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洪荒之蝠王本纪 > 洪荒之蝠王本纪第48部分阅读

洪荒之蝠王本纪第48部分阅读

    “太极图出!吾以此宝镇压人族气运,令人族永昌,道门永恒,天地朽而道不朽,天地灭而人运存,道之所在人之所在,镇!”

    老子语音刚落,便见他的顶上现出了一朵黑白庆云,倏忽变大,直至数十万里方圆之大,紧接着一道金桥从其间晃过,一图从庆云中飞出,将那玄黄功德之气尽数吸入图内。之后那图径直飞向黄河流域,一道道妙音从图中垂落,万种丹道大`法便撒落在人族的土地上。

    于是种种从炼气凝丹到化婴成仙的修道法门便在人族传播开来,人族从此摆脱了修炼的黑夜,并开始变得日益强大了起来。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弱小的人族有了与妖巫二族抗衡的基础。

    太极图遍飞黄河流域,数息之后又飞回万寿山巅,没入了老子顶上的庆云之中。于是乎,当下便如冉一夜那日所见到的女娲成圣的景象一般,天生紫云,地生紫气,云气相交,一道炫目的鸿蒙紫气诞生于其间。

    冉一夜发现这道鸿蒙紫气要比女娲所得的更粗更亮。所以当那紫气没入老子的眉心时,老子再也无法保持风清云淡的神情了,只听得他痛哼一声,当即炸成了一天雾气,直接将数亿里方圆的大地罩得伸手不见五指。

    之后,只见无数条规则之线似有似无,无视时间与空间,交织着,重组着,将瞬间与永恒,过去与未来凝于一体。

    这一刻天地间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道”。

    良久,这满天的浓雾开始以一种无以名状的规律旋转起来,“道”的声音便从那漩涡中传遍了大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地之始也;无,名万物之母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一章道门总纲便在老子成圣的过程中得以大成。

    之后天地间又生大异相,近两成天地灵气狂涌而来,直注入了这道音袅袅的雾气之中。

    “上天下地的神啊,和这家伙比起来,女娲简直就是个小毛贼了。”冉一夜当场震惊得无以复加。同时当他一想到自己这副以鸿蒙紫气打造的身体,当即又多了几分沮丧的情绪。

    因为就是集三界的灵气为自己一人所用,也恐怕不足以令他冲击圣位了。

    “这就是贪心的下场啊!”冉一夜的心在滴血。

    与成圣的气势相似,老子圣体铸成的时间也比女娲长得多,足有两个多时辰,那满天的雾气才开始凝聚,一个头戴九云冠,身穿大红白鹤绛绡衣,鹤发童颜的老道从中渐渐凝出身来。

    那老道张口将满天的浓雾吸入腹内,然后指天宣布:“我老子以人师之名成圣,行无为之道,天地共鉴。”

    当下天地立鉴,睛空一阵霹雳响过,顿时天降甘霖,地涌瑞气,圣人的荣光遍传洪荒。上天下地诸生尽都知道天地间又多了一个圣人。

    见到老子立地成圣,万寿山巅上的一众大能的表情立刻变得丰富了起来。尤其是元始天尊的心里更不是滋味,然而那厮也生来就是个见风使舵的主,当下立刻便微笑着向老子施礼道贺:

    “元始恭祝大师兄证得混元,寿同天地,日后还望大师兄多加照拂。”

    老子此时业已成圣,心境自与此前大为不同,所以坦然受了元始一礼,然后道:“你我同为盘古元神,且同为道门师兄弟,证得混元本就是迟早的事情,日后就无须多礼了。”

    元始告诺道:“谨遵大师兄令。”

    紧接着通天也向老子道了贺,与元始相比,通天的道贺则显得真诚的多。他笑着拍了拍老子的肩膀说:“成圣了就好,兄弟成了圣人,二哥也大有面子啊,呵呵……”

    然而这个生性耿直的通天却全然没有注意到,老子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当然,另外两位大能帝俊兄弟此时则心中大为不爽了。尤其是帝俊,他可是教化人族的第一位大能,然而却在成圣的门槛上卡住了,所以见到老子成圣自是眼红的很。

