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明初风流 > 明初风流第23部分阅读

明初风流第23部分阅读

说,有一次,居然真让他发现京城中竟有一家没贴春联。经过了解,原来那家的主人是阉猪的,一直很忙,傍晚回家还没来得及找到代笔人。朱元璋那天的心情也很好,一时高兴,就代为这家人写了一副别具一格的春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副对联妙用数字“双、一”,既切合阉猪人的职业身份,又不失帝王的霸气,含蓄而幽默。据说,自此以后,天下文人都戏称朱元璋为“对联天子”。

    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今南京)建都,为了增加国家税收,尽快使国家富强起来,这位贫民出身的皇帝竟然想了一个馊主意,以国家名义,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称大院,朱元璋还亲自为大院题写对联,鼓励“商贾之士”到此嫖娼,曰: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让老朱万万没想到的是,商人精明得很,并不领他的情。反倒是在朝文武官员趋之若鹜。这些官员自从有了大院后,每天下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青楼去逍遥,据说一时间形成了百官争嫖的“壮观”景象。国家不光捞不到半点税收,官员中有些人还用“公款消费”掏空了国库。更为严重的是,官员们每天“上班”必谈嫖论经,根本就无心政事。

    勤勉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局面,自然是气愤不过,一纸命令道:“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之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

    然而“国营妓院”是停办了,私营妓院却如雨后春笋一般满地开花,秦淮风月从此繁荣昌盛,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呵呵,当然了,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

    “这……”一听朱元璋要考究自己对联功夫,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如诸子百经之类的文献,刘子风心中镇定了许多,他淡淡一笑,道,“承蒙皇上夸赞,草民愧不敢当,烦请皇上出对!”

    朱元璋显然也很满意刘子风的镇定,要知道,一般人第一次看到自己,都会被自己帝皇的威严吓得有些进退失据,头脑发蒙,即使腹中真有丘壑,也可能十成文采去了七成,如今这刘子风居然表现的这般荣辱不惊,着实让朱元璋刮目相看,暗赞媚儿果然是挺有眼光的。

    “朕出身贫寒,少年时没有机会拜师上学,但却时常溜到村中的私塾旁偷偷地听课,私塾先生尤喜楹联,这时日久了,朕也就跟着爱上了楹联。朕还记得,先生曾经偶发灵思,出了一个对子,曰:‘三土考老者。’而后却苦思不得下联,朕自登大宝以来,也曾经将此对考教过不少的四才子,奈何却依旧不得剑合!今日子风既有京师第一才子之称,希望你能够想出这下联来,不至令朕失望啊!”朱元璋娓娓说道。

    在场的刘三吾方孝孺几个文人不禁都皱起了眉头,这个上联他们不是没有听过,而是太熟悉了,因为朱元璋就曾经拿这个对子来让他们对,但是这么久了,他们却依旧没有想出来,心中暗叫惭愧之余,同时也如朱元璋一般,开始对刘子风充满了期待。

    连永嘉公主都不禁睁大的眼睛,希望自己的未来女婿能够在父皇面前大放异彩,从而博得皇帝的欢心……

    *首发,支持正版*

    o(n_n)o求点推荐票!

    098 妙对下联

    “三土考老者”。

    刘子风趴在软榻之上,也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此联句乍一看,似乎是普通至极,但是再仔细一想,就会发觉,难,相当的难,“考老者”三个字中,都含有一个“土”字,而且由于这上联只有五个字,其中已经含有了“三”这个数字。要想在下联中出一个数字对应这个“三”数,且不能够再用“三”,同时还要与其后嵌“土”字的“考老者”这对仗,就相当的有难度了。

    刘子风曾经看过一副相类似的对联,虽然不是这种嵌字联,当时与此联的这种数字对仗则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副对联的上联是“三光日月星”,下联则是“四书风雅颂”,上联的数字“三”对应“日月星”,下联的“四”则是对应“风雅颂”,之所以是“四”,那是因为,“风雅颂”中的“雅”则分为“大雅和小雅”!

