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15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15部分阅读

    心中焦急,百般挑战,又送给司马懿一套妇女服饰来羞辱他,司马懿还是按捺住自己的怒火,想方设法约束住部将,就是拒不出战。这时,配合蜀军进攻的东吴10万大军出师不利,久攻魏军重镇合肥不下,战将孙泰被射杀,吴军便撤退回国了。

    吴军这次出兵虎头蛇尾,使诸葛亮的蜀军又成孤军。加上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见难以取胜,心中更加焦急。他平时身体就很虚弱,又事必躬亲,大小事都要亲自处理,因此十分劳累。现在司马懿深沟高垒不出战,诸葛亮进不能战,退不甘心,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禁郁闷致病,积劳成疾。

    病倒之后,诸葛亮知道自己这场病来得凶险,就给刘禅上了奏章,报告病情,还附上一份密奏,说“我如有不幸,后费可托付给蒋琬”。诸葛亮又把杨仪和费祎等人叫到身边,把他死后如何退兵的安排细细叮嘱一番。

    几天后诸葛亮病情恶化去世。诸葛亮去世之后,丞相长史杨仪总统军事,指挥蜀军撤退。司马懿得知消息,忙率军追赶,被杨仪用诸葛亮留下的计谋杀退。

    北伐大军回到成都后,刘禅为了表彰和纪念诸葛亮生前的品德和功绩,封赐他谥号为忠武侯,又依照诸葛亮的遗愿,将他葬在定军山。

    二、后主无能亡国之囚

    刘禅处理完诸葛亮的丧事之后,任命丞相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兼益州刺史,后来又拜大将军,接替了诸葛亮的职位。蒋琬才干出众,老成持重,在新丧丞相,群情惶恐之际,抑制自己的悲痛,镇静自若地处理政事,有条不紊。于是在朝廷中逐渐树立了威信,形势也逐渐安定下来。

    蜀汉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正月,刘禅立皇后张氏,大赦天下,改元为延熙,尔后,又立儿子刘璿为太子,刘瑶为安定王。这时后主已不再受诸葛亮的严格管教,而蒋琬实际上根本约束不了他。因此,其贪图享乐的劣根性日渐发展。他经常带领宫人宦官外出游玩,又令人在内宫广置声乐供自己赏玩娱乐。

    蜀汉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冬十一月,蒋琬病卒,刘禅自摄国事,而以费祎继任大将军辅政。

    由于蒋琬、费祎执行稳健政策。加上魏明帝死后曹魏内部政局动荡,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杀死曹爽,夺取了魏国实权,他们忙于镇压异己势力,顾不上伐蜀,因此,在10多年间,蜀魏间没有发生规模较大的战争。

    蜀汉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春天,曹魏右将军夏侯霸惧怕司马氏诛杀,叛魏逃奔蜀国。夏侯霸乃曹魏名将夏侯渊之子,夏侯渊与曹操是连襟,因此是曹魏宗室。当初,夏侯渊守汉中,被刘备率军打败杀死,因此夏侯霸与蜀国有杀父之仇。可夏侯霸的从妹嫁给张飞为妻,婚后产下一女,长成之后,嫁给刘禅当了皇后,因此,夏侯霸与刘禅乃是姻亲。这次夏侯霸势窘来投奔蜀汉,刘禅对他十分热情,特地向他解释:“你父亲当初是在两军对阵时被人杀死,不是我父亲亲自杀死的。”然后,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都是夏侯氏的外甥。”又对夏侯霸大加赏赐。就这件事来说,刘禅处理得倒算得体。

    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天,蜀汉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魏国降将郭修被姜维俘虏并带回成都,刘禅还没有弄清此人是否真心归降,便任命他当了左将军。郭修表面感恩戴德,内心却思谋报仇。他几次想刺杀刘禅,都被刘禅的卫士阻拦而没有成功。最后,郭修只得退而求其次,在宴会上将大将军费祎刺杀。

