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龙兴之所 > 第九十六章 刘焉逝世(求收藏)

第九十六章 刘焉逝世(求收藏)

不是意味着,是自己害死了他?

    埋葬了刘焉后,一身孝服的刘璋召各郡郡守议事,他并未对各郡守做出任何调整,所有人仍各司原职,他只有一点要求——兵!他要向张鲁报仇,汉中乃益州屏障,地位极其重要,必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总感觉有把刀悬在自己头上!而且父仇不共戴天,岂可不报?还有一点,此时攻打张鲁时机最好,一来哀兵必胜,二来张鲁五斗米教初创,尚未普及,或迁延日久,令五斗米教影响日重,再行出兵攻打,不易取得汉中百姓的拥护。

    经过一番经打细算,刘璋终于从各郡共挤出了一万兵马。

    刘璋将成都事务交给益州别驾赵韪、治中张松和兵曹从事黄权三人同共管理,涪县守备则由吴懿负责。虽说这些人里面有两个反贼,另外两个在走投无路之时也投降了敌人,但是刘璋刚刚接任州牧,名望全无,只能暂时全部留用,如果此时他来个官场地震,恐怕他还没汉中,涪县已经易主了!而且不论是反叛,还是投降,都还有许多年时间,刘璋可以从容部署,暂时来说还是很安全的。

    公元191年,秋九月,刘焉下葬后的第九天,十八岁的刘璋率三万大军并两万民夫戴孝出征,讨伐张鲁,以报国仇家恨(国仇自然是说张鲁不尊上命,割地为王)。

    刘焉入主益州这两年在益州广施仁政,百姓深感其德,得知他被张鲁害死,皆十分难过、悲愤,刘璋征用民夫转运军粮物资的告示刚刚贴出去,短短三天功夫便有两万多自告奋勇,刘璋大叹民心可心之际,将其中年老体弱、不堪重负的人排除后,留下了两万年富力强的。

    自踏上栈道,刘璋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蜀道难》,每日有大半时间,大军行走在这种叫做栈道的道路上。这些所谓的路往往位于山腰处,脚下是插入山腹的木板搭建的道路,宽不及一丈,为防腐败,上盖有阁楼遮雨。走在这样的道路上,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行。比如最精锐的英武军,面对十倍、百倍的敌人他们不会有半点害怕,可是刚刚踏上这栈道之时,第一次零距离感觉到它的惊险后,无不胆颤心惊,一个个目不斜视的往前慢慢挪动,深怕脚下一滑,便落下万太绝壁。倒是益州本地兵马将其视作无物,有说有笑的如同旅行一般,不时斜眼看看如蜗牛一般的英武军,狠狠的“报复”了一平并时牛气冲天的他们。就是那推着木牛流马或是挑着担子的两万民夫,也是一个个健步如飞。

    说起这木牛流马,名字还是刘璋名的,毕竟如果叫独轮车也太“低俗”了,所以他也就毫不客气的将罗大师的发明借来用用。木牛、流马功能和原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木牛个头更大,能负重四百斤,“y”字型的车把需要两个人操作;流马稍小,能负重一百七八十斤。要说这木牛流马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开工建造才发觉并不容易,主要就是车轮制作非常麻烦,要求非常精密,需要熟练工人精心制作,因而极耗时间。刘璋急于进攻张鲁,没有时间等待,有一天他乘车马车外出时忽然想到何不就用马车车轮代替?想干就干,他立即让人根据马车开发新的独轮车,很快就造出了样车。因为马车轮轮非常大,作成的独轮车“货箱”相应增大,一人操作非常困难,与是便有了“木牛”。木牛与流马同时建造,省去了许多建造车轮的时间,终于在刘璋要求的时间之内造出了木牛三千辆,流马一千七百。为了加速赶路,刘璋派了一万民夫采取轮流休息的办法操作,虽然增加了耗费,但是行军的速度也快了不少,民夫的压力相应的极大的降低,在民夫之中获得了极大名声的刘璋肯定了自己的决策。同样的,余下挑担的一万民夫,也按刘璋的要求只负担八千,以保证随时有两千民夫处于休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