    “刘子风,你可想出下联来?”朱元璋笑道。

    “这……回皇上,祈容草民再思量思量!”刘子风皱眉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没有指望着刘子风能够应声就对出下联来,这句上联这么多年来不知道难倒了多少的才子文人,若是刘子风一听之后,就立刻对上,那岂不是显得天下读书人太过无能了,朱元璋甚至做好了刘子风对不上来的准备,实际上他心中抱有的想法,更多的就是要让刘子风对不上来,否则他也不可能一开口就出一句他自认为是绝对的对子让刘子风去对,朱元璋知道,年轻人有傲骨,年轻气盛,甚至会恃才傲物,《礼记-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年轻人若不经过打磨,以后很可能在遇上一次挫折之后,就一蹶不振了。

    就在刘子风苦苦思考的时候,一个娇小地人影忽然在御书房外探头探脑,那些守门的侍卫和太监们,居然没有人来阻止她,

    朱元璋刚好也是在等待刘子风思考,正无聊之际,因此眼神自然四处游离,顿时立刻让他发觉了那个身影,能在皇宫之中,还如此调皮,还能够有谁,朱元璋故意板下脸来,喝道,“外面是什么人,鬼鬼祟祟,还不进来!”

    “呀!”门外传来一声清脆的轻呼,然后就见那人影急速的往后退,似乎想要逃跑,不过皇帝已经要她进来了,自然有人拦阻他,果然,立刻有一个老太监飞速的拦住来人的退路,躬身说道,“郡主,皇上传召!”

    那人娇嗔一声道,“王公公,你让开,本郡主有事要做,迟了拿你试问!”

    “湘云,还不快进来!”朱元璋笑道。

    那个名叫湘云的小女孩立刻嘟嘴走了进来,那模样,着实是粉嘟嘟的可爱,进来后,小女孩立刻向朱元璋、朱标以及永嘉公主等人万福道,“南平见过皇爷爷,见过父王,见过姑姑!”

    王公公也跪在地上,叩首道,“老奴王龠,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湘云,此是议政要地,你又岂能擅闯,真是胡闹!”朱标一见来人,忍不住气道。原来这个如同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是那太子朱标的幼女——南平郡主朱湘云。

    朱标有八个子女,刚好对半分,四个男,四个女,只是长子朱雄英于洪武十五年(1383年)五月薨。年仅八岁。朱允文则是他的次子。

    朱湘云如今年仅十岁,与一般的皇家子女不同,她特别的机灵顽皮,尤其喜欢听朱元璋讲述当年他戎马关山的英雄事迹,朱元璋也是个老人了,只有从这朱湘云的身上,他才能够感受到帝王之家所没有的那种怡儿弄孙的乐趣,因此对这南平郡主是分外的疼爱,甚至还让她长期住在宫中陪伴左右。

    “诶——”朱元璋一摆手,示意朱标莫要责骂,正要说话。

    永嘉公主已是笑道,“原来是湘云啊,你这孩子,倒也顽皮,偷偷前来也就算了,还要父皇三番两次催促,这才进来,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就在这是,刘子风的眼睛突然一亮,嘿!太好了,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永嘉公主,想不到这个令自己头皮发麻的熟女公主,居然能够给自己灵感。

    朱元璋说道,“湘云,你跑到这里来,想要做什么?”

    朱湘云眼睛滴溜溜的往刘子风身上瞧,显然对这个年轻公子居然“大咧咧”地趴在御书房中感到十分的好奇,口中却是说道,“皇爷爷前往紫金山到现在都已有两天时间了,湘云想您了,所以过来看看您!”