    但就这一步之遥,修为高下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帝俊此时只能向三清示好,带着太一上前向老子见礼道贺,而且态度之谦恭就是老子也看不出有任何作伪的地方。

    见到这一幕,正站在五庄观门前的冉一夜不禁心生感慨,因为他又看到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谓的面皮与尊严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在这一点上,神仙、凡人,甚至那些举手投足就能毁天灭地的洪荒大能都并无区别。

    你要想有尊严,你就必须变强;你要想保住面皮,你就必须将别人踩在脚下。

    这是永远的真理。

    因为真理与历史永远是掌握在胜者手上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说话间,女娲与伏羲亦从三十三天外降了下来。由于老子成圣的的气势非同一般,就是同为圣人的女娲也心惊不已,所以她一落地便也向老子施了一礼道:

    “女娲恭喜道友!”

    不想那老子却闪身让过,连忙道:“汝为人族之母,我为人族之师,若无人母,何来人师?老子又如何能以人师之名而成圣?故女娲圣人之礼,贫道万万不可承受。”

    女娲闻言,笑了笑亦不再勉强。而伏羲则见过老子后突然陷入沉思之中。

    他已是鸿钧钦点的人族天皇啊,也不知道接下来他又能获得怎样的机缘。

    而我们的猪脚。此时却丝毫没有过去参拜圣人的意向,仿佛眼前的一切仅只是一场戏,他只是一个与之毫无关系的看客。

    但站在一边的镇元子却终于沉不住气了,只见他拉了一下冉一夜道:“兄弟,还愣着干什么呢?我们也前去道贺吧!”

    “呃……”冉一夜应了一声,但在这时,一丝不安的情绪突然从他心底生了出来。

    他突然想到自己的根脚在圣人面前根本是一览无遗的。

    虽然他并不知道老子知道了自己的根脚会有怎样的反应,但如果因之被元始、通天等准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则实在堪忧啊。

    他甚至怀疑自己会被那些家伙当场分尸,甚至血淋淋地吞下去的……为了证得混元,那群家伙早就红了眼,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出来的。

    于是他迟疑了一下道:“镇元大哥要去则去,白蝠此时突然想起一件紧要的事,耽搁不得,所以就不去凑这个场了。再说那在场者至少也是个准圣,我一个太乙金仙去了也感到寒碜,所以也就不去了吧。”

    “哦。”镇元子还想要说点什么,但他看了看冉一夜突又转过了话头,拱了拱手道:“如是则兄弟自便吧,为兄去了。”

    “好的,那么白蝠也就此别过了。”

    言毕,冉一夜便唤出了昆仑镜,晃出一道灰光,立刻不见了踪影。

    的确,他没有比任何时候急于离开这个地方。

    “这小子,嘿嘿。”看着冉一夜匆匆离去,镇元子不禁拈须发出了两声冷笑,眼中闪过了两道阴鹜的光芒。

    “丫挺的!今儿个怎就像鬼上身了,真是晦气!”正穿梭于虚空中的冉一夜突然头皮一阵发紧,于是不禁诅咒了一句。

    第二卷 蓬莱梦 第五十四章 天脊山炼丹

    更新时间:2011-12-19

    数息之后,冉一夜便出现在了天脊山巅。

    这是太行山系的一座主峰,山高入云,峰峦叠翠,山间绝壁林立、奇峰异石随处可见。山间更有数十瀑流,清澈透明,流水之声清脆悦耳,其中最宏伟的一条瀑布从峰顶如一玉龙直泻而下,瀑水颗颗如珠似玉,缥缥缈缈直落于蜿蜒的峡谷之中,而后又如一清丽冷艳的女子,迂回漫步于山间,神态怡然,步履飘飘,举手投足之间又不经意地露出了妩媚的神态。

    这景色令冉一夜不禁想起唐时的周繇写过的一首七律来:

    “风经绝顶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欲结茅庵伴师住,肯饶多少薜萝烟。”

    的确,这是一块修心养性、旅游观光的好地方。然而此时,他全然没有欣赏风景的心情。他来这里,仅只是因为此山的瀑流北行注入伊河之处,隐藏着一个天大的机缘,而且在中国神话中,那个秘密直到大禹治水时才被发现,并被人熟知。

