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穿入聊斋 > 穿入聊斋第9部分阅读

穿入聊斋第9部分阅读

    这就是陈剑臣一直苦心练笔的重要原因之一。练好了字画,他就可以把其中一些比较出色的作品挑出来,然后送到城府内的书画店去寄卖━━不少书生秀才都是走得这么一条路径,一来不用自己出面,二来也可以验证下自己的水平,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三来嘛,有钱能使鬼推磨,谁都不会嫌少的。

    寄卖有规矩,需要作者本人定价,卖出去后店铺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如果在规定约定的时间内卖不出去,作者就要去拿回来,否则当弃权论,店铺主人可以自由处理。

    有了赚钱的计划,陈剑臣花费在书法上的精力更多了,常常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耗费笔墨不知多少。

    这都是练笔的功夫,必不可少,等自我感觉差不多了,就能正式购买空白的卷轴来题字,这样,才能卖得起价钱。而随便用一些毛边纸,就算写得再好,也不具备销售的价值。规格不够,人家书画店也不会收。

    王复知道了陈剑臣的寄卖计划,当即拍着胸口说他认识‘雪泥斋’的掌柜,可以代为介绍推荐。对于这份人情,陈剑臣没有拒绝。

    人情练达即文章,本就不必过于拘泥。

    雪泥斋在江州中算是一间大型书画店,名气不小,他们收取寄卖字画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得过掌柜的法眼,过不得的,一律不收。眼下虽然有王复引荐,但本身字墨水平不行的话,人家也不会收的。

    这倒是个不容错失的好机会,可以当做是前期练笔功夫的一个验证总结。

    陈剑臣当即购买了两幅空白卷轴,花费了三十文钱,倒有些心疼。更心疼的是,其中一幅字因为把握不够的原因,写废了,最后只写成一幅,字曰:一蓑烟雨任平生!

    七个字,字体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正而不厉,行而不散,笔触圆润别致,行云流水般,给予人一种舒畅又不显散漫的感觉。

    陈剑臣按下章印,把笔墨吹干了,再小心翼翼地卷起来,用一截绳子绑好。

    有了作品,事不宜迟,他便与王复请假出院,到那位于北街的雪泥斋去,准备寄卖━━对于自己写出来的字墨能否得到雪泥斋掌柜的首肯,挂到店铺上去寄卖,陈剑臣并无十足把握,毕竟字画这东西,存在太多的个人看法因素,本就没有什么统一标准。

    但愿,这会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四十五章 遭遇

    雪泥斋位于江州北街中段,位置甚是显眼,而占地近三百平方的店铺,也显得很宽阔,有架势,气派非常。

    店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春夏秋冬有墨宝,东南西北无白丁。

    横匾:飞鸿踏雪。

    这副对联是当世书法名家傅山草的手笔,价值千贯,乃是雪泥斋引以为傲的招牌所在。平时常常有书生专门跑过来,站在门口处,抬头仰望,为的,就是来揣摩学习名家的手笔,看得如痴如痴的,大有启发。

    店铺一层内,四周墙壁挂满了各色书画,一幅幅,整齐有致地悬挂着,而顾客们则站在下面观赏,有喜欢的,有想购买的,就请伙计拿下来。

    ━━雪泥斋共有三层,第一层悬挂摆放的字画基本都是寄卖的作品,价格相对低廉,二楼里出售的作品则属于小有名字的书画家的,价格自然会贵上不少,至于三楼,那是名家大家的作品才能摆上去的,等闲人也上不得去。

    三层楼,分别由三个掌柜坐镇管理。

    王复认识的,就是第一层的掌柜,叫李雪夜,名字取得非常风雅。其本身也是个秀才,不过考了十几科都考不上,上了年纪后便死了科举的心,跑来雪泥斋当一楼掌柜了。每月所得薪金虽然不算多,但额外有不少灰色收入,日子过得不错。

    听到王复的推荐介绍,那李雪夜抬头扫了陈剑臣一眼,淡淡道:“那请陈公子笔墨一观。”

