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科幻小说 > 鬼雨仙踪 > 鬼雨仙踪第84部分阅读

鬼雨仙踪第84部分阅读

气,心中十分欢喜。暗道:“这冤家终于开窍了!他要肯听我的话,遇事多一分灵便,少一分执着,前路就会变得光明许多!”

    两个人匆匆飞离仙人城。在三十里外一个遍地芳草的山谷中停下来。

    英台放出蝴蝶“翩跹”自动采集花蜜,自己却与山伯坐在阴凉的树荫里,取出酒壶晃了晃,口里笑道:“梁兄,尝尝这仙酒怎么样?”

    她一面说,一面取出一只精致的琉璃杯,同时将酒壶递在山伯手里。

    山伯手捧酒壶四面巡视,眨眨眼睛笑道:“我觉得不太稳当。当心酒味太香,招来仙魔捣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就不好玩了!”

    英台莞尔一笑:“我刚才察看过,方圆五里之内。没有一个人影,我不信这酒味能飘出五里之外。”

    “那好,我们就打开尝尝!”

    所谓酒壶,乃是一个精致的玉壶,上面有个雕刻细腻的檀香木塞子。

    山伯小心翼翼的拔出塞子,便有一股奇异地清香飘出来。

    那香味似麝如兰,初闻似不如杜康酒醇厚,再闻或

    台所酿百花酒轻灵,然而那股子香气却能深入骨髓里三尺,食不甘味,夜不能寝!

    英台将琉璃杯递了过来。

    山伯小心的倒了小半杯,然后将木塞塞了回去。

    “呀,一闻就知道是好酒!”

    他将杯子凑近嘴边,轻轻啜了一小口,忍不住又叫一声:“好酒!”

    酒一入口,满口生香!四肢百骸都仿佛醉了!

    于此同时,一股暖流直入胸腹,似乎有一团火焰,在腹中四处流窜,上下翻滚,从脾胃至丹田,然后在两肾之间跳跃,每跳一记,都有一偻阳和之气生出来!

    阳气渐渐升腾,聚于胸中,散于四肢,身上的阴寒之气渐渐消了。

    不一会儿,酒劲下去,山伯觉得浑身舒畅!

    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仿佛整个人又活了一遍,那么轻松,那么舒爽,那么有力!

    他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爽快!”

    英台看着他清晰红润、生机勃勃的面颊,心中无比欢欣,急切的问道:“梁兄,你感觉怎么样?”

    山伯面带微笑正待答话,忽听蝴蝶“翩翩”清脆的声音响起来:“恭喜主人,您身上有阳气了!”

    “真地?有多少阳气?”

    “主人现在拥有阳气三十点。除此之外,还有阳魂千点,阴魂五百点。”

    “我这么快就有千点阳魂了?这仙酒还能大补阳魂?”

    “是的,先将您地阳魂补足千点,剩下的转化成阳气!”

    “奇怪,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地阴魂?不是说阳魂足,阴魂就消了吗?”

    “人身分阴阳,有点阴魂不是坏事。那是您本来就有的,还要您自己转化。不过有件妙事,鉴于您的阳魂已足,以后每转化一点阴魂,都会跳过阴魂,自动变成阳气!恭喜主人,您已经发生了质变,从体质上讲跟有灵肉齐全的人类差不多了!换句话说,您已经以灵体踏上初级人仙地门槛!”

    山伯微微皱眉,心道:“怎么还有初级人仙的说法?”

    蝴蝶翩翩与他心意相通,当即解释道:“等您的阳气超过五百点,才可以算作高级人仙,满千点则算人仙大成,可以转修‘地仙’。到那时,您需要将阳气转化为元神,也就是道家所谓的‘炼气化神’。接下来,等到阳神修满,自然而然就成了‘神仙’。最后,如果将阳神凝聚为神丹,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以修成‘三清天神’,那是最高级地神仙,也是人人颂扬的大神。”

    山伯放下心来,笑道:“我总算有了阳气了!可惜还没有阳神,对吗?”

    “主人莫及,您还没修满阳气呢!怎么会有阳神?”

    “也是,凡事要一步步来。”

    “主人有了这些仙酒,可以进步很快。可是有件不好的事,您也要知道。”

    “什么不好的事?”

    “您的佛心下降了一些,增加了十年的罪孽!”

