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武侠小说 > 乱世烽烟 > 乱世烽烟第55部分阅读

乱世烽烟第55部分阅读

的说道。

    李景遂都可以不顾大局想要看李从嘉的难堪,就不用去说别人。萧俨等人可以在此时借口仇炅资历不够调来眭昭符制约自己,那么在看到眭昭符不听话时怕是也会如李景遂一样疯狂,李从嘉虽然信任眭昭符,可他也不得不防着有人暗中使阴招,他不想在自己事业正蒸蒸日上时遭他人的黑手。

    “殿下还请放心,湖州城中还算太平。”眭昭符虽然是刺史,但湖州刚刚接手,他万事都要小心。

    李从嘉近日不经常在府中,可是他得到的消息也不比眭昭符少,眭昭符的周围李从嘉自然需要人盯着,他不是不信任眭昭符,而是怕朝中某些人无法向自己伸手转而将手伸向他。

    眭昭符满意的离开,李从嘉这才翻出这几日里他不在府上外面情报机构和斥候收集来的情报。

    再得知柴荣已经进入蜀地之后李从嘉不禁皱紧眉头,在他眼里蜀国兵安逸的太久了,虽然王昭远十万大军将秦凤二州围城数月时间,又与赵匡胤和白重赞激战数次互有胜负,将两人四大军抵抗在防线外围,但这也是人数上的优势所在。

    可是在王昭远遇到柴荣大军之后的颓势已经让世人清醒的看到蜀国的积弱程度,而如今周朝大军跨过天然屏障入蜀,蜀地一马平川,在李从嘉眼中,蜀国面对周朝的虎狼之师败的只会比吴越面对唐国还快。

    后唐大将郭崇韬可以用两个月拿下前蜀,柴荣当然要比郭崇韬更要有谋略更为英武,他亲征怕是也用不了多久时间便会推倒蜀国,因此给唐国拿下杭州的时间最多只剩下两月。

    李弘冀此时已经拿下了明州治所鄞县,并且经过二十几日的分兵征讨,慈溪、奉化、象山、望海四县也已经捏在了手里,此时他还在一边等待两万强军与他汇合共同进发越州一边休整队伍。

    打嵊泗岛和岱山等岛李弘冀没有任何损耗,可是在打明州时他的水军和三千海盗共计两万一千人损失了近四千人,其中一半是后加入的海盗。

    除去留守需要明州的军士和伤兵,李弘冀现在手中只有一万人能出发向越州进军,而越州得知唐军从海上杀来早就有三万大军做好了防御准备,因此他也不得不等待还在途中的两万大军。

    李景遂和李弘冀两人皆是不知此时周朝大军已经进入蜀国。

    李景遂依旧每天得过且过的一如往常,带兵叫阵累了回营休息,然后再来,每日往复一如任务,杭州城内守城军士都已经习惯了李景遂的套路,从一开始的紧张也逐渐的放松起来,渐渐的将李景遂当成了耍猴人手中的猴子,每日看到唐军来叫阵便像看耍猴人表演一般。

    李从嘉就怕李弘冀不知周朝的动向耽误了时间,看过情报之后便派人给李景遂和李弘冀送去消息,希望李景遂做好进攻杭州的准备同时希望李弘冀尽快打下越州,然后与李景遂大军对杭州形成合围之势,在周朝击败蜀国之前将吴越政权捏在手里。

    蜀国大军成不了气候,抵挡不住周朝大军,李弘冀大军皆是精锐自然也不将越州镇海东军放在眼里,越州虽然守军三万,但长期无战争与那蜀国安逸久了的军士战斗力不相上下。主帅钱弘仪也毫无战斗经验,李从嘉认为李弘冀若是可以利用好zy包,并且不惜兵力,拿下越州也只是一天两天之事。

    不过杭州城高,只围不打虽然可以消耗城中的储备,让城中人日渐慌乱,可是从大局来看已经没有时间给唐军来围城让吴越自乱阵脚了。

    李从嘉将写好的信送出便又继续翻看着情报,再看到蜀国来的消息说孟昶辣文的贵妃花蕊夫人逃离了皇宫,李从嘉不禁摇头一笑,就连他的贵妃都不相信孟昶有能力将周朝大军打败而逃跑,看来蜀国还是真的没希望了。

