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22部分阅读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22部分阅读

 别说什么这货当年曾用五百骑追杀突厥四万什么的,他们吐蕃勇士可不是那些突厥人,何况还有乌海天线可据,唐军除非拿出至少多一倍的兵力才能破营!

    达延莽布支听禄东赞的质疑之言,不由挠挠脑袋,也带着两分疑惑道:“确实如此。”其实,当时他也看到苏定方带如此少的兵马也有些奇怪,不过真的跟对方交手时,他又觉得凭对方的身手,这一千人马要踩掉他的三千骑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苏定方败退之后,唐军损失了多少人马?”禄东赞又问道。

    达延莽布支听到这一问,居然愣住了,半天才讷讷答道:“并没有损失……”

    以一千骑对上他三千骑,居然不损一人从容而退,这还叫大败而逃吗?

    达延莽布支在短暂的呆愣之后,忽然感到十分愤怒,这苏定方是在耍弄他们吐蕃勇士吗?他以为他们吐蕃军中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吗?!

    同样感到被人戏弄的还有背着‘败军之将’恶名的苏大将军。

    根据小李相公的计划,苏大将军带着一千骑攻打乌海大营佯败之后,唐军诸将都让麾下将士放出苏定方惨败的消息,反正是传得越离谱越好……

    果然如李三郎所料,留在吐谷浑王帐的禄东赞听说苏定方被打败的消息后,就立刻赶到了乌海大营。然后,吐蕃方面的j细就会打探到唐军大营每天都有几千骑兵进来,这算下来,这几日工夫唐军在乌海集结的兵力已经远在达延部驻军之上。

    而从吐谷浑王带着臣民逃到大唐之后,李小九陛下就暂时禁止了大唐与吐蕃的贸易往来,原本在大唐的商人和留学生全部被扣留了起来,以防他们走漏大唐对吐蕃的军事计划,所以禄东赞并不知道在李三郎使团之后还有薛仁贵大军垫后,他只道苏定方已经尽调安西、昆陵、蒙池三大都护府之兵——这就够让禄东赞心惊的了。

    不过,从探子之前的情报上来看,苏定方显然还没能把三大都护府的兵马都集结齐备,不然也不会天天有兵马源源不断向唐军大营而来。

    禄东赞想到这里,又开始沉吟起来:苏定方贸然进攻有突然败退的举动实在是太可疑了!

    他一面想着,一面又把小李相公写个他的信笺拿出来仔细研读!

    达延莽布支立在一旁,无措地看着禄东赞,他本来是想问他家大相到底要不要出兵把唐军大营给一锅端了,捉了他家的丞相来,可看到禄东赞一副严肃神色,达延莽布支又不敢开口了,只能看着他家大相在帐中来回踱步。

    禄东赞默默无语转了约有一炷香时间,忽然止住步子,一拍大腿道:“唐人j诈,我们险些中了他的计!”

    达延莽布支不明所以地问道:“大相的意思是?”

    禄东赞面露得色,道:“那苏定方败得如此蹊跷,若是旁人定会轻敌冒进,到时候中了那李郎君的埋伏!”

    “以我之见,唐军大队人马应该早就到了西海郡了,他们有意做出进进出出的样子,不过是让我们以为他们的兵马还没集结完毕,而这李郎君的信更是说明了问题……”

    禄东赞顿了,也没提李三郎给他的信里到底说了什么,只道:“这大唐的李郎君足智多谋,最善揣度人心,他必是猜到我会派人监视其营地,故意做出这种假象,让我以为有机可趁,贸然进攻……”

    说到这里,禄东赞不由叹了一口气:“说起来,我也已经被他给算计了……”他指的是自己一听到苏定方败绩的消息就急急到到乌海,分明是中了李三郎的引蛇出洞之计了!

    还好他留了一手,这次过来带了三万大军,加上达延部,足有五万人马,估计李三郎能在三大都护府抽调的可用兵马最多也不过三万人左右,他未必就吃不了对方!

    现在禄东赞比较顾虑的还是吐谷浑王诺曷钵会有什么动作,别到时他跟唐军在乌海这里对峙上了脱不开身,这诺曷钵趁机绕过他们,跑到吐谷浑王帐夺回地盘,那他们吐蕃军可就要腹背受敌了!

