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明风万里 > 明风万里第1部分阅读

明风万里第1部分阅读

    《明风万里》

    更新说明

    这本新书的上传可谓一波三折。在上传的第二天,石头便接到通知,要下去培训,写作便陷于停滞。

    期间,石头想过放弃,但最终决定写下去。修改了大纲,每天坚持一章两千字。但更新太慢,也让大家头痛。

    但现在好了,培训结束了。石头有了更多时间,从下周起,每天坚持发两章。至于能否更多,就要看状态如何

    致歉

    对不起,我错了。乱的两章我太想当然了,却没有想到大家反应这么大。

    我向大家保证,今后再也不会了。请大家原谅我吧。5555555555~~~~

    第一章 初临

    夜幕静静的降临了,远处,点点灯光亮起,和天上的星光交织在一起,煞是美丽。老朱独自坐在高楼上,手里握着个酒瓶,正远远看着那些正赶往家的人们。良久,才发出一丝叹息。别人都有家,我呢?

    老朱是个孤儿,他自小在孤儿院长大。好不容易才读完大学,考上了公务员。可就在他满怀希望寻找幸福,组建自己梦寐以求的家庭时,一个打击从天而降——他得了癌症。

    仰首问天,老朱发出一声声悲呼,“老天爷,你为什么这样对我?”苍天无应,老朱已潸然泪下。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似乎下了最后决心,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摇摇晃晃的来到窗前。打开窗户,纵身而下……

    ※※※※※※※※※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终于悠悠醒来。他想睁开眼,却觉得眼皮好重。只隐约觉得自己好像被人抬着向前走,耳边不时传来粗重的呼吸声。原来自己没死,老朱想到。随即苦笑,这次看来要花不少钱了。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这次急救的费用来……

    “殿下,你不要着急。马上就要到了。”正当老朱痛苦的计算自己钱袋的时候,耳边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好像钢尖划过玻璃,让老朱心中一颤。怎么这人声音这么难听?他,他叫我什么?老朱刚在心里抱怨了一句,就惊呆了。怎么会叫我殿下?是我耳朵出毛病了吗?老朱只觉得头猛地一痛,便晕了过去。

    周围抬着老朱的人并没有发现异常,仍然抬着老朱向前走,甚至加快了脚步。这些人抬着老朱穿庭过院,终于在一处院落停了下来。这处院落规制严整,前面那个大殿上挂了块匾,上写有三个大字——文华殿。

    看到抬着老朱的轿子进了文华殿,一群穿着各异,胸前背后却挂着补片的人就迎了过来。看到老朱正昏迷不醒,手忙脚乱的掐人中、揉胸口,好不容易才把老朱给救了过来。

    老朱悠悠醒来,睁开眼睛,却发现触目所及,不是雕龙画柱就是衣冠禽兽。刚认定是在演戏,脑海中却传来阵阵信息,告诉他,这都是些真实的场景。原来,自己的那一跳,却是换了人间。只不知道,自己附体的这尊大神是何人?

    见老朱醒来,那些衣冠禽兽呼啦一声就全部跪下了,大礼参拜。“臣等拜见皇长子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老朱一下子就懵了,看来自己附身的还是条大鱼啊,只不知道是正常登基,还是准备要篡位。精神恍惚间却忘了让这些大臣们平身,好在这些大臣们也不计较,行完礼就自己站了起来,七嘴八舌的就争着和老朱讲话,弄的老朱头晕脑胀,大殿内乱哄哄的。

    “肃静,”就在这老朱快要精神崩溃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声尖锐的声音,挽救了老朱的再一次性命。一个五十多岁,面白无须的男子站了出来,大声叱道。“皇长子面前,大家不得喧哗。大臣按班次站好,有话一个个说,不要失了大臣礼仪。”

    大殿内终于静了下来,大臣们互相看了看,按班次站好。这才有一个四五十岁、八字胡、满脸正气的人出来奏道:“臣兵部给事中杨涟拜见皇长子殿下。如今,皇帝龙驭九天,国不可一日无主,请殿下即日即皇帝位,安天下臣民之心。”说完,撩衣跪倒,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按品级跪了。齐声呼道,“请殿下即皇帝位,安天下臣民之心。”呼完,长揖不起。

