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娇妻如云 > 娇妻如云第73部分阅读

娇妻如云第73部分阅读

你是要欺君吗?”

    沈傲忙道:“学生不敢,学生原本是想作一幅画献给皇上,只是要下笔时,却是踟蹰了……”

    “哦?这是为何?”

    沈傲道:“万里江山,这个题目太大,学生何德何能,如何能下得了笔。”

    赵佶黯然,暗道可惜,道:“你说得没错,这万里江山确是不好动笔。”

    沈傲正色道:“学生下不了笔,可是天下之间若说能寻到作出这幅画的,只怕也只有陛下了。”

    赵佶沉吟片刻,却是摇头:“朕只擅花鸟,万里江山……只怕真画出来,要教人耻笑。”他倒是一点都不忌讳,谈起作画来,一点架子都没有。

    沈傲摇头:“陛下错了,学生听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天子之仁,保泰持盈,万民安业。陛下的喜怒哀乐,不正是在作一幅江山万里图吗?”

    赵佶深望沈傲一眼,坐回御塌上,沉着脸道:“原来沈傲也是来做说客的。”

    沈傲正色道:“学生不是来做说客,只是想和陛下讨教画技,譬如这江山万里图,是该赤地千里,还是其乐融融,这幅画,只在陛下的心里,陛下一念之差,即可让这幅画变为另一番模样。学生与陛下有些交情,因此也了解一些陛下的为人。”

    这世上有人敢说了解皇帝为人的,只怕也只有沈傲独此一家了。赵佶被他这一句话勾起了兴致。从前这番话,谁敢当面和他说?可是沈傲非但说出来,而且说得顺畅无比、心平气和,就如与老朋友闲谈一般,没有一点的拘谨。

    赵佶心中有一丝的感动,别人畏他、惧他,奉承讨好他,可是这世上,如沈傲这般将他当朋友看待的,却是再寻不到第二个来。

    “好,你说,朕的为人是什么?”赵佶心平气和,一下子轻松起来,将诸多的烦心事抛之脑后。

    沈傲道:“陛下为人宽厚,待人赤诚,是个好人。”

    这一句话绝没有夸张的成分,单论人品来说,赵佶确实不差,可是身为皇帝,说他是昏君也不为过;只是很多时候,好人不一定是明君,坏人也不一定是昏君。

    最后一句是个好人,让赵佶不由大笑,他听说过直臣斥他远君子、信小人,是个昏君;听得更多的则是吾皇圣明仁武之类的话,可是一个好人,却是从来没有人和他说过。

    赵佶道:“好吧,朕就算是个好人,那么你也不必绕弯子了,到底想教朕做什么?”

    沈傲笑呵呵地道:“赈济灾民!”

    赵佶脸色陡然一变,不悦地道:“朕自有思量,你是侍读学士,这些事,不必你管。”

    沈傲正色道:“正因为学生是侍读学士,负责陪侍陛下行书作画,所以才有一番话要说。陛下要画万里江山,自要绘出一副天下景泰,万民安乐的景象,如今江水泛滥,若是再不赈济,便是饿殍遍地,难道陛下的宽厚,只能对自己亲近的人使用吗?学生心里知道,陛下不是不仁,而是不愿遂了正德门下那些学生的心愿,可是陛下想想看,只因为陛下一时赌气,要令江南的画卷中出现惨景,学生身为书画院侍读,岂能不闻不问?”

    第265章 西王母国

    其实江南西路的水患,赵佶岂是不知它的严重?只是救灾之事,在他看来自是他的一念之间,他下了旨意,万民自会感佩他的恩德。

    现在学生一闹,非但硬生生地逼得他不得不选择站到学生的对立面,更让他生气的是,若是现在颁发旨意,又有谁会念他一声好?到头来,反倒是那些学生得了美名,而他堂堂九五之尊,只会被人笑话。

    现在赵佶需要的,只是一个台阶,可是至今为止,来的只是给他拆梯子的。

    沈傲这番话,先是说赵佶宅心仁厚,此后又以画喻事,又以侍读学士的身份进言,让赵佶的脸色缓和了几分。赵佶皱着眉,似在沉吟,眼眸半张半阖之间,无数个念头在脑海中转换。

    随即晒然一笑,道:“沈傲,辽人上供来了一样宝物,朕想让你看看。”

    这个时候,要让本公子看宝物做什么?沈傲抬眸,瞥到赵佶眼中含笑,怒气似是消散不见,心里明白了,赵佶是要考校自己,考校倒也罢了,最重要的是,皇帝突然考校自己而绝口不提赈灾之事,这就意味着赵佶是要给自己寻个台阶,若是自己过关,劝谏之事就算成了,可是若被皇帝难住,这件事便是功败垂成。

    沈傲抖擞起精神,恢复了几分狂傲之气,先放出大话道:“请陛下指教!”

