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38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38部分阅读

民望,杀了他,荆州怕就难以攻下了。”萧詧一想,此话有理,为了争取民心,便下令放裴政入城。第二天,魏军攻破江陵,萧绎出降。萧詧见到这个杀害二哥萧誉的仇人,分外眼红,当即命骑兵把他带到自己军营,着实羞辱了一番,到十一月,又将萧绎杀死。

    两魏大将于谨等将府库珍宝搜刮一空,尽驱梁王公百官及男女百姓数万口返回长安。临走前,立萧詧为梁王,让他居住江陵东城,又设置防主,率魏兵居于江陵西城。留给萧詧的,只有一座江陵空城和荆州一州之地,其余各地,包括萧原有的襄阳在内,全部归魏所有。

    第二年(公元555年)正月,萧詧正式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大定,国号仍称为梁,史称为后梁。萧詧虽然称了皇帝,对魏上疏时,仍继续称臣,并用魏年号。后梁的官爵均依梁朝旧制,只有勋官兼用魏制。萧詧所依靠和信任的文臣武将主要有两人:一个是蔡大宝,任侍中、尚书令,此人颇有谋略,熟悉政事,文辞敏捷;另一个是王操,任五兵尚书,掌管军事。

    后梁建立的最初几年,与前梁将王琳仍时有交锋,双方互有胜负。后梁大定元年(公元555年)五月,王琳派遣部将侯平率舟师攻陷后梁武、巴二州。大定四年(公元558年),萧詧又趁王琳主力东下与陈军交战、后方空虚,派大将军王操率兵略取长沙、武陵、同平等郡。第二年,王琳部将雷又柔又袭夺了后梁的监利郡,直到大定六年(公元560年),王琳在芜湖与陈军决战,被歼灭殆尽,投奔北齐,战事才告平息。

    萧詧少年时代便胸怀大志,在位期间生活俭朴,不好酒色。虽好猜忌,而能知人善任,待部下宽厚。因而臣属都愿为其出力拼命。但他作为一个小小的附庸皇帝,只能仰人鼻息,加之江陵残破,疆土狭小,干戈不息,眼见岁月消逝,却又无力改变,因而一直郁郁不得志,大定八年(公元562年)正月,疽发于背而死。时年44岁,葬于平陵,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

    第一百五十五章 明帝萧岿

    萧岿字仁远,是后梁宣帝第三子。大定八年(公元562年)正月,宣帝病死,按照北周大冢宰宇文护的旨意,萧岿继位为帝,年号天保。

    萧岿为人仁慈,有度量,机敏善辩,长于文学。在位期间,生活俭朴,不事奢侈。善于驾驭臣下,因而君臣关系比较融洽,境内相对安定。但是,对外却始终处境被动。作为附庸,后梁不仅要听命于宗主国北周和后来的隋朝,而且要应付敌对的陈朝。由于地狭人少,兵力薄弱,对陈战争往往败多胜少,其领地亦不断被陈朝所蚕食。到天保八年时,只剩下江陵一地了。

    天保九年(公元571年)十二月,周武帝觉得后梁尚有存在的价值,便下诏把江北岸的基、平、鄀三州拨归后梁,使萧岿得以苟延残喘。

    天保十八年(公元580年)五月,周武帝病死,八岁的静帝继位,丞相杨坚以外戚辅政,掌握实权。北周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叛乱,反对杨坚。此时,萧岿派出的中书舍人柳庄恰好来到长安。杨坚语意深长地对柳庄说:“我以前当开封将军时,参加江陵之战,深蒙梁主关照。如今皇帝年幼,世道艰难,先帝把幼主托付给我。梁主累世忠诚朝廷,希望互相勉励,如岁寒之松柏。”柳庄回到江陵,后梁诸将正纷纷劝萧岿举兵响应尉迟迥等,以为进可以尽节于周,退可以席卷山南汉沔之地。萧岿犹疑未决,柳庄立即表示反对众人意见,他先把杨坚所言一一传达,然后建议萧岿与杨坚保持良好关系。萧岿决定依柳庄的意见行事。不久,尉迟迥果然失败,萧岿不禁庆幸自己没有走错这步棋,他高兴地对柳庄说:“当初若依了众人之言,社稷早已没有了!”

