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长征前后的岁月 > 长征前后的岁月第4部分阅读

长征前后的岁月第4部分阅读

李聚

    奎、政治委员黄甦作了报告。李、黄认为关系重大,迅即报告中央军总指挥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

    林彪、聂荣臻分析了乌江的情况:敌刚进入乌江地区,堡垒尚未修筑完毕。乌江一带地形易于红军隐蔽潜入。中央军组成后,一直没有动用,敌极可能麻痹、疏忽。

    林、聂决心奇袭乌江,并围点打援。

    8月30日,林彪、聂荣臻率中央军第一、第二师秘密进入乌江地区。李聚奎、

    黄甦第一师,切断乌江至吉水的交通,由东向西攻击,并钳制枫坪的敌军;徐彦

    刚、胡阿林第二师和李、黄师第一团从正面攻击乌江。

    林、聂中央军总部随二师行动。

    天助中央军。红一师发起攻击这一天,适逢大雨倾盆,雷电交加,敌第八十

    师全然放松了警戒。

    总攻从8 月31日下午4 点开始。红一、二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思愬

    师团团围住,不到四小时,就结束了战斗。这一仗毙敌千余,俘敌三千,俘虏中

    有敌第二三八旅旅长何文鼎。可惜李思想乘天黑混乱之际,化装潜逃。

    乌江战役,是林彪第五次反“围剿”前夜的最后一仗。两个月后,这位所向

    披靡、骁勇善战的“常胜将军”,竟也在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在云盖山、

    大雄关之役败走麦城,狼狈不堪。

    1933年11月中旬,中央军第一、第九军团奉命在崇仁附近突破敌堡垒封锁线。

    敌第七纵队薛岳、吴奇伟发现红军主力后,迅速调集了五个师,欲与红军决战。

    第七纵队是陈诚部第三路军主力,是蒋介石中央军的嫡系精锐,武器装备优

    良,兵力充实,一个师强于杂牌军一个军的兵力,有一万六千人。薛、关纵队在

    第四次“围剿”中遭到重创。此次,陈诚吸取了以往教训,与红军作战,绝不打

    运动战,只打堡垒战、阵地战。

    相比之下,红军处于劣势。林彪部第一、第九军团五个师不过三万人。

    打乌江,红军与敌是3 :1 ,中央军林彪占绝对优势,而且还是奇袭;这一

    回,红军与敌1 :3 ,薛岳大大强于红军,守在堡垒里,以逸待劳。

    林彪、聂荣臻不愿意在敌强我弱条件下与敌决战,决定不打薛岳,退守云盖

    山、大雄关。

    进入了堡垒区,主动权就在薛岳、吴奇伟手中。林彪尚未到大雄关,敌三个

    师已抢先一步,占据了云盖山、大雄关各要隘和重要制高点。林彪不得已,与敌

    交火。云盖山、大雄山一带,均系崇山峻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红军不易展

    开,且无树林隐蔽,易暴露;而敌军则依托堡垒线,进可出击,退可进入堡垒固

    守。

    中央军第一师李聚奎、黄甦部和第二师陈光、胡阿林部同时猛攻敌制高点,

    中央军第十四师程子华、朱良才部阻击钳制敌西进,配合主力侧击敌吴奇伟部。

    敌出动20余架飞机和10余门普伏式山炮、野炮及重迫击炮,向红军部队猛烈轰炸,

    与步兵阵地形成交叉射击火力网。红军英勇冲锋数次,均无一奏效,败下阵来。

    激战中,红二师四团团长萧桃明、红二师政治委员胡阿林牺牲,红一师师长李聚

    奎、红二师师长陈光负伤,营连级指挥员伤亡甚众。

    林彪在指挥部里看到部队伤亡这么惨重,心急如焚。自反“围剿”战争以来,

    他还是头一回这么熊。

    聂荣臻说:“不能再打了,赶快撤退。”随即,命令红九军团第十四师长作

    掩护,让退下来的红一、二师向西南方向转移。

    突围中,在通过敌毛炳文第八师阵地时,发生了险情。敌一个营突然冲到了

    林彪指挥部跟前,整个指挥部受到了威胁,殿后的第二师也有被敌切断在隘路口

    突出不来的危险。

    千钧一发。林彪急了,霍地拔出了勃朗宁手枪。聂荣臻大声吼道:“凡有战

    斗力的,不管是炊事员、饲养员,全部上去!”他也拔出了手枪。

    林彪又气又急地骂骂咧咧:“这打的什么鸟仗!”他命令身边的参谋:“往

    下传,让二师四团赶紧上来!”