    “你可探得那诺曷钵现在人在何处?”禄东赞问达延莽布支道。

    达延莽布支想了想,道:“大相放心,诺曷钵一直待在唐军大营之中,并没有任何异动!”

    禄东赞还是不放心,又在帐中来回踱步,忽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道:“你立刻遣使到唐军大营,就说我不日就到西海郡拜见大唐丞相,到时请大唐丞相与诺曷钵王一起到乌海城一聚……”

    达延莽布支闻言不由迟疑道:“那大唐丞相和诺曷钵怎么肯到乌海城来?”

    乌海城如今已经在吐蕃管辖之下,就算大唐那个小丞相敢来,诺曷钵又怎么肯来送死呢?

    不想,禄东赞却笑道:“你放心,李郎君是一定会来的,他来了,诺曷钵还敢不来吗?”

    说完,禄东赞走到一旁的小几旁,飞快地写好了一封书笺,装进一个十分华丽的信封里,交给达延莽布支道:“这封信,你还是亲自送到唐营去,务必当面交给李郎君。”

    达延莽布支虽然还是满腹疑惑,但也不敢多言,当即接了信笺,去唐营送信不提。

    却说李三郎受到剑南道的加急信,得知任雅相带的那支奇兵已经顺利道地找到入吐蕃的路线,不由大喜。

    当初在大殿之上,李三郎信心满满的向李小九陛下推荐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人选去为带领奇袭吐蕃的奇兵,这个人就是当初借吐蕃之兵灭掉中天竺的王玄策。

    王玄策当年在中天竺遇袭,单人匹马逃到吐蕃,借了数千吐蕃兵,灭掉了中天竺一国,见中天竺之地贬为大唐的安南都护府,在开疆辟土方面,他跟苏定方也有得一拼。

    只是,王玄策并不像苏定方那样,喜欢驰骋疆场,他还是喜欢研究各国的经典文学和到处出使,所以,王玄策在为大唐攻下广袤的安南都护府后,并没有接受李二陛下的升官加爵的赏赐,而是入了弘文馆研究玄奘法师带回来的那些佛教经典去了。

    这样一个文武兼修的天才,因为常年埋头书案,就这样渐渐被长安上下的人给遗忘了……

    李三郎可是在弘文馆待了不少年份的,对王玄策不可谓不熟悉,别人眼里的书呆子,在他眼里可是件秘密武器!

    这不,吐蕃那边刚刚有了小动作,李三郎就第一时间想到了王玄策。

    帝国最年轻的丞相——小李相公,为了吐蕃的事,屈尊绛贵拜访了王学士多次,终于定下了奇袭的计划。

    而王玄策无疑是带着唐军出现在逻些城的最好人选。

    当日,小李相公推荐王玄策的时候,包括任雅相之内的几个老相公都十分惊讶。

    这些人谁不知道当初王玄策在中天竺的功绩,更知道王玄策的胜利,完全是借助了吐蕃大军的力量,而吐蕃军当初的出击中天竺的路线岂正是他们现在所需要的进攻逻些城的路线吗?!

    这计划实在是让人心动,可也存在这一些问题,就是中天竺旧地已经成为安南都护府多年,那一条从吐蕃进入大唐的路线可能早就被毁掉了,现在要在找出来,有诸多困难不说,哟单不慎比吐蕃人发现,那么奇袭逻些城的计划就会流产!

    所以,李三郎不得不以自身为饵,拖住在北边的禄东赞,最好是能引诱他把吐蕃南边的守军都集结到北边来,这样,王玄策和任雅相就能多一点时间找出入吐蕃的路线,而不至于被吐蕃人发现了!

    事情发展得比李三郎预计的还要顺利,他派苏定方前去挑战乌海大营,故意败退后,疑心极重的禄东赞竟然聪明反被聪明误,主动跟大唐弯起了拖延战术。

    这可正中了李三郎的下怀。

    “既然贵国的大相邀请,本相哪有推辞的道理”小李相公接到了禄东赞的邀请信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亲自送信过来的达延莽布支闻言,不由松了一口气,正要告辞回去,却听小李相公有笑盈盈的叫住了他。

    “将军且慢走,有一个问题,本相要问问清楚,贵国大相既然邀请了吐谷浑王一同前往,那么现在吐谷浑的伪王是不是也会出席呢?”小李相公虽然脸上带着笑容,可他的目光犀利无比,如锋利的匕首一样,让达延莽布支这样身经百战的大将也不敢直视。

    达延莽布支被问懵了,他哪里知道破他家大相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话说,请李郎君和诺曷钵道乌海城谈判,不过是个缓兵之计吧?

