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唐房二 > 大唐房二第183部分阅读

大唐房二第183部分阅读

    目养神,或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两耳闻不见不想闻之事的样子,个个实干派全都有样学样的,没事人一般在旁边装人形柱子。

    杜荷在一旁偷偷朝房遗爱竖了下大拇指,眉毛一挑,一个眼神丢了过来,示意房遗爱也让人帮他打几下。在房遗爱眨巴眨巴眼,表示收到之后,杜荷也当起了人形柱子,只留眼角的余光看着全武行的进展。

    对于房遗爱的反应举动,李承乾虽然觉得有些胡闹,却并不像出声阻止,平时这些人只会歌功颂德,一个个的马屁拍的响亮,真等到有事情的时候,却个个往后缩。

    多教训几次也是好的,最起码让他们知道,占着位置,少干实事或是不干实事,也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只耍嘴皮子,光空口嚷嚷什么先贤之语,圣人之言,古人之曰。

    李承乾用满脸思索问题的表情,来掩盖自己看戏的事实。

    虽然大家都知道,在场立着的人没几个不是在看戏,可有这层遮羞布和没有,其含义理解起来可就天差地别了,所以,该遮掩的时候,还是稍稍的遮掩一下的好。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一眼不肯往上看一眼的房遗爱,觉得朝堂上实在是乱哄哄的太难看了。

    也不想想,这都是开春之后第几次在朝堂上上演全武行了,你们打人的和挨打的,一个个都乐此不疲,玩的开心不觉得累,可好歹也想想在旁边看的人可能会产生视觉疲劳。

    李世民现在有些后悔,自己既然心下早就赞同实行保安系统,干嘛还多事儿的非要那到朝堂上来议,私下找房玄龄、杜如晦、秦琼他们商定好,直接下令不就完了。

    难不成皇令一下,圣旨一出,他们这些个酸人们还能全都出来抗旨反驳不成?

    偏偏自己多事的,非要在看一次房遗爱跟人在朝堂上打嘴仗,怎么就一时间忘记了这事儿还牵扯着这么多的武将了呢。

    这下好了,想看的虽然看到了,可不想看的反而看的更多!

    李世民龙颜微沉,张口就要喝止朝堂上的混乱局面。

    多年与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关系处的不错,秦琼自然之道做到哪一步不会越过李世民的底线,也明白李世民动怒的前兆。

    眼看着李世民就要开始发飙撒气,秦琼无视了下头的打斗,赶紧出列,拱手朝李世民行礼,道,“回皇上,臣有本奏。”

    说着,秦琼将袖子里早就写好的折子取了出来,若不是酸人们将高祖的政令捅了出来,这个收集了证据的折子,秦琼本打算无人时私下里呈给李世民的,也好免得朝堂上的众人受到龙颜怒火的波及。

    李世民刚要的喝止的话语,被秦琼抢先说的话给生生憋了回去。

    除却有救命之恩外,秦琼稳健周密的行军之风,还有公义良善的为人态度,都是李世民所敬佩的。

    正是因为秦琼的为人,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并不下于李靖分毫,而且秦琼为军卒为百姓,本身并没有多少私心,就连他儿子秦怀玉也是在招兵的时候,完全凭借自己本身的本事才进的军队。

    正是这样,在得知秦琼身体可以康复之后,李世民才会改变之前想让侯君集接任李靖的兵部尚一职,改为硬是让李靖多拖延几年,非得等着秦琼接任。

    既然秦琼选在这个时候截断自己几欲张口的话,拿出早就写好的奏折,就说明事情确实不不想酸人们说的那样简单。

    李世民即便心气难平,也只得先咽下憋在嗓子眼的那口气,尽量语气平静的让李安阳将秦琼的奏折呈上来。(未完待续……)

    第四零六章 惊怒

    正文 第四零六章 惊怒

    第四零六章惊怒

    “此事当真?!”李世民合上手里厚厚的奏折,面若寒霜,眼里的怒意让人心颤。请牢记

    “回皇上,先皇政令执行到现在,也就京畿之地下属各县十额尚可存其二三,其余各地,附郭州府各县许能十额存其一,别的地方能够存其百之一的名额,已经算是好的了。”秦琼隐含怒意,面带忧色的说道,声音铿锵,有心想听的话,根本不会被挨打的人的叫声给压下去。