    天保十九年(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因为萧岿在关键时刻表现良好,因而特派使者赐给金500两、银千两、布帛万匹、马500匹。第二年,文帝杨坚派使臣去江陵为次子晋王杨广选妃,经过占卜,所有美女都是不吉,萧岿想起自己还有个女儿在其舅父张轲家中住着,何不让她一试?于是派人把女儿接来,让使臣占卜凶吉,恰好得了个“吉”,文帝遂将她策命为晋王妃。后来杨广嗣位为炀帝,萧氏便被立为皇后。由于萧氏被选为王妃,萧岿也就更加得到信任,杨坚便在这一年下令取消江陵总管,萧岿总算能够亲自处理后梁国政了。

    天保二十二年(公元584年)正月,萧岿又去长安朝见。文帝下诏:萧岿位在王公之上,又赐给缣万匹,珍玩若干。萧岿临回江陵时,文帝亲自送别,并表示要“挥师长江,送你返回建康!”

    然而,萧岿却未能等到那一天。第二年(公元585年)五月,便因病死去。时年44岁,葬于显陵,谥号“孝明帝”,庙号“世宗”。

    第一百五十六章 后主萧琮

    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五月,后梁孝明帝萧岿病故,文帝杨坚命其子萧琮嗣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广运。

    萧琮字温文,为人倜傥不羁,博学好文,亦善弓马。他常令人伏地持帖作箭靶,奔马射之,十发十中。因为箭法高明,连持帖的人也毫不害怕。最初封为东阳王,后来立为皇太子。他即位时,后梁已是形同隋朝一州。随着隋朝愈益强大,陈朝更加衰弱,这个小小的附庸对于隋朝已经毫无利用价值。因而,隋文帝开始勒紧绳索,准备随时将它废除。

    萧琮即位当年,企图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派大将军戚听率领水师袭击陈朝荆州治所公安,结果劳而无功。从此以后,便再也不敢向陈朝挑衅。

    广运二年(公元587年),文帝下诏废掉梁国,以萧琮为上柱国,莒国公。后梁遂亡。

    隋炀帝即位后,萧琮作为皇后的弟兄,甚被重用。曾任内史令,改封梁公,他的宗族也都随才擢用,萧氏昆弟纷纷在朝做官。不过,萧琮生性淡雅,从不把官职放在心上,退朝以后,便纵酒娱乐。他自认为萧氏乃帝王之族,自命矜贵,虽然已经失国寄人篱下,见到北方权贵,也并不放下架子。只有贺若弼和他是好朋友,可后来他恰恰受到好友的连累。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七月,贺若弼以私下议论炀帝得失,为人告发,被炀帝诛杀。此时,民间纷纷谣传:“萧萧亦复起。”炀帝听说以后,以为萧氏家族有图谋复辟之嫌,遂罢萧琮官。萧琮赋闲在家,不久便忧郁而死。

    第三十一卷 南朝(陈)

    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帝陈霸先

    一、平叛讨乱初露头角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生于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少年时就胸怀大志,长于谋略,不喜欢从事任何生产劳动。为了实现救世济贫的志向,陈霸先饱读史书和兵书,至于纬侯、孤虚、遁甲之术也多有涉猎。他身材高大魁梧,练就一身好武艺,再加处事明达果断,故深为时人所推重。

    陈霸先初登仕途,不过是乡中里司小官,后来到了梁都建康做油库吏,因其识文断字,不久迁为新喻侯萧映传教。陈霸先忠于职守,深受萧映赏识。梁大同年间,萧映被朝廷任命为吴兴太守,即指名带陈霸先赴任,后为萧映转任广州刺史,又举荐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监理宋隆郡,并令招兵买马,所部达千人。

    大同八年(公元524年),交州刺史萧谘因部属与百姓暴虐刻剥,颇失众心。当地豪族李贲趁机连结几州豪杰起兵造反。广州刺史萧映急忙召陈霸先平乱。陈霸先率3000精兵迅速赶到广州城下,经过几次激战,杀死杜天合,生俘杜僧明。霸先见僧明骁勇过人,义而释之。僧明感其德,由此成为陈霸先手下一员骁将。捷报传至朝廷,梁武帝萧衍非常高兴,下诏授陈霸先为直阁将军,封新安子、邑三百户,并遣画工描绘霸先容貌以随时观看。

    第二年春天,李贲自称越帝。朝廷诏令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太守,与交州刺史共同征伐叛逆。陈霸先领旨即广招勇兵悍卒,整修冶炼军用器械。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六月,大军抵达交州,李贲以3万人马于苏历江口立城栅相拒。陈霸先一马当先,冲锋陷阵,连连获胜。李贲畏惧逃至嘉宁县屈獠地区。此地为崇山峻岭,形势险要,众军搜捕不得,只好驻守周围。