    他的态度不算热情,也谈不上冷漠,中规中矩,例行公事般。其实他和王复并无多少交情,只是王复常常来他这里买字画,算是一个熟客而已。

    这样的人情面子本来就薄得很,更何况陈剑臣只是个寒门弟子?若不是有个童子试三试第一的名头挂着,他可能都懒得用个‘请’字。要知道平时那些书生秀才为了能让自己的笔墨挂到雪泥斋的墙壁上寄卖,那都是要赔着笑脸,说着好话的。

    陈剑臣两世为人,胸有城府,一一看在眼里,不动声色的把字递过去。

    李掌柜拿过,摊开看了看,略一沉吟,正要说评价,抬头恰好见到一伙人走进店里,他连忙把手中的字墨一扔,快步迎了上去,点头哈腰道:“吴公子,你来了。”

    其随手一扔字墨,好在陈剑臣眼疾手快,一把抄住,否则就要掉到地上去了。陈剑臣心头火起,其实就算李掌柜说字墨不行,不能寄卖他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只是对方这般随意糟蹋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字,一点尊重之意都没有,却让陈剑臣面色一冷。

    李掌柜丝毫没有注意他,全副精神早放到了前面的那位被四名仆从前簇后拥的富公子身上。

    这位富家公子,一身名贵锦袍,腰束绫罗带,挂一块巴掌般大小的和田美玉,头戴儒巾,上面镶嵌一块橙黄美玉,熠熠发光。

    公子长相颇为俊雅,身材甚高,立在那里,恍若玉树临风般。只是他满脸自然散发出的傲气,却令得旁人不敢稍加靠近。

    “啪!”

    公子打开了手中的折扇,轻轻摇着,傲然道:“李掌柜,今天生意挺好呀。”

    李掌柜赔着笑道:“谢公子夸奖!敢问公子今天可有拿墨宝来了?你不知道,那城南的张公,城西的杨公可都是眼巴巴地想买公子的墨宝呢,订金都下好了。”

    公子晒然道:“本公子心情好,自会写几个字……我今天就是来写字的,要好好即席挥毫一番。”

    李掌柜大喜:“请,公子请三楼。”

    跑到前面引路,看他殷勤的样子,如果没有规矩,只怕要直接带上楼去。

    好一会李掌柜才回到陈剑臣这边,脸上立刻挂回了那副‘公事公办’脸,斯条慢理的道:“陈公子,你这幅字还是有些水平的,本店可以收取寄卖。那么,你定价几何?”

    陈剑臣忍住气,沉声道:“一贯。”

    一贯就是一千文钱,也就等于一锭银元宝。这个价格,在寄卖的行情中,算是很高的了。

    李掌柜有些惊讶的看了他一眼,随即心里吃吃冷笑: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初出茅庐,心比天高,自以为写出来的都是墨宝了。哼,你既无名气,又无背景,哪怕字写得再好又有孰人来赏识你?花这么多钱购买?等你的字墨无人问津,沦为废纸之时,你就知道世道艰难了……

    然而作者定价,纯属自由,他也没多说什么,这样的例子他以前也见得多了,最后几无例外都是灰溜溜收场。

    当下李掌柜马上写了一份协议,双方无异议后,当场签字画押。

    根据协议,陈剑臣的字定价一贯,可在雪泥斋寄卖十天,如能售出,雪泥斋可获得一百文钱的寄卖费。在此期间,雪泥斋要保护好寄卖作品,如有折损毁坏,需按半价赔偿……

    协议还规定,陈剑臣还得交纳五十文钱的装裱费。

    把钱交清,协议就正式生效了。

    陈剑臣和王复告辞出去。

    出到外面,王复悄悄道:“留仙,刚才那公子就是吴大公子。”

    “吴大公子?”

    王复一跺脚:“就是我们的同学,前任知州,现任朝廷礼部尚书的吴大人的吴文才公子呀。不知怎的,他现在居然还不来学院报道。”

    陈剑臣哦了声,疑问:“他书法很好?”