    赵佶笑了笑,朝杨戬使了个眼色,杨戬会意,立即撑着油伞出了文景阁,径往府库打了个圈,抱着一方锦盒回来。

    打开锦盒,只见里面摆放着的是一座雕像,雕像为石质,风格极为诡异,一看之下,便知不是中原的作品,且石像上有几分杂质,甚至还有色沁的痕迹。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之下,只有古玉才会出现色沁,是因为玉常年埋入地下,矿物侵入,使得玉的颜色发生变化。而大理石是极少被色沁侵染的,石与玉不同,不容易与其他矿物发生反应。

    这就证明了一件事,这座石像一定常年埋在地下,至少历经了超过数千年之久,以至于刚刚出土时,颜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沈傲拿起石像,开始观察石像的样式,这尊金像雕刻的是一个女人,女人手持弓箭,左右开弓,瞄向远方,一双眼眸随着箭簇的方向向前瞄准,煞是威风。尤为奇怪的是,女人的右侧|乳|房竟好像是故意被磨平,只留下左侧的|乳|房仍然丰盈饱满。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很明显右侧的|乳|房是在雕刻时故意磨平的,看这个女人的面部,中亚人种的特征十分明显,目深高鼻,肤色以白皙为主。

    有了细致的观察,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大胆假设了,沈傲放下石像,看了赵佶一眼,赵佶嘴上含笑,颇有些挑衅地看着自己,似乎是自认为这件古物将沈傲难倒了。

    须知古玩的鉴定,尤其是在这大宋朝,几乎无人可以鉴出西域的古物,甚至是西域各国,也极少能对他们本国出土的宝物进行判断,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华文明是没有断层的,也即是说,文明从开始到鼎盛,都有迹可寻。可是对于西域等国来说,他们的文明杂乱无章,就像印度次大陆一样,先是印度本地的文明,随即又被雅利安人统治,传统开始带有某些欧洲特征,之后又被阿拉伯人入侵,文化已经出现断层,最后又被蒙古人统治,千百年之后,就是早先的古印度人都已寥寥无几,至于那些古印度的文化,只怕也只有从后世的一些大胆推断和大量的考古发掘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而中原文明则不同,譬如商代出现的陶器,可以一直延续到任何时期,虽然制陶器的样式和特征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发生某些细微的变化,做工越来越精美绝伦,细节更加细腻,可是你若是拿起明清时代的陶器与古商人的陶器相比对,仍然能发现许多共同点。

    所以,在沈傲看来,这个石像极难鉴定,可是在赵佶看来,沈傲是不可能鉴定出这件古玩的来历的,这种西域千百年前的古物,连辽人自己都说不清,沈傲就算再厉害,又如何能作出判断。

    沈傲微微一笑,皇帝这是在向自己示威呢哥们不能让他看扁了。沈傲陷入深思,开始回忆着西域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世界史的内容,当然,还少不了一些东方古籍的佐证。

    足足过去了一个时辰,此时已到了晌午,杨戬悄悄地扯着赵佶的袖子,道:“陛下,该用午膳了。”

    赵佶见沈傲依然陷在沉思回忆中,饶有兴致地摇头道:“朕不饿,再等等。”

    连续催促了四五次,沈傲才张开眸来,唇边带着一丝自信的微笑,道:“陛下可听说过马尔萨特人?这应当是西域萨特人留下来的古物。”他指了指这石像:“石像为女性,身披轻甲,手持弓弩,那么可以证明,雕刻石像的这个民族一定尊崇母性,据说这个民族也同样崇拜于龙,他们精于箭术,善于运用重骑兵,其妇女也参加战斗。根据他们的风俗,一名年轻女子如果不能在战场上杀死一名敌人,就不能结婚。他们的社会中,男子非常敬重女性,所以被其它民族讥讽为“女主人的男仆”。”

