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黄埔军校 > 中国黄埔军校第15部分阅读

中国黄埔军校第15部分阅读

    。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命令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粤军许崇智部以及其他军队组成联军,分路反攻陈炯明。但东征作战计划及行动命令下达后,滇桂军却徘徊观望,迟迟不动。

    当时的形势异常紧急。滇桂军的观望行为,激起了黄埔军校师生与教导团官兵的极大义愤,遂向联军请求先出兵讨陈之任务,但被联军会议否决。蒋介石又托代理大元帅胡汉民转呈孙中山。孙中山在北上途中回电,准许军校参战,列入作战序列。于是,军校即组成由教导团官兵和在校师生参加的校军,参加东征讨陈作战。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均随军出征。

    东征军分3路:右路军为黄埔军校校军和粤军,由校长蒋介石亲自统率,周恩来、叶剑英和苏联顾问等具体领导指挥,有3000多人,任务是进攻淡水、海陆丰及潮汕;左路军为滇军,进攻河源、五华、兴宁;中路军为桂军和一部分滇军,进攻惠阳。黄埔军校教导团官兵、学生军组成的校军,是东征的主力。

    国民元气智勇仁,救国保种矢精威。

    民族民权与民生,三民主义革命军。

    ……

    万众同德更同心,天下为公大道行。

    民族民权与民生,三民主义革命军。

    前进前进更前进,愿为主义作牺牲。

    民族民权与民生,三民主义革命军。

    省港罢工工人组织运输队随军东征

    这是黄埔军校师生在进军途中高唱的《革命军行军歌》。伴随着这铿锵有力的歌声,黄埔生第一次踏上了真正的战场。

    东征途中,黄埔军校官兵师生纪律严明,军装整齐,衣领上系着红领带,精神抖擞地向前行进。沿途两旁的居民群众,热情地送水,送煮鸡蛋,送烤红薯。官兵们喝碗水,就留下几块铜板,接受鸡蛋、红薯也一律付钱。路边的土墙上贴着黄埔校军的布告,很多老百姓在围着看《安民告示》,上书:“我们既为救父老兄弟姊妹的痛苦才杀陈炯明,所以敢诚诚恳恳、明明白白向我们父老兄弟姊妹们宣告几件重要的事:不强拉伕役,付价购物,不用军用票,保障人民利益。三件请求:一、检举犯纪者,以便严惩;二、公买公卖;三、帮助本军。父老兄弟们呀!我们因急着要追杀陈炯明,没得余时和你们周旋,实在有些抱歉,异日凯旋而归,定与你们携手言欢,慰问你们,并切实设法救济你们。天日在上,不敢自欺以欺我父老兄弟姊妹。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全体官佐士兵谨告。”

    淡水战役城楼及城墙遗址(2002年摄影)

    广东连年战祸,生灵涂炭。东江人民遭受陈军之蹂躏,恨军队甚于恨土匪。而校军却使东江人民耳目一新。校军在东征《敬告士兵同志们》文中写到:“我们做军人的,吃的饭,穿的衣,都不是我们自己做来的,都是人民给我们的。我们这次出发的时候,就应该千万爱护人民,不可扰乱人民。如果我们扰乱人民,人民也就用我们打倒陈炯明的手段,同样来打倒我们。”校军秋毫无犯,不筹饷,不拉夫,不强占民房,深受人民爱戴。久经残暴的民众,见校军义师,无不称赞,都争先恐后迎接。战斗中校军之运输、给养、通讯、情报等都得到人民的帮助。

    黄埔校军队伍中每个战士背后的背包上,挂有“爱国家,爱人民,不贪财,不怕死”字样的牌子。在村庄街头,官兵师生们唱起了《爱民歌》:

    扎营不要懒,

    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取百姓一粒粮,

    莫踏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

    莫拆民房搬石砖。

    ……

    铿锵有力的军歌声中,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骨干的右路军向潮、汕地区进发。他们奋勇拼杀,在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的支援下,一路势如破竹。2月1日,校军与粤军联合行动,首先肃清广九路的敌军,随后向淡水城疾进。2月2日午前8时,何应钦率领教导第1团乘船向沙角前进,接着直下虎门、东莞、石龙、樟木头、塘头厦、平湖、龙岗,迫临淡水城。