    至于那个傀儡吐谷浑王,又怎么有资格到乌海城来!

    达延莽布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小李相公的笑容越发冷艳了,如果是他的人性子的人见了他这笑容,一定是有多远跑多远。

    “既然将军没法回答这问题,不如就带着本相的手书去问问你家大相吧。”说着,小李相公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来,丢给达延莽布支。

    达延莽布支“…………”他到底哪里看起来像个信差?!

    338第 338 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 14

    小李相公的来信更让禄东赞确信他的判断没错。

    唐军这是要在筹划着什么阴谋,让他们以为西海郡的唐军不足以与吐蕃一战,然后出击去攻打唐军大营!

    越是这样,禄东赞觉得他越不能贸然出兵,即使唐军人数真的少于自己,可对方的主帅和主事相公可不是好像与的!

    而小李相公那句关于傀儡吐谷浑王的话更是让禄东赞眼皮直跳——他邀请诺曷钵跟李相公一起如乌海城谈判,为的就是不让他趁着自己跟唐军对峙的时候脱身去攻打吐谷浑王帐,一旦他这样做了,吐蕃也不好明着帮那傀儡王打诺曷钵。

    所以,禄东赞一面让自己的亲信立刻到吐谷浑王帐把傀儡王保护起来,加强王帐的安全,一面盘算着怎么忽悠大唐的小李相公,不让他起疑才好。

    不说乌海这边的吐蕃大唐两方都想着拖延时间,不想主动跟对方动手,却说任雅相和王玄策带领的五千轻骑经过十几日的探查,付出了近百人的代价,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从蜀中直接进入吐蕃的道路,而不用从安南都护府经吐蕃的属国泥婆罗国进入吐蕃了……

    新道路的开发,使得任相公原本阴郁的心情骤然开朗。他知道李三郎推荐的人必然是有本事的,而王玄策的事迹,他也是知之甚详,但入蜀之后,唐军一路都不是特别顺利,只在探路这一件事上就算死了不少人,这还是在装备了先进军事工具的情况下呢!

    如果倒退十几年,没有工部科技院开发出来的这些登山鞋、登山索、望远镜等物,还不知这一行会死多少人!

    任相公想想都觉得后怕,他已经不年轻了,这次大唐与吐蕃之战也许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对外征伐了,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像老李相公那样,平定了高句丽后就能光荣退休了!

    所以,任雅相对这次军事行动的重视远远超过了他之前参加过的任何一次军事行动。

    这次任雅相和王玄策带着的都是从剑南道、岭南道征集的当地精壮,征兵的动静非常小,不但朝中无人得到消息,连好些地方守备官员都没有发觉,只有安南都护府和剑南、岭南两道的都督知道内情。

    王玄策此人向来胆大心细,成了任雅相副手之后,就主张轻装上阵,千里奔袭,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打到罗谢城下,给吐蕃以震撼的效果。

    这主意显然十分合天皇天后和小李相公的胃口,于是三人给了王玄策不同程度的权力和便利,虽然名义上王玄策是受任相公的节制,但他却有权独立领兵的权利,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做出军事决策,执掌兵权。

