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126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126部分阅读

,不禁有点出乎意外。按照他的估计,自己的本官大概是户部主事,撑死是户部员外郎,这样与督粮钦差的差事比较搭配。但却不料刘棉花连番纵横捭阖,居然硬生生运作出一个给事中

    惊喜之余,方应物打听了详细过程,然后忍不住连连感叹,这刘棉花关键时候实在是可以放下一切节艹。换成自家父亲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像刘棉花这样为了一口气,便可以没皮没脸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五章 差事难为!

    方应物担任给事中的消息传出来后,不懂行的百姓嘀咕几句方青天怎么官越做越小了,但官场中人大都羡慕得很。六科除去本身的权势和地位,还是仅次于翰林的一条快车道,从知县转为给事中等于就是由浊转清了。

    以方应物的人望和名气,在六科攒一攒清流资历,便可以直接跳过同层次迁转,跨进中层官员这个档次。到时候起码正五品六部各司郎中起步,运气好又肯下地方的话弄到四品按察副使或者上府知府也不难。

    但方应物今年有二十二岁数日内方家忽然宾客如云,父子两人各种同年同乡纷纷登门道喜。父子两人名望俱高,一个是词林另一个在六科,相对于官职而言又是年纪轻轻,其中所蕴含的潜力简直惊人,这时候不来烧热灶更待何时?

    方应物应付了几天客人,宫中敕命便发出来了,他又拿着敕命从兵部领到了钦差关防,传说中的上方宝剑和王命旗牌是没有的。

    随后行人司官员主动登门禀报,钦差属员挑选组建完毕,只等着方钦差一声令下便可动身。

    算算时间,已经不能不走了。方钦差毕竟兼着两项任务,先要衣锦还乡回老家,代表朝廷慰问前首辅,如果赶不上寿辰就失职了。然后要在十月前赶到江南地区督粮,因为秋粮征收是从十月开始。

    在方应物与小妾和两个儿子依依惜别时,门子来传话并送了一张纸条。方应物看了看,上面都是暗语,便了然于心——是东厂提督汪芷要见他自己。

    此后方应物跟着传话的人出了门,来到家里南边一处酒铺。进了一间雅阁,看到汪芷在此等候。

    “这次去南方。差事不好办。”汪芷叹口气,十分忧虑道。

    方应物当然知道自己的难处,去江南督粮这样的差事如果好办,就不用派遣钦差了!

    土地和赋税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成化年间的大明朝还没有到积重难返的地步。土地矛盾不算太突出,国库总体还是够用。但各种问题已经纷纷出现苗头了。

    国库用度仰仗东南,但江南地方缙绅实在太多,方应物这项督粮差事,看似简单其实别有曲折。

    一是涉及到开始出现的投献土地、隐匿民户问题。虽然还没有到糜烂不可收拾的地步,但也已经干扰到税粮征收了。想要督粮,就不免要与这种现象作斗争,能接受投献的自然都是地方大户。

    二是牵扯到公田、私田赋税不均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让民众怨愤久矣!

    本来前任苏松巡抚王恕准备着手改革公私田赋税,可才进行了一半便调任浙江巡抚,现在更是高居南京尚书。方应物也不知道目前是个什么情况,赋税调整究竟完成了几分。

    所以归根结底,方应物目前也没多少把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此刻他只开口安抚道:“也不用太担心。无非是杀鸡骇猴而已。到时候仔细打听劣迹最多的大户人家,随便拿别的借口治他的罪,也许可以同时煽动民众抄他的家。修理两三家后,别人就老实了。”

    汪芷故意嗤声道:“你不要理解错了,我才不是担心你完不成督粮差事,也不会担心那些大户的命运,我说的是另外一件事。刚刚得到消息,大概是派钦差去江南督粮这事引发了天子的灵感,然后

    方应物皱眉问道:“别卖关子,然后什么?”汪芷自然答道:“然后天子就要另外派遣宫中太监携带五千盐引,去江南进行采办。”

    什么,要派遣采办太监?方应物讶异了一下,正常人都知道,这名为采办实际上就是为天子敛财,打着就是天子的幌子横征暴敛。

    在前面这二十年里,天子从来没有派遣过采办太监下江南,却没想到现在出了这么一遭,大概也是库中紧张的缘故吧!

