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明初风流 > 明初风流第34部分阅读

明初风流第34部分阅读

关问题》第8“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中关于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地内容。)。

    而《射雕英雄传》中,公元1199年>: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生),郭、杨二位大侠对这样惊世骇俗、连当时大宋皇帝也没见过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们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一声:“兀那子,你哪来的进口食品?这零售价卖多少?”不过考虑到子曲三是桃花岛高足,见识武功均属一流,他比哥伦布更早到过美洲也没什么好希奇的。

    甚至可能还有比曲三更早到过美洲的:北宋时的契丹族英雄萧远山也给儿子萧峰捎带了若干花生作为下酒之物。萧峰在《天龙八部》里是个不折不扣地食肉动物,点菜动辄就是切几斤牛肉羊肉之类的。萧远山留下花生这样珍贵地稀罕外国食品,显然深有寓意——我中国人比哥伦布更早到达美洲在此有多一条证据。

    刘子风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花生是什么,只得含糊其辞地说道,“这个……花生嘛,其实就是民间的一种小食物,两位殿下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朱允文的这个问题,不过是个小插曲,之后刘子风再继续说的的时候,就没有遇到相似的问题了。

    金庸的这部《射雕英雄传》显然十分适合说给朱允文二人听,因为这部小说虽然是本武侠,但是比起其他的武侠小说,其历史底蕴显然深厚了许多,刘子风

    燥地一连说了半个时辰,终于在两个故事迷意犹未尽,匆匆告辞出宫去了。

    ——————

    日子过的很快。

    就这样。刘子风每日进宫侍读,然后再花上半个时辰给两位小主子说故事,时间一下子过去了两个月。

    此时,朝堂上又一次发生了大动荡,这一次,朱元璋将屠刀伸向了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

    明朝建立,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定官制、礼仪,监修《元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事无巨细,都要于李善长谋议而行。洪武三年(1370),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当时封公者一共六人,而李善长则在这六人中位居第一,授封制词中将他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而这一次,朱元璋要杀李善长的理由是——李善长是胡党余孽,谓其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罪则该死!

    所谓胡党,指的是发生在十三年前的“胡惟庸案”,胡惟庸,是以李善长推荐。被擢为太常寺少卿,后为朱元璋任命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地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曾在朱元璋处诬奏其j行,后竟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因福寿揭发,未能得逞。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此外,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籍。最后他的这一切行为,让朱元璋意识到了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于是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臣子们的权力,朱元璋还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胡惟庸死后,其谋反“罪状”陆续被揭发,为肃清“胡党”,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前后延续达十几年之久,因“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地开国功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南雄侯赵庸、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共二十一个侯爷。这些人,全部被朱元璋记录进《昭示j党录》,并且布告天下。

    而如今。他的屠刀终于又伸向了李善长。

    ——————

    太子朱标一脸愤怒地冲进了御书房。

    朱元璋正在审批奏折,一见朱标怒形于色。不禁心中一愣,他放下手中的奏本,问道,“皇儿,为何这般怒气冲冲!?”

    朱标虽然愤怒,但是礼数却也没有少,他显示向朱元璋跪拜之后,这才说道,“父皇,为何你要下旨,将韩国公一门连其妻女弟侄一共七十余人,全都捉拿下狱!?”

    朱元璋神色一僵,旋即有些生冷地说道,“李善长是胡党余孽,难道朕杀不得他吗?”

    “父皇!韩国公早已归隐山林,又何来余孽一说?!”朱标不忿地说道。

    “皇儿!”朱元璋有些怒了,“今日朕不想在谈这些,你退下吧!”

    “父皇!!”朱标悲呼一声,噗通地一声跪在了地上说道,““父皇这样滥杀功臣,有伤国家元气,也不利于民心的安定。再说韩国公只不过是曾经举荐过胡惟庸而已,他自身,并没有很严重的过时,如今他早已归隐,根本就无法左右国之根本,父皇您就开恩,念在他曾经是开国功勋的份上,就绕过他们吧。”朱标神情悲怯,可是理由却很充分。

    朱元璋嘴角抽搐,显然心中十分愤怒,但是对于自己地这个大儿子,他着实是疼爱,朱元璋深知以前的王位之争都是因为皇储的地位不稳定,所以在众多儿子中有意偏袒太子,使太子跃然于众皇子之上,为的是断绝其他皇子争位的念头,在朱元璋的努力下,果然是收到了奇效,朱标在众位弟弟眼里是父亲最宠爱的儿子,他们都认为江山一定会是朱标的。

    不过对于朱标的这份过于仁慈的心性,朱元璋却多少有些无奈,这一次朱标地请求,让朱元璋觉得这位已经确定为太子的朱标在政治上,还是十分地肤浅,他应该用更明白易懂的比喻来教育朱标。

    于是朱元璋大声叫道,“来人呐!”

    立刻有两个侍卫低头奔进,跪在了朱标地下首。

    朱元璋说道,“你们速速去找根荆条来!”

