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28部分阅读

拔剑第28部分阅读

    他的手,似乎他的手虚空一指就能把他杀死一样。不过,冉强还是把手抬起来指向了这个海贼:“你抢的东西都赏给你!”

    扑通,这个海贼随着冉强的手指,跌瘫在了地上,眼睛象死鱼的眼睛一样,没有任何精神的定定的看着冉强旁边的亲卫。不过,出乎他的意料,那些亲卫没有扑过来,而是依旧木桩似的站在原地。

    众将用同情的眼神看着这个被吓破胆的海贼,换作了自己,若是自己被人一会喊着杀,一会突然又不杀的折腾着,自己同样会难以忍受,更何况这家伙还不知道他已经从谷地跳到了山顶。公孙经怔了怔,这才回过神来,急忙叽里咕噜的大声通译了冉强的话。

    不过,公孙经的话似乎没有引起应该起的作用,那跌在地上的海贼并没有惊喜的跳起来,而是傻愣愣的看着公孙经,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公孙经再次呵斥他赶快谢恩后,可怜的海贼这才相信自己不但没有被下令砍头,反而得了一笔财物,喜极而泣的眼泪鼻涕一起流了一脸,跪下磕头无数,感激之情表露无遗。

    双手空空的那些海贼,目瞪口呆的看着本来要死的同伴,抱着财物向他们走来,都象傻了一样。实话说,他们真的糊涂了,不知道怎么样要被砍头,怎么样会被奖赏了。

    “公孙经!-----再去告诉他们一遍,违令者斩,欺辱汉人者斩!会汉话者有罪罚减半!有功者赏!”,冉强再次给公孙经指派了一件事,费了这么多心思,若是这些海贼竟然糊里糊涂的,那岂不是个笑话。他并不指望这些海贼们一下子记住所有的自己想让他们知道的事情,但,起码要让他们知道两点:中原人不能轻易招惹;会中原话,中原人会高看一等。

    公孙经很快明白了冉强的想法,不过,他并不认为耗费这么多时间,让这些海贼惧怕中原人值得做,那还不如干脆多杀些海贼来得效果快。不过,他明白,上位着总是会干些让人难以意料的事情,否则那也就不是上位者了。他急忙躬身应诺,走上前去,大声把冉强的话通译了一遍。

    公孙经虽然在海贼里做过军师,但心里从来没有看起过这些百济海贼,和中原比,这些人简直就是野蛮人,不知礼仪,不通诗书,举止无状,若不是为了生计……,他看着面前这些用崇敬的眼神看着他的昔日同伴,暗暗的想到,哪个愿意跑到藩外和这些百济人混在一处?

    公孙经看到了海贼中几个会汉话的家伙,脸上的表情带了些得意,看向周围同伴的眼神都似乎高了一等。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前天在海里的遭遇,若自己不是汉人……?他心里怵然而惊,海水里插着长箭上下起伏的海贼死尸在他脑里飘过,他看了看那边躺了一地死尸的血泊地,还有几个因会汉话而被打了军棍的海贼,他忽然觉得自豪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他偷偷的转了目光看向了冉强。

    一个亲卫奉命举着龙旗在抖成一团的村妇面前来回走了几遍,然后才把旗插回了原处。

    “放这些人走!”,冉强看这些百济村妇盯着龙旗迷茫的看过了,于是下令放这些女人回去,这些百济村妇不可能指望用什么话让她们记住中原人,但,一面在她们眼里奇怪的龙旗就不一样了,女人往往对看到的东西记忆力通常都很好。

    没有了知容,公孙经成了此刻不可缺少的人,冉强每一句对百济人说的话,他都必须通译一遍,这让他找到了一种宠臣的感觉,和两边一直象看客一样的众将比,他身不由己的有了这种感觉。他努力让自己的举止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样子,缓缓的看了看盯着他的百济村妇,然后宣布她们被释放了。

    村妇们的表现比起那个死里逃生的海贼强多了,听完公孙经的话,乱乱的磕了几个头,起身象被追逐的兔子一样,彼此扶着快步向村落逃去。她们所在的村落离海岸比较远,没有经历过大的抢掠,这是第一次,所以渴望自由的心比起附近的村落更甚,反应也更快。