    林彪、聂荣臻身边只有一个警卫排,排长叫刘辉山,江西永丰人,解放后任

    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辉山的警卫排真能打,在这节骨眼上,硬是把一个营的敌人堵住了,没让

    敌军抄了林彪的指挥部。

    第四团第一营首先赶到,一个冲锋,化险为夷。

    这次战斗,给林彪留下了极深的印象。1950年,他在《悼左权同志》一文中

    谈到:多少次险恶的战斗,只差一点我们就要同归于尽,好多次我们的司令部投

    入了混战的旋涡,不但我们的前方是敌人,在我们的左右后方也发现了敌人,我

    们曾各亲自拔出了手枪,向敌人连放,拦阻溃乱的队伍向敌人反扑。

    子弹、炮弹、炸弹,在我们前后左右纵横乱落,杀声震彻着山谷和原野,炮

    弹、炸弹的尘土时常落在你我的身上,我们屡次从尘土浓烟里滚了出来。

    11月22日,林彪、聂荣臻向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作了长达万言

    的《一军团云盖山、大雄关、沙岗上等地附近战斗经过详报》,列举了一大堆失

    误:自军团直接以号音催五团速攻后,五团曾两度夺取3575高地之一部,但其第

    一梯队在击退敌人夺取阵地后,未能继续前进,以白刃拼搏与火力战斗追随败退

    之敌;其第二梯队也未同第一梯队跟进扩张战果。在冲锋时及击退敌人而占领其

    阵地后和在敌反冲锋到来时,均未发扬火力。指挥员忘记了运用机关枪,没有指

    示机关枪的射击目标及阵地机枪在战斗中随便摆在阵地上无人过问,枪口有的还

    朝着后方(二师)。全师机枪只两枝枪带了水,其余均未带水。在阵地上临时派

    人去山下打水,但哪里有水呢?这就让咱部队对随时准备战斗的指示是不充分的,对火力的运用是不注意的。战斗中火力与运动的配合是差到惊人的程度。一遇到敌人较强的火力抵抗时,或较有火力的阻拦时,就在敌前停止起来了,也不发扬火力,也不跃进,大家挤在一堆,让敌人最有效的火力射击和遭受敌人的手榴弹的掷,炸死炸伤枕藉。等到敌人的反冲锋到来,敌人走近我们人堆的附近,以集束的炸弹投入我们的人丛间,一个炸弹就能炸着我们几个人。我们当敌接近前,既不知以火力压制敌人。当真接近时,又不以刺刀手榴弹进行肉搏的战斗,乘胜猛追过去。反在这时无组织地溃退下来,并且把机关枪也失了。在这战况的过程中,师团虽命令冲锋前进,但部队并未前进冲锋。这方面固然因为干部伤亡,部队无人指挥。证明我们的部队的顽强性是不够的,指挥员对部队的掌握是很差的,战斗中的绝对服从指挥的纪律也是不够的。