    今日淡水城外护城河(2002年摄影)淡水城是一个小城镇,在今深圳市的东北不远。东征时期的淡水城,四周筑有高6米、厚3米的石头城墙,可以抵挡枪弹的射击,并设有上、中、下3层枪眼,形成立体射击火力网;城墙下是一道又宽又深的城壕,再外面是300多米宽的洼地,地势开阔,一览无遗。如果作个比喻的话,从空中鸟瞰城墙高立的淡水城,它的外形极似一个长方形的石头匣子。据守城内的敌军为熊略、林烈、翁辉腾的部队,约有4000人。淡水城距离敌军洪兆麟所部驻防的惠州,只有70华里的路程,陈炯明的副总指挥洪兆麟已急遣所部2000余人赴援淡水,援军可朝发夕至。因此,黄埔校军必须赶在援敌到达之前,速战速决,攻下淡水城。否则,胜负难料。

    2月14日,校军指挥部进到淡水城南门外的玉虚宫。在扫除淡水城的外围之敌后,稍事准备,蒋介石下达了进攻淡水的命令。他命令军校教导第1团担任主攻,尽快由城墙的东南拐角处突破。这天,从拂晓一直打到下午6时,教导第1团和第2团从淡水城南3个方向对城内发起一次次猛烈进攻,无奈官兵们的枪弹均被那又高又厚的土城墙挡住。数量本来就不多的山炮炮弹,也无法对城墙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当晚,蒋介石与周恩来、钱大钧、苏俄顾问加伦对部队攻城受阻情况进行研究后,决定挑选100名奋勇队员,不惜一切代价,在15日上午攻下淡水城。这是联军东征途中遇到的第一块硬骨头,也是校军东征以来接触的第一场大的战斗。

    挑选奋勇队员的消息传达到教导第1、第2团,部队立即起来,黄埔一期生陈明仁、关麟徵、左权、陈赓和杜聿明等纷纷要求参加。夜色中,戴着金丝近视眼镜的何应钦团长骑着一匹矮马,来到部队中,挑选奋勇队员爬城。名称上说是奋勇队,其实也就是敢死队,大家都避免提到那个字。8名担任连党代表的共产党员、两名国民党员为奋勇队官长,奋勇队员共由105人组成。

    在城东南约500米处,何应钦身挎战刀,鼓励奋勇队的官兵,作战前动员:“同志们,淡水城就在眼前,明早7时准时发起进攻!”

    周恩来赶到新组成的奋勇队时,已经是15日凌晨5点多钟,距向淡水城发起决定性进攻仅有1个多小时。105名奋勇队队员整齐地站立着。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家中有妻儿老小的,给同乡留下了信或嘱托。队伍中透出一股视死如归、英勇壮烈的凛然正气。

    周恩来走到队伍前面,声音激动地说:“同志们,你们就要去向淡水城里的敌人冲锋了,你们都有不怕死和踏平敌城的精神,这是我们革命军所独有的,是其他一切军阀部队所不可比的,因为你们明白是为了谁去攻城,为了谁去牺牲……”

    黄埔校军官兵以往除了实弹射击、演习和在广州市区平定商团外,还没有在真正的战场上厮杀过,他们趴在战壕里,在临战前自然充满了莫名的紧张与期待。早春的广东,潮湿而暖和,校军官兵身着蓝布军服,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警惕地注视着晨雾中的那方“石头匣子”。

    2月15日7时整,涧井高地上,苏联炮兵顾问、原苏军炮兵师长夏斯特洛夫挥动着指挥旗,两门山炮在他的指挥下,准时向淡水城的东南角开始轰击。炮弹呼啸着飞向城墙,守城敌军官兵一部分被榴霰弹击中,在城外高地上可眺望见有些敌军官兵正混乱着四处躲藏。城墙很快被炸开一个缺口,隐蔽在城墙下的校军官兵的步枪、机枪一齐开火,掩护奋勇队挟梯攻城。奋勇队员一跃而起,冒着浓浓的硝烟,冲向城墙根。

