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 >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第2部分阅读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第2部分阅读

送到了小顺子的怀里。

    那时侯玳妃忙忙找来李世民给她的那对玉佩,把其中的一只系到高阳娇小的脖子上,然后咬着牙背过身去,但是她感到她的周身瑟瑟的颤抖起来,有一种绝望的感觉从她的心底涌上来。

    那小顺子接过高阳,看着玳妃把那只麒麟玉佩带在高阳脖子上,便不敢再逗留,在玳妃转过身去的那一瞬间,只朝nǎi妈使了个眼sè,便转身离去。

    就在这一瞬间,玳妃“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她迅速转过身来,朝小顺子扑过去,她想把高阳夺回来,可是刘妈拦住了她,几乎是死死的抱住了玳妃,才避免了一场争夺。

    玳妃疯狂的哭着,喊着高阳的名字,眼巴巴的看着高阳被小顺子带走了,那时玳妃的心仿佛掉了下来,她只觉的心底一片空虚,感到了一种绝望了的空虚。

    ……

    上述之文是本人这部书某些章节。其他章节中还有很多的诗、词、文、赋,jg华部分更在后卷,虽然自以为仍比上述诗语更有可取之处,然文学不过人为之作,再jg妙也只为茶余饭后适娱之物,雅趣志友把玩消烦之笔墨也。

    即使是《红楼梦》,于当今物流横溢,信息载欢之时,亦无更多人类扼腕惊叹者。

    我虽自谓此书为当代人写的《红楼梦》,实嫌撩文之诳语,究其实,以当代人语言思维之习惯,纵有惊天笔墨,也无法写出与《红楼梦》相媲美之作。

    然本人深仰曹雪芹之才,数十年枕卷而眠,仿临之功,笔力不及其一二。

    虽也写数十女子离合悲欢故事,杜撰些诗文以饰之,虽有宫廷红楼之嫌,诚不如《红楼梦》旷世大家之作。

    况囿于历史之局限,唐代之恢弘,焉仅以儿女之情可载之!故演军事、政治、经济乃至诸治国之谋策,至大唐趋和谐倾向实为本书宗旨。

    本人不过潦倒之徒,因生活所迫,既当教师,又当农民,亦有十数年“的士”司机之经历,然看当世繁荣昌盛,和谐永泰之景,知国运隆盛史所不及也!

    细阅《资治通鉴》,大唐史中亦有谐和之说,遂取其义而撰此书。

    书中涉“太白经天”及“唐三代后武主女皇”之语,实为历史囿隙,无法避开,然本人亦以唯物之观诠释,虽亦有玄涩之嫌,亦不过为一家之言,撰意不达,绝非迷信之说。

    况李淳风之语,仍有褚遂良不齿之情节,我以为不足以非论者。

    至于书中战争之事,与颉利、突利之战,史书记载过于琐碎,本人以史载“颉利、突利号称八十万兵”之实,推演唐当时之兵力应不乏其众,如此一个泱泱大国,诸多小说只演十数万兵,我以为或有史误,故大胆演唐兵八十万之众与突厥抗衡。

    至于北征,史中找不到结局,然郁shè之兵数十万入侵唐境,岂有唐不予征讨之理?

    况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曽下旨让李元吉北征,因玄武门事件遂无下文,其间史之玄妙无法说清,故本人演北征之事,实究前因应有后果之实也。

    至于高昌之役,实属史实,无可非议者。然文学不过娱乐之物,非可与史等同视之,更有荒诞杜撰不经之故事,皆不过取娱于人,与史同论,难不成牵强乎?

    书中或有白话文甚至古文之语,实为人物当时语境之局限,我以为用此语言,更能表现当时人物,故本书当代、古代语感交叉亦不足为怪。

    大唐未兴遂有房谋杜断之说,至大唐贞观而兴,更不乏房玄龄谋略之功也。故此书以房玄龄作引子,其间故事却免不了杜撰。

    既知文学为适娱之物,看官亦以娱乐之心读之,莫教与史同语也。

    第一章 与翠娥说悄悄话

    却说唐武德年间,离仓州城四、五十里有一秦州小镇。历来仓州是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虽然近年仍然战乱频繁,可仓州这地方未涉战祸,即使不及战前繁华,也不见得是萧索光景。