    什么?杨涟?老朱这下子更懵了,这杨涟难道就是明朝那个杨涟吗?偷眼看向那些大臣服饰,多为红色罩纱,有补片,没辫子,看来是明朝无疑。老朱看过《明朝那些事》,也了解过一些资料,知道杨涟参与过两次皇帝登基事件。头一个是泰昌帝,他是万历皇帝的太子;第二个是历史上有名的天启帝,他是泰昌皇帝的皇长子,因他爸爸死的太快,还没给他册封太子。老朱看看自己的手,白皙细长,是个少年的手,再联想到刚才有人喊自己皇长子殿下,有些怀疑自己附身到了天启帝朱由校身上,当然现在还不是皇帝。

    虽然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可能是朱由校。但老朱还是有些担心,自己从后世穿越而来,并不明白明朝礼仪规矩,而天启皇帝登基前这段时间更是扑朔迷离,“红丸案”“移宫案”连续发生。如果自己稍微漏了马脚,那不是死无葬生之地……

    也许是老朱犹豫的时间太长了,大臣们有些等不及了,又有人出言劝进。“臣吏部尚书周嘉谟拜见皇长子殿下。如今,朝廷连遭国丧,百姓恐惧不安,请殿下即日即皇帝位,安天下臣民之心。”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齐声呼道,“请殿下即皇帝位,安天下臣民之心。”呼完,再次长揖不起。

    见大臣们如此连续请进,老朱脑子转得飞快,自己不是怕露马脚吗?这就是个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当上皇帝再说。到时即使漏了马脚,被人发现了,谅他也不敢轻易说出口。想到这里,老朱脑子一热,大声道:“既然大家执意如此,那我就按大家说的办,先即皇帝位,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啊~”大臣们全部傻眼了,虽然听说这皇长子少年失学、不通文墨,可也不能这样啊?你好歹也是大明皇子、天潢贵胄,怎么能一点礼节也不懂啊?看着笑话弄的。

    原来,这皇帝即位,大臣劝进也是有规矩的。新君即位,臣子要劝进三次,头两次,皇帝需要拒绝,只有第三次才会说,“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以所请”。而老朱却不懂这些,大臣一劝,就大刺刺的答应了。即使勉强算作两次,那也不够啊。所以说,大臣们都算开了眼,可也都愣住了。不过也有人反应快,看到皇帝答应了,连忙叩头行礼,口呼万岁。其他大臣连忙跟上,却慢了半拍,整个道贺声参差不齐,可也总算完成了礼节,老朱正式成了大明皇帝。

    第二章 移宫?逼宫?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泰昌皇帝崩,皇长子朱由校扶灵即位,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君臣名分已定,大臣们虽然满怀诽议,却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从此往后,大明帝国多了个不知礼、粗鲁无文的皇帝,那些满腹诗书、讲究礼节的大臣们有难了。可如今,大臣们却顾不得这些,眼下,大臣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等着请示处理。

    兵部给事中杨涟上前奏道:“启禀皇上,臣兵部给事中杨涟有本上奏。如今,吾皇已登基为帝,自当入住乾清宫。请陛下下旨,令李选侍迁离乾清宫,以备陛下之需。”

    老朱一听,知道戏肉来了。前世他读过《明朝那些事》,也查过一些资料。知道明朝末年有个“移宫案”,和万历朝发生的“梃击案”、稍前的“红丸案”合称“三案”。这“三案”后来被朝中各方势力利用,党争不断,来回翻案,弄得是天翻地覆,成为明朝灭亡的一大诱因。虽记忆大多模糊,但也知道大臣请皇帝下旨,促请李选侍移宫就是“移宫案”的开端。心中既然知道,老朱怎么敢趟这片浑水。于是搪塞道:“李选侍是父皇妃子,也就是我的庶母。如今父皇刚刚驾崩,我怎么能为了自己居住享受,就去逼迫庶母呢?这恐怕不合孝道吧?!”

