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玄幻小说 > 拔剑 > 拔剑第30部分阅读

拔剑第30部分阅读

    邺城时曾多得老先生教诲,襄心里万分敬重。可惜一别多载,让襄日日挂念。不想今日能复见先生,实让襄大喜过望。”

    常炜脸上也浮起了笑容,拈了拈胡须:“一别多载,我也多曾听魏王夸赞过景国。今日一见,果然聪慧练达,难怪魏王如此看重。-----羽长别来无恙?”,常炜把目光转向了立在姚襄半步后点的权翼,笑着问道。常炜和权翼在邺城时都是旧相识,权翼虽是羌人的幕僚,但却是略阳的汉人世族出身,所以和邺城的世家交往比较多。

    “有劳高亮兄挂念了,翼在姚将军这里多蒙看重,不胜惭愧。”,权翼消瘦的脸上,不很大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跨前了一步,打了个拱手。

    “羽长谋略出众,身怀远见,五公子自然心中看重了。”,常炜一语双关,话里把权翼说的姚将军换成了五公子,听起来似乎权翼说的姚将军就是指姚襄,实则暗示他已经知道姚戈仲不在了。

    姚襄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马上又恢复了,笑着用话拦下了常炜和权翼的对话:“家父染病在床,无法亲自出迎老先生。襄在这里替家父赔罪。”,他躬了躬身,然后不等常炜再说出什么话,转头对后面的众人说道:“还不过来见过老先生?”,汉话和羌语都说了一遍,把事情带了过去。

    一众羌人将领和姚家子弟,纷纷边用羌语问候,一边作礼。另一些汉人幕僚则用汉话见礼。

    一番对礼后,姚襄这才伸手笑容满面:“老先生,请入正堂。”

    常炜看着这个比汉人还汉人的羌人,心里有些感叹,一起谦让着进了内堂,分宾主落座,上了茶。一切都是按中原的礼节安排的。若非看着两边披发穿环的羌人将领,很难以看出是在羌人这里会客。

    常炜和姚襄都不急于谈论正事,反而上了酒菜,边吃边谈起昔日在邺城时的旧情来了。而一些听不懂汉话的羌人将领,更是边相互小声交流着,边放开了嘴巴,吃喝了起来。他们过来只是奉命陪客,甚至连常炜这次来清河是为了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姚襄曾派人到邺城求亲的事情了。

    酒席吃的差不多了,姚襄摇叫上来了女乐,不过这次并不是姚襄平日里观看的中原女乐,而是羌人部落里的女舞。穿着虽然简陋,但却别有一番风味。虽然常炜对这些并不谋生,毕竟胡人入侵中原已经几十年了,但接此促进下彼此的气氛倒是很有益处的。

    常炜趁着让酒的时候,暗暗的观看堂内的羌人将领。羌人中有四部帅,左、右、后三部帅却是氐人,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氐人或许是长久跟随羌人,虽曾有枋头蒲氏这样的强大的氐人势力,但这三氐人部落帅却对姚家无比忠诚。不过他并没有看到羌人将领里与众不同打扮的将领,大概跟随羌人久了,这三部落帅也习惯了羌人的打扮了。

    右边列坐的都是姚家子弟,姚戈仲有四十多个儿子,但能参与谋事的,现在只有十几个。有的或是太小,有的或是愚笨,有的则早亡。右侧为首的是年已经十九的姚苌,模样和姚襄有些相似,颇为俊俏,只是脸上神情显得有些阴冷。虽然姚苌只是姚戈仲的第二十四子,但因为深得姚襄的倚重,所以常作为姚家子弟领头坐在首位。

    女舞很快跳完了,只是酒菜却没有撤去。姚襄和权翼开始领着众人轮流向常炜敬酒,因有昔日的交情,常炜不得不接了姚襄和权翼等五六个人的敬酒,然后借口已经有了醉意,不能再喝了,婉拒了。常炜自然知道身为使者,醉酒误事的道理,喝醉了酒的人是最容易被人套话的。

    姚襄和权翼相视一眼,放弃了继续敬酒的打算。这只不过是尝试一下而已,他们心里并不指望常炜老大人会中这种小计。对常炜老大人这样的人来说,还是直接谈事更好些。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0章 胡(三)