    次年秋天,李贲率3万人马由屈獠出屯典澈湖,大造船舰,充塞湖中,征讨诸军望其阵势,均心怀怯意,驻守湖口而不敢进逼。陈霸先对诸将说,我们只要同心协力誓死攻取,就一定能够获胜。倘若一味无故停留,机会就要失去了!诸将闻言,全都面面相觑,谁也没有答话。这天夜里江水暴涨,水位上升七丈,汹涌澎湃,奔流迅激,注入湖中。陈霸先率领本部兵马,顺流先进,众将见状,亦鼓噪向前。李贲叛军措手不及,死伤无数,不得已窜入屈獠地区。至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三月,李贲势穷力竭,被獠人斩杀送至交州。陈霸先将李贲头颅传送建康,梁武帝授霸先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由是陈霸先威震南方,闻名京师。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冬天,侯景乱起,陈霸先率部数年征讨。其间,他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善察民情,屡得义士;整军有方,退敌有谋,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侯景。侯景平后,其部将郭元建在广陵求降,王僧辩遣使安抚,并派陈霸先率军受降。陈霸先至欧阳,齐将辛术已占据广陵,霸先收降元建部曲3000人后,返回建康。萧绎以陈霸先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进封长城县令。不久,萧绎即帝位于江陵,陈霸先因平侯景之功进位司空,镇守京口,其余称号不变。

    二、功高震主受禅建陈

    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十二月,梁元帝萧绎死于西魏之手。陈霸先与王僧辩等商议,决定迎立晋安王萧方智。次年二月,年仅13岁的萧方智由浔阳来到建康,登上帝位。给陈霸先加了个征西大将军的头衔。

    陈霸先因在平定侯景之乱时与王僧辩配合默契,故与王僧辩关系密切,这时北齐把贞阳侯萧渊明送了回来,王僧辩又决定立萧渊明为帝,陈霸先派使者往返数次苦争保留萧方智帝位,王僧辩坚决不同意。陈霸先由此开始与王僧辩发生矛盾,于是密作战备器械以谋后事。不久侯安都率水军至石头城北,弃船登岸,攻入城内,直达王僧辩卧室;陈霸先也用计赚开南面城门进入城内。当时王僧辩正在处理政务,外面报告发生变故,忙从厅内跑出,与儿子同至门外,随从约数十人,与侯安都展开激战。不一会陈霸先率军赶到,王僧辩寡不敌众,夺路逃窜,登上城南门楼,陈霸先令将士聚柴放火,王僧辩被迫下楼就擒。陈霸先害怕夜长梦多,当晚即将王僧辩父子绞杀狱中。

    萧渊明听说王僧辩被杀,自知帝位难居,主动逊国回邸。十月,陈霸先扶持萧方智复位,改元绍秦。以萧渊明为司徒,封建安郡公;陈霸先仍官司空,加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兼扬徐二州刺史。

    这时,由王僧辩一手提拔起来的吴兴刺史杜龛见王僧辩被杀,立即起兵反抗,义兴太守韦载和王僧辩之弟、吴郡太守王僧智也以本郡响应,据城抗拒陈霸先。陈霸先派部将周文育进攻义兴,义兴所属县中多有陈霸先过去的士兵,他们善用弓箭,远近闻名。周文育进攻不利,只好率军退却,韦载便在城外据水立栅,两下相持,不觉几十天过去。陈霸先得悉周文育出师受挫,心中焦躁,即令侯安都与杜棱防卫建康,自己亲率大军前往接应。

    陈霸先军至义兴,两日即拔去韦载水栅。然后,陈霸先派韦载族弟,带书信入城给韦载,招他投降。韦载因势穷力拙,无法坚持,于是出城投降。霸先对韦载好言安抚,引置左右,谋议军国大事,留其弟监守郡事,以周文育兵攻吴兴杜龛,以宁远将军裴忌赴吴郡讨王僧智。这时建康告急,陈霸先只得卷甲返回京师。

    原来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有一从弟名叫徐嗣先,乃是王僧辩的外甥。僧辩被杀后,徐嗣先逃至徐嗣徽处,怂恿嗣徽举州降齐。及至陈霸先东讨韦载时,徐嗣徽密结南豫州刺史任约,举兵响应杜龛、韦载。北齐也以兵马粮草相助。徐嗣徽见京师空虚,即率精兵5000直奔建康,攻克石头城。