    听了老朱的这番话,大殿之内众人都大感意外。刚才请你登基的时候,你当仁不让,不知道对你父皇尽孝道;如今只不过让你庶母搬个家,你却想起孝道来了。当下就有大臣上前奏道:“启禀陛下,臣礼部尚书孙如游有本上奏。国朝制度,乾清宫为皇帝日常居住,批改奏折,处理日常政务之地,妃不得居住。现如今,李选侍既非陛下嫡母,又非陛下生母,却留栈乾清宫不去,更是与礼不合。请陛下早下决断,请李选侍移宫。”话音刚落,大臣们就纷纷向前,“臣等附议。”

    “这个,”老朱有些语塞,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既然李选侍执意不肯搬迁,想必是朕有些事情没让她满意。那位爱卿可否帮朕去问问,看她有什么要求。如果能满足,那就帮她解决了吧。”

    “陛下不可,”老朱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大臣出列奏道。“臣浙江道监察御史左光斗有本上奏。李选侍留栈不去,乃借抚养之名而行之实,如陛下不早做决断,那武氏之祸必不远矣。”说罢,连连叩头,“请陛下早做决断。”后面又有大臣跟着附议,让老朱作出决定。

    这些硬邦邦的话憋得老朱心里更加郁闷,有心反驳几句,却不了解实情;想要顺水推舟答应下来,又怕做错了,日后更加难办。一时左右为难,讷讷无言。在老朱面前,却是一个个大臣出列附和,促请李选侍移宫。一时间,请求老朱决断,速下旨意的呼声也愈加频繁。

    老朱只觉心头一阵烦躁,这些大臣有完没完。当下心一横,一句抱怨脱口而出。“我本来好好的在玩耍,却被告知父皇驾崩了。紧接着又被你们抬到这里,现在有谁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那武氏之祸又是什么祸?”

    这下子,大臣们全傻眼了。弄了半天,这皇帝竟然还不知道李选侍到底犯了什么罪,竟然会引起了朝中大臣群起攻击。至于‘武氏之祸’,有心给皇帝解释,却实在说不出口,难道要给皇帝说,我们怕你年少,会和你的庶母搞在一起,就像武则天和唐高宗一样?一时间面面相觑。

    就在这尴尬万分的时候,先前那位面白无须、声音尖细的老者站了出来,向前奏道:“陛下,能否听老奴一言?”

    老朱听了,顺口答道:“大伴请讲。”话一出口,老朱就是一愣,我怎么能这样大意呢?不过这老者怎么给我一种特别的熟悉感呢?难道是那朱由校的本能在作怪?心中忐忑不安,忙偷眼看向那老者,却见那老者一脸坦然,正侃侃而言,这才放下心来。

    那老者正色奏道:“启禀陛下,大行皇帝在时,宠幸李选侍,意欲封李选侍为贵妃。而李选侍妄自尊大,竟要求册封皇后,先帝不许。如今大行皇帝龙驭九天,李选侍借抚养陛下之名,留栈乾清宫不去,实为逼迫陛下,做太后之梦。”

    听了这番话,老朱终于明白了。这李选侍如果被尊为太后,那就有可能借孝道压制皇帝,从幕后操纵朝政。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这些大臣极力反对李选侍,希望帮皇帝脱离李选侍控制。

    想到这里,老朱有了决断:“既然父皇生前不愿封李选侍为皇后,想必有他的考虑。如今父皇离去,朕不能违背父皇意愿。但是,李选侍毕竟服侍过父皇,朕不能待她太过苛刻。这样吧。按父皇旨意,加封李选侍为贵妃,在择一僻静之处居住。如何?”说罢,满怀期待的看着诸人。

    “臣等遵旨。”大臣们终于松了口气,皇帝终于作出了决断,牝鸡司晨的危机终于化解了。一些大臣就开始忙碌着如何拟旨,商量派谁去传旨等事宜。老朱见没了事,刚松了口气,就有礼部尚书孙如游上前奏事。

    “启禀陛下,臣礼部尚书孙如游有本启奏。陛下欲加封大行皇帝嫔妃,当按序加封。如今,孝端显皇后(万历皇后)、孝靖皇后(泰昌生母)尊谥尚未举行,追封郭元妃(泰昌元妃)、王才人(天启生母)为皇后俱未告竣。请陛下暂停册封选侍李氏为贵妃之事。”

    老朱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刚才是你们逼我下旨的,只为了让李选侍移宫。如今,我好不容易想出个主意,借封李选侍为贵妃为由让她移宫。你又说要暂停,这不是糊弄人吗?面上却尽现哀容,说道:“孙爱卿所言极是,朕今日着实糊涂,竟没想到此事。既然这样,那就请孙爱卿拿个主意,看如何才好?”