    “常老大人,酒菜还可口否?”,姚襄笑容满面的换了个称呼。

    常炜点了点头:“姚将军盛情招待,老夫在此多谢了。”,他意识到该到正事的时候了,跟着把称呼变了。

    权翼和常炜年纪相差无几,所以在姚襄和常炜之间作起了平衡角色,说话也不象姚襄变的这么客气,依旧一副老友相见的模样:“此间杂乱,高亮密室说话。”

    跟随着到密室的只有姚苌、天水豪门出身的尹氏兄弟、四部帅。依旧分宾主落座,侍女上了茶后,退出。

    “魏王对和姚家的亲事,深表歉意。若非我家小郡主已经和中原世家订了亲,此番一定能玉成喜事。姚将军可不要为此恼怒啊。”,常炜拈须先开了口,他心里十分不解魏王为何拒绝了这样好的机会,羌人既然已经主动前来求婚,正是趁机收拢羌人归附的好时机,只须亲事一定,清河再无忧了。不过为人臣者,上意还是少猜测的好,何况魏王如此看重自己,尽力办事就是了。

    “结亲之事,对魏王有利无弊,不知道魏王何以如此?”,尹氏兄弟中的尹详插话问道,他曾出使过邺城,事实上他是绝对不相信魏王的小郡主已经订了亲这种借口的。若是真心想要结亲,即使已经定亲了又如何?放眼江北中原之地,有哪家世家大族能和手握几万兵马,坐镇清河的姚家相比?

    常炜拈了拈须,正色的道:“我家大王聪明仁德,结亲的利处自然明白,但我家大王金口一诺,怎么会为了私利而失信天下呢。”,他说的正气凌然,凭空为冉强添了一层高大的光环。本来是一件不好解释的事情,被尹详一插话,忽然变的理直气壮了。

    尹详脸上有些羞愧,虽然大家都明白世上一诺而不失信的人何其少,但又有谁会说一诺而不失信的人是不仁义呢?若再拿此事反驳常炜,无疑是说自己一诺会因私利失信于别人,那已经不仅仅是失掉自己的脸面,而是关乎到主公姚襄的脸面了。

    姚襄已经详细的询问过出使邺城的使者,对求亲一事知道了结果,尤其是使者被岳山质问一事上,在他心里多少压了几块石头。他自信父亲去世一事,绝无泄露的可能,加上父亲卧病在床已经很多,家族之事一向也多有自己处置,治下羌人部落多已经习以为常,并且大多部帅和将领、幕僚都归心自己,这才使父亲已逝的事情,能够暂时隐瞒下来。

    “此事就无须再提了,魏王仁义之名,天下皆知,虽亲事未成,但两家亲近依旧。不知道这次高亮来此有何要事?”,权翼见事情陷入了被动,急忙接口说道。虽然两家亲近并不能算是事实,但毕竟以前也曾合作过,勉强也能说的过去。至于被敌人偷袭而败,那也不能全怪罪到邺城头上。权翼顺势把被动塞给了常炜,要看看他如何答话,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常炜此番的来意。

    看到室内其他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常炜拈了拈胡须,挂上了笑容:“因亲事未成,魏王心里感觉有些歉意,所以派老夫前来解释此事。不过,老夫私自倒有一言想问景国。”

    姚襄笑容满面:“有劳老先生了,不知道老先生想问何事?”,他见常炜并不直接说出目的,反而改了亲切的称呼有事问他,姚襄口中随即也改了称呼。

    “不知景国认为石氏如今还值得辅佐否?”,常炜问起话来,倒直来直去,并没有转什么圈子。

    姚襄微微愣了一下,马上脸色一正:“此事襄听从家父之命,不敢私自议论。还请老先生见谅。”

    权翼急忙插话道:“高亮此言问差了。君臣大事,向来由老将军做主,五公子虽掌兵权,但也为人子,岂能不顾孝道私下议论这种事关清河的大事?”,这话自然说的有些勉强,羌人并不遵从中原礼仪,孝道之说,有些文不对题之感。姚襄虽久习中原之学,但姚戈仲去并不热衷于此。

    常炜拈须微笑看着姚襄不语,迫的姚襄不得不问道:“老先生一直对襄笑而不语,不知是何意呢?”,这并非他心机不够稳重,而是室内人其他人的眼光顺着不语的常炜,都看向了他,不容他不问。

    “我家大王前些日,曾在梦中得见老将军,老将军言,他已神去,只因放心不下清河羌众,是故前来托我家大王照看一二。老夫这才敢如此询问景国。”,常炜拈须一脸的郑重,这些话的确是魏王告诉他的,虽然他心里有些惊疑,但自古书中也曾多载君主梦神之类的话来,这种事大王岂会欺骗他?