    王复看四下无人,低声道:“他写得都是草书,据说写出来后,基本没有人认识的。”

    闻言,陈剑臣不禁哑然失笑:虽然王复说得很隐晦,但个中意思却是非常清楚。转思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敢情那些买家争着高价来购买吴文才公子的字,实则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人情关系也。

    一幅字,一笔钱,一次人情。

    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倒是很分明。

    王复又道:“据说吴公子可以当岁贡生,到京城就读国子监,可他却留在了江州,想必是为了聂家小姐的缘故。”

    陈剑臣晒然一笑:“拂台兄,你倒是了解得很清楚。”

    王复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多打听耳。”

    第四十六章 认识

    笔墨顺利地挂上了雪泥斋的墙壁,开始了寄卖,但在短时间内可能没有结果。陈剑臣也不急,一如往常般继续学院的生活,过得很是平稳规律。

    在这段时期,经过反复的推演,陈剑臣又捉摸到了有关‘三立真章’凝练正气的一些窍门━━

    正气,力气,法力,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存在,只是表现方式,作用效果有所差别而已。正气被使用消耗出来,亏损过度的话,人的精神就会产生深深的疲倦感,有气无力,打不起劲头,需要时间恢复,重新把正气养回来。

    而当前体内凝练出的正气数值强弱度,则可以通过泥丸宫内的那篇‘三立真章’看出来。

    ‘三立真章’,共有九百九十九字,一一浮现而出,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就悬挂在陈剑臣泥丸宫里开辟的识海世界中心,只要他闭目思索就能感应到,在这方面,倒有点像修士的内视。

    泥丸宫内,竟悬挂着一篇文章。

    此等奇异境况,一般人是绝对想象不出来的。

    这篇文章,刚刚横空而出的时候字字如斗大,稳定下来后字字凝缩成拳头大小,光芒尽敛,显得黯淡无彩,不辨面目。远远看上去,反像一扇立于虚空的石碑,不动如山。

    但当那天陈剑臣取得突破,终于凝练出了正气,文章的第一个字━━‘太’字,居然就像通了电似的,浑体发出亮光,莹莹如天上星辰。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陈剑臣第一反应就想起了前世繁华街道上的那些霓虹灯牌上的字体。

    只是在家里的时候,为了镇压土地阴神,陈剑臣写出一个‘镇’字,损耗了所凝练出来的正气,那‘太’字就重新陷入了黯淡。好在后来休养了几天,字上的光芒才又再度焕发。

    通过这段经历,陈剑臣认识到,炼气和养气之间的区别。换句话说,炼气属于创造,而养气则是回复,养气要比炼气容易许多。再打一个简单的比喻:炼气譬如打泉眼,当泉眼上涌现出来的水被用光后,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会再度涌出来。

    这个等待的过程,就是养气。

    ━━找泉眼难,但等泉眼涌出水来就比较容易了。

    而如果说‘三立真章’九百九十九个字,每一字都需要一道正气来激发。那么,最后陈剑臣就需要凝练出九百九十九道正气,实在任重而道远。

    与此同时,陈剑臣还发现,当只拥有一道正气的时候,他就只能写一个字来承载,超出字数的话,正气就无法表现出来,反会使得整幅字报废掉,成为稀松平常的书法作品。

    之所以能总结出这个规律,却是因为陈剑臣自从得了‘三立真章’真传,凝练出正气后,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蕴藏在笔墨里的正气存在了。

    那是一种精神层面才能触摸到的神采,气质般的存在,平常人却无知无觉。

    浩然正气,如果修炼到了最高的‘立德’之境,绝不会逊色于道法。

    之前无论庆云还是广寒,都曾有意的在陈剑臣面前施展出道法的奥妙来,要引他入门。但修道又岂是易与之事?

    这个世界,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就跑来把毕生修为全部过渡给你,让你天下无敌的。

    一入道门心如铁,要断尘缘,去凡根,闭关苦修,不知历经多少磨练,忍受多少寂寞才或有小成。

    陈剑臣不怕寂寞,但他并不认同道门的那种逍遥无为的原则。

    相比之下,‘三立真章’却更适合他的性格,‘小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退自如。

    那晚之后,陈剑臣和广寒到底没有建立师徒情谊,对此庆云道长还曾好生惋惜过一阵,说陈剑臣错过了道缘。

    然而陈剑臣却不是那般认为,他既然已经选择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就会坚持地走下去,并不愿轻易就产生方向性的改变。