    战斗时关于伙食担于及卫生队的指挥很差,很多的部队整日未得到饭吃。伙

    食担子找不着队伍,卫生队把收容所设在敌人附近,致使撤退时伤兵抬不出来。

    这一次战斗前大疲劳和临时仓促出战及连上人数不充实。18号,一军团奉命

    至演口演源经神岗以西之内外演溪大山到党口杨场之线待机,但因山大路弯,整

    整走了一天。到19号晨出发作战时,先头部队自宿营地出发,而后面部队则才由

    大山上下来。这些部队便有一天一夜未寝未食,18号又马上接着出发作战,故部

    队疲劳达于极点。在战斗中动作之迅速与猛烈远不及过去战斗。

    连上原来人数不充实,故战斗中表现缺乏强大之突击力与持续力。一个连用

    上去均区区只有二三十人,力量是非常单薄,稍遭死伤便更表现得零零落落了。

    干部的死伤特别大,也是因战斗员太少为其原因之一。在一个阵地上,虽只一百

    人中,却包含了好几个单位。只看着指挥员、轻机枪,却不见有好多拿步枪的战

    斗员。

    干部,尤其是连排干部,在战斗中不知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是亲自打枪,打

    手榴弹,表现个人勇敢,成了战斗员的作用,而未按照战术去指挥战斗和抓紧各

    种重要时机(如冲锋和对付敌人反冲锋)进行及时鼓动工作和维持战斗纪律。

    十四师在神岗向罗坊麻坑警戒之连哨,既不派出侦察前去搜索,又不站在便

    于展望之地点,对抵抗阵地之选定与发现敌人时之处置均无准备。19日晨被敌之

    第九十师之侦察部队袭击,全连人员武器大部分损失,使敌于正式战斗尚未开始

    之前即将我军情况得知。这是警戒疏忽的严重教训。

    ……

    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起家的最精锐主力第一军团,辗转在敌人堡垒与重

    兵之间寻求作战。由于敌人不轻易离开其堡垒地带,红军又缠住敌人死拼死打,

    仗一般都打得不好,反而疲惫和消耗了自己的兵力。

    聂荣臻回忆说:“在福建事变期间,我们一军团被西调至中央苏区北线的永

    丰地区作战,企图在那里突破敌人的堡垒封锁线。在战术上,李德强调要以堡垒

    对堡垒,实行‘短促突击’。为此,军委于八月下旬专门下达了命令,要部队用

    这种战术作战。这个战术,就是敌人修碉堡,我们也修碉堡,待敌人进至距我碉

    堡二三百米,我们即短促突击去消灭敌人。采用这种战术,我军消耗很大,又打

    不出什么结果。1933年12月25日在永丰南面打的丁毛山战斗,就是和宋子文的两

    个美械装备的税警团及唐云山的第九十三师打。

    面对他们修筑的堡垒线,我们也修筑堡垒与之对抗,打了一个多星期,结果

    完全是得不偿失的消耗战。敌人有飞机,又有大炮。国民党军队从德国买了几门

    普伏式山炮、野炮,还有几门一○二口径的重迫击炮,数量并不多,但调动很灵

    活,侦察到我主力到了那里,他们就把它调来了。我们的部队打得很英勇,但伤

    亡很大。三团有九个连,却阵亡了十三名连级干部。当时就有人听到三团一个当

    排长的瑞金老俵发牢马蚤说:“不知捣啥鬼哟!我们一夜不困觉做了一个堡垒,人

    家一炮就打翻了;而人家的堡垒,我们只有用牙齿去咬!我们没有重火器,天天

    同人家比堡垒,搞什么鬼!‘后来,遵义会议作总结时,把这次战斗也归入’拼

    命主义‘战斗之列。”

    丢失黎川,肖劲光被押上军事法庭李德在《中国纪事》一书中这样写道:

    “第五次反‘围剿’中,肖劲光

    不战而弃,带领他的独立部队仓皇撤退,而让地方部队听任命运的摆布。“

    当时《红色中华》更是作了耸人听闻的报道,说:“肖劲光把赤色的黎川城,

    以及红军用血肉换来的一部分军用品送给敌人,做了敌人的内应。”

    1934年1 月,中共临时中央总书记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正是根据

    这条“罪状”,对红七军团政委肖劲光,在瑞金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实行了公

    审、判刑。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黎川事件”。

    “大决战”伊始,蒋介石和博古都看中了黎川。黎川位于瑞金的东北部,与

    福建毗邻,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它既是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结合部,也是

    蒋介石包围中央苏区东线与西线的汇合部。

    闽赣省委和省军区司令部设在黎川,省委书记是顾作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是邵式平,省军区司令员是肖劲光。