    方应物忍不住问道:“不知陛下要派何人下江南采办?与你又有什么关系?”汪芷如实答道:“是很得宠的太监王敬,与我没有太多深交。”

    原来是他!方应物对这个名字有印象,王敬或许不出名,但他下江南的事迹却上了三言两拍,伴随着通俗小说普及开来,方应物还真就知道点情况。

    在历史上,王敬和他的干儿子王臣在江南大肆搜刮官府仓库和民财,还有强抢民女等恶劣行径,惹得江南官员愤怒、民怨。最后天子为维护东南稳定,被迫杀了王臣,并传首江南才平定事态。

    看似王敬这采办太监与方应物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回事,但汪芷提醒方应物显然是另有目的。

    如果采办太监王敬在江南闹得太过火,但却因为王敬是钦差身份,地方官对钦差没有执法权,除了上疏弹劾便只能的瞪眼。

    地方官无法对钦差进行执法,能制止钦差的只有另一名钦差所以可想而知,一旦王敬闹得过火,肯定会有大把大把的地方官和民众到方应物这里控告王敬。

    对方应物而言,这绝对是一件挥之不去的麻烦事,说白了王敬是天子向江南伸出来的爪牙。自己要拿王敬刷声望,那和斩天子的手没区别。

    “没有你说的如此夸张了。”方应物沉思片刻,“天子派王敬未必是坏事,可以让我上演一场驱虎吞狼之计。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想必遭遇到那王敬,江南缙绅才会知道我的好!”

    这也可以?汪芷愕然无语,半晌过后才道:“还是你们读书人更弯弯绕绕一些,不过王敬就算失去名声,那又能如何?”

    “哪里哪里,只是不得不习惯于各种环境而已!一旦出现迫不得已的情况,只怕到时候还要向你求援!”方应物答道。

    其后又岔开了话题道:“先不用为我担忧了,这次离京南下,想回来最早也要等到年底。在这期间你可不要忘了学业,等我再次回京时候,会仔细考察你!”

    ps:

    要怪飞机晚点!不然早更了,还能保住最后一丝节操底裤。

    第四百九十六章 拦路的读书人

    成化二十年五月底,为了国事,方应物告别家人,又一次推迟了婚事,不得不启程南下。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方钦差可以作一场感人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了。

    带在身边的依旧是王英和方应石一文一武,这次差遣他们两个都不觉得辛苦,很是跃跃欲试。

    一是可以回淳安县老家去,而且还是以钦差随从身份回去。他们两个跟着方应物混了这许多年,也算是山村里的成功人士了,有衣锦还乡的机会就按捺不住马蚤包心情,只恨不得插翅飞回去显摆一番。

    二是钦差威风凛凛,当钦差的随从自然也水涨船高,比在到处是高官显贵的京城爽气多了。该头疼的事情反正有秋哥儿这聪明人头疼去,子都曾经说过,劳心者治人么。

    此外按照规矩,钦差出行是不准携带家眷女人的,方应物只好熄灭了从汪芷那里把孙小娘子偷偷挖过来的心思。

    行人司那边根据这次差遣的具体情况,派来了六名属员。约定好时间,汇合了属员之后,方钦差一行便从崇文门出城,向通州张家湾码头而已,那边自然有驿站准备好船只。

    自穿越以来,方应物南北之间已经走了两个来回,但这次南下是最舒心的一次。作为钦差享有驰驿待遇,一路上都有驿站负责出行、住宿、饮食事务,各处驿站当然不敢怠慢钦差,安排的妥妥帖帖。

    一些地方官有喜好交游的,或者是与方家扯得上关系的,也都出面款待。方应物少不得应酬几下,主客皆大欢喜一番。

    一个月后到了长江。从瓜州渡江后,便进入了江南地界。也就是方应物这次差遣所负责的地界。

    然后地方官的热情陡然上涨了十倍百倍,沿途每一个县都极为盛情。但方大钦差一改在江北时的做派,在江南只住在驿站,各种邀请一次也不答应,地方官员一个也不见。

    如此几天后,就抵达了苏州府,晚上住在城外浒墅关。这里地处运河要冲,是天下八大税关之一,关内设有驿站。但方应物到了后。浒墅关大使黄安国亲自出面安排住宿。

    供奉上饮馔时,黄大使向方应物询问道:“下官斗胆一问,方拾遗明日要进苏州城么?”