    奋勇队员利用云梯爬城。但还有许多官兵拥在城墙根下,因为没有足够长的云梯而不知所措。何应钦团长的苏联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和骑兵顾问尼库林忽然从高坡上跑了下来,嘴中大声叫喊着什么,但大家并没有听明白他们两个人的意思。他们接近城墙豁口后,尼库林蹲下身体,切列潘诺夫踩在他的肩膀上,做出了攀登城墙的姿势。大家立即明白了:架人梯!左权把本排的士兵集合在一起,分作三列,搭人梯爬城。敌人凭险顽抗,城根下到处是奋勇队员和双方官兵的尸体。左权毫不犹豫地踩着士兵的肩膀,被一个又一个肩膀顶上了城头。他个子矮小,却很敏捷,挺枪舞刀,一登上城头,便有了用武之地,英勇杀敌,且战且攻进。

    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学生军英勇善战。守城叛军见黄埔校军锐不可当,城下愈攻愈猛,被迫退避街巷。这时,城门被打开,教导第2团也乘势冲进城里,与教导第1团会合一处,聚歼残敌。此战共俘虏敌军1000多名,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10多挺。淡水城于午前攻克,守敌只有300余名侥幸逃命。

    黄埔校军在淡水之战中牺牲10人,受伤40多人。教导第1团的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亲眼见到黄埔军校官兵师生的舍身精神,称赞说:“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的尉级军官绝大多数都表现很好。”

    淡水之战造就了许多英雄,同时也出现了临阵退却、贪生怕死之徒。第2团第7连连长孙良在前线激战时,带兵逃跑,后被军法处置,执行枪

    今日淡水城新旧混合的民居(2002年摄影)

    决。教导第2团团长王伯龄在率部防守淡水城内、城外高地时,不仅没有组织有效的反击,而且临阵脱逃。在战后被撤去教导第2团团长职务。

    攻下淡水之后,教导第1团集合在城西北边一片高地里,派出警戒,注视着惠州方面敌人的动静。敌军洪兆麟部闻听淡水危急,急调惠州、博罗方面的部队星夜驰援,向淡水猛攻。校军以1个营守城,其余全部在城外与敌军作战。下午4时左右,敌人的增援部队便与教导第1团接上了火。第2团团长王伯龄不在阵地上,各营、连便自动展开,与敌军对射。东征军粤军第7旅禁不住敌人的逼攻,逃跑的惟恐落在了后面,一片混乱。敌军洪兆麟的部队是以“三板斧”出名的,他用兵总是集中精锐力量,以连续3次的猛烈冲锋把对方冲垮。这时,离城四五华里的山地上,敌兵像潮水一样,奔腾汹涌地抢夺山头。何应钦命令本团第2营长刘峙率全营反攻。时值黄昏,暮云横山,战尘蔽空,士兵们的枪都上了刺刀,猛扑向敌阵。愚蠢的敌人以为这支部队是从城里败退下来的友军,抱着枪等友军靠拢,待看清枪上白晃晃的刺刀指向他们时,为时已晚,吓得调头就跑。由于校军英勇善战,敌军在一处乱了阵脚后,只好全线后撤,向惠州方向退却。黄埔校军和粤军第2师乘势进行反击。

    左翼军与中路军在右翼军攻克淡水后,仍迟迟未动,右翼军决心孤军乘胜向洪军猛攻。洪军由淡水败退后,集结于平山墟、白芒花整补。右翼军一鼓作气,拿下白芒花与平山墟,随后又直下海丰。右翼军进占海丰后,得悉洪军向潮汕方向溃逃,军心紊乱,士气颓丧,黄埔校军和粤军一部不待休整,乘胜攻克陆丰、汕头、潮安等地,击溃敌军洪兆麟、叶举两部。至此,右翼军在第一次东征中的原定战略任务全部完成。

    2月27日,东征军抵达海丰城。这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军阀陈炯明的家乡。海丰城商民百姓们,不等东征军进城,就竖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犁头旗子。饱受风、潮、水、旱灾害之苦的种田百姓,早就想打倒陈炯明,建立农民自己的天下,以结束海丰“县长多如狗,司令满街走”的陈氏小王朝。

    黄埔校军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拥护,士气更加旺盛,挥师直下新田、黄塘、曲河、棉湖、揭阳,随即进驻潮州。

