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华夏帝国 > 华夏帝国第12部分阅读

华夏帝国第12部分阅读

    系诰糯畏餍涠チ恕!?br />

    奕䜣难过的闭上了双眼,叹了一口气,这伴君如伴虎呀。

    是夜,星明夜朗,光绪皇帝由于白天还有生奕䜣和李鸿章两位大臣的气,所以早早用膳,准备去找珍妃,就看到颐和园的太监,来到光绪皇帝的住所,向光绪皇帝口谕,慈禧太后于颐和园诏见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对太监小李子道:“你去告诉珍妃娘娘,就说太后诏见,我暂时不去她那里了。”

    小李子应声而去。

    光绪皇帝匆匆收拾,就赶往颐和园,慈禧太后还没有用晚饭,一张大桌子,上面整齐的排列着三十几个菜,全是各地送上来的贡品贡菜。摆放在那里,一口也没有动。光绪皇帝来到,向慈禧太后请安道:“亲爸爸吉祥!”

    慈禧太后看也没有看光绪一眼,只是看着满桌子的菜道:“这一桌子的山珍海味呀,怎么就那么没有胃口。哎呀,皇帝,你来了,陪哀家吃顿饭吧。”

    慈禧太后自从让光绪皇帝亲政以后,很少在颐和园诏见他。光绪皇帝不知道此时慈禧太后的用意,但慈禧太后让他坐着,他自然不能站着,于是,他就坐在了桌子的另一头。慈禧太后道:“皇帝呀,来,挨着我坐,我们娘俩呀,好久没有在一起吃饭了。”

    光绪皇帝只得挨着慈禧太后就坐,慈禧太后看着满桌子的菜,还没有拿筷子,就对着光绪皇帝道:“皇帝呀,你看今天的菜怎么样?改明呀,我让御膳房给我弄一桌子满汉全席,我也让你来品尝品尝。”

    光绪皇帝道:“谢亲爸爸。”

    慈禧太后顿了顿道:“只是那满汉全席,我以后是吃不到了。”

    光绪皇帝道:“亲爸爸,这是说那里的话,明天我就叫御膳房给您做。”

    慈禧太后道:“只怕明日吃了,后日就不能吃了,所以,我想到这里呀,就累得慌。”

    光绪皇帝不知道慈禧太后想要说些什么,但他从慈禧太后的话语里,已经感觉到了一种不祥。每一次来到颐和园,光绪皇帝都要受到慈禧太后的训斥,这一次来到颐和园,他已经想到不是吃晚饭那么简单。他道:“新爸爸,都是孩儿不孝,让你受累了。”

    慈禧太后叹了一口气道:“我本想把这朝政归于你,让你好好的做一个大清的皇帝,可是我不放心呀,这满汉全席,不止我一个人在吃,也有很多汉人想吃呀。”

    光绪皇帝道:“汉人想吃,明朝孩儿就发一道圣旨,除了皇宫以外,天下禁止做满汉全席。”

    慈禧太后道:“可要是汉人们,都来宫里吃呢,那可怎么办?我一想到这事呀,就一阵一阵的头痛。”

    光绪皇帝道:“那孩儿就让八旗精兵,将他们杀个干净。”

    慈禧太后一拍桌子,把光绪皇帝吓了一大跳,只看到她面色一改,略带怒气的道:“你还记得有八旗精兵呀,如果没有八旗精兵守卫皇城,莫说是满汉全席,就是粗茶淡饭,咱娘俩也吃不上。可是我听说,你要把八旗精兵调到辽东,与倭寇决战?”

    光绪皇帝道:“亲爸爸,倭寇步步紧,已经攻破海城,威胁奉天,那里可是咱们大清的发源地呀。把八旗精兵调往那里,以我八旗兵的战斗力,足以保证奉天不失。”

    慈禧太后道:“奉天是咱大清的发源地,你得用脑子把他夺回来,而不是用守卫皇城的八旗兵呀,这奉天重要?还是皇城重要?”