    这次连姚襄和权翼都忍不住脸上变了色,托梦这类事情,自古书中也曾多有记载,作为热衷中原之学的姚襄和汉人世家出身的权翼,自然看过不少这样的记载,虽然不敢全信,但也不能不半信半疑。然这次发生在自己羌人这里,说的竟然还是真实发生了的事,他们的惊疑之心可想而知。

    姚襄、权翼等人虽然惊疑,但却是十分稳重的人,迅速把刚刚惊疑的表情换成了笑容,心里却在思索着如何应对。但不等他们想出应对之法,却被旁边的脸色惊骇的姚苌打断了:“竟、竟真有这种事,我父亲都说了什么?”

    姚襄和权翼心里暗叫一声不好,姚苌素来十分相信鬼神之说,姚襄是知道的。没想到这次竟然惊疑之下说出了这种话来,再愚笨的人也能听的出来,这等于承认了父亲的死讯。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1章 胡(四)

    常炜听了姚苌脱口而出的话,心里也是十分震惊的,大王梦中的事情竟然是真的,看来大王或许真是天命所归啊,不过此时需要的是应答姚苌的问话,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老将军对魏王都说了些其他什么事情,老夫并不清楚。不过,既然老将军托了魏王照看羌众,想来心有所属吧。”,他趁机又利用了一下这件事。

    姚襄一时有些默默不语,不知如何应答。没有了父亲这样威望服众的大树,两家石氏还能忌惮清河吗?效忠那一边,都会被另一边的羯人视为敌人。但若是归附邺城呢,没有了父亲的羌众,还能让冉闵看在眼里吗?冉闵对胡人的态度可是传的很吓人的,万一归附他后却被……,姚襄打了个冷颤。

    “高亮此来,莫非仅为了传告魏王的梦境之事吗?”,年纪和常炜相近的权翼,很快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迅速又把话题转向了常炜的来意,若是再被问起对待石氏的问题来,自然斟酌着应答就是。既然被姚苌弄成了无法应答的麻烦事,那干脆就暂时放开它吧,转移注意力对于善谋略的人来,是常用之道。

    常炜明白权翼的用意,也就没再继续在此事上纠缠下去,拈须笑着道:“若是景国对石氏再无辅佐之意,老夫倒有几句话。”,说完看着姚襄继续拈须。

    “老先生有何话要说?”,一直没有说话的四部帅之一氐人伏子成问道。

    常炜拈须,看着正相视而对的姚襄和权翼道:“这要看景国是何打算了。”

    姚襄自然知道常炜是不会轻易说出他要说的话的,他刚已经从权翼的眼神里看到了同意的意思,于是拱手正色道:“自古良臣择主而事,襄虽乃是一羌人,但也曾习读诗书,自然不会投靠愚主。只是家父久事石氏,若是弃石氏而去,归附中原晋室正统,自然不会被天下人耻笑,家父也是赞同的。”

    见姚襄一时有些说过了头,权翼急忙插话道:“魏王如今已经归附了朝廷,我清河跟随于后,也可以算作是以魏王之想为所想了。”,他的话说的十分婉转,既照顾到了姚襄刚刚说过的话,又暗暗的表示姚襄刚才的话乃是有心归附之意。

    正沉浸于想像中的姚襄,被权翼的话提醒回了神,点了点头:“权先生所言,正是襄所想的。老先生刚说有话要对襄讲,不知现在可否告知了?”,实话说,他已经有些不知道如何选择了,虽然投靠晋室是他所愿,只是中间被冉闵所隔,总有兵戈相见的那一天,何况西、北两面的羯人也不会容许背主之人。