    这时,左路、中路的滇桂军在石龙停止了前进,按兵不动,与右路军烽鼓相望,却引兵不发,还暗中与陈炯明、林虎、洪兆麟信使联络,致使林虎能率兵1.5万余人转向揭阳,截击右路军之线的后方交通,然后又进逼潮汕,妄图借陈炯明的叛军消灭黄埔校军。杨希闵还有意将所部后撤,给进犯棉湖的敌军林虎、刘志陆部让路,使敌军从容集结其主力两万余人。他们从兴宁、五华一带企图抄袭黄埔校军的后路,想一举将黄埔校军消灭于揭阳、潮汕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右翼军决定回师向西,先歼灭林虎之敌军。校军以教导第1团向棉湖前进,教导第2团向鲤湖前进。

    3月中上旬,校军教导第1团到达棉湖地区后,很快与10倍优势之敌接火。由于兵力众寡悬殊,校军的作战打得非常艰苦。教1团全体官兵英勇顽强,与敌激战甚烈,伤亡极大。直至粤军第7旅赶到加入战斗,战局方渐趋于稳定。随即校军教1团进占棉湖,教2团占领池尾,粤军第7旅进至桐坑、狗垭等地,伺机攻击敌军。

    3月13日凌晨,薄雾中的山岭上人群涌动。7时半,校军教导第1团在距离河顺约20公里的曾塘村与叛军王定华等部6000余众交火。敌人已占据东端高地,他们倚仗人数10倍于校军的优势,以大部分兵力向校军包围过来。两军相距不过200米,战斗空前激烈。校军教1团第1、第3营为第一线,第2营和特种部队为预备队,战线延展到数里之长,曾塘村一带防线出现了裂隙,敌军乘机向教1团的指挥部扑来。何应钦团长急令第2营营长刘峙率领第6连官兵用刺刀向敌人发起冲锋。

    敌人势众,校军的许多士兵被枪弹击中,倒在水田里,摆在阵地上的6门炮都哑了火。蒋介石站在何应钦的团指挥所,质问炮兵连长陈诚:“为什么炮都打不响了?能不能再试一试?”陈诚急得满头是汗,忙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跪下一条腿去调整炮位,装上炮弹后,亲自拉火,这一炮出乎意外地打响了,炮弹正落在敌阵里。接着又有几炮炸响在曾塘村的敌群里,10多个敌人当场被炸翻。已是精疲力竭的校军官兵振奋起精神,向前猛扑,将敌人赶出曾塘村。刘峙营长率第6连占据曾塘村后,立即布防,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11时30分,敌人增援反攻,数百名敌军从东南方向对校军猛烈夹击,校军官兵用排枪射击,以发挥整体威力。但是,阵地上的伤亡也越来越大。

    正在这时,35岁的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率领着自己身边的人员投入战斗。这位中等身材、体格健壮的指挥官,在1924年10月到广州后,担任大元帅府的首席军事顾问。他善于对整个战争和每一个战役,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在权衡利弊之后,才决定攻守进退。据军事顾问们说,这次东征的进军时间和进程,与他的初步计划只差两三天。在东征中,两个团只有何应钦团长有一匹供坐骑的矮马,其余团长和高级军官坐轿子。加伦和所有的苏联军事顾问们像士兵一样步行,在最危险的时候,他作为一名将军却站在士兵的行列里,冒着密集的枪弹带头冲锋。苏联红军不畏艰险和牺牲的精神在这些顾问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校军教导第1团在棉湖战役中与10倍于己的精锐敌军相遇,全体官兵英勇顽强,以一当十,抗击敌军的进攻。全团损失惨重,伤亡半数以上,9个连长有6个阵亡,3个负伤,副连长、排长伤亡最多。如第3营,营党代表、副营长牺牲,3个连长2死1伤,9个排长7死1伤,士兵共有385人,战后仅剩110人。活下来的人在战斗结束时又饥又渴,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和顺村战斗,教1团第1、第2营死伤枕藉。何应钦率30多人的卫队和1挺重机枪与加伦将军一道督兵奋战,白刃相接,杀声震天,敌人惊惧。这时,教2团官兵行至鲤湖,闻和顺方向有炮声,遂不待命令,兼程驰援。赶到战斗地点后,教2团在敌人侧后方进行猛烈袭击,直扑敌军司令部,策应了教1团,敌军全线崩溃,于黄昏时分向兴宁、五华败退。为了号召校军官兵鼓起勇气穷追敌人,加伦将军用洪亮的声音向队伍演说,振臂高呼:“教导第1团万岁!”校军和粤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