    当然李从嘉还是小觑了蜀国大军,孟昶找不到他的费贵妃,暗自愤恨他一个堂堂男子汉被一个女流之辈看不起,居然鼓起了勇气亲自激励蜀国军士保卫家国共同努力将周朝大军赶出蜀地。

    孟昶也装着样子欲披甲御驾亲征,被王昭远和李昊等人拦下,也是让蜀国军士抱着一死之心,成都大军抵达涪州之后凭借顽强的抵抗却是与周朝大军难分胜负,一时让局外人难以看清到底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柴荣原本以为进入蜀地便会轻易拿下蜀国,哪里知道江油之后的第一仗就这么难打,心里不禁起火,再加上休息不好和有些水土不服,嘴角生了一整排的水泡。

    柴荣不顾疲惫亲自带兵攻城,可是涪州城连日不下,他也由于心急和疲惫意外的病倒了。

    柴荣虽病倒可是周朝大军却是不能停下来,柴荣临时委任赵匡胤为前军主帅,率领大军继续攻打涪州城池。可是数日过去赵匡胤也拿涪州城没有任何办法,又是连日不下。

    原本军中随行御医认为柴荣可以很快便好,哪里想到圣上在听说赵匡胤领兵依然没有任何战果之后却是病的更重。因此赵匡胤不得不与众人商议撤兵回江油,待圣上病好之后再另做打算。

    周朝撤军让蜀国看到了希望,虽然说涪州这几战蜀军损失要大于周朝,不过攻城一方由于主帅生病不能领兵,倒是影响了全军的士气,反而是蜀国守军斗志昂扬。

    孟昶认为柴荣大病不起,周朝大军水土不服没有士气,蜀军便可以挥军向江油进发一举将周朝大军赶出蜀地。

    可是他的想法才提出来,就被人否定了,单从战斗力上来说周朝大军就要强过蜀军,涪州防守时蜀军作为防守一方伤亡要高过进攻方就能证明两军实力不在一个档次。

    周朝大军撤退只是因为柴荣生病,并不是士气全无,若是蜀军冒进只能被周朝大军捡了便宜。孟昶因此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继续征兵给涪州增兵,等待柴荣再来攻。

    正文 第203章 人才与故人

    更新时间:2013-2-23 8:26:24 本章字数:3294

    (求收藏,求红票)

    经过一段时日的证实,附近几个州县鹰眼组织的确存在,再加上白文元最近一段时日以来为李从嘉出谋划策出了不少的好点子,又有白文元的全家老小十几口人全部迁上了白鹭洲,李从嘉对白文元的信任度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若不是因为何六还为找到,白文元不能以这个面相被外人见到,李从嘉早已经将他拉到台前做自己身边的谋士。

    由于眭昭符来湖州之后,张洎便被李从嘉安排去做湖州城池扩建之事,他整日不得休息,因此李从嘉手上也多了一些琐事,他不得不亲自去做,但却是耽误了他的很多时间。

    在湖州之后来投靠银枪都的有识之士,李从嘉现在还无法完全信任让其一来就直接进入中枢,接触到与机密相差不多的事情。

    白文元出不得面,李从嘉便想到了王珏,王珏着实帮了李从嘉很大的忙,可是她在江宁府手中诸多事情也走不开,宋珂倒是人选,但还是太过稚嫩,符静娴在他眼里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是她本人却是因为女子不想抛头露面。

    沙河帮上刘继等人也做不了这些心细之事,李从嘉因此只能盼着何六尽快出现,白文元好来能为自己多分担一些。

    要说白文元之前看不出李从嘉的想法,可是最近这一段时日以来白文元已经能够确定李从嘉对何六没有杀心。

    但白文元并没有将何六摆在李从嘉面前,是因为他看出了李从嘉此时缺人,急需一个能帮他的人,看着他一个人忙的不可开交,因此故意拖着不让何六出来,一边吊着李从嘉的胃口一边也在私下里做着准备,希望到李从嘉忙得脚不离地时再站出来,改变此时李从嘉燋头烂额的局面,一举赢得他的全部信任。

    白文元如此做倒是没有二心,他只是想让李从嘉看到他的能力,能让自己在李从嘉的手下更为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李从嘉当然不知道白文元有意吊着自己的胃口,若是知道就是算他没有二心,再有能力也不会去用他,这与仇炅当时还不同,毕竟那时李从嘉也有意让自己的贤名在吴越传开,两人可以说是各取所需。而此时白文元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去管李从嘉此时的处境,这样的人便是多么有能力在李从嘉看来他也是个目光浅薄之人。