    第一卷 第六十二章 皇城和辽东

    光绪皇帝不假思索的道:“新爸爸,自然是皇城重要了。”

    慈禧太后怒道:“你也知道皇城重要,那你为何还要把八旗兵调到关外去,自我大清入关以来,红花会、天地会、白莲教、太平天国等等,都巴不得八旗精兵调离北京,这样,他们好光复汉族的政权,你知道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吗?他们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就是要把我们赶出关外。你倒好,把八旗兵都调到关外,这不是让他们有可趁之机吗?”

    光绪皇帝这才知道了慈禧太后叫自己来颐和园的真实意图,原来是早上在军机处所发生的事情,他心里暗暗道:“若是让我发现,谁向慈禧告的密,我非灭你九族。”

    慈禧太后似乎怒气未消,她看着光绪皇帝道:“你这个皇帝,才亲政几天,就敢对那些老臣大呼小叫,恭亲王奕䜣,辅佐三代皇上,忠心耿耿,年逾花甲,仍然为国效力,在军机处,你却对他无礼,你在是不听忠臣劝告,说什么从今以后,谁也不要妄谈议和之事,这些大臣,都是哀家辛辛苦苦给你找的贤良之臣,你竟然阻了进谏之路,这是一个明君该做到的吗?”

    光绪皇帝看到慈禧太后发怒,吓得跪倒在地道:“孩儿知错了,请亲爸爸原谅。”

    慈禧太后叹了一口气道:“起来吧!”

    光绪皇帝道:“谢谢新爸爸。”

    慈禧太后道:“和倭寇的战争,都打了半年了,咱们八旗精兵并没有受到损失,是该收手的时候了。”

    光绪皇帝道:“亲爸爸,可是我们大清一败涂地呀,损失了不少人马,北洋海军更是全军覆没了。”

    慈禧太后道:“你说的是李鸿章麾下的北洋军吧,这些年来,李鸿章崇尚洋人,他的那一套,全是从洋人那儿学来的,他以为可以对付得了洋人,可是现在连倭寇都对付不了呀,看来,保卫我们大清,还得靠咱们八旗精兵呀。”

    光绪皇帝道:“亲爸爸,李大人的北洋军队,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很勇敢呀,就是我们的军火、、、、、、。”

    慈禧太后一拍桌子道:“你是不是又听到外面在胡说,说我挪用了北洋海军的军费来修颐和园?”

    光绪皇帝心说:“这事情,在外面已经传遍了的,你的耳目遍布天下,这个事情,还用我说么?”

    慈禧太后对着皇陵的方向,有些哭泣的道:“大清的列祖列宗呀,哀家到底做错了什么呀,这么用心良苦,还让大清的皇族误会于我。”

    光绪皇帝看到慈禧太后这般,连忙跪下道:“亲爸爸,都是孩儿不好,又惹您生气了。”

    慈禧太后道:“我没有生气,我是恨铁而不成钢呀,我这番做,不惜背负着骂名,那一件不是为了大清着想,李鸿章,他崇尚洋务,学习美英,如果有一天,他洋务成功了,依照了英美,搞什么总统立宪,到那里,你这皇帝就没得做了,那里还有我们大清的立足之地,你也说了,李鸿章的北洋军队,你可知道,北洋几十万军队,都是李鸿章招募来的,这些年来,他以洋务为主,装备了多少他李家的军队。整个北洋舰队,都是他姓李的了。”

    光绪皇帝道:“难道那不是我们大清的海军吗?”

    慈禧太后道:“我听说,我们刚与倭寇宣战的时候,你命令北洋海军全线出击,寻找倭寇的战舰,一举歼灭。是谁畏敌避战,始终与种种借口,躲在军港之内?黄海海战,北洋军损失了四艘军舰,这个责任谁来负?威海卫军港,北洋海军在港口内不出海,是谁的主张?我大清能征惯战,多少年来,倭寇在朝鲜战场上,从来没有取得胜利,为什么一败在败,从牙山一直退到奉天?这些你都想过没有?”

    慈禧太后一连串的问话,把个光绪皇帝给问蒙了,他站在那里面,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慈禧太后道:“这一切的一切,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迫我们的八旗军与倭寇决战,有人好坐收渔翁之利。”

    光绪皇帝听罢,不由得大惊失色,这一切,都是他没有想过的,他不由自主的道:“你是说,李大人他图谋不轨?”