    沈傲定了定神,继续道:“陛下看这雕塑,一名女子,却没有右|乳|,这是因为萨特人的女性骁勇善战,为了使自己便于射箭,这些女性甚至甘愿割除自己的右侧|乳|房,甚至认为,只有这样,上天才会给她们源源不断的力量。因此,学生大胆推测,这就是马儿萨特人残留下的遗迹。”

    赵佶一时愣神,对沈傲深望一眼,到了这个时候,他不得不对这个沈傲的本事增添了几分期待,这座雕塑,因为雕刻得栩栩如生,因而被辽人奉为宝物,可是要说起它的来历,辽人也是知之不详,沈傲竟只用了一个多时辰,便看出了它的来历,若是沈傲说得不假,那么这沈学士也太过厉害了。

    赵佶不露声色地道:“这一切都是你说的,又有什么佐证可以证明你说的这个故事是真是假?”

    沈傲笑意更浓,道:“不知陛下的书库中,可有先秦的《列子-周穆王》这本书?”

    皇家的书库,收藏的古籍自是不知凡几,赵佶朝杨戬努努嘴,杨戬立即奔往书库,足足过了两盏茶功夫,终于叫人搬来了一本古书。

    沈傲拍了拍书上的灰尘,翻开古籍,寻到了一处证据,书中写道:“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

    沈傲道:“这西王母国,便是马特人,马特人尊女性为尊,女尊男卑,君王由女性担任,这西王母,应当就是马特女王,陛下,请再叫人寻《穆天子传》来。”

    杨戬又去寻了这本书,沈傲翻开,里面果然有一段西王母国的风土人情,其中详尽的说了其女尊男卑的社会构成,还有一些特有的风俗,如女不能杀死一个敌人,则不能结婚,又如一些骁勇的女性为了便于射箭,割去右|乳|。

    当时的马特人就在中亚一代,而周穆王的西行,确实给沈傲带来了佐证,周穆王时期,由于国力强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响已扩展到很远的地区。穆王又致力于向东南方发展,通过巡游,使许多地方国家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这个西王母国,只怕就是数千年前归顺于周王朝的一个中亚部族国家。在当时的周人看来,一个国家岂能有女王,又岂能让女人上战场,他们通过想象,干脆将这个国家部族喻为西王母国。

    有了史料佐证,虽然周穆王传只是野史,可是其中西王母国的描述与沈傲所说的马特人丝毫不差,虽说其中略带了夸浮的痕迹,赵佶却不得不信。

    “沈傲的博学,朕今日算是见识了。”赵佶含笑看着沈傲,目光中掩饰不住欣赏之色,继续道:“朕即刻下旨,立即拨发赈灾的钱粮吧。”

    沈傲笑呵呵地道:“陛下英明。”

    赵佶虎着脸叫人将石像收起来,道:“你不要拍朕的马屁,朕才不愿做什么英主,哼,若不是你来求情,朕一定要和那些学生斗一斗,让他们见识见识朕的厉害。”随即转为温和地道:“秋闱就要来了,闹出这些事,学生如何能安心读书?杨戬,叫人出去传旨,就说朕听了沈卿的劝谏,已是回心转意,叫那些跪在外头的学生早些散了吧,给国子监和太学各送碳木百斤,回去之后,赶紧换了衣衫,烤烤火,莫要生了寒,真要病倒了,将来谁来为朕效力?”

    杨戬眼见沈傲这般博学,心里也是喜滋滋的,方才沈傲的什么马特人他不懂,可是连官家都掩饰不住对他的欣赏,那自是说明沈傲极厉害了,这可是杂家的女婿啊……

    杨戬喜滋滋地应道:“奴才这就去。”

    第266章 小蛮妞

    淅沥沥的大雨依然不停,雷声轰隆不绝,沈傲穿着蓑衣,自正德门出来,在门洞下,谢过了方才为他传报的禁军,看着黑压压的学生,叹了口气,孤零零地往国子监而去。

    “哼,谗言媚上!”

