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八爷穿成四福晋 > 八爷穿成四福晋第23部分阅读

八爷穿成四福晋第23部分阅读

    辈们说完了,弘时以哥哥身份,也带着弟弟妹妹们来劝。四爷抬头,望望几个孩子们,点头说道:“都回去吧,朕略坐坐,再陪陪太上皇。”

    众人看劝不过,不敢擅自回去,只有陪着四爷守灵。期间,四爷粒米未进,只喝了一杯水。哪知到了三更时分,便坐不住了。

    96几粒巴豆

    第九十六章几粒巴豆

    也是四爷倒霉,康熙赐吃的东西里头偏生有一样是火腿扣芦荟。四爷不喜肉,便挑了两块芦荟来尝。芦荟本就有泻下之功用,再加上弘惠暗中在茶水里放了巴豆,两种食物加在一起,纵然量少,架不住四爷一天吃喝几口水。没有五谷杂粮暖腹,便是大罗神仙,也经不住这么腹水下行。天晚一冷,四爷便接连泻了几次。到第二天凌晨,便两股战战,双目通红,精神萎靡,不能理事了。

    皇帝不能理事,这个时候,偏偏不能让王爷们代理。别无他因,只为康熙年间夺嫡烽烟犹在眼前,如今几个年轻的兄弟同样虎视眈眈,一刻也不得叫人清闲。眼下太上皇刚崩,便有王爷出面总理全局,不是叫满朝文武以为皇帝无能,要改换兄弟主事吗?

    四爷精神萎靡,却不糊涂,命人叫来几个儿子,眯着眼睛仔细看看,一指弘旺,吩咐道:“为父不能起身,外面的事,你带着兄弟们办吧。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朕。记住,你是嫡皇子,纵使那些王爷们按辈分是你叔伯,在大事跟前,也该拿出你当代皇子的气度来。”

    他这么说完,弘旺迟疑一刻,推辞道:“皇阿玛,儿臣虽为嫡出,但前头尚有兄长,如此大事,由儿子领头,似乎不妥。还请皇阿玛三思。”

    四爷看弘时一眼,闭目说道:“去吧,照朕吩咐的,要兄弟和睦。拿出你嫡皇子的气度来。”

    弘旺听他这么说,不敢就此应了,接连退让几次,说的四爷急了,发狠:“朕的儿子,遇事怎么能这么怂?出去办事去。灵堂无主,你是等着让举国上下看笑话吗?”

    弘旺这才诺诺应下,带着几个兄弟们告退,出门换好素服,直奔康熙停灵之处。

    等兄弟几个走了,屏风后转出一袭素衣。八姐端着一碗热汤,上前柔声劝道:“皇上,喝点东西吧。您不吃不喝两天,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住。皇上不为别的,念在老太后如今正是悲痛之时,也该多吃些才是。”

    说起太后,四爷便想起老爷子后宫里还有一个老娘,一个小娘,如今康熙去了,按照祖宗规矩,这两位都算得上是正经太后。想起来,又是一阵心烦。乌雅氏伺候着就伺候着吧,这个年秋月可要如何供着,才能最合适?

    八姐自然也想过此事,一面拿着勺子喂四爷吃饭,一面小心翼翼说道:“年太后因为太上皇驾崩,一直十分悲痛。太医们传话来说,年太后这回病的不轻。今天一早我带着妃子们去看她,她还躺在病榻上说,等病好了,就到畅春园去,给太上皇抄经礼佛呢。”

    四爷听了,问道:“既然是后宫之事,自然由你处理便可。太后那里如何了?”

    八姐见问,叹口气说道:“太后那里——我看着还好。只是今日命太医问诊,也有些虚。到底太后跟了太上皇这么多年,感情非比寻常。一时心情悲痛,难以承受。好在还有咱们这些晚辈要她老人家照看。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她老人家身体好些,我就想着护送她到畅春园休养。两宫太后也好作伴。免得咱们这些做小辈儿的有什么地方疏忽,一时不查,慢待了两宫太后。”几句话,带着浓浓孝顺,轻轻松松便把两位婆婆远远打发了。

    四爷点头,“合该如此。”老太太没事儿就知道碍手碍脚,趁着有休养之名,赶紧打发了。尤其是年秋月,年轻貌美、寡妇失业的,虽说无人敢觊觎美色,到底后宫还有几个年轻男子,万一传出去什么不好的,皇家脸面无光。还是跟老太后住在一起,落的名声好听。