    费祎一死,姜维继任大将军。姜维掌握军权之后,几乎每年举行北伐,劳民伤财,都无功而返。姜维出兵不利,在朝廷中没有威望。刘禅信任的宦官黄皓趁机掌握了内政大权。黄皓还想撤掉姜维大将军职务,让他的同党来操纵军权。姜维厌恶黄皓专权,向后主密奏,要求杀掉黄皓。刘禅却回答说:“黄皓不过是供我奔走的小臣,你又何必介意!”言下之意,嫌姜维多管闲事。姜维见黄皓党羽众多,又得到刘禅的信任,怕黄皓再来陷害自己,便称说自己虑事不周,辞别刘禅而出。不久,姜维便要求去沓中(今甘肃临潭西南)屯兵种麦,再也不敢回到成都。从此,在刘禅的纵容下,黄皓等人为所欲为,蜀国内政越发不可收拾了。

    蜀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发现魏在关中练兵,有伐蜀的迹象,立即上表报告刘禅,建议派重兵防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和阴平(今甘肃文县)。刘禅问黄皓,黄皓假托巫鬼,说魏军不会进攻,刘禅便对姜维的建议置之不理。朝中大臣对边境的危急情况,竟然毫无所知。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军果然三路进兵,由于蜀军防守松懈,等刘禅得知消息,赶紧派廖化、张翼等带兵抵御时,钟会大军早已攻下汉中。姜维在沓中得知汉中失守,大为吃惊,急忙集中力量,坚守剑阁。钟会大军到了剑阁,被姜维军挡住。

    不料,邓艾突出奇兵,从阳平出发,经过700里荒无人烟的崎岖山地,逢山开路,遇谷搭桥,终于越过剑阁天险,直达江油(今四川江油北)。江油太守不战而降。

    这时,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驻守涪城,邓艾派使者送信给诸葛瞻劝降。说:“只要您投降,我一定保举您为王。”诸葛瞻不愧是诸葛亮的后代,他愤怒地撕毁来信,斩杀魏使,决心与邓艾死战。

    在邓艾的优势兵力猛烈进攻下,诸葛瞻经过奋勇搏斗,终于兵败被杀。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几岁,随军作战,听说父亲战死,叹口气说:“我父子身受国恩,不能早斩黄皓,以致有现在的祸败,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罢,跨上战马,冲入敌阵战死。

    涪城失守,诸葛瞻战死,成都已无险可守,无将可战。邓艾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急忙召集臣下商议。有人主张投奔东吴,有人主张退往南中。光禄大夫谯周则主张降魏。刘禅左思右想,实无两全之策,只得准备投降邓艾。

    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听说父亲准备听从谯周的劝说,投降邓艾,勃然大怒,对刘禅说道:“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应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社稷国家一起灭亡,我们一同去见先帝。为什么要投降?!”刘禅贪生怕死,拒不采纳刘谌的建议,率领太子、百官缚住双手,抬着棺材,到邓艾军营中投降。司马昭从实现统一的大局出发,对他十分优待,以魏帝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又赐绢万匹,奴婢百人和许多其他财物。

    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受辱敌国,却怡然自得,乐不思归。有一次,司马昭与刘禅宴会,故意命人弹奏蜀国伎乐,想看看刘禅到底有何感受。从蜀国来的人听到蜀国音乐,想起家园故国,无不感伤,而刘禅却喜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说:“人没有感情,竟能到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能辅佐他长治久安,何况姜维呢!”贾充说:“若不是这样,主公如何能吞并蜀国?”又一天,司马昭又问刘禅:“你想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西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在魏国过了将近10年寄人篱下、形同囚徒的屈辱生活之后,死于洛阳,终年66岁。

    第六卷 三国(吴)

    第三十八章 大帝孙权

    一、少年聪慧继承遗志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汉末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兄孙策,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吴侯。

    孙权为孙坚次子,出生之时,方面大口,双目炯炯有神,孙坚十分惊奇,以为他有贵相,对他特别钟爱。

    孙权少年时期就随父兄转战南北,见多识广。他又十分喜欢读书,不仅阅读了《诗经》、《尚书》、《礼记》、《左传》等儒家经典,而且浏览了许多历史和国事方面的书籍。10岁那年,孙坚因帮袁术争夺荆州而中箭身亡。从此之后,孙权就随长兄孙策寄寓军旅,开始了他的军营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系统的文化修养,使孙权很快地成长起来。