    “啊?”山伯吃了一惊:“就因为没把酒还回去?这……这事怎么办?”

    玉碟默然,不说话了!

    英台握住他的手臂,心中懊悔,眼中盈盈含泪:“梁兄,都是我的错!这份罪责,都应该我来承担,可是我的佛心为啥降得很少呢?”

    山伯不忍看她难过的神色,伸手拥住了她,微笑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不要紧,我的罪孽本来就重,虱子多了不咬人,也不怕再增十年!等我领悟了‘立地成佛’的道理,说不定一夕之间就能解除呢!”

    第281节 名门望族

    行徐徐柳树旁,

    路有旋风绕池塘,

    此日万鬼开颜笑,

    家家户户上坟忙。

    七月十五,乃是民间鬼节最关键的日子,同时也是道家的“上元节”,佛家的“盂兰盆节”。

    古人言“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又有诗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总而言之,这一天很重要,不论对鬼,还是对人,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节气。

    对于山伯这样肩负重任的人来说,更是尤其如此。

    这天一早,天刚亮,他就偕同英台上路了,匆匆飞往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一路之上,他看到众多的鬼魂,东游西荡,上蹿下跳,仿佛无头苍蝇一般。

    阴气弥漫,天空灰蒙蒙的。

    路上的行人很少,多的是各路的鬼魂。

    山伯一边走一边瞧,发现绝大多数的鬼还是比较老实的,由于出关前领受了佛宗的法谕,不敢祸害百姓。他们要么聚集在田间坟头,要么围绕在屋前屋后,趁机享受子孙辈供应的祭品。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有少数的妖魅不太地道。有的龌龊鬼跟在人身后,一面吐口水,一面做鬼脸,甚至伸手拉女孩子的辫子;有的溺水鬼居心叵测,时不时在河边逡巡,盼着拉个人替死,至少也能增加点阳魂。

    群鬼纷纭,群魔乱舞,到处都是从地狱跑出来的幽灵,山伯也没有精力去管那么多。只是打心里盼着老百姓都守在家里,若非必要千万不要外出。

    不久赶到陈君阳夏,此时的阳夏不比后世的衰落,位居中原的心脏地带,还是一个繁茂的大城,人口众多,方圆几十里住满了人。因此要想凭空找到谢家。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空中地下都是鬼,随便拉一个出来问话还是很简单的。尤其是那些鬼多数出自本地,别说问谢家这样的大族,就算是小户人家的祖宗八代,都能打听清楚。

    山伯一眼看到询问地对象,那是是一个坐在屋顶手捋长须头发花白的老头。

    老头神色欣慰,面带微笑,似乎对子孙后世的生活很满意。

    “老人家,我想问一户姓谢的望族。祖居在哪里?”

    老头手搭耳边侧耳倾听,睁着一双昏花的眼睛,望着两人道:“什么?你问谢家的祖坟?你想去做啥?哎,我跟你说小伙子,谢家祖坟万万去不得!除了谢家自己人,没有人敢去那里!”

    山伯有些奇怪:“老人家,为什么呢?”

    老头颇有些自豪的意思。似乎因与谢家同住于阳夏而得意,口里“呵呵”笑道:“谢家可是我们这儿的名门望族。祖上十代都有名气,单是皇帝钦赐的丰碑啊。就有十几座!还有一些刻满了阴文、阳文地墓碑,就凭那些碑,就能镇住各路鬼魅了。”

    山伯觉得愈发的好奇:“喔?竟有这种事?谢家的祖坟也成了圣地?”

    老头笑着点头,接着又道:“你们是外来的吧?不知道不奇怪!我们本地人都知道。谢家祖坟有一块镇妖石,听说是从天上的神仙赐下来的,不但能驱鬼,还能镇妖呢。你们俩看着面善。千万别误闯进去,进去就出不来了!”

    英台在旁莞尔一笑:“老大爷,我们要问的乃是谢家地府邸,不是他家的陵墓。请问谢家人住在哪儿?”

    “喔,你问谢家啊?”老头儿又问了一遍才弄清楚,答道:“从这里一直往西南方向走,大约五六里路,就有一片高宅大院,前后数百间房子,那都是谢家地祖产。”

    “多谢您老指路。”

    山伯转身想走,却被老头儿唤住。

    “等等,我再跟你们说一句,那谢府也不是闹着玩的,名门大族,镇宅地法门也多,你们可不要乱来啊!”

