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三国好孩子 > 三国好孩子第67部分阅读

三国好孩子第67部分阅读

说得认真,绝对不象是在开玩笑,秦谊惊诧万分之余,也只好乖乖的抱拳唱诺,在更加惊诧的徐州众将目光中接过了先锋重任。而陶应却根本不管不顾徐州众将的惊讶怀疑,只是转向鲁肃微笑问道:“军师也看出来了?依军师之见,秦将军能顺利拿下这个南征首功吗?”

    鲁肃笑笑,然后斩钉截铁的答道:“以袁术匹夫骄狂轻断、刚愎自用的性格,秦将军这个首功拿定了!”

    ……

    小袁三公的特务细作再怎么无能,徐州出动十几万大军(包括民夫)讨伐淮南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说什么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所以徐州军队还在集结准备出发时,淮南细作就已经把消息快马飞递送到小袁三公面前。而听到这个消息后,咱们正天天做着皇帝梦的小袁三公顿时暴跳如雷了,马上就下令召集了麾下文武群臣,向众人出示探报,然后拍着桌子狂吼,“陶应小贼,胆大包天,前番竹邑杨宏之事,孤还没有找他算帐,他竟然还敢主动兴兵犯境,上门送死!传旨下去,速速召集二十万大军,由孤亲自率领,去与陶应小贼决一死战!报仇雪耻!”

    “主公,万万不可!”主薄阎象赶紧站了出来,拱手说道:“主公,陶应小贼倾巢而来,其势甚锐,贸然与之决战只恐凶多吉少,我军惟有依托淮河天险严密布防,先挡住敌军南下脚步,避开陶贼锋芒,待其兵疲粮尽,再寻破敌之策不迟。”

    “主公,阎主薄言之有理。”接替杨宏大人出任长史的舒仲也站了出来,紧张说道:“依仲之见,除了避敌锋芒与立足于守之外,主公还应当南和刘繇,西联刘表,说明唇亡齿寒之理,劝其与我军罢兵,腾出张勋、刘勋二位将军的麾下精兵,调来北线参与迎战,以弥补我军战力不足之忧。”

    “南和刘繇?西联刘表?”小袁三公彻底的暴跳如雷了,怒喝道:“为了对付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竟然要孤去向刘繇、刘表老儿低头求和?与孤闭嘴!吾家四世三公,大舜之后,岂能向刘繇刘表宵小之辈低头?!”

    美周郎已经被小袁三公亲手宰了,不太会说话的阎象和舒仲也拿小袁三公的狂妄性格无可奈何了,还好,在场还有一个小袁三公的堂弟袁胤颇有理智,站出来说道:“主公,阎主薄与舒长史的提议虽然不妥,但他们对主公也是一片忠心,上次竹邑大战,我军北线的主力精锐损失殆尽,新征兵虽众,但难堪大任,敌强我弱,暂且忍让避其锋芒并不为过,望主公慎重三思,万不可贸然出战,更不可以万金之躯亲率大军迎战,轻易犯险。”

    虽然袁胤的话同样不中听,但是看在亲堂弟的份上,小袁三公还是没有继续大发雷霆,只是不屑的冷哼了一声,又道:“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迎敌?”

    “主公,仓促之间,大军难以迅速集结,桥蕤将军老于军伍,能征善战,沙场经验丰富,小弟举荐他为先锋大将,率军先去迎战,为我军迎得备战时间。”袁胤往寿春目前最能打硬仗的桥蕤一指,又恭敬说道:“但是具体该如何迎战,愚弟不通军事,还请主公多与桥蕤将军商议。”

    见袁胤举荐自己,对小袁三公忠心耿耿的桥蕤明知此战难打,仍然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拱手行礼说道:“主公,末将桥蕤不才,愿意率军前去御敌!”

    “成,孤封你为前部先锋,统率五万大军前去迎敌。”小袁三公很满意桥蕤的坚决态度,一口答应,然后小袁三公又问道:“不过在此之前,孤必须先问你一句,你出兵之后,打算如何迎敌?”