    海贼们满眼不舍的看着这些女人离去,当然,并不是他们对这些同胞感情深厚,而是觉得好不容易抓来的女人,还没享受享受,就放了回去,实在有点可惜。

    抢来的财物很快一一被搬上了大船,而地下的死尸则被他们的同伴抬着扔进了海水里,等待着喂养海鱼。活着的海贼们,都觉得生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珍贵过,而那几个会讲汉话的,则被任命为了队头,在同伴中更是有了掩饰不住的高傲。

    海帆再次升了起来,驶离了百济。对这次百济之行,冉强并不满意,当然,他不满意的是海贼们抢的东西太少,完全和他期望的相差很多,或许,其他地方会好些,他心里不得不安慰自己道。他转头看了看旁边的赵广,以后就要靠他了:“赵广!”,他唤道。

    赵广没有想到冉强会叫到他,黝黑的脸正望着大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听到叫他,愣了一下才急忙上前并脚挺身挥拳:“在”

    “水军训练的孤很满意。”,冉强先赞赏了一句,接着道:“以后就由你率领水军在百济、倭国征集钱粮!”

    冉强的话让赵广和众将都吃了一惊,以后水军到百济、倭国抢钱粮?这?众将相互看了看,大王是不是想钱粮想疯了,这点钱粮能济什么事情?

    赵广虽然有些不解,但依旧挥拳应诺,对于他来说,魏王让他以水贼出身而率领水军,无疑是天恩,即使是让他去抢朝廷,他也绝对领命。

    “公孙经、卞奎会留下来协助你!”,冉强看了看公孙经,见他上前躬身才接着道:“公孙经,希望你戴罪立功,孤自然会看在眼里。”。公孙经急忙谢恩。

    船队两个时辰后,终于到了小岛,岛上的海贼们依旧在水湾那卖力的修造建议的水港,看着这些同伴,从船上下来的海贼们,都有些羡慕,不管怎么说,虽然累些,但起码不用担惊受怕会不会掉脑袋。

    在小岛简单的用了饭后,水军战船再次起帆,这次是回航。冉强决定尽快赶回邺城,他留下了太史元、卞奎、公孙经和一队步卒在小岛,看管着百济海贼建造港口、仓库,水军需要一个中转点和停泊点。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20章 阴差阳错(一)

    邺城很平静,没有出什么乱子,回到邺城的冉强心里松了一口气。这得力于新的机构-----内阁,大学士虽然参赞抉择政务,但却不能象以前的权臣那样开府建衙,短期无法形成自己的势力。

    冉强很想好好的在府里陪着小月月清闲几天,但繁杂的政务让他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回来的第二天他就得知,清河姚戈仲这两天分别派了使者出使幽州、襄国、龙城、邺城。如今姚家的使者还在馆驿等候接见。

    “大王,莫非羌人要连结诸胡对邺城不利?”,李农有些担忧的道,如今中原能被胡人视为心腹大患除了邺城,还能有谁?他一开始就不赞同冉闵下令把中原的晋人改称[汉人],这明摆着是有意和胡人对着来。更令他极不赞同的是屠杀胡人,虽然做的很巧妙,但胡人恐怕还是心里惊怕的吧。

    “来人,传姚家的使者进来!”,冉强环视了一下内阁的几个人,决定先见见姚家的使者再说,与其在这里猜测,不如先听听使者的来意。

    “清河崔昭拜见魏王”,进来的是一个宽额浓眉细眼的白胖文人,一身的宽袖丝衣,十分标准的跪下搭手伏身行了一个拜礼,这是世家出身的人才十分讲究的礼节。

    冉强和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这个伏在地上的汉人,清河崔氏,在中原可算是名门大族,自汉以来,就出过不少高官,在山东一带可算是枝叶茂盛,虽然北胡侵入中原以后,崔氏开始衰败,但依旧是大族。

    “你出身清河崔氏?-----起来回话吧。”,冉强问道。

    崔昭站起身,躬身道:“回魏王话,小臣是大王帐下崔莲将军的堂叔。”