    山伯闻言略有些担心,问道:“您说谢家有镇宅的宝贝?会是什么宝贝?”

    “这个……我也不知道……嘿嘿,生前高攀不起,死后更不敢去了……”老头讪讪的笑了笑,望了两人一眼,道:“我看你们做鬼没多久?是不?可不能四处乱走,一定要小心点儿。若是碰见镇宅弓、桃木剑、斩妖斧之类的,起码避开十丈开外,才能安稳一些……”

    山伯一面听一面点头:“多谢您老提醒,我们晓得了。”

    英台也跟着笑道:“祝您老子孙万代,越来越兴旺。老人家,我们要走了!”

    老头眉开眼笑起来:“好,好,你们要当心。”

    离开当地,直奔西南。越往前走,两人见到地鬼魂越多,等到看见那高挂“谢府”匾额的高宅时,他们惊讶的发现,眼前聚满了鬼魅!身影曈曈,赢千赢万。

    成千上万的鬼魂聚集在谢府周围,距离府邸三四十丈,就站在那里,也不说往前走,也不说往后退,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一团又一团,人人眼瞅着谢府,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这是做什么呢?”

    “不知道,先观察一下再说。”山伯摇头,悄悄往前走,接近众人,想听

    在说什么。

    英台一面走,一面功聚于耳,凝神细听。

    她的功力已经相当高了,隔着好远就能听得真真切切。

    只听有人笑道:“张老哥,你还有孙子供奉,不像我们断子绝孙,你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英台辨认方向看过去,却看见一位年约六旬面色晦暗的黑瘦老翁,声音低沉的答道:“唉!别提了!我那儿孙不走正道,都是败家子!当年我走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三十亩良田,谁知就这么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就弄得家徒四壁,连自己都养不活,哪有钱财供奉祖宗?我等了好几天,家里连一刀纸、一点酒水也没有,只能来这里打打秋风了!”

    旁边一人高声赞道:“还是谢家好!每年都能开斋救生,不但救人。还能济鬼,这样的大户人家,才该兴旺发达。”

    还有人随声附和:“是啊!是啊!我们也该知足,都是孤魂野鬼,能沾点香火就行了,可不能不知道好歹!你看那边一群,看见了吗?留一副大胡子的那人,一看就不是好东西!我刚才听见他跟人说:‘一定要冲进府里去,只要能冲进谢府。靠近谢家人,哪怕摸上一把,就能平添百点的阳气!’你说可不可恨?”

    先前说话低沉的老翁恨恨的骂道:“一群该死的混蛋!他得了百点阳魂,人家姓谢的就倒霉了!惹怒了谢家人,让我们连一点香火也享受不到!”

    “他们还说,若能迷住谢家地女人,附在他们身上。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甚至都不用回归地府了!”

    老翁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眼睛几乎冒出火来:“他娘的。想得倒美!也不看看谢家的镇宅法宝!让他不得好死!”

    “哎,老哥。记得你年轻时是谢家的庄户,曾经租他们家地种的,你闺女还在他们家做过几年的婢子,可曾听说他家有什么厉害的宝贝吗?门口的铁八卦、石狮子、镇宅弓、桃木剑我们也看见了。你就说说有什么罕见地宝贝吧,希望能镇住那些歹人。”

    老翁眼泪汪汪的道:“你怎么又惹我伤心?我那可怜的闺女哟,她在谢家过得好好的,谁知被一个后生勾了魂!出来没几年。就得病死了!我那闺女最知道疼人,她要是还活着,我也不至于连个烧纸的人也没有……”

    旁边人低声劝道:“哎,都过去多少年了,你就别伤心了,就说说谢家的宝贝吧。让我们解解闷儿。”

    老翁抹了把眼泪,道:“我闺女说……谢家有三宝,一个是化煞玉葫芦,二个是子母戌方鼎,三个是……好像是一部经书,也不知道叫啥名字,我闺女也没见过……只是听说,一旦谢家老爷念起经来,所有的鬼魂都不敢靠近十里之内!谢老爷就凭那部经书得了道了!”