    说完了话,四爷一碗热汤也喝完了。有了些许力气,便撑着跟八姐说话:“咱们年纪也大了,有些事,琐事太多,忙不过来,就叫几个媳妇来帮忙。尤其是四媳妇,跟蒙古有亲戚,抬旗年数也不算少,跟八旗命妇也说得上话。叫她在你身边帮衬,也跟着学学。”

    八姐搁下碗来,双手交握放在膝盖上,想了想,点头说道:“皇上说的是。还有三媳妇,出身大家,有她出面帮衬,我肩上能少不少事来。”

    四爷听了冷笑,“不是说三媳妇有了身孕?这个时候,就不必多叫她出门了。仔细身子要紧。”

    八姐“嗯”了一声,又说请了几个弟妹帮衬,四爷答应了,只说十三福晋兆佳氏办事利落。八姐应下,看四爷精神愈发不济,不好多话,安静坐在一旁,低头不语。倒是四爷闭眼休息一刻,睁眼看八姐还坐在身边,便劝她:“朕这里没什么事,你还是回去歇歇吧。早晚哭灵,来回奔波,也够累人的。”

    八姐抬头看一眼四爷眼下青黑,慢慢点头,说道:“那好,我先回去。过一会儿,再来看你。”

    说完,给四爷掖掖被角,看四爷重新闭眼,这才抽身出去。到外面,坐上轿子,一面走,一面下懿旨:“告诉十三福晋,请她多忙些。叫四福晋这几日五更来见我。三福晋身子重,好好休息要紧。高红丽若是没事,想来就来吧。五福晋是新媳妇,多跟着她四嫂行事。”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永和宫也到了。

    八姐扶着宫女的手下了轿子,抬头看见永和宫三个字,蓝底金字牌匾,在冬日暖阳下熠熠发光。一旁满文,同样镀金,显得明亮大气。想前几年四爷刚登基时,曾有人提议自己搬到到坤宁宫。可惜那时候刚生了四公主弘晶,不宜挪动。之后不久,一年十二个月,有十来个月都是住在圆明园,挪宫之事,也便不了了之。现在想想,怕是自己这位皇后,一日坤宁宫不住,便要搬进慈宁宫了。

    刚想着日后搬进了慈宁宫,俯瞰众后妃,八姐后背一寒,不知为何,想起今日见到四爷,那两眼下的乌青。正要迈步进宫院,脚下就是一顿。为君者不易,怪不得康熙爷跟乌雅氏都活了六十多岁,偏偏老四那个天杀的五十九便死了。没日没夜地忙活,不早死才怪!

    八姐一面腹诽这位史上罕见过劳死的皇帝,一面心神不宁地进了宫院。到了晚间哭灵时候,八姐换了一身素服,带着弟妹、儿媳妇们到乾清宫正殿,去给康熙哭灵。敢进大门,就听见一阵悲痛之声。八姐皱眉,身后弘惠上前搀扶,小声说道:“是直亲王福晋。早早就来了。说是要给太上皇守灵。”

    八姐冷哼一声没说话。这个大嫂,真是岁数大,活糊涂了。什么守灵不守灵的,如今承嗣者是老四一家,你一个外边守着的儿媳妇,纵然是大嫂,也该靠后站。赶在皇后跟前率先哭灵,给谁难堪呢?

    就是显孝顺,也没这么做的。

    按捺住性子,八姐扶着弘惠跟弘昼福晋进了门。如今弘时媳妇富察氏在养胎,高红丽有心顶替,上前给康熙尽孝,奈何八旗入关已久,如今侧福晋着实跟妾差不多,没什么面子。只得靠边站。至于弘昼福晋吴扎库氏,因为年纪小,又得弘昼嘱咐,万事只以嫂子们为马首是瞻。因此,此刻能在八姐身边显眼的,长一辈是十三福晋兆佳氏,小一辈媳妇,便是弘惠。

    弘惠听见里头大大娘哭的天崩地裂,心中也是不舒服。怎么着八叔如今才是皇玛法儿媳妇里面第一位,哪个不长眼的凑上去显摆?等会儿叫你好看。想着想着,就觉八姐的手指从袖子里伸出来,不轻不重地掐了一下。弘惠打一个激灵,就听八姐说道:“没事儿别掺和长一辈儿的事儿。你只管做好这个四嫂就成。”说完,拉着弘惠妯娌,一面往台阶上上,一面哭了出来,“皇阿玛——,我滴那个皇阿玛,啊啊啊——”