    慈禧太后道:“李大人是忠臣良将,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如果他们掌握足够多的北洋军队,你能保证他手下的人没有异心吗?我们满人少而汉人多,一旦汉人掌握了军队,对我们满人来说,将会是大大的威胁,相比而言,外敌对于我大清的威胁,反而是其次的,你看英、美、法各国,他们只不过是让我们打开通商的口岸罢了,最多也就是要点军费做为战争的赔偿,那里会威胁我们的大清的统治?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了八旗兵,我们在北京还能坐得稳吗?”

    光绪皇帝道:“这个孩儿确实没想过,可是,这些年来,我们受尽了洋人的欺负呀?”

    慈禧太后道:“受尽欺负?你受到了吗?他们那一次来见你,不是毕恭毕敬的,这难道不够吗?受苦的是那些下人们,与我们何干呀。此番和倭寇开战,尽早言和,若是晚了,只怕奉天不保,到时,看你如何面对烈祖烈宗。议和之事,就由总理衙门去处理吧。关于人选的问题,就让恭亲王全权负责,议和的大臣,就让给李鸿章领头吧,这些年来,就数他和洋人打的交道多。”

    一番言语,把个光绪皇帝说得哑口无言,只得听命。

    由于清军接连战败,奉天眼看不保,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朝中一班满清的大臣,纷纷向光绪皇帝上奏,要求与日本言和。朝中主和的声音一时间盖过了主战的声音,光绪皇帝知道这是慈禧太后在后面纵的,但他也没有办法,于是遵照慈禧太后之令,让奕䜣主持议和大计,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联络各国公使,出面调停。

    第一卷 第六十三章 求和

    伊滕博文收到李鸿章发出的议和照会,他没有想到,清国会这么快就发来了议和的文书,他看了一遍,内容大致就是大清和日本,两国因为朝鲜而战,现在,清国已经退出了朝鲜,所以,战争的理由就不存在了,因此,希望双方讲和。伊滕博文拿着议和书,非常高兴,决定马上去找明治天皇。他还没有出门,就有卫兵来报,说外相陆奥宗光求见,伊滕博文正想找陆奥宗光,暗道:“莫非他也知晓了清国发来的议和照会?”忙让卫兵请陆奥宗光进来。

    陆奥宗光一进门,就对伊滕博文道:“伊滕阁下,清国发来了求和照会,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应该马上面见天皇,请天皇陛下定夺。”

    伊滕博文道:“陆奥君,我正有此意,我们一同出发吧。”于是,两人同坐一辆马车,往皇宫而去。

    来到皇宫的时候,已经是共昏时分,明治天皇正与家人吃饭,听得是伊滕博文和陆奥宗光两人前来,马上命令卫士,把二人叫了进来,伊滕博文和陆奥宗光看到明治天皇还没有吃饭,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两人站在门口,低着头,对着明治天皇道:“天皇陛下,打搅你吃饭的时间了。”

    明治天皇哈哈大笑道:“伊滕君、陆奥君,你们来得正好,正可与我一道吃饭。我们边吃边谈。”

    当下,明治天皇命令家人到一处去吃,又对待卫官道:“你到厨房去弄些酒菜,顺便把我收藏多年的青酒拿来,我要与首相和外相两人共饮。”

    明治天皇的家人撤去了以后,伊滕博文与陆奥宗光两人方才入座,伊滕博文看到明治天皇的饭桌上,除了一盘素青茶,一个海带汤和一碗鱼汤还有一盆米饭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他很惭愧的低下了头,对着明治天皇道:“天皇陛下,伊滕无能,只能让你吃到这些。”

    明治天皇很随和的道:“伊滕君,不必惭愧,这个相对于去年,要好得多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每一餐只是一碗米饭和一碗海带汤,今天,还能吃到鱼,已经很不错了。庆幸的是,我省下来的粮食,变成了海军的炮弹,现在,清国的海军,被我们打得全军覆没,我们将拥有亚洲第一的海军。”

    伊滕博文道:“天皇陛下以身作则,我大日本海军称霸亚洲,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明治天皇道:“清国方面,有什么动向?”

    伊滕博文道:“天皇陛下,清国派人送来外交照会,他们在向我们议和。”

    明治天皇感到有一些吃惊:“议和?”