    “是皇上!”两个侍卫连忙又退了出去。

    朱标心头吃了一惊,暗想道,“难不成父皇要用荆条鞭挞自己?!”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咬牙又想道,“即使父王今日真要鞭挞自己,也要劝得父皇改变注意。”

    跪在地上的朱标,用力地握紧了拳头……

    126 太祖训子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虽然是在战乱年代出生的,但他出生时朱元璋已经有了一股不弱的势力,在他八九岁的时候,朱元璋自封吴王,并把他立为吴王世子。

    等到朱元璋称帝以后,更没有丝毫犹豫,于洪武元年,便立朱标为皇太子——可以说他自幼就是作为朱元璋的继承人培养的。

    且说朱标成为皇太子后,有人给朱元璋上书,请求按照元朝旧例,由皇太子兼任中书令——太子做宰相。

    朱元璋内心对于相权极为忌惮,因为元朝末期的时候,就是因为“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等原因将朝政弄得更加的天怒人怨,实际上朱元璋在杀胡惟庸之前的很早的时间里,他心中就开始盘算着要如何找个机会废除丞相制度,而后来,杀个胡惟庸后,立刻飞出了丞相制度,不过是借势发难罢了,而如果让皇太子兼任中书令,那么如果朱元璋有朝一日要废除丞相制度时,肯定会有不小的阻力,因此朱元璋就没有同意这个上书。

    尽管朱标没有成为宰相,但是这却不能够说明朱元璋不想让朱标多加历练历练,这从当时朱元璋任命的那些、围绕在朱标身边、对他进行东宫教育的众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朱标的期望甚深了。

    朱标还是个少年郎的时候,朱元璋就曾经特别下诏说:“东宫不另外设置官属,而由在任的各级官员兼任。”

    我们可以看看当时所谓“兼任”的那些官员,都是些什么人——当时的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当时的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当时的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除此之外,还有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林林总总,从上到下,从文到武,这个教育班子可谓是阵容华丽宏大,基本囊括了明初开国重臣中的最强阵容了。

    如此豪华版的东宫教辅阵容,一方面反应了朱元璋对于皇太子教育问题的重视,另方面则是因为朱元璋想要培养皇太子早早地学会如何驾驭群臣。

    朱标被封为太子的时候年仅十四岁,那时候那个未来和他儿子朱允文争夺皇位的四弟朱棣,还只是个八岁的毛头小子,甚至连封号都没有。而他,跟那些纵横疆场的开国功臣们相比较起来,同样也是显得十分的稚嫩,但朱元璋却说:“现在国家尚未安定,还有很多战事,如果朕领兵在外,则太子就要监领政务,负起责任来。”于是由朱标开始,明朝有了“太子监国”制度——其实从前的朝代中,也曾经有过太子监国的情况发生,但是那种情况,大多是发生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只有朱元璋创立的这个明朝,在立国开始不久之后,就立刻实行这一制度,后来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曾经五征大漠,也都曾让太子监国,遂使之成为定制,而这太子监国制度,从此就对明朝的历代皇帝的皇位继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过朱元璋对朱标太过宽仁的性格的不满,也由来已久。

    这朱标天性仁慈,为人友爱,秦王,周王曾经多次犯下可以掉脑袋的大罪,而朱标都为他们辩解开脱,使得他们得以返回封地。

    数年前,锦衣卫密奏,举报说晋王朱棡,意图谋反,晋王朱棡是朱标同父同母的弟弟,得知此事之后,朱标非但没有忌恨自己的弟弟居然想要争夺自己的权位,反而在第一时间跑到朱元璋的面前,泪流满面地跪着,乞求朱元璋原谅晋王朱棡。同时拍着胸脯保证说,晋王朱棡绝对不可能会大逆不道,意图谋反的。

    于是朱元璋就问道:“加入晋王要的是真的造反,你待如何处置?”

    朱标甚至没有多想,张口就回答道,“吾当用仁爱感化之。圣人云,‘仁孝为上重礼教轻刑法。’作为国之储君,当用仁爱之心驾驭天下”

    朱元璋一听,但是就起得差点跳了起,他几乎是戳着朱标的鼻子喝道,“一派胡言,他要是将仁孝牢记于心,就不会造反了!!天知道为何朕会生出你这样一个性格的子嗣!!”

    后来朱元璋就开始着试图要改造太子朱标的这种令他看不顺眼的性格,于是时常带着朱标,让朱标跟在他的身边,随他历练,还要求学他的雷厉风行和治国方略,以猛临民。

    然而朱标的行为,却着实让这个拥有着全天下生杀予夺的最高统治者无奈,就譬如,朱元璋让朱标断案,朱标的确很果断地将案件破获,然而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朱标非但没有严惩凶犯,反而还把把所有的犯人的罪责减轻一等,从轻发落。

    朱元璋很不满

    大的不满意,但是他总算是忍住了,没有将对朱标的露出来,而太子朱标也发现父亲虽然教自己儒家学说,做仁孝之君,但父亲自己却不这样做,父亲的言行不一,让太子感到了彷徨。

    而今天的这件事情,就像是一根导火索一般,朱元璋对朱标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

    等两个侍卫出去之后,朱标还跪在地上,朱元璋也没有让他起身,只是眯起了双眼,眼中的神色不住地变幻。

    朱标咬牙说道,“父皇,请您看在儿臣的份上,就绕过韩国公的性命吧,韩国公当年也曾任过太子少师,是儿臣授业恩师啊,父皇,你开恩啊!”