    “末将打算依托淮河……”桥蕤本想说立足以守,可是看到小袁三公瞪起了绿豆眼,桥蕤只得赶紧改口说道:“末将认为,陶应小贼此番出兵,必然先奔钟离,接应他的淮阴船队西上会师,然后再以船队载兵渡河,突破我军淮河防线。故而末将打算兵分两路,偏师增援当涂,坚壁清野尽收河上船只,使陶应小贼无可渡之船,主力则直奔钟离增援,尽收民船多造火船,取上流之利阻止陶应小贼的水师西上,再在南岸设防,多修鹿角拒马,多埋暗桩刺角,阻拦陶应小贼渡河南下!先立足于守,然后再图谋进兵破敌。”

    “太保守了,太示弱了!”小袁三公坚定摇头,哼道:“且不说如此迎战太过示弱,我军只守南岸,淮河北岸的下蔡、平阿和义成等地也必然落入陶应小贼之手!你到钟离后,主力必须给我驻扎淮河北岸,先挡住陶应小贼的渡河脚步,让陶应小贼无法分兵去攻淮北城池,也随时做好准备增援淮北各地城池,待到孤集结大军之后前去与你会合之后,再思破敌之策!”

    “驻扎淮河北岸?”桥蕤的心脏马上提到嗓子眼了,没有人比桥蕤更清楚北线袁术军现在的情况,穷兵黩武强行征召的军队倒是不说,可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真正能派上大用场的也就自己麾下的五六千精兵,把这五六千精兵全都驻扎到淮河北岸,万一战况不利,那就是想撤回南岸都难啊。

    “孤意已决,休得再言!”小袁三公一挥手,果断阻止了桥蕤的分辨,可怜的桥蕤将军无奈,也只得硬着头皮唱诺答应,心中则忧愁不已。

    还好,散会之后,袁胤、阎象和舒仲等人都悄悄找到了可怜的桥蕤将军,低声安慰道:“将军勿慌,主公之令虽不能不听,但也不必一味全听,将军到了钟离之后,可以因地制宜相机而行,不要过于触怒主公便是,主公这边,我等自然会替将军分说。”

    “那就好,我可以先派一支偏师渡河扎营,给主公一个交代就是了。”桥蕤悄悄松了口气,然后桥蕤又不放心的叮嘱道:“三位大人,南线和西线的精兵方面,三位大人可得多劝劝主公,一定要请主公尽快从南线西线抽调精兵,迅速赶赴北线增援!不然的话,陶应小贼一旦突破了我军的淮河防线,我军钱粮第一重地九江郡可就悬了。”

    “这是当然,将军只管放心。”袁胤、阎象和舒仲理所当然的答应。

    于是乎,带着小袁三公瞎指挥乱布置的死命令,可怜的桥蕤将军率领五万大军出征了,抵达当涂之后,先分了一万军队加强当涂、涂山与义成等淮河渡口的防御力量,大修工事布置哨探,尽收民船坚壁清野,不给徐州军队在北岸留下半条可渡之船。然后桥蕤将军又马不停蹄的率领四万主力赶赴徐州军队最有可能选择的渡口钟离城,到那里也是如此修葺工事,尽收民船扎制火船,准备迎战逆流而上的徐州谢炎水师,同时分兵一万渡过淮河,在北岸扎下营寨,做一个姿态给小袁三公一个交代。

    被桥蕤料中,徐州军队这次计划的渡河突破口正是钟离渡口——虽然淮河上游还有更多更好的渡口,但是陶应可不想让菜鸟水师冒险突破被袁术军控制的钟离河段,所以陶应除了钟离渡口之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而确定了袁术军在钟离河段两岸布防后,陶应很快也做出了一个应对调整,命令秦谊率领的前锋队伍日行六十里,尽快赶到钟离与袁术军交战,又让主力队伍的行军速度放缓到日行三十里,一边加固和加宽南征道路,一边有意给袁术军留下调整时间。

    六天后,秦谊率领的三千徐州先锋军队首先走完彭城到钟离的近五百里路程,抵达钟离战场,正被小袁三公呵斥为不遵军令的桥蕤被逼无奈,硬着头皮和秦谊在淮河北岸干了一仗,然而这一次交手的结果却让桥蕤万分意外,接纳了大量吕布军精兵强将的徐州军队在战斗力方面,比之去年的竹邑大战并没有太多的明显提高,在袁术军的优势兵力面前占不到丝毫便宜,被袁术军的人海战术杀败,阵折三百余人,被迫退兵十里下寨,豪言要攻破寿春活捉袁术的徐州军队也首战告负。

    第二日,同样是被赶鸭子上架的秦谊将军又硬着头皮率军南下搦战,桥蕤将军亲自上阵与秦谊斗将,二十几个回合下来,被漂亮老婆掏空了身体的秦谊将军实在抵挡不住桥蕤的枪法,被桥蕤一枪刺中肩头,带伤逃回本阵,袁术军乘势掩杀,再度获得胜利。