    明知道她口中所言不实,但是朱元璋依旧是老坏宽慰,似乎连几天甚是不好的心情都有些开朗起来,“好吧,你上来,坐皇爷爷身边来!”朱元璋对朱湘云可谓是疼爱到骨子里了,说的夸张一点,他的孙子孙女,多的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唯有这个朱湘云让他溺爱非常。当着这么多朝廷重臣的面,他都不忌讳,等朱湘云走近之后,朱元璋一把将其抱起,放在了自己的膝盖之上,惹得女孩儿咯咯咯的娇笑不矣。

    朱标心头苦笑连连,这个女儿,仗着父皇的宠爱,甚至都有些恃宠而骄,不将自己这个父王放在眼中了。

    “启奏皇上,草民想到下联了!”刘子风这时开口说道。

    朱元璋一愣,似有不信的说道,“什么?你想出下联了?”

    “是的!皇上!”刘子风自信的微笑着。

    “好好,那你快快将下联对来!”朱元璋忍不住催道。

    “是,皇上,草民这下联是‘五王弄琵琶’。”刘子风答道。

    “五王弄琵琶……五王弄琵琶……”朱元璋喃喃地重复了两句,终于眉目一展,拍案叫好道,“妙妙妙,好一个‘五王弄琵琶’,好一个‘五王弄琵琶’啊!”

    099 禁忌之对

    上联中,“考老者”三个土头,下联中,“弄琵琶”五个王字,当真是妙不可言。

    想不到刘子风居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自己苦思了几乎一辈子的绝对对出,朱元璋顿时对刘子风刮目相看起来,之前对于坊间的那些传言,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信,如今他可是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刘子风,你果然才思敏捷,有非常人的能耐,朕很惊讶尔能如此迅速的想出下联来,你可否告知朕,是如何想到这下联的?”由于这个上联自己曾经也出过给刘三吾对,朱元璋现在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刘三吾曾经将对子告诉刘子风,然后刘子风早早地就想出了下联来,直到今天自己问起了,才故作犹豫一番的答出。

    刘子风风轻云淡的一笑道,“回皇上,草民能够想出这句下联来,全都是公主给草民的灵感。”

    永嘉公主一愣道,“本宫给你的灵感?本宫什么时候给你灵感啊,适才本宫可从未与你说过话啊。”永嘉公主感觉一头雾水。连朱元璋也好奇的看着刘子风,希望他能够解释一下。

    “皇上,适才这位郡主进来之后,公主曾经说了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公主殿下,就是您的这一句话,给了草民灵思!”刘子风侃侃说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香山居士白乐天的这曲《琵琶行》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草民对此曲甚是喜爱,因此公主一说出‘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句话之后,草民立刻就想到了‘琵琶’二字,因而才有了这下联之对。”

    “哈哈哈,想不到你居然只是因他人一句无意的话语,就能联想了这般深远,朕深感佩服,深感佩服啊……”朱元璋抚须长笑,甚感开怀,他眼睛无意识的瞥了一眼那个跟着朱湘云进来,现在还跪在地上的王龠老太监,见他满身的尘土,心中好笑,这王龠是朱湘云的跟班,现在心想如此狼狈,定然是自己怀中的这个小丫头搞的鬼,朱元璋忽然心中一动,顿时笑道,“好,刘子风你可听好了,朕忽地又想出一句上联来,还请你再对上一对。”

    “请皇上出对!”刘子风恭敬的说道。

    朱元璋指着满身尘土的王龠老太监说道,“这个老太监,叫王龠,那朕就以他为题,出一上联,这上联是:‘王老者一身土气’,哈哈,快对下联来!”

    从这句上联就可以听出,这分明就是刚才那句“三土考老者”的一种演变。“王老者一身土气”,这句上联的前三个字“王老者”,每一个字中,都含有一个“土”字,加上现在老太监王龠一声的泥尘,既合情,又合景,端是精妙非常,朱元璋说完这上联之后,也是忍不住一阵洋洋得意,显然对自己能够突发灵感的想出这么一句绝妙的上联而感到欣喜不矣。

    刘子风呆呆地盯着朱元璋看了半晌,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过终究还是低下了头去,低声说道,“回皇上,草民想不出这下联来!”

    “哈哈,没关系,没关系,你能够对出刚才那句上联,已经能够看出你在楹联方面的造诣非凡了,这句对不出来了,也在情理之中……”朱元璋因为洋洋得意,因此没有发觉刘子风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对,这几句话说完了之后,终于发觉了不对劲,顿时他一愣道,“刘子风,你为何这般神情!”