    秦州得仓州风物熏染,虽不及仓州州府之地繁盛,也算得是名镇。一条穿镇柳河,清波泛碧,画舸渔舟,拱桥石栏,沿河两岸的碧瓦粉墙,雕梁画栋,自然便有了一片赛江南水乡景象。遂有放荡sāo客吟得秦州一诗曰:

    仓州一宿望秦州,不尽繁华意未酬。淮侯不悔平生志,江y含悲汉时都。遥怜乡远怀故月,漫扶绿柳驾轻舟。把盏笙歌消长夜,放怀肆酒醉chun秋。

    那sāo客所吟,说这秦州也是迁客sāo人流连胜地。

    时下正值秋末,秦州气象因绿柳榕竹居多,倒没见萧索临冬气氛。

    天气虽有了几分冷意,仍不乏chun、夏盎然之sè。

    柳河一带街巷多是商铺、客店、酒肆;沿街也有不少玩猴、杂耍、小唱、说书、占卜、测字的摊头。

    河中游船如梭,桥横两岸,游人如织,夹杂着喊买秦州烧饼、扬州臭豆腐、烧鸡、西子湖剑鱼的。也有胡地来的狐裘,绍庆一带的丝帛……吆喝声不绝于耳,串带丝竹歌弦之声,好生喧攘繁华。

    这是高祖皇帝登基以来第四年常举京试结束后半个多月。

    正当入夜时分,秦州街道夜市逐渐热闹起来,各家店铺门前挂起灯笼,把街道照得如同白昼。

    那时有位书生正在秦州城外匆匆赶路,待他进入秦州城,天已挂黑。这书生名叫房玄龄,看去也只是二十七、八岁光景,穿灰sè长衫,一身乡下秀才打扮。

    可仔细端祥他,身材高大,生得骨格非凡,目光如电。那时,他身背褡裢,入了秦州城,便径直朝一家客店走来。

    秦州城来往商人多,大小客店也不少,算得远近闻名的要数扬家大客店,因秦州来往客人繁杂,茶楼、酒肆、客店生意也特别兴隆。杨家大客店所以远近闻名,因其囊茶楼、酒肆、客店生意,与客人方便。

    店家也算秦州望族,原是乡下员外,田产数百倾,家财万贯,更兼店主为人厚道,膝下独有一女,年方十八,名唤杨翠娥,生得天仙般可人,那些书生迁客之类便更多是慕名投宿。

    这房玄龄是绍兴有名才子,前朝进士,祖上是江左仕族,几经战乱迁徙来到绍兴乡下方安定居。

    房玄龄自幼聪明过人,家境虽不甚殷富,可家父仍拼命供他读私塾。也许天地造化人,他这个才子,八岁便贯通文理,十几岁文才以誉满淮杨,二十一、二岁乡试,府试连捷,竟一举进京中了进士。

    可这命运弄人,刚中了进士,谁也想不到这朝廷一下便更替了。新朝既立,旧朝科举之人一概不按册录,便又几年来上京城重试,虽文章做得花团锦簇般,却接二连三地名落孙山。

    连年上京,家材为之散尽,家父也没怨言,他却仍雄心勃勃。数年来路经秦州投宿,都住杨家客店,杨员外早晓他名声,又看他骨格非凡,决非久居下之人,便将独生女儿翠娥许了他。

    这房玄龄自然乐意,得员外频频资助上京应试,心想拼将一命也要考个中了,以报岳父大恩。

    可没想今年又名落孙山,看是科场舞弊,正咬牙打算明秋不考了,对未来的岳父说个明白,回绍兴乡下另寻营生去。

    心里想着,便上了柳河桥, 朝东望去,杨家客店离柳河桥头不远。看得灯笼高挂,门庭若市。

    房玄龄是个阔心胸人,也不计较科场失败会在岳父面前尴尬,望岳父家便径直来了。

    时下杨家客店正是旺季,店伙计周全客人应接不暇。见姑爷进门来,早有人通报了杨员外。

    那杨员外五十开外年纪,是个福面菩萨,闻得女婿来了,便迎了厅堂来,笑吟吟着吩咐仆人设家宴。

    寒喧过后,知房玄龄考场失意之事,也不计较。安慰了一回,说:“科场之事得上下疏通,似小婿文章做得花团锦簇,没有不应之理。明年秋举这银子不得不花,我自派人上京调停妥当,小婿若不见外,住些ri子,便回绍兴乡下接了亲家父母来,咱两家也合了一家了。庄上事你爱管就管,不爱管就一心作你的文章,待明年秋试再图仕途出落何妨呢。”