    李从嘉忙得没有时间往这方面去想,张洎在负责建房舍,林仁肇忙着俘虏之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俘虏的家眷也在不断的到来,在实在无人之时,练兵之余李从嘉也不得不亲自上阵。

    这时李从嘉才想到他身边人才的匮乏和对他今后的作用,虽然说他已经在白鹭洲和周正村开办学堂,但白鹭洲的学堂和周正村的学堂才开办不到一年,学堂中的学子年纪还太小,李从嘉此时必需要依靠外部的力量,在这时他不得已再次贴出了招贤纳士的榜文。

    先期在李从嘉进入湖州之后主动来投靠的有识之士,有能力者都得到了相应的职位,这些人都在李从嘉的观察之中做着一些低层面的事情。而没有能力想混吃混喝的也早已经被李从嘉淘汰出局。

    白文元对于李从嘉贴出招贤纳士榜文倒是不心急,在他认为就算李从嘉能招到人也没人能够代替他的位置。

    湖州自古便是才俊辈出之地,这里是周太伯立吴之地,是项羽起兵反秦国的,也是东吴政权的深院,李从嘉不怕这‘江东子弟多才俊’之地他找不到贤才。虽然说新人不能立即进如中枢,但是安排俘虏家眷这些事情李从嘉倒是也放心叫他们去做,这也是确确实实能考验他们能力的事。

    当然李从嘉有着更多的想法,他此时就要为以后蓄力。李景遂和李弘冀两人在这一方面就要比李从嘉完备很多,虽然不是有完整的人才招揽体系,但他们早已经过了早期经营的阶段。虽然军队上银枪都要强过两人,但其他在人才的储备上却是不能比。

    人才的积累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他兴办的学堂就是一个,但此时他需要的是能够立即帮到他的人。

    榜文贴出的第三天,李从嘉却是见到了两个让他很意想不到的人。

    高元矩与邓及的出现让李从嘉很是惊讶,当然更为惊讶的还是高元矩和邓及两人,高元矩此时才知道去年救下他的居然是当今郑王殿下。

    两人都在惊讶之中带着微微的恐惧,要说最担心的还是邓及,毕竟在李从嘉与周宪去往江州的大船上两人因为妅文和瑞娘之事发生过矛盾,邓及因此还雇佣沙河帮刘继等人想来暴打李从嘉一顿。

    在见到李从嘉坐在正首位置之后邓及就后悔来这里了,他根本没有想到他曾经得罪的人居然会是如今如日中天的郑王殿下。

    邓及在去年的大考之后便名落孙山,虽然家中有意要他继续考功名,可他本人却是无心再读书,便带着家奴出来游山玩水,他们也是跟着唐军的步伐,先后进了苏州和秀州,在拿下湖州之后便又进了湖州。在湖州待了数日本想离开,看到李从嘉招贤纳士的榜文邓及就改变了主意。

    虽然名落孙山但邓及认为自己走的路比书读的多,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便自认为自己见识很广很有能力,因此便投了名刺准备成为郑王殿下的入幕之宾。

    与邓及不同,高元矩在去年因偷盗被下狱之后倒是没有被囚多久,被放出之后就没了去处,白鹿洞将他逐出,他倒是回家里住了半年多,但是整日里游手好闲的不思上进便被家中望子成龙的老父赶出了家门,在唐国他已经有了案底,从家中出来之后他便来到了吴越准备在吴越找些事做,哪里想到还没有找到唐军就攻破了湖州城。

    唐军拿下湖州之后一系列的措施倒是让他看出了湖州城可谓是百废待兴,因此他便留了下来,一直等着郑王殿下招募人才。

    两人看到李从嘉之后就都怔住不敢抬头,可是李从嘉早就在人群中认出了两人。对李从嘉来说他们也算是故人,便在未提前与两人打招呼的情况下将两人安排进了内厅等候。

    李从嘉则是在外厅里先考校其他前来投效的士子。

    高元矩和邓及两人倒是不曾相识,但此刻两人的表情都是相同,心里都在打着鼓,邓及怕李从嘉这时报复自己,高元矩则是有愧李从嘉的一番好心。

    从辰时一直等到午后一直不见李从嘉,两人都是心急如焚。

    李从嘉吃过午饭之后这才想起厅中还有两位故人。

    上午的考校十几人中只有两人让李从嘉满意,其余人皆是滥竽充数之辈。李从嘉心情也不是十分好进了内厅见两人居然躺在榻上睡了,微微蹙眉命人将两人叫醒,就见两人慌乱又忐忑的向自己行礼请安。

    李从嘉看着两人的模样,叹了一声,心道:都是烂泥扶不上墙!