    方应物毫不犹豫的答道:“不进城,本官继续坐船南下,直奔淳安县,不在沿途耽误时间。”

    黄大使犹豫片刻,吞吞吐吐的说:“正该如此,方拾遗明天路过枫桥时,最好不要张扬和停留。快速通过便是。”

    方应物眉头一皱,反问道:“关尹这话本官不大明白,莫非此地有什么不妥?”黄大使答道:“下官得知,有一批读书人欲坐船聚集在枫桥。欲堵住钦差鼓噪。”

    方应物勃然大怒,拍案道:“此辈安敢如此!”

    黄大使叹口气,“下官浒墅关多年。深知苏州读书人向来以狂狷出名,又人多势众。聚众闹事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有什么不敢的?地方官都得好心抚慰之。方拾遗还是小心为妙。”

    方应物心知肚明,黄关尹所言不虚。开国时还好,到了明代中后期,江南读书人的士风确实如此,天上地下没有不敢骂的,有时候官员被围攻的灰头土脸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他看了黄大使几眼,“多谢黄关尹提醒,此恩德本官记下了,只是这读书人为什么意欲围堵本官吵闹?”

    黄大使又如实答道:“大人肩负督粮差遣,在他们眼里自然就是搜刮盘剥地方。苏州赋税重,读书人向来对朝廷牢马蚤很多,大人奉命前来督粮自然就是火上浇油一般。”

    方应物冷哼一声道:“目无王法,罔顾大局,如此读书何以治国平天下!”

    这么高境界的道理,和黄安国这小小的九品税关大使没什么关系。他尽到了提醒义务,又收获了钦差感激,就算完成任务了。

    目送黄大使离开,方应物若有所思,这伙读书人的行径从深层次反映出,苏州“人民”很鲜明的不欢迎自己。

    一是如同黄关尹所言,没人喜欢来收自己钱的人;二是当初便宜外祖父在苏州搞赋税改革,自己是狗头军师和吹鼓手,苏州大户们印象不大好;

    三是自己算是小有名气的青天了,外祖父又是王恕。如此“正直”的官员办公事当然会铁面无私,这会让江南大户们很“担忧”。

    四是自己和苏州士人关系不佳,王鏊这种老黄历且不提,就说自己当初年少轻狂,羞辱打压过苏州士人年轻一辈的杰出代表王铨、祝允明、杨循吉、都穆全都被自己踩得生活不能自理。

    当然若不是如此,自己还不会被派到江南当钦差知道差遣难办,没想到还没正式进驻苏州城,只是路过一次就遇到难题了。

    想到最后,方应物叹道,一个人和一群人吵架而且还在客场,那简直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因而明天若真遇到堵路的,只好见机行事了。

    一夜无话,及到次日,浒墅关为方钦差安排了座船,不到半日就抵达了著名的枫桥。

    这里是一个交通枢纽,从这里折向西就是去苏州城的方向,向南便是沿着运河继续南下。却见此地水面上舟船密集,装载货物往来如麻,不愧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

    钦差座船缓缓前行时,忽然有六七艘大小不一的船只离了岸边,渐渐围在钦差座船前方和左右。

    王英从船舱里出来喝道:“尔等何人,胆敢阻拦钦差座驾!”

    有一位宽袍大袖的读书人立在对面船头上,抱拳为礼,但言语间不甚客气:“我等皆苏州士人也,斗胆向钦差大人问几句话!”

    王英面有怒色,开口斥责道:“哪里来的读书人,如此不懂规矩,你也敢说向钦差问话?还不速速让开!”