    它的名字就叫龙门。在传说中,每逢三月,桃花盛开之际,便有无数黄河金鲤从孟津的黄河出发,过洛水,沿伊河溯水而上前来观瀑,但在天脊山北部却被龙门阻隔,前行不得,从而引起了万千金鲤争相跳跃龙门的奇观……当然,凡是跃过龙门者,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变成了真龙,从此逍遥于云水之际,不复宥于一河之中。

    当然,冉一夜一直以为这仅只是一个传说。但当他从六耳手中看到了先天灵宝龙门之后,当即便明白这一传说并非空|岤来风,而且这华夏神龙的诞生关键就在于那件灵宝之上。

    之后巫妖人三族于黄河中游大战时,黄河化龙冲天而起,并被人族誉为祖龙,奉为神灵,更说明黄河本身就是孕育龙种的温床,而黄河金鲤则无疑是龙的最佳幼生形态。

    但令冉一夜纳闷的是,他曾数次以神识扫描过黄河,却一直没有找到黄河金鲤,甚至连一条最寻常的鲤鱼也没有找到。于是乎他又开始怀疑起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来。

    他甚至有一段时间认为,那神龙肯定是一些域外来客,就像来自吠陀界的毗湿奴、湿婆、梵天一样。因为在中国上古神话的三皇时代,有关神龙的记载可谓比比皆是,而此时却连变龙的鲤鱼也没有一条,所以除了用“域外来客”来解释,仿佛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理由了。

    然而在五庄观前,当冉一夜看到鸿钧掌中雷发,将烛龙炸成一堆粉末,并将它如同垃圾般撒入黄河之中时,一个细节令他的心剧烈地跳动了起来……

    他看到了烛龙的骨灰在黄河水中拥有了生命,虽然那时仅只是一簇簇金色的卵。他清晰地意识到那就是孕育黄河金鲤的卵,也许用不了许多日子,这黄河金鲤便会是一种极为寻常的物种。

    这简直是上天送来的机缘啊,如果能够成功地立下龙门,缔造龙族,这所得的功德肯定不会比辅助三皇来得少,冉一夜当即决定率先将这个功德抢到手中。

    要知道,那玄黄功德之气虽然对于他自己并无大用,但对于洪荒其他炼气士而言却要比先天灵宝还要珍贵多,他怎么也得为蓬莱岛上的那些兄弟以及袁洪、六耳两个猴子谋划一番的。

    此前,他令东王公带给六耳的口信就是为了这档大事。

    此外,他还想在六耳与小猫赶来前,先行将那九九归元丹炼制出来。夜长梦多啊,尤其是那人参果,此时只余下一颗了,如果再有什么意外,那小猫的眼睛想要复元,可就得再等一万年了。

    说做就做。冉一夜当下寻了处葫芦形的山谷,运掌如风,三两下削出了一块平整的的丹台,然后从须弥芥子界中取出了一只拳头大小,三足六耳的鼎炉来。

    那是在阳山南麓,女娲进入悟道的状态之时,冉一夜炼制的一座丹炉。虽说他的炼器水平很难入得了方家之眼,但由于当时闲极无聊,左右无事,再加之他身上的材料倒也充足,尤其是先天庚金之气更是多得骇人,所以让他来回鼓捣了几回,居然成功地炼出了一座有顶级后天灵宝品质的丹炉来。之后他又经过反复试验,又将那阴阳二气也打入丹炉中,设置了两个阵眼,如此一来,竟使得那炉虽非先天灵宝,但具有了比寻常先天灵宝更为强悍的功能。所以那炉便因之得了个“阴阳炉”的名字。

    此前,他在蓬莱岛上炼制的先天灵丹便是由此炉炼制而成。然而这一次,他所炼制的九九归元丹事关重大,他真怀疑这丹炉是否能承担起如此的重任。

    “要是有传说中的混沌鼎在手,那该多好啊!”冉一夜不禁想到了神话传说中的另一件先天至宝来。然而不要说混沌鼎了,就是次一等的乾坤鼎乃至造化鼎他都不知道长得是什么模样。