    大敌当前,要不要黎川城,中共内部发生了分歧。博古和李德不顾敌强我弱

    的实际情况,坚持“御敌于国门之外”,要求死守黎川。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的

    毛泽东,则主张放弃黎川,诱敌到福建建宁、泰宁一带,集中红军主力,在运动

    中消灭敌人。

    黎川前线军事负责人肖劲光,赞同毛泽东的看法。他给前总发电,建议让出

    空城,从侧面打击敌人。

    然而,毛泽东和肖劲光的意见,丝毫未被考虑,肖劲光接到的命令是“死守

    黎川”。

    1933年9 月中旬,敌周浑元三个师乓临黎川城下。

    就在黎川告急的前一个星期,肖劲光的主力部队全被博古调走,第十九师往

    福建,另一个独立师参加硝石战役,黎川只剩下一支七十人的教导队和一些地方

    游击队。

    不日,闽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率机关撤出黎川城。

    周浑无三个师,开始还是小心翼翼,但后来发现“空城”的秘密,于是大胆

    进攻。

    肖劲光无法“死守”,率教导队撤出黎川,退到六十里以外的溪口。

    9 月28日,黎川失陷。

    失守黎川,肖劲光一时还未被“问罪”,因为理由不充分。七十人抵挡三个

    师,怎么也说不过去。

    肖劲光被召到瑞金接受任务。根据中革军委关于把小团小师整编成大团大师

    正规部队的决定,肖劲光奉命以原赣东北红十军、闽北独立师和他所领导的闽赣

    军区为基础,组建红七军团。1933年10月28日,红七军团正式成立,寻淮洲任军

    团长,肖劲光任政委,下辖第十九、二十、三十四三个师和红十军南下独立团。

    1933年11月10日,红一方面军“前总”发出“收复赤色黎川”的命令,要求

    肖劲光率红七军团,配合彭德怀红三军团攻打黎川之外围据点浒湾。然而,浒湾

    一战,肖劲光非但没有“将功补过”,相反又吃了一个败仗。

    浒湾失利后,肖劲光被召到“前总”所在地福建建宁。

    一位“前总”负责人在谈话之前递给肖劲光一本《铁拳》刊物,这是“前总”

    的前线刊物。接过《铁拳》,肖劲光大吃一惊,刊物的总标题是《反肖劲光机会

    主义》专号,并载有闽赣省委书记顾作霖等三人的文章。

    其实,批肖劲光的“机会主义”斗争已经开始,他还蒙在鼓里。

    一个星期前,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就召开了党员干部会议,进行反对以肖劲光

    为代表的“机会主义”的斗争。红军总部负责人亲自参加并主持会议。

    会上,“揭发了肖劲光机会主义动摇的性质”和“这一机会主义路线所造成

    的罪恶”,“会场充满了斗争精神”,强调要把“反肖劲光机会主义”的斗争深入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团员以至每个红军战士中去。

    顾作霖作为闽赣省委书记写了批判文章。文章说:黎川失守,虽由于我们许

    多错误造成,但肖劲光实为直接的责任者。

    当时肖劲光不仅有一个师兵力足以拒止至少可以迟阻敌人于硝石之线,黎川

    附近地方部队和群众,亦可广泛发展游击战争与坚壁清野,以滞止敌人前进。

    肖劲光是红军中罗明路线的最典型的代表……

    阅罢《铁拳》,肖劲光心里说不出的怨气。“这是什么意思?!”肖劲光问,

    “丢黎川,浒湾失利,原因在哪里,前总调查了没有?事情没弄清楚,问题就定

    了胜,批判文章也出来了,而且这么快,才两天。这不是早已准备好了的嘛。”

    “我是机会主义?!我觉得这种打法就不对。”

    肖劲光不服气,言辞尖锐地进行了辩解。

    “你应该服从党的决定。”前总负责人一锤定音。“尽管事实可能有出入,

    但是党已决定在军队中开展反对以你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以教育

    全党和全军。”

    “如果不讲事实,我还有什么可说呢。”肖劲光说。

    谈话后,肖劲光被关押了。

    “前总”一批肖劲光,闽赣省委紧接随后。

    闽赣省第一届工农兵代表会议上,省苏政府主席邵式平指责肖劲光为首的

    “机会主义的罗明路线”,使“赤色黎川落入敌手,造成了省革委工作史上的污

    点”。会议强调对与肖劲光一样退却逃跑的政府工作人员“应当给以指责”。

    彭德怀首先为肖劲光鸣不平,他跑到“前总”,说:“浒湾一战失利不怪肖

    劲光,不是他的责任。这一仗是怎么指挥的,要红三军团仓促赶到浒湾,敌人有

    飞机,有装甲车,还有森林工事,便宜全让别人占了……”

    其实,浒湾一战失利,博古和李德想借机整彭德怀。他们把红三军团政委滕

    代远、红一军团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