    六七艘船上各有两三人,闻言一起喧哗道:“江南士心在此,钦差大人躲在舱中,不敢出面一见么!”

    王英疾言厉色的说:“再说一次!钦差非同一般官员,乃是代天子和朝廷到地方巡行,体位尊贵礼数崇高!尔等不过区区市井之间的读书人,有何资格在此鼓噪?”

    王英不说这话还好,可一说这话,明显更激得这批负气而来的读书人脸红脖子粗。

    他这话虽然并没有错,但在此时说出口实在显得盛气凌人,完全不将面前这些读书人放在眼里。更何况敢在这里阻拦官员的,那多半都是心高气傲之辈。

    ps:遇到坑爹的停电,等到现在也没来电,只好抱着笔记本出来找地方上传。从今天起杂事暂结,专心码字!

    第四百九十七章 剧本不是这样啊

    钦差座船周围的喧哗吵闹声越发大了,有指责钦差不够礼贤下士的,有叫嚣钦差不敬重读书人的。王英环视四周,然后低头回到船舱,向里面禀报去了。

    不多时,王英又从里面出来,对周围小船上读书人高声道:“我家老爷吩咐了,可以出来与诸君一晤,只是不见无名之辈,还请诸君报上姓名来历!”

    听到要报名字,这些书生里面露为难之色,但也有几个人脸色神采焕发。因为他们知道,扬名立万的时候到了!

    “在下崔乾,苏州府学生员!”“在下袁长祐,吴县县学生员!”“在下纪襄,长洲县学生员!”

    有数人争先恐后的报上姓名,便看到那钦差随从默默记下后,再次转身回到舱中。

    崔乾等人立在各自船头,遥遥望着钦差座船的船舱门帘,兴奋的不能自抑!只要钦差从里面出来,无论说些什么,他们今日就算成功了!就算钦差兽性大发,用暴力拿他们出气也无所谓,反而会更好!

    江南这地方的科举竞争太激烈,读书人除了科举之外,出路无非那么几种。其中一种就是不惜一切的创名气,名声大的读书人自然就成了名士,成为了名士各种好处自然也就源源而来。

    十多年前他们有个前辈,曾经当街拦住苏松巡抚的坐轿,然后慷慨激昂为民请命,一时间声名大噪、名扬江南!而今天,就该到他们这些新一代了!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头脑的人,选择这位督粮钦差进行围堵,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县官不如现管,这督粮钦差并不能直接管到他们,还须经过地方官府;

    其次。这督粮钦差并不受苏州府欢迎,所以他们此举在地方肯定大受好评,更容易博得地方上的强力支持,就是钦差也不能不顾忌到民意!

    钦差座船上门帘晃动。这伙苏州府书生的领头人、府学生员崔乾死死盯着。口中喃喃自语:“出来了,出来了”

    随后门帘打开。先是四名前导,然后便是十来名随员众星捧月般的簇拥着一位年轻官员,崔乾顿时雀跃的想引吭高歌!

    对他而言,这将是浓墨重彩的、历史性的一幕!一个秀才不惜自身为民请命。秉持节义逼出了钦差,家乡父老将赐予自己无上的荣光!自己的名字将在一旬之内传遍江南!

    等钦差走得更近些,崔乾也渐渐看清了钦差的样貌,在欢欣之外不由得生出了几丝嫉妒之心。

    看这钦差也就二十多岁,与自己岁数倒是差不多,但凭什么自己十年寒窗,还在功名路上苦苦挣扎!而眼前这人却少年得志、代天巡行江南。享受着无上威仪!

    却说方应物方钦差方拾遗走上船头,威严的扫视着堵着去路的六七艘船只,仿佛要将每一个人都记在心中。

    任何一个官员遇到这种事,都不会太痛快。方应物也心里忍不住骂了几句。老子是刷声望的祖宗,你们这些渣渣居然来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

    崔乾咳嗽一声,酝酿了一番说辞,然后礼节性的上前一步,对着钦差作揖道:“晚生崔乾”

    恰在此时,也许是夏风吹动,也许是水波荡漾,钦差座船忽然缓缓向前移动,如此?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