    实际上,在李世民开始厉声问话的时候,武将们已经一个个知机的住了手,神清气爽的愤愤然回归了自己的队伍。

    而且,被明显震怒的皇帝的历喝声一吓,挨打的人即便是疼痛难忍,也不敢高声喝痛。

    秦琼铿锵有力的声音,足以传进朝堂上所有的人的耳朵里,当然,无心听闻,专心自己挨打伤势的人例外。

    虽然不了解秦琼奏折上写的是什么,不过根据朝堂上的情形和之前所议的事情,还有酸人们再次激怒武将们的原因,也不难猜出秦琼的奏章所言,应该是关于高祖安置退伍青壮老兵的政令执行情况。

    能让皇上这么震怒,看来先皇的政令被人执行的并不怎么样,光听听秦琼嘴里说出的那一组数字,也不难看出,这好好的一条安抚军心,解决血战之士后顾之忧的政令,被执行的有多么的让人生气让人心寒让人生怒!

    天子脚下,京畿之地各县的执行情况,所安置的退伍青壮老兵,名额尚不足朝廷规定之额数的一半!仅仅只是十之二三!十之二三啊!

    本来朝廷制定的选拔退伍青壮老兵为官吏的人数,就只是各地退伍之人中的百分之一二的数额,就算是按照京畿之地执行下来的安置数额十之二三来算,真正能够被安置下来的退伍青壮老兵,其数目也不过是千分之二三而已!

    更何况,那些附郭州府的各县,其安置数额还不足十分之一,其余远离京畿州府之地的各县,就更不用说了。

    如此的行事结果,那些军营里打混的武将们,如何能不火,如何能不气,如何能不怒!?

    就连听懂李世民和秦琼对话含义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心下也不由的发寒,生生的倒吸一口凉气。

    早就听闻房遗爱等人说过,京城周边的兵籍军户之家的生活堪忧,为了不让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在战场上流血之后,英魂回家还要为家人的生活安危而流泪,他们这才多在车马行和客栈里优先录用军户家属,给他们一条安身立命的活路。

    饶是如此房玄龄等人也没想到,政令执行竟然会让人寒心到这种地步!

    如此亏待的安置之法,受伤退伍的兵卒,若是没了解甲归家之后,没有家人的帮衬,焉能在给安邦定国付出自己的血肉之后,还能很好的存活下来?

    一人寒心的后果,却是连带的他周边所有相熟和相识之人,全都对朝廷招兵用兵之后的政策寒心!

    一传十,十传百,人人相传,相互影响的话,可想而知,那样的后果,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到什么样的地步!

    单看看这两年来的招兵情况,都已经不足预定的招兵人数的十之六七了!

    一点点的下去,若是将来有一天,朝廷真的因为这些而再也招不上来一兵一卒的话,那后果……

    想清楚后果的众人,齐刷刷的打起了冷颤,面色也冷峻严肃了不少,看向反对建立保安系统安置退伍老兵的酸人们的眼神,一个个的都带出了寒芒。

    天朝威仪,大唐威严,若是没有了防守门户,震慑诸边的强兵悍卒,单靠酸儒文人的嘴皮子,如何能护得大唐上下的安危?!

    四周所属皆为蛮夷。何为蛮夷?任谁都知道,蛮夷者,就是不通教化,只认切实的好处利益,眼里只有拳头大的人才能发号施令。

    这种蛮夷之士,离了武力的威慑,能是单单依靠之乎者也可以说的通的吗?

    对付蛮夷最直接有效,也是最简单省事的办法,就是像房遗爱和众武将们说的那样,先狠狠的揍他们一顿,将他们的人打残打死,一直打到让他们一听到大唐军队的威名就心肝发颤,双腿发软的时候,他们才会好生生的坐下来跟你好好的谈判说话!

    既然说服不痛,无法让他们打心眼里信服的话,那就用拳头计谋,让他们心存畏惧和害怕好了。

    所以,兵卒之事不是简简单单的小事一件,而是关乎国之安危存亡的大事!