    “休得多言,今日朕,就要你明白明白,何为为君之道!”朱元璋哼了一声,语气生冷地说道。

    “父皇……”朱标不甘地叫道。

    “闭嘴!”朱元璋大喝一声,近年来他已经很少有发这么大脾气的时候了,一时间竟然须发皆展,神态好不威猛,朱标心中一怯,顿时弱弱地说不出话来。

    这是那两个侍卫已经低头小跑了进来,两人同时跪地叩首道,“会皇上,荆条拿到。”

    朱标身体微微一颤,来了吗?要开始鞭挞自己了吗?实际上朱标虽然是宽厚仁慈,但是从小身为太子,他基本上就没有受过几次皮肉之苦,因而此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畏惧的,但是一想到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人的性命,或许就在自己今日的一番就请之下就可定生死,朱标不得不强行让自己壮起胆子来。

    “行了,将荆条掷于地上,你们都退下吧……唔……让门外之人,全都退下,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准靠近御书房。”朱元璋向那连个侍卫命令道,毕竟现在是要教育太子,若是让下面的人看见了,不免有损太子的威严。

    “是,皇上!”两个侍卫连忙将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条丢在了地上,然后躬身迅速地退了出去,出去之时,还很乖巧地将御书房的门关上了。

    朱元璋严厉地眼神在朱标的身上不住地扫描,就在朱标愈发不清楚朱元璋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朱元璋突然说道,“皇儿,现在,你用手,将这条荆条给朕拾起来。”

    朱标一愣,这荆条不是用来鞭挞自己的吗?他抬头望向朱元璋,见朱元璋不再言语,眼神终于看向那条长长的荆条之上,望着那荆条上,无数的尖刺,朱标禁有些犹豫起来。

    “怎么?你不敢了?”朱元璋哼道。

    朱标顿时被激气往上涌,僵着脖子问道,“父皇,是否儿臣将这荆条拿起,父皇就会收回成命,饶过韩国公满门?

    朱元璋闭口不答,得到朱元璋亲口应允,朱标也是无奈,不过他显然不可能就这样被朱元璋用区区的一条荆条就给刁难住了,他之前甚至做好了被朱元璋鞭挞的心理准备,何况现在只不过是用手拿荆条。

    朱标生出那那只养尊处优的手来,弯腰就牢牢地抓住了那根荆条,尖厉的刺顺境就戳破了他手上白嫩的皮肤,渗出了一滴滴殷红的血。

    朱元璋目无表情,淡淡地望着自己的儿子,似乎想要看他能够坚持多久。

    鲜红的血滴很快地就滴到了地上,朱标只觉得一阵阵锥心般的疼痛从手上传来,他的身体不可遏止地颤抖了起来,一时间既想立刻放手,不再受此痛苦,一时间又生怕若是此刻松手了,就错过了拯救韩国公一门的机会。

    “好了,你松手吧……”朱元璋突然叹了口气,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脾气好的出奇地大儿子,居然也会有如此倔强的一面。

    朱标摇摇头说道,“父皇,那您是否能够饶恕……”

    “够了!”朱元璋又忍不住怒道,“你莫以为自己不过是抓着一根荆条,就能够让朕改变心意,哼——即使你一辈子抓着它不放,朕也不会答应!”

    “父皇!……”朱标悲泣一声,终究还是松手放开了荆条。

    朱元璋心中暗松一口气说道,“皇儿,你可知道,朕为何要让你用手去抓那荆条?”

    朱标疼得大汗淋漓,口中却是说道,“父皇是要责罚儿臣!”虽然此时已经松手放开了荆条,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尖刺留在了朱标的手掌之中,疼痛感,实际上并没有比抓着荆条的时,减弱多少。

    朱元璋又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你还是没有明白朕之深意啊,荆条上上有尖刺,朕要你拿住它,你就会刺破手上的皮,最后还不是一样,不得不丢开它。而如果朕将荆条上所有的尖刺都削光了,当你伸手去拿起的时候,还会觉得疼痛吗?你现在应该明白了吧,朕之所以要杀李善长等人,就是为你除刺,朕是完全为你以后的治国大业着想啊!”

    127 朱标自尽

    标愣了愣,显然没有想到朱元璋做这些事情,居然全自己,朱标呆呆地想了片刻,却还是觉得有些接受不了,他觉得父皇居然是靠着滥杀大臣,来扫除自己日后做皇帝时的障碍,这显然是杀鸡取卵,十分的不可取的。

    朱标顾不得手上的疼痛,有一次跪下,连连叩头说:?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