    两次交锋下来,基本摸清楚了徐州军队战斗力的桥蕤也有了些胆量和斗志,又知道徐州主力日内难以抵达战场增援,为了鼓舞一下士气和建立必胜信心,也为了给瞎指挥的小袁三公一个交代,桥蕤一咬牙一横心,索性又调了两万军队渡河北上,集结了三万大军向秦谊军发起猛攻,全部由徐州辅兵组成的秦谊军抵达不住,被迫弃营而走,兵力损失过半,营寨粮草军械也尽被袁术军缴获,桥蕤一口气追杀出四十余里,这才收兵回营,派出信使向袁术道喜。

    前锋惨败弃营的第二天正午,可怜的秦谊将军带伤逃回徐州主力军中,向陶应哭诉请罪,但是咱们的陶副主任听说自军先锋出师不利三战皆败的消息后,不仅没有半点气恼沮丧,反而还哈哈大笑,连声赞道:“好,好,输得好,有了这几个胜仗垫底,不仅是桥蕤麾下的将领士卒,怕是桥蕤匹夫自己都舍不得马上撤回淮河南岸了。”

    笑罢,陶副主任j邪的三角眼中闪过凶光,几乎是嘶吼一样的下令,“传令全军,急刻加速前进,明天日落之前,务必要抵达钟离战场!陶基,你率君子军上前开路,明日正午之前,也务必给我抵达钟离战场,咬住桥蕤小儿的尾巴,让他无法撤回南岸!”

    “二哥,你太小看我们君子军了吧?”陶基洋洋得意的说道:“只有不到一百五十里路了,用不着明天正午,明天天亮前,如果君子军抵达不了钟离战场,请斩小弟的项上人头!”

    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杀鸡

    桥蕤将军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更不是没有考虑过,把已经逐渐偏离的淮南战车重新带回正确的轨道,至少在干翻徐州前锋队伍的当天晚上,桥蕤就动过连夜把主力撤回淮河南岸的念头。但很可惜,桥蕤也被三战三捷的接连胜利迷惑了眼睛,觉得自己之前有点太过畏敌如虎,过于高估了徐州军队的战斗力,也低估了麾下新兵们的士气与斗志,加上攻营大战和追击四十余里后军队颇为疲劳,所以犹豫再三之下,桥蕤终于还是放弃了连夜渡河撤退的念头,也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战术调整机会。

    第二天桥蕤仍然有机会,在确认了秦谊军一路败退没再复返后,暂时后顾无忧的桥蕤难免又动了乘机渡河南下的念头,但是在召集麾下众将宣布这个决定时,一向在军队中极有威信的桥蕤这一次却遭到麾下众将的一致反对,每一员袁术军将领都认为徐州军队的战斗力不过如此,自军撤回南岸虽方便固守,可是却没有扩大战果的机会,所以不仅没有一人支持桥蕤的决定,甚至还有人建议桥蕤干脆提兵北上,主动去与徐州军队主力决战。

    做为前军主将,只要桥蕤能够下定决心,部下诸将再怎么反对也起不了任何作用,但是桥蕤却偏偏在这一刻犹豫了,一边是坚决反对乘胜退兵的麾下众将,一边又是小袁三公必须把主力驻扎北岸迎战的死命令,在三国时代只能算二流大将的桥蕤难免有些迟疑难决,无法下定这个决心,拿出主将的魄力颁布不退者斩的死命令。

    除此之外,影响桥蕤做出决定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去年竹邑大战时的徐州军队打得并不出色,桥蕤本人之所以在战场上输给徐州军队,也是因为袁术军出了叛徒让桥蕤军立寨不稳,还有徐州军队出动了当时的步战王牌琅琊军,再加上小袁三公增援不力,桥蕤才被迫放弃了仅有雏形的黄山大营向南撤退,同时那一场大战中,桥蕤的队伍也给徐州当时最好的步兵队伍琅琊军造成了重创,让琅琊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才勉强攻坚得手,可以说是虽败犹荣,输得并不服气。

    上次输得不服气,这一次又与秦谊交手,桥蕤得出了徐州军队仍然不过如此的结论后,也忍不住生出了这么一个念头,“现在没有主公的瞎指挥拖后腿,我单独率领三万大军与徐州军队作战,未必一定就会输吧?就算打不过徐州军队的主力,我也完全可以依托营盘工事坚决死守,等待张勋将军他们率领的我军真正主力增援主力战场。再说了,敌人前锋连战连败,对锐气士气肯定有影响,我军背水作战,可以帮助士兵提高士气斗志,此消彼长,优势仍然还在我军一边!”