    许多人不屑地望了沈傲一眼,继续跪在雨中。

    这时,杨戬撑着油伞过来,靴子踩在积水上噼啪作响,左右看了这些学生一眼,扯着嗓子道:“都回去吧,陛下经过沈学士的劝说,已经回心转意,赈灾的钱粮,即刻解往江南西路。为防沿途运送迟缓,耽误救灾,即以八百里快报发旨苏杭,令造作局、应奉局先行拨付。”

    雨水淋漓,打湿了学生的衣帽,在瑟瑟冷风中,许多人的身体不自觉地颤抖着,一些体质较弱的早已打起了哈欠,此时听了杨戬的话,先是一阵沉默,随即欢呼起来。

    “沈学士劝说?是沈傲,沈傲方才去劝谏了,原来是我们误会他了。”

    欢呼之余,有人暗暗自责,心里生出愧疚,看着沈傲的背影已隐隐约约拐过一个街角,渐渐淡去,有人朝沈傲的背影大喊道:“沈公子恕罪……”

    这些话,沈傲自然听不到,回到宿舍,立即生了炭盆,换了一身衣衫,捧起书围坐在炉边烤火。

    过不多时,一群湿漉漉的人冲进来,呼啦啦大吼:“沈傲,沈傲,喝酒去,今日本少爷请客。”

    “对,喝酒去,王茗有的是钱,教他请酒。”这些人都是冒着雨先回来的,一个个兴致勃勃;就在半个时辰前,他们还对沈傲不屑于顾,可是现在,满是景仰。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德行比学问更令能令人佩服,再加上此前的误会,令大家满腹亏欠,因而一个个热情如火,这个架住沈傲的胳膊,那个抢下他的书卷。

    “喂喂喂……诸位兄台,我是刚换上的衣衫啊。”被这些湿漉漉的人一挨,沈傲干净的衣衫上,已染上不少湿泥,大叫一声,大家总算将他放开,吴笔笑呵呵地排众而出:“沈兄,这书什么时候都可以看,走,先去喝了酒再说。”

    沈傲正色道:“身为学生,现在又不是旬休日,怎么能和你们去喝酒?我们要好好读书,靠喝酒能参加科举吗?诸位兄台听我一言,科举将近,时不待我,还是各回房去温习功课吧。”

    这一番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的训斥,教大家汗颜不已,沈兄的学问已经这么高了,竟还如此孜孜不倦,当真教人佩服。

    那要请客的王茗道:“沈兄高论,自是没有错,只是今日大家高兴,也不能搅了我们的兴致,还是和我们去喝上几杯,先谋一醉,明日再用功苦读吧。”

    众人纷纷道:“对,读书也不能急于一时,该喝酒时也不能耽误。”

    沈傲呆坐了一会,似在犹豫,见许多人期盼地看向自己,呆呆地道:“听说入仙酒楼的酒水最好,一直没有机会去,我倒是想去见识见识。”

    王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这还叫不想去喝酒?张口就要去入仙酒楼,这入仙酒楼是什么地方?乃是汴京城最好的酒肆,一杯水酒,便是数百文钱,一顿酒席,没有个七八贯是想都别想的,这次只怕真要大出血了。

    其他人可想不到这么多,反正是王兄请客,纷纷豪爽地道:“好,就去入仙酒楼。”

    王茗咬了咬牙,道:“沈兄,快走吧。”

    夜长梦多,待会更多人回来,少不得又要邀上他们,得赶快把人先拉走,再迟,还不知要怎样破费。

    一行人兴冲冲地下了楼,沈傲被人包围着,看到外头的大雨,高呼道:“我忘了戴蓑衣,我新换了干净衣衫的。”

    “沈兄,走吧。”有人推着他到雨里,大家一起笑着追过来,左右一个人架着他,哈哈大笑道:“我等都成了这副模样,沈兄还能独乐吗?”

    好冷……沈傲打了个哆嗦,大雨倾盆而下,浸湿了他的眼眉,干净的衣衫浸了水,一下子沉重起来;这顿酒水吃得真不值啊,差点要哥们的命!

    反观身侧的同窗,却是一个个浑身舒泰,闲庭散步,显然他们这几日淋惯了雨,早已将这雨水不当回事了。

    冒着雨,一大群人哗啦啦地到了入仙酒楼;入仙酒楼占地不小,位置处在三衙的侧街,也是很热闹的地方,上下五层,在雨中显得雄伟极了,众人吆喝着进去,扫眼一望,酒客不少,其中更有几个穿着禁军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