    刘子风连忙摇头说道,“没!没有,草民没有什么的!”

    “不对,朕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过来,走过的桥都比你行过的路多,说吧,你定然是有什么话想说,今日我们是在对对子,不是君与臣,而是同时好(第四声)联之人。”朱元璋说道。

    “呃……回皇上。其实适才草民已经想出了那下联来,只是草民不敢说!”刘子风咬咬牙,低声说道。

    “哦?”朱元璋顿时有些讪讪,刚才还自以为是地说你对不出来是很正常的,想不到还没有连句话,你就说你已经对出来了,这小子,还真……他妈的……不给面子啊……

    “何话你不敢说?”朱元璋问道。

    “这……草民这下联不敢说!”刘子风答道。

    “有什么顾忌吗?为何不敢说?”朱元璋越来越好奇了。

    刘子风低头不语,朱元璋干脆说道,“只管放心说来,无论是什么话,朕皆恕你无罪!”

    “此话当真?”

    “君无戏言!”

    朱元璋觉得有点不爽啊,怎么感觉这小子是在自己讨价还价啊。

    刘子风顿时松了口气道,“那草民先行谢过皇上不罪之恩。”刘子风顿了顿,这才说道,“草民那下联是‘朱先生半截牛形’”言毕之后,他陪着一脸的小心,看着朱元璋的神色,生怕他转身间就翻脸不认人。

    本来对于自己的孙子能够这么迅速的对出困扰了皇帝这么多年的绝对,刘三吾心中还骄傲不矣,想不到现在刘子风居然说出这么一句“大不违”的话来,刘三吾顿时感觉眼前一黑,恨不得现在就扑过来,抽刘子风老大一个耳刮子,你说不会就不会啊,这种话都敢说出来,真是活的腻歪了,不想要命啦!?

    要是换作一个人,刘子风的这句下联绝对是工仗至极,下联中的“朱先生”三个字中,每个字的上半部分,全都与“牛”字的上半部分相同,这不正是“半截‘牛’形”么?上下联的工整几乎是无可挑剔,然尔现在与他对对子的人是皇帝啊,要记住,此人也姓“朱”啊,加上朱元璋本身就长相奇丑,这么一来,这句下联岂不是有点暗讽皇帝的意思在内了?

    100 太子救场

    无论是什么朝代,对于臣民来说,皇帝的名字,就是最大的忌讳,当然了,除此之外。其他的敏感字、敏感词不是没有,但却并不多,秀才们做文章时,只要留心别去碰皇上名讳这个大地雷就行,至于其他的,倒是不用煞费苦心找其他词句替代。

    可是到了朱洪武的时代就不一样了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忌讳就格外多了起来。除皇帝的名讳外,许多词也是犯大忌的,那些舞文弄墨的人搞不好就会掉脑袋。

    朱元璋早年参加郭子兴的队伍,靠杀人放火而起家,因此特别忌讳人家拐着弯子骂他是“贼”,他对“贼”字的警惕简直到了神经过敏的地步。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代人陈书,写上表叩谢圣恩,中有“作则垂宪”。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提按察使撰贺冬表,文中有“仪则天下”。常州府学正孟清也是替上司捉刀,贺表中有“圣德做则”。我们这位洪武皇帝当时说话的口音大概是带一点他老家濠州的方言,那“贼”和“则”字基本上就是同音,于是怀疑这些人是讽刺他做过贼,便将这些拍马屁的人全部格杀。

    朱元璋年轻时当过和尚,因此也忌讳别人提起他这段自认为不光彩的历史,臣民们的上表中不许有和“僧”音相近的字,否则就会龙颜大怒,杀意顿起。因此那时候连“医生”都改成了“医士”。而且他这种忌讳扩大得让人摸不到边,有人上表中有“取法象魏”,他念成“去发”,去发不是当和尚吗?又是讽刺老子龙潜时当和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