    孙权虽然年轻,却性格开朗,胸怀宽广,度量恢宏,好侠养士,仁义而有决断,因此名声很快地赶上了他的父兄。孙策出兵江东时,孙权经常帮他出谋划策,孙策十分惊奇,以为自己的智谋也赶不上这位弟弟。因此,每次宴请宾客,孙策总是对孙权说:“在座的各位谋臣猛将,将来都会成为你的部下僚佐。”

    孙策见孙权确有才能,便委任他为阳羡(今江苏宜兴一带)县长。这时,孙权才15岁。不久又担任了仅次于将军的军职。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被复仇的吴郡太守许贡门客刺杀,临死之前,将重臣张昭等以及孙权召到床前,先对张昭等人说:“现在天下大乱,如果据有吴、越之众,保有三江之固,足以坐观成败,进而兼取天下。请诸君好生照顾吾弟!如果仲谋不长进,公等可自取权位。”孙策的意思,是想用这些话来安张昭等人的心,稳定他们辅佐之意。策又将官印授予孙权,对孙权说:“若论率江东之众,冲锋陷阵,与天下英雄争高下,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使众人齐心协力保有江东,我不如你,你当善自为之!”当夜,孙策身亡,年仅26岁。

    孙权继承其父兄的事业之时,虽已拥有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和庐江六郡,但这些地方新占不久,人心并未归服,统治并不巩固。将士新丧主帅,见继位者年轻,放心不下。许多江东英豪和北方侨寓之士,也多徘徊观望,有人甚至想改换门庭,另投新主。在此关键时刻,江东名士周瑜从驻地巴丘率军前来,稳住了军心,与张昭等说服众人齐心辅佐幼主,到处宣传孙权有帝王之相,可以共成大业。于是,江东人心渐安。

    已占据北方大部地区的曹操早有统一天下之志,见江东孙策新丧,人心不稳,便欲乘机伐吴。侍御史、孙策旧臣张绂劝阻道:“乘人之丧进兵,不合古义,有不仁不义之嫌。如果征伐不利,会将好友变成仇敌。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意待之,孙氏必然感恩戴德。”曹操听从其言,上表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于是,孙权便名正言顺地行使职权。他待老臣张昭以师傅之礼,以周瑜、程普、吕范等统率军士。同时,招纳名士、聘请俊杰,一批从北方流寓至江南的人士如鲁肃、诸葛瑾等人都成为孙权的座上客,逐渐得到重用。然后,孙权分兵遣将,开始征伐不服从自己的人,巩固在江东的统治。

    这时,孙策生前委任的庐江太守李术不肯接受孙权的领导和指挥,并多有招降纳叛之事。孙权写信给李术,要他交出叛将。李术回答说:“有德之人,人们自然归顺他;无德之人,人们肯定背叛他。我不能再把这些人交还与你。”孙权大怒。决定出兵征伐李术。

    孙权估计李术受攻,必然要向曹操讨救,就先以李术曾杀掉曹操委派的扬州刺史严象一事作为出兵理由,写信给曹操,说:“严刺史从前为您所用,又是州中的长官。但李术为人凶恶,藐视朝廷之法,残害州官,惨无人道,应该速速将其诛灭,以惩罚丑恶之人。现在我要讨伐他,上为朝廷扫除不法之徒,下为州郡报仇雪恨。这是天下通义,更是我夙夜所思之事。只恐怕李术受攻、害怕诛杀,必然捏造情况,向您求救。希望您命令下面执事官员,不要听信李术的一面之辞。”这一来,孙权既为自己造了出兵的舆论,又堵住了李术的求救之路。

    接着,孙权便出兵把李术包围在皖城。李术果然向曹操求救,曹操便不肯出兵救援。皖城弹尽粮绝,终被攻破。孙权杀了李术,又将李术的部曲军士3万余人徙往别处,除掉了这一心腹之患。