    对高元矩这个人李从嘉了解很多,两人一路相识,他的每一个表现都被自己看在眼里,就算是他学识过人,李从嘉也不会用他,况且他学识只是一般。邓及这个人李从嘉虽然不了解,但是李从嘉对他也没有好印象,玩弄女子感情不负责任,没有担当。

    他将两人留下只是想简单的叙旧而已,毕竟也算是一场相识。

    “元矩可还记得我?”李从嘉坐下笑着看了一眼高元矩问道。

    “自从江州一别,小人时时刻刻将殿下放在心里……。”高元矩恭维着回道。

    李从嘉不禁一笑直接说道:“你在江州所做之事本王也有所了解,你若是能够用心读书倒是能够取得一番好成绩,可是你自身定力不够,没有长性,无论做什么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无论谁提携你都是无法成大器的,如今你来湖州,本王要的是对百姓有用的人才,元矩并不合适。”

    高元矩没有想到李从嘉会直接拒绝自己,感觉脸上烧的厉害刚刚要说话找些借口便听李从嘉又说:“元矩若是在湖州游玩本王欢迎,若是想为本王效劳那就付出自己的努力,端正自己的态度……,三两年之后本王再来看你的变化……。”

    李从嘉在两人面前已经说的很明显,他明确的给高元矩关了门,邓及听得出,高元矩自然也听得出来,犹豫良久不敢违抗李从嘉便点头应着。

    李从嘉与高元矩说完便吩咐府上管事给他拿了二十两银子让他离开。

    看着高元矩的背影李从嘉才又与邓及说道:“邓及,你可还记得本王?”

    “小人记得。”邓及恭敬的回道。

    “记得便好。”李从嘉微微一笑。

    不等李从嘉多说邓及便低声说道:“小人自知才疏学浅没有能力为点小效劳……,小人就不再叨扰了。”

    李从嘉看邓及倒是很有自知之明,比刚刚的想要依附于自己的高元矩倒是清醒的多,便笑着说道:“你家境丰厚,年纪还小,还可以去读书考功名,没有必要来本王这里做宾客。”

    “小人多谢殿下指点。”邓及说道。

    李从嘉不能厚此薄彼,也给了邓及二十两银子,叫他在湖州城中好好游玩,然后也将他打发了出去。

    正文 第204章 相思病

    更新时间:2013-2-23 8:26:24 本章字数:3298

    (求推荐,求红票)

    高元矩离开之后倒是久久的徘徊在李从嘉府邸之外不肯离开,他依旧没有死心,自知考不上功名他便想借着李从嘉的势往上爬,正在犹豫如何再借口进府时便看到邓及出来他闪身躲起,很怕被邓及看到他还在这里停留。

    邓及如愿的离开,他倒是欣喜没有被李从嘉借口责罚报复,但他却认为李从嘉也是个小人而已,他认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都在那里摆着,只是因为两人之前的矛盾,李从嘉才……,就算是李从嘉用他,他还不想留下……。

    见到邓及离开,高元矩犹豫良久终是再次敲开了李从嘉的门。

    府上管事也是刚刚才被李从嘉请来,对李从嘉及其身边之人都不够了解,他还是今日第一次见到高元矩,并不知两人的关系,见高元矩去而又回以为他有要事,便将他请进了前厅,然后又去禀告李从嘉。

    这会儿李从嘉正在书房内看着每日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文书,听说高元矩又来便皱眉说道:“就说本王有要事不见客。”

    管事才转身,李从嘉想起高元矩这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倒是极有韧性就像那牛皮筋一样,他今日不见明日还得来烦着自己,便叫道:“将他叫进来吧。”

    管事应了一声便往外走去。

    高元矩整理好衣衫又扶正幞头,跟在管事身后说了两句客套话这才进了书房。

    李从嘉在湖州的宅子很小,高元矩借着这个机会倒是将这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