    “臣遵旨,”那孙如游却不推辞,稍一沉吟,便拿出了主意。“请陛下稍坐,臣和内阁、司礼监、九卿共同商议,先拿出个章程,再来请示陛下。”

    “如此甚好,还有父皇丧仪如何处置,父皇宫中其他有嫔妃如何册封,朕的兄弟姐妹如何册封,都请几位大人拿个主意。”老朱语气平淡,却把一应事宜都推了出去,真正是做到了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自己落个一身轻松。

    “如果还有其他事,也请几位爱卿先议了,再来告诉朕。”老朱想了想,又加了句。“如事情不难,还是今日就下了圣旨为好。”

    “臣等遵旨。”

    第三章 融合 封赏

    打发了众人自去商议,老朱一人坐在龙椅上百般无聊。虽然时空交错五百年,可在老朱眼中也不过几个小时。短短时间内经历了这么多事,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来回折腾,老朱觉得有些累了,就斜靠着椅子昏昏睡去……

    朦胧间,老朱好像穿过一阵灰蒙蒙的大雾,走进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庭院。庭院内扔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器,好的、坏的、做到一半的,倒也个个做得精细,看得出木匠在做的时候是极用心的……

    老朱觉得奇怪,这是什么地方啊?就大声呼喊,这里有人吗?喊了半天,却无人答应。老朱就自己四下里看看,想找出些蛛丝马迹……

    “你,你是谁?”正当老朱找的火起的时候,身后传来的一道声音,语气中还带着些恐惧和惊慌。老朱猛的一回头,却看见一个十五六的少年,手中拿着个做木活的尺子,正怯生生的看着自己。

    “小兄弟,这是哪里啊?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在这里?其他人呢?”老朱装出一副和蔼的样子,循循善诱。

    “我,我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少年见老朱相貌和蔼,放松了警惕。“父皇死了,李奶奶不让我出去。后来王大伴找了过来,几个不认识的人强拉着我就走。我吓坏了,接着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老朱越听越觉得不对,接着询问。

    “我姓朱,名由校。”少年不疑其他,乖乖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朱由校?”老朱的脸不由得悸动了一下,心中一下子明白了。自己附身的正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如今自己正处在朱由校的脑海中。

    说起来,这朱由校也够倒霉,父皇死了,自己被拥戴心切的大臣们拉着去登基,却被大臣们凶狠的动作给吓昏了。昏了以后,却被穿越过来的老朱给乘虚而入,灵魂被困在意识海里不能出去……

    如今,老朱的意识也进了意识海,和朱由校见了面。现在,决定两人生死的时刻到了,谁是九五至尊,谁魂飞湮灭,就在此时此刻。

    作为一个现代人,老朱比朱由校更了解这些知识。作为一个孤儿,挣扎生存并读完大学,老朱也比自幼娇生惯养的皇家子弟更意志坚强……

    文华殿内,大臣们还在争论,老朱却睁开了眼睛。刚才,老朱经过了一场极其凶险的战争。先是用言语挑逗,让朱由校失去求生,又乘其不备,给予致命一击,老朱终于获取了最后胜利,融合了朱由校的记忆。如今,一个全新的朱由校出现在众人面前……

    朱由校(老朱)咳嗽了一声,引起众人注意。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定论?”

    就有大臣向前奏道:“启禀陛下,臣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方从哲有本上奏。”

    朱由校听了,心想,终于有内阁的大佬出来了。便点点头,“方阁老请讲。”

    方从哲奏道:“臣等商议,拟今日为孝端显皇后(万历皇后)、孝靖皇后(泰昌生母)上尊谥。请移孝端显皇后梓宫于弘德殿,并设孝靖皇后神主,附(万历)几筵。”顿了顿,又解释道:“大行皇帝宾天,奉安梓宫宜在乾清宫。今神宗显皇帝梓宫设在弘德殿,孝端显皇后梓宫设在坤宁宫,如此事务繁杂,难免有所纰漏。不如移孝端显皇后梓宫于弘德殿,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