    因此,从益州出发后,任雅相和王玄策二人就让大军押送辎重在后面缓缓而行,他们两人带领技术军和五千轻骑在前,一路跋山涉水,终于进了吐蕃境内。

    由于王玄策熟悉吐蕃到中天竺一路的地形,所以唐军走的全是没有人烟的崎岖山路和沿江峭壁,竟然因此生生地避过了吐蕃守军的眼线。

    吐蕃立国时日尚浅,地广人稀,南边又有喜马拉雅山脉为障,他们主要的军力就都在东北方向布防,怎么也想不到唐军会从中天竺方向翻山越岭渡河,悄悄地摸过来……

    王玄策军虽然度过了一开始的急道天险,但还有一个需要克服困难摆在眼前。

    那就是地势渐渐高起来之后,许多唐军将士都有了高原反应。

    主帅任雅相年纪不小了,反应更是严重,最后到了几乎不能上马的地步。

    王玄策无奈,只能将当下情况用暗语写出密信,分别传给长安和乌海方向,然后减缓行军速度。

    好在众将士意志十分坚定,硬挺着反应坚持向逻些城方向走,总算在快到众人需要第一个攻克的要塞——匹播城之前,唐军上下已经能够适应在高原作战了。

    而此时,吐蕃上下还不知道他们的腹地已经被唐军入侵了,他们的目光都死死的盯着乌海那边:大相禄东赞与大唐宰相李三郎的谈判彻底失败了,小李相公表示要武力帮助吐谷浑王夺回属于他的属地。

    而已经秘密将吐谷浑十万大军集结到乌海周围的禄东赞也浑然不惧,还主动向唐军下战书……

    大战一触即发,留在逻些城的年轻赞普芒松芒赞几乎有些坐不住了,他跃跃欲试地想要像他祖父松赞干布那样亲自带领大军去前线,但这个主意立刻被禄东赞留在逻些城的亲信给否决了。

    禄东赞到底还是谨慎的,自己领兵在外,就留了长子噶尔钦陵在逻些城,掌管逻些城的防务,以防噶尔家的政敌趁他专心对付大唐的时候,死灰复燃。

    噶尔钦陵还是有几分军事才能的,当得知其父禄东赞集结全部兵力在乌海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吐蕃南部会出现兵力空虚的窘况,一般人可能会抽调其他边防兵马去添补吐蕃与大唐南边的边境,但噶尔钦陵却没有这样做,反而把逻些城周边州府的兵马全部收拢起来,防线收缩到匹播城之外。

    噶尔钦陵的这一举动显然有些出乎王玄策的意料,他之所以要坚持轻骑而来,就是想趁着吐蕃兵力都集中到了边境,逻些城守卫薄弱,然后打吐蕃小赞普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吐蕃竟然收缩了防线,凭着王玄策的这几千骑兵,根本是连匹播城都攻不下,更不要说被重重保护的,易守难攻的逻些城了!

    弄不好,他们这点人马还会被驻守在逻些城四周的吐蕃地方军给包了饺子呢!

    任雅相也没想到吐蕃国中除了禄东赞,还有这么精通军事的人才,一时进退不得,只好吧眼下的困境传信给长安的天皇天后和在乌海跟禄东赞死磕的李三郎。

    吴诩接到任雅相的急报之后,也相当头痛。

    偷袭计划就在意一个出人意料和快,现在可好了,吐蕃那边的人虽然还不知道唐军已经偷偷潜进来了,可他们的防守明显是王玄策他们那点人马破不了的!

    而更糟糕的是,王玄策和任雅相一行到底太扎眼了,即使还能潜藏在野外不被吐蕃人发现,可大军的补给已经成大问题了!

    吴诩围着沙盘转了半天,愣是没发现任何可以突破的地方!

    禄东赞这个儿子可真不是一般的人才啊!

    吴诩暗暗叹了一口气,回头看李小九端着个药碗不喝药,也看着沙盘出神,她不由道:“九郎,药凉了几没效了……”

    李小九闻言,一口喝干了汤药,继续盯着那沙盘看,好像想到了什么的样子。

    吴诩看他这个样子,反倒不敢打断他的思路。

    过了好半晌,李小九陛下才转开了视线,闭上眼陷入沉思。

    吴诩忙对周围侍候的宫人内侍使了个眼色,让他们不得打搅李小九陛下思考。

    大约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小九终于睁开了眼睛,似乎是想透了什么。

    “怎么样,你有主意了?”吴诩迫不及待挨过去问道。

    李小九陛下只是一笑,反问吴诩道:“阿武,你觉得现在的吐蕃跟当初高句丽可像?”

    吴诩被问得一愣,她一时竟不知李小九指的是哪一方面。

    吐蕃跟高句丽么?

    论国家组成?

    论跟大唐的关系?

    论国力?

    还是论两国的政坛?

    吴诩略一思索,似乎抓到了点什么。

    “九郎你是说……”她想到了一种可能,担忧不是很确定,毕竟这事在吐蕃还没有现出端倪呢!

    李小九看吴诩的神色,知道她也已经猜到了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