    于是他叹了口气,伸指发出一道火属性的妖元力催动了阴阳炉,只见那炉缓缓地从冉一夜手中飞出,直落到了丹台的中`央。紧接着,冉一夜张口向那炉吐出了一道先天丙火,将炉内的两个阵眼同时开启,阴阳炉应声发出了一阵轰鸣,旋即变成了数丈高的大炉,周身泛出了一轮轮黑白光环。

    之后冉一夜神识外放,将那炉盖缓缓开启,并将包括天玄、幽冥、人参三果在内的八十一种灵果按比例布入炉内。

    “天灵灵,地灵灵,上天下地的神啊,给我力量吧!”布好灵果后,冉一夜的嘴里突然念叨出这么一句令全世界人民喷饭的话来。

    然而他不知道除了如此的祷词,他还能说点什么。

    就这样,他又闭着眼睛将能够想到的所有神灵念叨了一番,包括上帝、阿拉,甚至撒旦也没有放过,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炉盖,缓缓地封好丹炉,正式开始了炼丹。

    但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炼丹居然花了他三十六年时间,这令数月后遵令赶来的六耳很是无奈了一阵子。

    于是乎,可怜的六耳只能和小猫在这个葫芦谷随便开了个洞|岤住了下来,并为冉一夜做起了护法工作。

    起初,六耳还担心小猫耐不住寂寞,独自跑出去惹出什么祸端来,但没想到这一次小猫却出奇地安静,每日间大多时间便是蹲在冉一夜身边,两眼盯着丹炉出神。

    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洪荒一如往常一样,天天上演着吃与被吃的故事,但人族已不再如以前一样,处于任妖鱼肉的地位,丹道大`法的普及,使人族迅速地强大了起来。而且人族不愧为先天道体,一旦有了这合适的修炼法门,其进境居然一日千里,令巫妖两族看得心惊不已。

    而老子则因之被人族奉为太清道德天尊,捧上了神位,而且其影响大有盖过了人族圣母女娲的趋向。

    甚至人族的不少部落已全然不再敬奉女娲圣人了,以致昔日无上辉煌的女娲神庙日渐冷清,直到蓬草丛生,蛛丝满檐。

    也许人本就是一种极善忘却的生命,从他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如此。

    此外,则当谈谈这段时间所发生的大事。

    第一大事当然与老子有关了。

    万寿山巅立地成圣后,老子便前住三十三天外开僻了大赤天,创太清境,并将首阳山直接从洪荒拔起,安置在太清境中。

    之后,老子亦开坛讲道了,但奇怪的是,他讲道的时间极其短暂,仅仅只讲了九年便封了大赤天,独自神游大道去了。这令洪荒一众大能甚为不解。而元始和通天则是在不解之余,更多了几分郁闷。因为此时在他们的大师兄、他们的小弟身上,他们已找不到任何熟悉的感觉,他们甚至觉得在老子眼里,这两个哥哥已和芸芸众生没有任何区别了。

    所以出了大赤天后,通天感叹道:“这老三修的是什么无为之道啊,我看这是无情之道才对。”

    那一刻,通天有点想骂人,然而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地压了回去。

    元始则一言未发,头也不回地直奔昆仑去了。他发誓如若不能成圣,绝对不再跨出昆仑山一步。

    第二件大事则是发生在人族内部。

    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人族部落的女首领,名为华胥氏。她是人族四十五祖中女祖风兖的后裔,年轻有为,与族叔风嫟率族沿着黄河逐水草而居。

    有一天,春花烂漫,风光格外怡人,那华胥氏处理完族务后,便乘兴外出游乐,却不想在雷泽湖边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特大的脚印,当即便好奇心发作了。

    于是乎只听得那女孩惊叫了一声:“真大呀!”然后便用自己的小脚与那大脚印比划了一下,想要看看那大脚是自己小脚的几倍,如是也好回去与姐妹们吹嘘一番。

    却不想,这一比划就比划出件大事来。

    她怀孕了!

    虽然此时的人族并没有婚姻的概念,甚至大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华胥氏怀孕理当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事实却远远出了那女孩的想象。

    因为她的孩子在她的腹中一呆就是十二年。

    于是乎,日复一日,人们看她的眼光开始变了。

    于是乎,一些猜疑便传播开来,从风兖族一直到黄河流域的四十五部族……

    人们都说,华胥氏肚子里的孩?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