    听岳父这般恳挚说话,房玄龄本想告诉岳父自己淡薄仕途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待罢了家宴自与翠娥说别后悄悄话去。

    第二章不禁吃了一惊

    半月后的一天,李世民一支抚边人马正走得人困马乏,看看天已挂黑,离秦州城仍有四五十里地,近冬天气又有些寒凉,在这前不着庄后不着店的驿道上正犯踌躇。

    那时月亮也上得早,照得驿道雪白如银,远远看见前山隐藏着一片庄林,遂打马快步朝那片庄林去。

    到那山前一看,那里并没什么庄林,却是一处庙宇。李世民忖道:“正不知这庙里是何路僧众,何不看看个究竟,也好寻个宿处。”

    想着,遂一路领着随行人马上山来。

    渐近那庙,见那苍榕古朴,树影婆娑,依着山势,一座座纜|乳|芙ㄖ扉鼙掏撸窳夯啊@吹矫砬吧矫牛嶝疑鲜椤吧倭炙隆比龃笞帧?

    李世民不禁惊诧,心想:“原来这也是少林寺。少林寺天下闻名,相传有南北少林之称,这大概便是南少林吧。”遂让随行人马在山门前歇息,自领着几名卫士带了些银两进了山门中。

    李世民和几名卫士进了山门,看是一道通天石阶直达庙院大门,遂拾级而上。

    待至庙院前,见几个穿着皂sè僧袍的僧人双手合十,站于门外两旁,又看那庙门正匾上书“大雄殿”三个大字,两旁门联道的是:

    世外人得佛心清静皆因了却凡根,槛内事有弥陀造化由是本来悯善。

    李世民此时又饥又渴,也没心思多留意这些,遂让那几名军士留在门外,独自一人进了庙内。

    李世民进了庙内,看那庙院中又是一遛站着的僧众夹道合十,借着月光,见这僧院劲松巨榕,古朴非常,庙内殿中传来一片木鱼之声,心想:“果然名不虚传,少林寺真是个香火繁盛的佛家胜地。”

    正想着,却见一小僧从殿中走出,至李世民跟前双手合十道:“施主,俺主持惠能大师有请,请跟俺来。”

    李世民跟着那小僧进了大殿,绕过殿中敲着木鱼念经的僧众,再转入佛像背后,走一道纜|乳|?来到一间僧房,烛光中见一年轻僧人敲着木鱼,闭目盘脚坐于房中。

    李世民见那人好生面熟,不知在那儿见过,正纳闷间,却听那年轻僧人说话道:“施主别来无恙?”

    李世民听那僧人说话忖道:“此僧人仿知我来历。”遂再仔细端祥,不禁吃了一惊。

    你道这僧人是谁?过往之事,瞬间闪现李世民脑际。

    原来那是两年前之事,那事也真是险象环生。

    在太原会战中,李世民亲率三十万将士剿灭了王世充所部,唯独王世充带着一百多名残余将士逃脱。战后,李世民整军完毕,也以为那王世充残部已投辅公佑去了。

    一天,他带着三十名军士出城,慕那嵩山少林寺之名正想去看个究竟。不想,离少林寺不足一里,山弯隐显之地,忽便杀出一支人马,为首那人正是王世充。

    李世民瞬感惊秫,看看寡不敌众,奋力血战了一个多时辰,方杀出了一条血路。

    那时随李世民那三十名军士全都战死,唯独李世民冲出重围,择荒逃去。

    原来那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后,虽知大势已去,却暗暗潜于山林中恃机复仇,打探得李世民出城朝这嵩山来,便于这嵩山附近设伏。

    待李世民一行人马进了伏击圈,他的一百多名伏兵前后堵住去路。

    王世充便以为这回他的大仇必报,李世民在劫难逃了,不想李世民那三十军士也是个个晓勇善战,都死命相搏,他的武功虽不在李世民之下,可双方血战一个多时辰,李世民手下三十名军士战死后,他的部下也死伤过半。

    看着夺路而逃的李世民,他那里肯放过,带着十多名晓将紧追李世民其后。

    也该是李世民的劫难,他那匹坐骑虽跑的飞快,却慌不择路,又不熟息地形,竟跑到了嵩山附近的涂阳河边。

    李世民当时身上多处受伤,看看那王世充追兵已近,自己却已无路可逃,遂勒住马头,正转身要作一死搏。

    说时迟,那时快,河岸边树林里忽然出现十多名挑水的僧人,挡住了追赶而来的王世充一路人马。

    那王世充见僧人挡道,喝一声道:“你这帮秃驴找死吗?”