    “景国如此想法,实乃明智之举。”,常炜拈须笑着先夸赞了姚襄一句,他看的出来姚襄心中所愿并非如此,不过能让姚襄如此应答,也算得倡所愿。“晋室远窜江南,朝廷、镇将相互猜忌,已经大弱,眼看已再非天命所归。自古天子无道,天帝必将另择明主接替。魏王英明神武,中原士民归心。如今已经占据四州之地,二年息兵养息,一旦用兵,势必席卷河北之地,北方一统之日指日可待。况且传国玉玺非天命所归之人,难以据有,如今玉玺已经归魏王所有,可见天意所向。”

    常炜一番话说出来,让姚襄有些心动,只是还有一件事感到狐疑:“老先生所言,真乃如拨云雾而见晴天。不过襄闻听传国玉玺已经被张季等人偷带到襄国。老先生怎么又说传国玉玺在邺城呢?”,姚襄的话也是其他的人心里狐疑的,目光都看向了常炜。

    常炜拈须而笑:“这当然是谬传!若传国玉玺在襄国,石祗如何会拖延之久才称帝呢?景国若是有所不信,让羽长随老夫回邺城一看就是。”

    常炜的话引得四部帅和尹氏兄弟点头觉得有理,石祗的为人行事,他们还是有所耳闻的。连姚襄、姚苌心里也已经相信了常炜说的话,只是此事关乎羌人以后的动向,姚襄把目光转向了眯着眼睛的权翼,想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权翼把眼睛笑成了一道缝,点了点头看着常炜:“传国玉玺天授奇宝,翼闻听此宝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篆文之玉非是凡品。不怕高亮笑话,翼倾慕之心可昭日月。只是此宝并非常人所能见到,翼也是引为一大憾事。这次若是高亮能带翼到邺城见一见此宝,也算了结了翼心中所愿。”

    常炜听权翼说的圆滑,并不为意。既然权翼有意想看看传国玉玺,那就表明他已经有些心动。权翼在羌人中的地位他是十分清楚的,传国玉玺之事并非他杜撰,他是亲眼见过的,这也是他坚认魏王乃是天命所归的原因。常炜拈着须笑道:“此事不难,待老夫回邺城之时,羽长就随老夫一道走一趟邺城就是。魏王若知羽长是奉景国之命而来,哪里会吝啬给羽长观赏一下传国玉玺呢。”

    姚襄脸上变成了笑容满面,本来父亲临死不久,他不该带笑,不过和羌众的去向这种大事相比,陪些笑容算的了什么呢:“老大人不顾年老,为了我羌人的事,驱车来此,让襄敬佩感激。蒙老先生孜孜教诲,老先生想必有些口渴了。”,姚襄转向了姚苌:“景茂,还不快去为老先生准备茶水?”

    一直怔怔的姚苌被兄长喝醒,急忙应了一声,站起来准备去准备茶水,却被常炜拦住了:“且慢,老夫还有几句话未讲。”,他明白姚襄上茶的意思是认为正事已定,剩下的事情就是闲谈其他了。不过他还有一件事情未曾说出来呢。本来此事是准备用来打动姚襄的,知识他没想到此事还没用上,姚襄已经有些动心了。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32章 胡(五)

    姚襄和权翼相视了一下,从彼此的眼神看到了狐疑,原本认定事情基本已经谈妥,难道常炜见事情顺利,突然想要增加些什么条件不成?“老先生还有什么事,请讲。”,姚襄不得不拱手表示出了恭敬之意。

    “景国想也知道,魏王曾下过令,凡会讲汉话且着华服者,可视为汉人。”,老大人拈着须,不紧不慢的说道,语气虽听起来平淡,但神色间还是多少带了点自豪。

    姚襄和权翼,马上明白了常炜老大人话里的意思。就是连站在那里的姚苌,也很快会意了老大人话里要表达的意思。姚苌看向了兄长,果然和他想像的一样,兄长脸上有些喜色,他眉头忍不住有些皱起来了:中原人有什么可羡的?自入中原以来,晋人如草原上的牛羊一般,望风而散,闻鼓而逃,无可奈何者,则任凭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