    佷滕博文点了点头道:“是的,天皇陛下。”说罢,将外交的照会文件递给了明治天皇,又道:“这是刚刚收到的,请天皇陛下过目。”

    清国竟然派人来议和,这是明治天皇不能想象的,从唐朝开始,上千年里,日本无时无刻不想着他们对面的这块大陆,但他们每一次,只登上了朝鲜,便被中国的军队打得大败而逃。每一次大败,他们都要休养生息数百年,方才恢复过来。这也成了他们永远的痛。没有想到,今天的清国,会派人送来议和的文书。

    “伊滕君?现在我们的战况如何?”明治天皇问道:“你认为,该不该答应清国的议和?”

    伊滕博文道:“我大和民族的海军,目前已经消灭了清国的北洋海军,控制着黄海、渤海、东海的制海权,营口和旅顺也被我英勇的海军陆战队占领,随时可以运送海军陆战队进攻天津、烟台、青岛等地。陆军,呈两路之势攻取奉天,目前,海军运送陆军从营口登陆,攻占了海城、田台庄等战略要地,奉天的大门,已经打开。清将聂士成守卫的摩天岭,已经被我们完全绕开了。”

    明治天皇道:“据说奉天是清国王室的发源地,你说,他们会不会在奉天与我军决战?”

    伊滕博文道:“清国的军队,根本就不堪一击,大日本皇军所到之处,清军无不四散奔逃,攻取奉天,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时,就看到待卫官把明治天皇珍藏多年的青酒端了上来,明治天皇命令待卫官给伊滕博文和陆奥宗光两人倒上,对着二人道:“今日我们君臣三人在此饮酒,以祝贺我们大和民族的勇士,在前方取得战斗的胜利。”

    伊滕博文、陆奥宗光两人恭敬的举起酒杯,君臣三人一饮而尽。

    明治天皇道:“伊滕君,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胜利,但是,我们切不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我听说,我们在前方的武士,他们的弹药已经不够了,可有些事?”

    伊滕博文道:“天皇陛下,随着我军在清国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战线逐步的拉长,我们派入朝鲜和清国的士兵越来越来,目前,陆军的给养方面,已经出面了不小的问题,海军方面,燃料和炮弹,已经出现了紧张。我们国内的兵工厂,生产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帝国军队的要求。这个情况,除了司令官以上的将领外,中下级的军官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明治天皇面有忧色的道:“同英、法、德、美等国进口的军火,什么时候能到?”

    伊滕博文道:“西洋各国,已经答应出口军火给我们,让我们对清国开战,目前世界的舆论都在认为,我们是打了一场正义的战争。因为,我们在帮助朝鲜摆脱他的宗主国清国的控制,我们要让朝鲜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清国的附属国。”

    明治天皇道:“我们在朝鲜和清国的战争,西洋诸国是这样认为的吗?”

    伊滕博文道:“正是,只不过,我们现在没有足够多的钱来购买这些军火,而且,我们的陆军数量也不足,不足以支撑和清国在大陆上决战。”

    明治天皇道:“这是我早就想到了的,我们的正规军队,目前不足十万人,常备军队虽然有二十三万人,但是,作战经验不足,武器装备不够,如果清国真的想议和,我们且静观其变吧。”

    第一卷 第六十四章 新军

    伊滕博文道:“目前,我们的战略已经达到,朝鲜和琉球王国已经在我们的控制之中,下一步,我们要把我们的二十三万常备军,变成我们的正规部队,再向清国大陆推进,朝鲜是一只小羊,我们很容易就吞下去,但是,清国,是一只大象,我们一口吞不下,我们得慢慢的吃。为了吃下这只大象,我有两点建议,要禀报天皇陛下。”

    明治天皇笑道:“我就知道伊滕君有好的办法。”

    伊滕博文道:“第一,巩固我们在朝鲜的统治,建立一个亲日的朝鲜王国,让朝鲜人加入到我们的军队,帮助我们同大清作战,这样,我们就能够有更多的军队。第二,发展我们自己的军工企业,生产足够一百万军队的武器装备,这样,我们就可以统治我们对面的大陆。”

    明治天皇点了点头,对于伊滕博文的方案,他非常的认同。他转过头来,看了看陆奥宗光,问道:“外务省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陆奥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