    生出了这个念头后,又考虑到小袁三公得知自己仅派分师渡河扎营消息后的书信呵斥,桥蕤咬了咬牙,决定赌上一把,收回了全军撤回淮河南岸的命令,改为加固营寨,修筑营防工事,同时下令让南岸后军抢修渡河浮桥,运送大批粮草军需过河,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而袁术军众将见桥蕤迷途知返,自然也是欢声雷动,一边幻想着大破敌军后的丰厚赏赐与风光,一边迫不及待的下去执行命令去了。

    错过了这个最后撤退机会,可怜的桥蕤将军也就再没有机会了,就在袁术军将士不紧不慢的开始修建加固营寨工事的时候,之前一直象乌龟一样爬行的徐州主力忽然加快了行军速度,人加步马加鞭,争分夺秒的赶赴钟离战场,近来已经很少出手的徐州第一王牌君子军还冲到了最前面,拿出了最擅长的长途奔袭绝技,全速杀向钟离战场牵制袁术军。

    君子军的速度之快,以至于连桥蕤派出的斥候哨马都望尘不及,这些斥候发现徐州军队忽然加快行军速度后,也曾飞马赶回竹离向桥蕤报警,可是没等他们跑出多远,全速行军的君子军就已经从后方杀来,乱箭齐发之下,一个接一个的袁术军斥候中箭落马,然后奔袭而上的君子军将士甚至都懒得挥刀抡斧,直接就用马蹄把这些袁术军斥候践踏成了肉泥,没有一个漏网之鱼能够摆脱君子军的追杀,更没有一个袁术军斥候能够把消息送抵钟离,给桥蕤赢得应变时间。

    陶基在陶应面前的承诺半点都没有吹牛,在已经逐渐给每个君子军将士装备三匹战马的情况下,不到一百五十里的路程对于君子军来说,确实是短得不能再短的奔袭距离,那怕是在夜间让士兵休息了一个半时辰的情况下,君子军还是只用了一个下午加一个夜晚就赶到了钟离战场,忽然出现在了连营寨都没有完全立稳的袁术军队伍面前。而当看到神兵天降的君子军骑兵队伍,至今仍然沉浸在三战皆胜喜悦中的袁术军上下也全都傻了眼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最为震惊的还是桥蕤本人,以至于当着惊惶失措的袁术军将士的面都惊叫了起来,“按路程计算,徐州军队至少还在百里之外,那怕是急行军,起码也要今天晚上才能抵达钟离,怎么可能现在就来了?我们的斥候探马那里去了,为什么没有一个斥候探马报警?”

    惊呼后,桥蕤又转向自己的前哨官骑都尉杨正喝道:“杨正,你的哨马是如何哨探的?为何敌人都已经到了我军营外,你都没有向我禀报敌情?”

    “末将……,末将也不知道。”杨正满头大汗的答道:“末将也正奇怪这事,为什么派去哨探的斥候探马,竟然没有一个人回报消息,也不见一个斥候探马回来?”

    “废物!”桥蕤勃然大怒,一脚把杨正踹开。这时,桥蕤的副手宋徴凑了上来,劝说道:“将军休恼,我军斥候探察敌情为何失职,可以慢慢查究,今贼军骑兵远来,士兵战马必然是疲惫不堪,已到强弩之末,末将请令率军出营迎战,定破贼军!”

    上次的竹邑大战,君子军基本上就没有公开上阵,桥蕤没有亲身领教过君子军又没有听到君子军的标志口号,又不能放着敌人的骑兵在营外耀武扬威,所以很快就答应了宋徴的请战要求,让宋徴率领五千步兵出营迎战,桥蕤自己则率众来到营门登高观战,又命全营戒备不提。

    片刻后,可怜的宋徴将军率军出营,与君子军在营门外对圆阵脚,陶副主任的缺德堂弟陶基见了不惧反喜,还笑道:“好,故意没喊口号,终于有人上门送死了,关宇张非吕步,你们谁上?”

    通过猜拳决定,君子军单挑三战神之一的吕步将军成了捞功的幸运儿,兴高采烈的提着木头做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