    八姐一哭,兆佳氏领着底下命妇也跟着哭了出来。康熙朝众公主紧跟其后,领着雍正的亲生的四位公主,连带八爷家被雍正抢走,封了公主的大格格,带着其余宗室格格们,一个个抽出帕子,呜呜咽咽,悲痛不已。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年秋月之女畅春园公主,以及雍正的四公主弘晶。可怜两个小豆丁,不过垂髫之年,懵懂年纪,寒冬腊月的,也要跟着大人受这份罪。

    大福晋正在殿内,对着康熙灵柩兀自伤心,听到外头哭声震天,一面落泪,一面退到一旁。八姐进来,偷偷瞥一眼。看见大福晋正躬身跪在角落里,一身麻衣哭成了泪人,身后跟着直亲王府的众位格格、少福晋,心念一动,也不多言,领着众人依次跪在灵柩旁、白帷后,各自找到自己蒲团,跪好了便接着哭了起来。

    太上皇丧事,自然比照国君礼制。四爷为彰显仁孝,更是大肆铺张。好容易过了七七,康熙灵柩运到城郊,准备与仁孝皇后一同入葬。丧事暂告一段落。四爷刚撑着病体,坐辇回宫。还未松口气,就听见畅春园急报:“皇太后病了。”

    四爷无奈,只得带着八姐、皇子们到畅春园探望。到跟前一看,果然,乌雅氏已经是油尽灯枯时候,看见四爷来了,一把攥住四爷的手,只顾哭,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了。

    乌雅氏如今只剩这么一个儿子,皇帝都爱好名声,纵然四爷再尊贵,也得侍疾在旁。偏偏在政事上,四爷最爱事必躬亲,舍不得让人分担。加上之前被弘惠偷偷下了泻药,下走了几分元气,身子还没休息过来。如此几日,劳累不堪。好在乌雅氏病重,熬了没几日,便撒手人寰。噩耗传到圆明园勤政殿,别人倒还罢了,四爷则是头一懵,晕了过去。众大臣不敢怠慢,十三爷更是连声喊太医,自己则顾不得君臣礼仪,挽着袖子上前,就去掐四爷人中。那力度,跟当年十三爷徒手打熊瞎子似的。八爷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偷偷直乐。

    97雍正退位

    第九十七章雍正退位

    皇太后崩,又是一场举国治丧。这一回,四爷没能硬撑下来,而是一病不起,严重时候,连看折子的力气都没有了。

    雪上加霜的是,十三爷没过几日也犯了腿疾。强撑着坐在坐辇上来回奔波。可惜这回病的厉害,没过几日,便忍受不住,卧床不起。

    四爷无奈,只得叫来几个儿子,逐一分派事务,免得叫其他兄弟们抢了先,学了老祖宗规矩,搞个兄终弟及,那就麻烦了。

    弘时回到府里,富察氏在屋里养胎,不常出来。如今高红丽暂管内宅事务。听见弘时回来,急忙带着人来见。弘时一见红丽,也不说话,只是摇头。红丽奇怪了,低头想了想,问道:“可是出了什么大变故?”

    弘时摇头,慢慢说了句:“时也,命也。天灾人祸,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高红丽总算发现什么地方不对了。低头想了想,问道:“怎么回事?难道,皇阿玛不是病了?”

    弘时冷笑,“病了?他老人家最近身体是累了。却也不至于这么差。得了,我也不说了。你好好准备准备,又是国丧。看上头意思,到时候皇太后灵柩是要跟太上皇一同入葬。少不得命妇们忙碌。富察氏顾不上,府里也就你还能主事了。”说完,弘时自顾自换了衣服,躺床上歇着去了。

    高红丽问不出所以然来,自己回到自己院子里,处理完府里琐事,看天色不早,也早早歇下。只是到了半夜还未入睡。看看外面天色,似乎月亮升起。如今正是月底,月亮升的晚,到了凌晨,还有一弯淡淡地挂在天边。红丽披衣坐起,摸摸底下火炕,温温的还残留着热气。心里叹道:“不知哪个烧炕的丫头,又偷懒睡觉去了。”

    想着想着,无心睡眠,干脆穿了厚衣服,推门出来。门响动惊醒守夜丫鬟,急忙点了灯笼出来寻,问道:“主子,如今还没出寒九天,这么冷,天还没亮,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高红丽笑道:“瞧把你们吓的。我就是因为皇太后去了,心里难受,睡不着出来走走。你们若是不放心,便陪我在院子里转转吧。”

    丫鬟答应下来,就要跟出来。高红丽摆手,“傻丫头,赶紧回去添件衣裳,也不怕等会儿冻着了。”

    两个丫鬟急忙转身,穿了棉袄出来,陪着高红丽在廊下慢慢走着。高红丽一面走,一面琢磨:如今宫中,莫不是还有别的事情?