    既然想要马儿跑得好,就得好好的给马儿草料吃,饿着肚子,没有盼头和希望,谁都是天生的傻子白痴不成,白白的流血出力。

    爱国护国的热血激|情,并不是单纯的口号就能支撑良久的,没有希望,看不到曙光,盼不到未来,热血早晚会冷却,激|情迟早会湮灭。

    务实派的文官们,一直都觉得只会耍嘴皮子的清流酸人们可恶,从来都是划清界线懒得理会,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得他们是如此的让人恨,让人想要扁死他们。

    哼哼唧唧,狼狈可怜的,再一次在朝堂上挨揍的酸人们,感受到朝堂上所有人带着寒意的目光,仍不住打起了寒颤,心也跟着悬了起来,哼唧声也渐渐的消失了,身上的疼痛也被他们渐渐的给忘记了。

    心翼翼的感受着朝堂怪异的气氛,偷瞄着李世民满是寒霜的冷峻龙颜,酸人们的心啊,提溜提溜的不知该如何存放,也歇了往日挨打后向李世民哭诉一番的心思,全都小心的琢磨李世民的态度。

    按往常的惯例,英明伟大的皇帝陛下,不是应该安抚自己等人,再训斥一番不读圣人之言的无理蛮横的武夫将军一顿吗?怎么今天变天了,皇上竟然冷眼怒意的看着自己等人?

    感情,这些个只百~万\小!说,看典籍和政令文案记载,不查施政结果和政令执行过程的酸人们,到现在还没意识到,他们当初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强调文士是治国之根本,曾说国泰之后军武多是祸国之根,对于退伍之军的安置,有先皇的一条政令足够。

    却也因为他们的不通实务,不干实政,不查实事,让他们到现在都没意思到,朝堂上的情况为何会变的如此的诡异,竟然所有非清流酸儒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到底是如何犯得众怒。

    在李世民的问话的过程中,秦琼已经将各处收集来的相关证件和资料,全都通过李安阳转给了李世民。

    房遗爱适时地,愤愤然的追加了一句,“为一己之私而误国害国者,当与窃国者同罪!”

    这句话的分量不可谓不重!

    所谓窃国者,就是谋逆反叛的重罪,想要取皇上而代之,那可是要诛灭九族的!

    房遗爱的话,直接将尚未完全搞清楚状况的酸人们给彻底的砸蒙了,不明白,自己等人明明是因为先皇已经有了安置退伍青壮老兵的好政策,这才极力反对皇上再次因为退伍兵卒的安置之事,消耗更多朝廷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自己等人一心为国,防止皇上下达重复的政令,耗费不必要的朝廷的力量,难道这也有错吗?

    为什么自己等人忠君爱国,一心为朝廷尽忠,现在,呵呵,现在竟然,竟然,竟然,一心为皇上为朝廷着想的自己等人,现在竟然成了与窃国者同罪了?!

    酸人们不敢置信的看看面带寒霜的李世民,又看看皱眉板脸的太子李承乾,再看看目光不善的众多同僚们,为什么连同为文臣,关系还算不错的那些实干派的人,竟然也用这种,可以说是凶狠的目光望着自己等人?

    在酸人们心中冰凉,不解朝廷状况的时候,吏部上下凡是够格上朝的人,除了那些个算人中人外,一个个全都满头冷汗的跪下朝李世民认错。

    各地官员的人名,都需要通过吏部的确认和任命才能算是正式定下职位,拿到吏部开具的所有手续和证明之后,才能走马上任,这其中就包括各县的县令!

    虽说其中有不少县的县令是皇上直接任命的,可是身为一国之君,掌管天下和所有百姓生死的君王,皇上怎么可能会犯这种错误?即便真的是错在皇上身上,那说出去错的人也不能是皇上,只能是跟此事牵连最深,掌管天下官吏考核任命的吏部!