    英台听到这里,禁不住吃了一惊,赶紧拉住山伯,将得知地信息告诉他。

    “一部经书?”山伯心道:“或许是一部佛经,也不知是哪一部?若是佛经,我应该不怕。毕竟,我念诵过几万遍《大般涅盘经》,也算是小半个佛门弟子了。”

    正在这时,忽见谢府紧闭的大门“吱呀”打开了!

    四个身材虬劲地汉子抬着一个硕大的三脚炉鼎走出来。

    耳边传来众鬼地哗然叫声:“来了,来了!终于等到了!”

    “太好了,我还以为今年不弄了呢!”

    四个汉子将炉鼎摆在门前二十丈外,转身进府,又陆续搬来大堆的香烛纸钱,一样样投入炉鼎内。

    不一会儿,烛火燃起,香烟缭绕,烟灰飞腾在半空里。

    众鬼纷纷凑近前,争着享受烟火。

    过了片刻,又有人抬出几张八仙桌,摆上水果牺牲,各类祭品。

    再然后,甚至从远处走过来一队身着袈裟的光头和尚,坐在府门前,高声诵经。

    众鬼享受了烟火牺牲,心里安静下来,一个个坐在地上,听那些和尚念经,口里纷纷赞道:“好人啊!听了这些经,至少几个月不觉得难受,再回地府也能撑过去下一年了!满家子好人!愿满天神佛保佑谢家,让他们家族兴旺。”

    山伯和英台在那里看了一阵子,心里盘算着怎样进府。

    英台乃是小仙,早已是纯阳之体,并不属于阴鬼,进去应该不难。

    山伯身上集聚了一些阳气,还有千点的阳魂,以及几百点阴魂,可以说是半鬼半仙,要想进府,可能有些麻烦。

    不过他也不愁,因为他还有蝶衣呢。身着蝶衣,不但能飞行疾速,还能够挡住不少地罡气。想来问题不是太大

    山伯看看天色,时候还早,才是午时,距离夜半还有六个时辰,就牵着英台的纤手,在谢府周围走动。

    谢府围墙上画满了八卦,墙根摆了“九星太岁化煞钱”,墙头还挂着铜铃,单是这些东西,就能挡住绝大多数的鬼魂,令他们远远避开。

    山伯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守护薄弱的地方,便在无人之处披上了蝶衣。

    第282节 婴啼不休

    只蝴蝶穿越围墙,飞在谢府上空。

    由于山伯启动得太快,使得府门上悬挂的镇宅弓、桃木剑都没有来得及发动,倒是挂在墙头的铜铃“叮铛”响了两声。

    因为是大白天,正是阳气旺盛的时候,铃声倒没有惊扰谢家人。

    谢家人都守在屋里,读书的读书,做活的做活,一副心平气和不为所动的样子。

    双蝶在高堂深宅里飞舞,只是盏茶功夫,就找到目的地,听见婴儿啼哭的声音。

    哭声很响,惊天动地,仿佛饿了三天一般。

    那哭声显然很少见,慌得谢家的妇人跑来跑去。

    上至老太太,下至小丫鬟,十几个人聚在一个宽敞的大房里。

    耳听苍老的妇人问话声:“哎呦!小乖乖,这是咋的了?怎么一直哭个不停?”

    一个年轻的妇人答道:“不知道啊!都三个月了,从生下来起,这孩子就一声不哭。谁知道一哭就哭得这么厉害,真是吓死人了!”

    “吃奶了吗?”

    “吃得好好的,我这两边奶都吃空了。”

    “会不会生病了?”

    “你看这小脸儿,还是水灵灵的,身上也没有痱子、疹子的,不像生病的样子哩。”

    老太太又催问:“去请大夫了吗?”

    门口一个小厮答道:“回老太太的话,府里的谷大夫刚好请假回乡了,还要过两天才能回来。”

    老太太急道:“那就去外面请!诺大的阳夏,难道就没有良医了?还不快去,站在那里做什么?”

    小厮委屈答道:“外面的也去请了。医家说天儿不好,路上不干净,不肯来。要到明早才能过来”

    老太太怒道:“多加银子!再去请!请不来大夫,你就别回来!真是没用!”

    小厮吓得匆匆跑开了。

    然后一屋子人争着去抱哭泣的婴儿,变着法子哄逗,希望孩子?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