    只见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僧人,双手合十道:“放人一条生路,善莫大焉。”

    那王世充一听,二话没说,便喝令手下人马朝挡路僧人杀将过来。

    这时,只见那帮僧人纷纷抄起扁担,摆开架势,一个个都如出山猛虎,与王世充一路人马混战起来。

    李世民在百步之外勒马看着,想不到那帮僧人武功十分了得,尤其是那位少年僧人,他的武功出神入化,直打的王世充那帮手下纷纷落马,王世充看看不是那帮僧人的对手,遂带着手下狼狈离开。

    李世民在嵩山少林寺养了二天的伤,知道那位僧人叫惠能。

    离开少林寺那天,惠通大师让惠能送他回城,在惠能辞别时,李世民恳求惠能留下,望他在麾下当一名将军,惠能婉言谢绝。

    从那以后,李世民就再也没有机会到过少林寺。至于那王世充,后来投靠了辅公佑,辅公佑兵败时王世充亦战死乱军之中。

    李世民认出了眼前的惠能大师,便就是当年救过他一命的惠能和尚,遂弓身行礼道:“不知惠能大师何时到了南少林来?”

    惠能答道:“出家人来亦是空,去亦是空,即无所谓来,亦无所谓去。既与尘世无缘,又何必参与尘世之事?只因施主与我寺有缘,醒前因而知后果,这所谓因果也。万事因yu而争,无yu而淡。无yu之至,则虚无而空,乃上上之境界也。因yu而争者,yu壑难填而争之尤急,急之本xg皆忘,善心全无,恶向胆边生者,皆yu之祸也!施主心xg本善,有济世之才,若有佛慈之心,善之以善向,则为至善之善善也,善哉!善哉!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李世民听这惠能说话,所答非所问,所言似是而非,听那参谶之语,亦也似懂非懂,正想又问些什么,却见惠能已闭目捻珠,便也不好再问。

    遂退了出来,心中却有不少迷惑,本想借寺庙一宿,可又不好再打扰惠能,悻悻的出了殿来,叫军士施了些银两,出了山门。

    正想继续赶路,却见离庙院不远处仍有一du li庙宇,李世民遂派二名军士过去看看究竟,不一会,军士回报那是一座空庙院,李世民心里遂喜道:“咱就在那空庙里住一宿,也不再打扰庙里僧人。”说着,一行人便朝那空庙去。

    第三章 因何这么巧

    李世民和他的卫队进了那空庙,见当院一大铁鼎,一大香炉,院侧又是一株参天古榕,落挂着一大铁钟。正殿佛前设一香案,旁边两个耳门出去是两道庑廊,两遛厢房整齐排着。

    看那楹柱朱漆油光,雕格花窗,窗纸无损,倒应是个香火鼎盛的庙宇,却为何没有和尚住着?

    李世民见这光景正纳闷,吩咐了军士四面jg戒。遂又在院中架起火来,烧了獐肉围坐着吃。

    一会儿,jg戒军士跑来说隐约听到马蹄声,李世民jg觉起来,心想莫非是响马?

    遂又吩咐几名军士一起前去探听虚实。

    去了许久却不见回来,李世民心里更感疑惑,便对帖身护卫说:“此地不能久留。”

    几十名军士听了吩咐,便赶紧收拾了行装出门来备马,忽听一阵‘嗖嗖‘之声,从四面八方骤然飞来一阵矢雨,众军士便倒了一半。

    有几位功夫了得的军士拨开矢雨大声喝道:“有刺客,保护殿下!”

    断喝声中仍不见刺客人影,军士团团围住李世民,此刻有了提防,虽箭矢密集却伤不了李世民身体。

    相持了一会儿,只听一声大喝:“谁取李世民首级奖黄金千两!”

    喝声刚落,便从庙宇山前、房顶四周涌出上百名蒙面人袭向李世民和众护卫。

    李世民早拔剑在手,那群蒙面人个个身手不凡,刀夫都似曾相识,李世民心想:“这怎么都像宫中军士的功夫呢?”却又一时想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