    还没等她想明白,就听门外有人叫门。一个丫鬟快步走到门边,就听守门嬷嬷问道:“谁呀?”

    那人一开口,红丽就听出来,原来是弘时身边小太监,来问高侧福晋睡了没。说若是还没歇下,三爷有事请她过去商量。

    高红丽冷笑,对小丫鬟说道:“家规说,妇人夜半不可出二门。我在这里备好热茶,恭候三爷。”

    丫鬟传了话过去,就听小太监应声,踢踏着脚走了。

    高红丽抬头看一眼乌兰乌兰的天,转身带着丫鬟们回到屋里。没一会儿,院门大开,弘时带着小太监进来。到了屋里,丫鬟们伺候着去了大氅,弘时刚坐下,高红丽的热茶就烹好了。弘时端起来喝一口,打发众人下去,手指扣着火炉边儿说道:“后宫不太平,怕是当年皇爷爷被逼当太上皇的事,要重演了。”

    高红丽低头看炉膛中火,没说话。弘时抿抿嘴,问道:“话说,当年你怎么想着当太上皇?你就算不退位,也没人敢逼着你退吧?”

    高红丽听了这话,才算开了口:“你真当我给权势迷了眼,不知道国家为重。那时候,一个八十岁的老皇帝,身体再好,随时也能咽气。更何况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藏危机。若不趁早定下嗣皇帝,万一我一蹬腿儿没了,身后事办好办不好险不说,撇下偌大一个国家,一朝皇帝一朝臣。不止说臣子要变,皇帝面对老臣,就不棘手?若老臣不服发难,让继任的新手怎么办?”

    弘时呵呵笑了,“好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还真知道为社稷着想。哄谁呢?都退位了还把持朝政,说什么办小事有小十五,大事还是你来办。你也好意思!”

    说的红丽脸上一阵青白。憋气憋了半日,忍不住讽刺:“你也别说我。有本事,推了太上皇上位,你自己去跟十五学啊!没本事,就别在我跟前得瑟。”说完,摔了火钳,自己挑帘子,到里屋睡去了。

    弘时摸摸下巴,冷哼:“宫里那两位正斗法呢,我去凑什么热闹。”

    弘时说的是实话,如今八姐正坐在四爷床前,柔柔地看着他,嘴里说着担心的话,“皇上可要早日好起来。大清国将来如何走,还要靠您指引呢!平日不觉得,这两日您病了,整个后宫都觉得天要塌了。您一定要好起来才是。”

    说着说着,眼泪就滴了下来。

    四爷给她哭的难受,开口安慰道:“你不必担心,朕的身体,朕心里清楚。现下,还没有到那地步。纵然真到那一步,朕也提早做了防范。你只管好好的,就成了。”

    八姐伸手抹了把泪,点头说道:“皇上放心,无论如何,我都紧随皇上左右。几个孩子都长大了。就连弘晶,有兄嫂们照顾,我也不担心。若是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我也跟着去了。反正撇下我一个人,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她这么一说,四爷反倒怒了。“这叫什么话,你是皇后,将来就是朕去了,哪个敢慢待于你?再说,朕不过是进来父母皆崩,伤心过度。这才有些不好。过些日子,自然痊愈。可不许再说什么不吉利的话了。”

    八姐含泪点头,跟四爷又说些互相宽慰的话。看四爷精神不济,这才扶他睡下,踮着脚尖出门去了。

    接连几日,四爷皆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军机大臣们联袂来见,也是如此。等过了乌雅氏太后丧期,四爷身体愈发虚弱无力,精神也时常恍惚,有时候正与大臣们商议政事,都能睡着了。如此一来,不说众人如何担忧,单是四爷自己,也不免害怕起来。

    四爷趁无人之时,逼问太医。太医院院正支吾半天,这才说道:“万岁爷劳累过度,日后万万不可再过操劳,只能静养。否则,纵是华佗再世,也是无法。”说完,一个劲儿地诚惶诚恐。

    四爷琢磨半日,幽幽叹了口气,摆手道:“退下吧。”

    看太医躬身出门,四爷对着窗外仔细看了半日,终究还是吩咐道:“宣三阿哥、四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