将我的友人放出,我便一笔勾销今天之事,也不强求鱼御史修理你了。”

    刘二公子吃软不吃硬,一口拒绝道:“你休想!大不了被处罚而已!”

    方应物恨不得把刘二公子掐死,此人当真如茅坑里的石头,与自己简直不是一个位面的生物!懂不懂什么是妥协么?(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坑爹与爹坑

    方应物自诩聪明,也有点小机变,但此时面对刘二公子竟然有点无计可施的挫败感。猪一样的队友固然很可怕,但有时候猪一样的对手也挺可怕的

    思维不知不觉发散起来,刘二公子性格如此,他的父亲刘珝又能好到哪里去,多少也有点相像之处罢?难怪刘珝这个次辅会被首辅万安和第三大学士刘吉联手灭掉。

    要知道,按照事情普遍规律,一般都是老二和老三联手,然后灭掉老大分蛋糕的时候居多。成化朝这次权力争斗却是老大和老三联手灭掉老二,可想刘珝人缘多么失败。

    此次清查行动,是由两名官员带队的,一个是风宪官鱼御史,另一个就是负责管辖教坊司的礼部官员,官职是员外郎。但这名姓张的礼部官员很低调,始终没有开口,一直以鱼御史为主。

    不过见方应物和刘二公子根本谈不起来,张部郎便突然发话,对鱼御史道:“既然如此,那就记名罢。”

    记谁的名?当然是记刘鎡这个国子监监生的名字,刘二公子连忙强辩,“我今日并非寻花问柳,而是到此来寻人的,之前只有这方应物在此寻欢作乐,一问便知,两位大人不可不察!”

    但刘二公子的指责如此软弱无力,方应物既不吃公家饭又不领公家俸禄,朝廷整顿风气自然整顿不到他头上去——由此可见,相对于做官的进士和在校的秀才,举人是何等逍遥自在。有权利没义务的典范,难怪项大公子这种人中举后便不求上进了。

    张部郎便答道:“刘公子你究竟如何。本官并没有看见,既然是方公子指证的。就先按方公子所言记下。”

    鱼御史叹口气,方应物掀了盖子,张部郎也不想含糊,那自己想息事宁人也没法子了。

    正如方应物所猜测的那样,年前时候朝廷确实有人上疏,道是近年来风气渐坏,官员流连青楼楚馆者多有,奏请陛下整治。

    这么大义凛然的奏疏放在天子面前,天子自然无不可。按规矩朱批一个准字,至于大臣们怎么办就不管了。

    诏旨下发后,清查整理风气的差事一层层落到了鱼跃渊御史头上。但鱼御史的理想只是混几年御史资历升迁而已,不想在这中揭丑的事上得罪人,可是旨意当头不能不去做,办理结果按程序还需要复奏给大内。

    于是鱼御史充分发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智慧,选了正月最淡季里到教坊司胡同突击检查。这种时候大概什么也查不到,就算查到什么也只是小鱼小虾而已。

    这样鱼御史既用大张旗鼓的行动落实了差事,复奏大内时有话可说。又不至于真正得罪人,能够圆满解决掉他的囚徒困境。

    刘二公子凭着出身不算小鱼小虾,鱼御史本来想着放过去算了。谁知道对面有个方应物,身边有个张部郎。两张嘴上下一合,刘二公子硬是跑不掉。

    刘二公子又怒了,他堂堂的宰辅公子。怎能受得了两个六七品小官的“欺辱”。若今日被抓住上奏也太窝囊了,传出去岂不成了大笑柄?以后还有什么颜面去见文艺界的朋友?

    他忍不住加重了语气辩道:“两位大人怎可如此武断行事?还是三思而行的好!若在下受了冤屈。只怕家父那里交待不过去。”

    张部郎回应道:“如此说来,你到这里找人。令尊是知道的?”

    方应物冷眼旁观,瞧着张部郎一步一步诱导着刘二公子说话,三言两语就要上升到刘次辅这个高度了,可叹刘二公子陷入彀中尚不自知。

    他不是刘二公子这种蠢货,看得出张部郎别有用意居心叵测。刘家贵为宰辅又怎么样?宰辅难道就没有敌人了?

    不要觉得今天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关键是看借题发挥的能力强弱而已。亚马逊蝴蝶都能扇动出飓风,那么小题被有心人大做实在不稀奇,所以先贤才会深有感触的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方应物上辈子一直不懂二代们是怎么坑爹的,新闻也是捕风捉影居多,但今天算是亲眼目睹到一起即将发生的坑爹惨剧,涨了不少见识。

    这刘二公子本意肯定不想坑爹,但是周围人会有意或者无意的诱导他去坑爹。可叹在一开始,只不过是桩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放在外人眼里,就是两个官宦子弟斗气而已。但因为刘二公子这别扭个性,又加上机缘巧合,一步步闹到了这个地步。

    初见面时,刘二公子可以与自己妥协并息事宁人,但他不乐意;刚才两个官员来到现场监察时,他还有与自己妥协的机会,但他仍旧不乐意。

    两次机会都错过后,现在真正的黄雀出现并露出了钢牙,刘二公子想找人妥协都无法妥协了。文青不可怕,但是公子哥儿脾气的文青就太可怕了,方应物暗暗感慨。

    张部郎沉吟片刻,又对鱼御史道:“把方公子也记一下罢?”

    方应物连忙摆手道:“不必了!协助朝廷整顿风气乃是吾辈义之所在,指认刘公子是理所应当的责任,并不为图名!”

    张部郎微微一笑,“忘了与你说,记你并不完全是因为你指证了刘公子。须知上疏奏请整顿风气之人就是令尊,所以你也是特殊的一个,应该记名。”

    方应物愕然,敢情这事是父亲大人提议的?父亲大人前面上奏要整风,他家儿子后面就出现在教坊司胡同里,这种事儿当然特殊,值得记上一笔。

    方应物不由得仰天长叹,若没有?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