    吏部的人倒是很想怪罪兵部的人和众多武将们,转念一想,这件事情完全是酸人们打头挑开的,人家兵部和武将们也只是见招拆招而已,并不是刻意而为。

    看之前兵部尚书秦琼的样子,开始显然没打算将此事在朝会上摊开来讲,全都是被酸人们给逼的,到最后不得不将折子和证据全都拿出来。

    等酸人们静下心来,认真的从朝堂众人的问答对话中,分析出具体事情的时候,人也都懵了,心下开始发寒,头上也冒出了冷汗,有几个年纪大且胆小的人,不用装就已经吓的晕死了过去。

    甚至,有几个私下里嚷嚷过之所以反对这项提议,就是为了想要驳倒房遗爱,好挽回年前舌战输给房遗爱的颜面,这几个人通过朝堂上的君臣对话,弄清楚事情牵扯的利害之后,人就吓呆了。

    第四零七章 定帅

    正文 第四零七章 定帅

    第四零七章定帅

    还没等李世民考虑好如何收拾这些个一直不务实证,却在天下莘莘学子中间有这不小声明威望的清流酸人们。

    边关送来的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被风尘满面的传讯兵,一路请示着急急的送进了朝堂。

    实力逊色于西突厥,无法做到大面积迁移,也无力越过西突厥向西行掠夺之事,年前却同样遭受到严重的雪灾。

    欺凌压榨完周边夹缝求生的零星部落之后,现下已经是青黄不接的薛延陀出现了内乱,主张亲和大唐,想要向大唐求救暂缓薛延陀危机的国君,被强势的军队首领给强行软禁了起来。

    那位将军盯上了大唐境内,水草丰美、稻谷丰硕的,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想要将这块足以支撑薛延陀上下的肥沃土地,纳进薛延陀的版图!

    在薛延陀形势被他基本掌控之后,现在已经开始猛烈攻击大唐边境,给大唐边关来了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将军情让李安阳通报之后,想要主和的人,看了看摩拳擦掌义愤填膺跃跃欲试的众武将们,将心中主和的腹稿又给咽了回去。

    想到朝堂上才停歇没多久的全武行,一个个窥着李世民的神情,沉默不语,等着李世民的圣裁。

    自从当年追击吐谷浑王伏允时,唐军将领所喊出的“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的口号,经过了吐蕃犯境、平叛高昌国等一系列的军事外交之后,已经深深的烙进了大唐军士的心中,就连不少的热血文人,对此语也是深表赞同。

    国家的强盛,军人的荣誉,只有在经过热血的洗礼和生死的考验后,才会让人有个更加清醒的认知,才会让人心中的烙印更深,才会显得更加的耀眼!

    朝堂上众武将们争先恐后的上前请命,想要领兵出征,为国效劳。

    乱哄哄的热血请命中,不知是谁说了句,“天欲予之,如若不取,恐招祸事。”

    话语清晰的响彻了整个大殿,虽有众人的声音掩盖,一时间让人没看清楚是谁说的,却让每个人都明白的听到了。

    谁都不会嫌弃手里的钱财多,身为国君又岂会嫌弃自己治下的国土面积广?

    李世民高高在上满意的看着低眉垂目,躲在人群中的房遗爱。

    别人或许一时间品不出房遗爱借着内力激荡传出的这句话是他说的,高坐龙椅的李世民双眼明亮的岂会看不出来?

    房遗爱的这句话说的,实在是挠到了他心中的痒处。

    李承乾眼角的余光瞄了下李世民的神情,知机的朝李世民行礼道,“儿臣附议!”附议的自然是天即予之,就该顺势取之。

    “臣等附议!”机灵的朝臣们,一个个也都朗声说道。

    李世民之前被气郁的心情爽了不少,朝堂上的大臣们全都齐心协力的主战,没有一丁点儿不和谐的声音,让李世民很是满意。

    那些个立在一旁充当人形柱子,不敢出声的酸人们的意见,被李世民给无视了。

    许是怀念当年的纵马疆场的热血豪情,许是觉得在京城憋得慌,也或许是今天太过高兴,也许是想要教训一下那些只是读书,未曾怎么见识过血腥战争的酸人们,又或许是什么别的原因。

    一时兴奋之下,李世民不但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定下了御驾亲征的事情,更是钦点了今天朝堂挨揍的几个文人中威望较大的几个人,让他们随御驾一同出征!

    李世民的金口一开,玉言落地,失望者有之,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