    在孙氏家族内部,也有人企图作乱。孙权的叔伯哥哥孙辅担心孙权不能保住江东,便借孙权出行之机,派人拿着书信去邀曹操前来,不想所派之人将书信径直交给了孙权。孙权得到此事,火速返回。回来之后当作不知道,招呼张昭一同去见孙辅。孙权半开玩笑地说:“兄长快乐够了,不想活了?为什么呼唤他人来江东?”孙辅心中大惊,可嘴里却矢口否认。孙权便把孙辅写给曹操的信拿给张昭看。张昭看后十分愤怒,随即扔给孙辅。孙辅满面羞愧,不发一言,于是孙权将孙辅的左右心腹杀个一干二净,将他的部曲军士分给各将,将孙辅迁徙东部,看管起来。

    镇压了内外叛乱之后,孙权在江东的统治便逐渐安定下来。

    二、平定诸强联刘抗曹

    立稳脚跟之后,进一步开疆拓土、扩大基业便提上了日程。鲁肃给孙权分析天下形势道:“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也难以一时扫除。为将军您打算,只有安定后方,成鼎立之势,以观天下之变。再乘北方多变之秋,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将长江流经之地全部占有,然后就可以称帝王之号以图天下。这乃是汉高祖的功业啊!”孙权听了十分高兴,决定采纳鲁肃的意见。

    孙权统治区内的山越人,大多分布在丹阳、豫章、庐陵一带的深山险地。他们是秦汉时代百越的后裔,为了逃避汉族官府的统治和剥削,隐遁山林,以血缘关系群居。汉末群雄割据,他们拥“宗帅”自立,组成“宗部”、“宗伍”,大者数万家,小者几千户,拒绝向官府纳税服役。山越人强悍好武,勇于阵战,极难战胜。孙权继位之初,即分派各将对他们进行镇抚,但收效不大。孙权受到山越的牵制,难以对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对外征讨之前,孙权决心先解决山越问题,便派征虏中郎将吕范率兵平鄱阳(今江西波阳),荡寇中郎将程普率兵讨乐安(今江西德兴)。又派骁勇之将到山越群居难以治理之县镇守,以建昌都尉太史慈领海昏(今江西永修),别部司马韩当为乐安长,周泰为宜春(今江西庐陵)长,吕蒙为广德(今安徽广德)长。这些将领不时出兵,将各地山越的宗帅擒拿斩首,强迫山越人出山定居,将强壮者补为军卒,替政府打仗卖命,老弱妇幼列为编户农民,从事生产,向国家交纳谷帛。经过几次大的剿抚行动之后,山越的反抗暂时减弱,孙权的内部进一步稳定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又率军攻打地处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黄祖见孙权来势凶猛,命将士把2艘大船横在江上,又以大石系上巨绳沉入江底,船上驻扎军士千余人,以弓弩等阻挡孙权水军前进。

    江东水军到了那里,黄祖的水军一齐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人不得前。孙权部下偏将军董袭和别部司马凌统各领敢死之士百余人,每人身披两重铠甲,乘坐战舰,一直冲到黄祖战船跟前。董袭手执大刀,一连砍断两根巨索,江东水军乘势一齐冲上前去。黄祖见势不妙,忙派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孙权大将吕蒙率先锋部队,冲将陈就杀死。黄祖军兵溃败,黄祖逃窜,江东军队将其追杀,并乘胜占领了夏口。

    孙权消灭黄祖后,正想乘胜进取荆州,不料曹操早已抢先一步,进兵荆州,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其子刘琦、刘琮不知所从。鲁肃听说之后,对孙权说:“荆州与我相邻,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如果占据此地,便可为帝王之业,现在刘表新亡,二子不合,军中诸将,各怀异心。刘备乃天下英雄,素与曹操不协,当初暂时依附刘表,刘表嫉其能而不敢加以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二子齐心协力,对他们应该加以安抚,与他们结为盟好;如果他们不能和好,应该以别的办法加以夺取。请您派我到荆州吊丧,向刘表二子表示慰问,劝说刘备安抚刘表部众,同心同德,共抗曹操。刘备必然欣然同意。如果事成,天下事便不难了。如不速往,恐为曹操占先。”孙权同意,马上派鲁肃前往荆州。

    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