    “回大王话就是,提这些作什么!”,左侧的胡睦脸色有些沉的呵斥道。胡家虽然也算得上大族,但和清河崔氏比起来,在世人眼里还是差距不少,他心里对这个崔昭表现出来的名门气势感到有些不悦。在场的人哪个听不出来这崔昭拐弯抹角的攀崔莲的关系来了,崔莲近期刚有立了大功,想必这崔昭也探听清楚了。

    “是崔昭失礼了,请大人恕罪。”,崔昭对胡睦躬了一下,从人数就看的出来,能坐在这里的都是邺城有权势的,得罪了这些人,对自己的使命无疑是不利的。或许,这老翁和崔莲有过节?他暗自猜测。

    “你来此有何事情?”,冉强显得比胡睦和蔼。

    “回魏王话,赵王闻听大王淮南大捷,特备薄礼令小臣前来恭贺大王。”,说完崔昭从袖袋里取出了一张礼单,恭敬的双手举在了头前。

    “呈上来吧”,冉强心里想了想,吩咐道。这个名头倒也说的过去,不过,同时派人出使其他地方,恐怕这次不仅仅是为了恭贺什么大捷吧。

    崔昭怔了下,这才发现堂内竟然一个侍候的人都没有,堂堂魏王竟然连一个侍候的宦官都没用,令人惊讶。他不清楚,内阁议事时,堂内不得留人。崔昭不得不自己举着礼单走到几案前,恭敬的放下,然后退了回去。

    冉强拿起礼单展开看去,上面列的东西虽然众多,但都不过是些金银珠宝而已,没什么出奇之处,他放下了礼单:“多谢赵王好意,孤会派人前去谢礼。-----崔大人可以先回去歇息了。”,冉强需要崔昭不要浪费时间,把来意早点说出来,口中却表示送客。

    崔昭急忙又跪下了,伏下身:“禀魏王,小臣还有大事需要向大王陈奏。”

    五个大学士相互看了看,果然还有其他事情。

    “讲来”,冉强点了点头。

    “我家五公子的嫡长子今年十岁,五公子闻听大王有一女,今年六岁,五公子向来钦佩大王英武,想和大王结为秦晋之好,特命小臣前来求亲。”,崔昭昨天刚来,曾首先前去拜会岳山,因为如今天下都知道岳三师是魏王最信任之人,只是去了几次却没见到。不得已,他想起了同族的崔莲,于是又去拜会了堂弟崔莲的父亲崔席,本想请这个本家帮忙引见下,可惜这个本家现今只不过是个六品的太学博士,根本无法替他引见。

    求亲?冉强有些发呆,虽然他早已经想过将来可能出现这种事情,但从没想到小月月方才六岁,姚家就派人前来求亲。虽然只是权谋之姻,但未免也太急迫了些吧。

    “听说你家大帅也派了使者前往襄国、幽州、龙城,可是真的?”,岳山见冉强有些发愣,遂插话转移了问题。

    “回岳大人话,确有此事。我家大王只是派人送些贡品进献大赵皇帝,至于派人到龙城,那只是为了答礼而已。”,崔昭略微想了想,侧身回答道。这么年轻的重臣,除了岳三师外再没别人了。前往各处的使者想隐瞒是隐瞒不住的,好在临来之时,权翼先生已经想好了说辞。

    岳山当然不相信这个说辞,虽然这个说辞听起来十分合情合理。很明显,羌人既然派人前来求亲,那就不再会是联络诸胡窥视邺城了。只是姚戈仲如此费力交好四邻,也不太象此人往日的行事。“我怎么闻听,这些人不是你家大帅派出去的呢?”,岳山忽然语出惊人。

    崔昭袖里的手忍不住颤了一下,好在被掩盖在宽大的衣嗅中,没有人看的到。他心里虽惊,但毕竟是世家出身,脸色却没有变化,微微的垂了垂头:“岳大人想必是误听了谣传,有些说笑了。”

    冉强从发呆中回过神来,虚抬了抬手:“崔大人请起。”

    岳山见崔昭站起了身,微笑着道:“崔大人不要见怪,我也是听人这么传言。崔大人是姚襄将军的属官?”,他忽然又问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崔昭拱手赔笑道:“小臣乃是赵王属臣,并非五公子私臣。”