    陈霸先回师建康后,即拟攻取石头城。尚未出战,又闻齐已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士荣、淮州刺史柳达摩率兵万人来援徐嗣徽,并于湖墅运粮3万石,马千匹入石头。霸先忧心忡忡,问计于韦载,韦载说:“如果齐军分兵先据三吴之路,掠地东境,则大事去矣。现在应速至淮南沿侯景旧垒筑城,保护东方粮道,然后分兵断绝敌人运输道路,使他们无粮草器械接济,如此不过10天,齐将脑袋就可送来了。”霸先点头称是,派仁威将军周铁虎断敌运输,擒获齐北徐州刺史张领州,械送建康,再使韦载至淮南筑起城垒,遣人驻守。齐军亦在仓门、水南设栅据守,过了几天,徐嗣徽被陈霸先亲率精兵打败,留下柳达等人守石头城,自己去采石迎接齐军。

    这年十二月,陈霸先遣侯安都率水军攻打秦郡,破徐嗣徽栅栏,俘获数百人。陈霸先又在治城架起浮桥,渡河攻齐仓门水南二栅。齐兵大败,溺死者千数,号哭声震动天地。这时,徐嗣徽与任约引齐水陆兵马万余人还据石头城,霸先派兵赴江宁,据住险要地势。嗣徽等不敢再进,驻于江宁浦口,被陈霸先派侯安都率水军袭破,嗣徽等逃走,只剩下柳达摩,孤军守石头城。霸先召集水陆各军,四面围攻石头城。城困无水,一升水竟可换绢一匹。达摩无计可施,遣使请和,要求霸先送子为质。霸先召诸将会议,都认为建康虚弱,粮运不继,应该允许求和。霸先只得答应,并令从子昙朗与永嘉王萧庄出质齐营,与达摩会盟城外。盟后达摩引兵自去,徐嗣徽、任约皆随之入齐。

    再说宁远将军裴忌奉陈霸先之命,去吴郡讨伐王僧智,赶到城下正值黑夜。裴忌令将士鼓噪攻城,王僧智由睡梦中惊醒,疑是大军到来,忙起身从后门逃出,乘小船投奔吴兴杜龛。这时,周文育正与霸先侄子陈蒨合攻杜龛,文育暗中交结杜龛部将杜泰,让他作为内应,怂恿杜龛投降。一天,杜龛与杜泰出城与文育交战,杜泰故意按兵不动,杜龛战败回城,杜泰借机劝杜龛投降,龛不识其诈,答应出降。回去告知妻子王氏,王氏说:“陈霸先杀我父亲,如此深仇大恨,怎么可以求和!”即取自己私房所存金银首饰、布帛,悉数赏与军士,令与文育决一死战。杜龛军士得了赏赐,无不奋力死战,竟将文育军杀退10里。杜龛平常即好饮酒,此次得了胜仗,开怀大饮,醉得不省人事。杜泰趁机开城门迎文育军入城。王氏急呼杜龛,杜龛不醒。王氏无奈,自剪头发,扮做尼姑,混出城外逃命去了。文育军士搜至府中,杜龛仍醉卧床上,即令军士把他背出,至项王寺前一刀斩杀。王僧智见吴兴已经无法存身,趁乱与其弟由后门出逃投奔了北齐。

    此后,陈霸先又相继讨灭了东扬州刺史张彪、江宁令陈嗣和黄门侍郎曹郎等反叛势力。至此,石头、采石以南,已全部平定。不料北线的战火又点燃了起来。

    太平元年(公元556年)三月,北齐派萧轨为征南大都督,与徐嗣徽、任约合兵10万入寇。由栅口直向梁山。遭到陈霸先帐内荡主黄丛的阻击,齐军战败,退保芜湖。霸先又遣定州刺史沈泰等前往梁山协助侯安都守城御敌。不久,霸先也亲往梁山巡视。齐军心怯,不敢进逼,安都却趁此机会率骑袭击齐行台司司马恭,获得大胜,俘虏以万计。齐军由此气馁,当下致书霸先,说是奉齐主命来召建安公萧渊明,并非与南朝争胜。陈霸先接书,答应送渊明回齐,却不料此时渊明背上生疽,病不能行,几天即死。齐军待渊明不出,不好言退,索性鼓军再战,其兵发自芜湖,经丹阳至秣?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