    没有坚持,何来结果?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梳理,试验,陈剑臣总算把‘三立真章’的基本道理认识个明白,在运用方面,更有把握。

    就在昨天,那吴大公子终于姗姗来迟地来到学院报到,成为陈剑臣的同窗。他的出现,在课堂上顿时引起了不小的一阵风潮,许多生员立刻犹如蚂蚁嗅到了糖味一般,纷纷围聚过来,俨然把吴文才当成了核心存在。

    当朝礼部尚书的公子,光这个身份光环,已足以让许多人趋炎附势了。只有一部分不通人情世故的生员才会傻站在一边,什么表示都没有。

    当然,陈剑臣也属于其中之一。

    不过他并非不通人情世故,只是不屑而已━━其实以他现在的身份,也算得上是一名‘修士’了,只是此修非彼修也。

    本来读书人就该有读书人的骨气,富贵不能滛,但如今学院内的风气基本都被败坏得差不多了,势利眼都长到额头上去,人人都练成了见风使舵的本领,哪里还有几分傲骨?

    怪不得那些阴司阴神可以肆意出入学院之中。

    读书人所在的地方,刚阳血气原本就稀薄得很,再没有了正气傲骨,所剩下的,还能有什么?岂能让阴神有所忌讳?

    王复居然也没有往吴公子那里凑,倒让陈剑臣有些意外,问之,王复很简单的回答:“不喜耳。”

    这三个字,倒让陈剑臣对他刮目相看一番。

    日起日落,日落日起。

    王复最为期盼的踏青之日终于来到了,明天,就是三月十五。行程计划什么的,早已准备妥当,目的地就是鉴江滩,和笔架山相近的一处观光胜地。每年春天,都有许多才人佳人蜂拥而去,到那里展示风马蚤。

    团体踏青,生员们可是要交费的,每人一百文钱,一个字儿都不能少,就算陈剑臣这等廪生都不能例外。

    这么一大笔钱交上去,陈剑臣委实有些心疼。开学两个多月,他身上带着的钱竟花得七七八八了,这还是建立在他的廪生身份上。真不敢想象,普通生员的钱会是如何个水流法……

    读书,真耗钱呀!

    对于踏青,陈剑臣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不外乎一窝人去游玩罢了。然而这一窝人中,他格格不入,哪里有什么乐趣?而他心中唯一的期待就是,到了明天,可以认识认识这个世界的聂小倩了,却不知道,她是不是那个吟出‘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聂小倩。

    第四十七章 踏青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鉴江浩浩汤汤,横贯南北,就像一条巨龙飞腾,最后裹挟着惊人的气势,咆哮倾注入大海。

    鉴江滩,其实就是江边转弯处自然形成的一处河滩,滩上生长有一株巨大的榕树,参天而起,根须枝茎蔓延垂落下来,看上去,宛如一座小树林般。

    林内百鸟群居,每到春夏之季,鸟鸣如唱,十分的热闹,简直就是一座鸟的天堂。

    榕树荫下,芳草茵茵,竟不显潮湿阴暗,很是奇异,实在是一处引人入胜的游玩景地。

    据说,此榕树树龄已达九百多年,具备了灵性,于是,就被某些有心人敬拜为‘神树’━━

    该神树主姻缘,能牵红线。

    这可是有根有据的,不见榕树的根须条条分明,千丝万缕吗?就像是传说里月老手中的红线一般。

    一棵能牵姻缘的神树,足以吸引很多善男信女前来跪拜供奉。久而久之,就有人牵头集资在树下建立起一座树神庙来,还安排有一位庙祝在专门主持,以出售香火和许愿囊为生,生意十分红火。

    游人来鉴江滩玩,拜于树神庙前,跪求许愿,已成为一个俗例。

    现在,明华书院和清雪书院的不少学员就在纷纷买了香火纸烛,很虔诚地磕拜着那一尊雕刻的颇为粗糙的树神像,其中,甚至几名先生都参与了。

    ━━本次踏青,明华学院和清雪学院联谊出游,不过双方不是一起来的,而是约定碰头的地点时间,到了鉴江滩这边再汇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