    “原来这样”,岳山没看其他四人询问的眼光,依旧脸上微笑,接着道:“看崔大人奉姚襄将军令前来求亲,我还以为崔大人是姚襄将军的私臣呢,误会了误会了。”

    崔昭心猛的跳了几下,虽然已经是九月了,但他背上却起了一层冷汗,他忽然发现自己和五公子,还是有些轻视这个今年传言四起的岳三师了。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21章 阴差阳错(二)

    “结亲之事孤考虑考虑,崔大人且请馆驿歇息歇息吧。”,冉强看出来不对了,九月的天气已经显现出寒冷的气象了,但崔昭竟然额头渗出了一层细汗。

    崔昭急忙躬身告辞,急匆匆的退了出去。他也巴不得早点离开这里,他唯恐在被岳山看出些什么。本来此次由他前来邺城,是因闻听清河崔氏出身的崔莲,颇的魏王看重,并且近期立了大功,想靠同族之亲来拉拉关系,或许能事倍功半,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师有何看法?”,看着崔昭退了出去,冉强把目光看向了岳山。

    岳山拱手道:“大王,这崔昭此次定然是奉姚襄之命前来求亲的,所说恭贺大王淮南大捷只不过是托词罢了。”

    胡睦扬了扬有些发灰的双眉,带着质疑问道:“三师如何说的这般肯定?”

    “老大人或许没有察觉,这崔昭口称[赵王]之时,口气并无尊崇之色,然其说到奉姚襄之命时,眼中推崇之色呼之欲出。故此次崔昭前来,若不是姚襄借姚戈仲之名前来结好各处,那就是这崔昭乃是姚襄的私臣。”,岳山从容的回答道。

    韦謏拂了拂白须,有些感叹的说道:“没想到清河崔家竟然投靠了羌人。若是这清河崔氏能为大王所用……”,他忽然想起来远在合肥的崔莲,又点了点头:“幸好大王慧眼识得崔木兰之大才,这清河崔氏也算是为大王出力了。”

    韦謏老大人的话并没有引起其他的共鸣,清河此时处在羌人铁蹄下,若想出仕,投靠姚家是想当然的事情,再说此时也不是感叹这些的时候。李农是最不喜欢别人提起崔莲,想想以前,我率领兵马纵横天下时,哪里是这个只打了一场胜仗的崔莲能比拟的?他狐疑的问道:“倘若是羌人假意前来和亲,暗里联结诸胡呢?”

    胡睦心里不大看得起李农,这不过是一个武夫而已,若论政务,五个大学士里,只怕数他最差了。不过他并不插话,看着岳山如何回答。

    岳山从容一笑:“李大人不用担心,姚戈仲虽为羌人,但其向来为人耿直,决不会如此以亲事失信天下。除非……”,他顿了下,忽然一惊,转向了冉强:“大王,难道,难道姚襄竟然不顾亲情,弑父?”

    冉强摇了摇头,史书上并未记载姚襄杀父,不过,似乎也没记载说曾派人到邺城为儿子求亲:“应该不会。”

    “大王说的是,昔日姚襄随父在邺城时,臣观其博览群书、举止稳重,待人坦诚,绝非弑父之人。”,从来很少说话的郎闿接口说道。

    “羌人突然于此时派人四处交好,你们觉得所为何事?”,冉强环顾了下众人。

    “忽然派人和将军结亲,确不太象老羌的为人。”,李农有些失神的自言自语道,他和姚戈仲交情不错,深知这个羌人性格耿直,连昔日石虎尚且不假与色,更何况是诛戮了石氏的冉闵?怎么可能会同意派人前来结亲?他心里十分纳闷,以至于说出来的话也未曾留意其中的不妥。

    胡睦却想到了另外的问题,眉毛抖了抖:“难道这姚戈仲想要行废立之事?”,以己度人,若是换做是自己,手握兵马,面对两个石赵,也会起兵废掉一帝,然后挟天子以求帝业。

    其余的人的眼光都转向了胡睦,胡睦忽然有些后悔说出这样的话来,要知道魏王不是也曾作过废立之事吗。还好很快韦謏拂须打消了他的不安:“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