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95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95部分阅读



    “一个月的时间绰绰有余了。”曝布自信地说道,“但是,若想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一支无坚不摧的锋锐,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财,战马、武器、盔甲等等,这些都需要钱,而咸阳所能提供的军资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给你钱,给你战马,给你武器,给你所需要的一切。”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我只有两个要求,一是这支军队必须是中土武力最强的军队,其次,三个月后,这支军队必须投入战场作战。”

    曝布大喜,轰然应诺。

    宝鼎走进后帐,看到白氏眼含泪水把一位瘦弱的清秀少年搂在怀里,一位素服少妇则跪坐在白氏身边,泪流满面,无声哭泣。赵仪挽着少妇的手,低声劝慰着。

    “大兄……”溥溥扑到宝鼎的怀里,眼圈红红地叫了一声,“家里来了一位大嫂,一直在哭。”

    溥溥的叫声惊动了众人。素服少妇当即跪倒,要给宝鼎大礼叩拜。白氏急忙阻止,赵仪更是一把拉住了,“大嫂,不要这样……”

    “武烈侯……”素服少妇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本想说一句感谢的话,但泪如泉涌,伏在赵仪的怀里嚎啕大哭。

    清秀少年轻轻挣脱白氏,两眼望着宝鼎,忽然“扑嗵”跪下,恭恭敬敬地大礼跪拜。

    这就是历史上的秦三世?宝鼎的思绪瞬间有些紊乱,眼前的婴和历史上的婴似乎无法重合。历史上的婴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期间他杀死了赵高,然后面对呼啸而来的楚人刘邦,他没有抵抗,投降了。原以为这样可以保留老嬴家的血脉,但项羽一到,老嬴家便连同咸阳一起葬身火海了。武安君当年在鄢郢(yan/yg)大战中屠杀了楚人,焚烧了楚国宗庙,项羽此举算是给楚人报仇了,但项羽或许没有想到,这把大火烧毁的不仅仅是大秦,还烧毁了所有的旧贵族,包括他的项氏。

    婴是一个悲剧人物,一个敢于面对王国死亡的人,这种勇气也是一种大勇气,这样的人如果给他机会,应该有一番大作为,或许他也一直想拯救大秦,但历史没有给他机会,甚至没有给他时间。

    宝鼎走上前,伸手扶起了婴。他看到了婴的手,这不是一双少年人的手,这双手粗糙不堪,布满了伤痕,就像他不堪回首的痛苦岁月。

    “我生在北疆的长城脚下,从小牧马放羊。两年前我十五岁,赤手空拳走出北疆打天下。”宝鼎说道,“你告诉我,你今年多大?”

    “十岁。”婴低着头,胆怯地说道。

    “那么,当你十五岁的时侯,你也要出去打天下。”宝鼎停了片刻,又说道,“或许更早。像你我这样的人,要想认祖归宗,重返宗室属籍,唯一的出路就是立军功,军功越多,距离老嬴家也就越近。”

    婴没有说话。

    “你不想再踏进老嬴家的大门?”宝鼎问道。

    婴咬咬牙,鼓足勇气点了点头。

    “为什么?”

    “我恨他们。”婴的小脸忽然涨红了,眼里露出憎恨之色。

    “你胡说什么?”婴的母亲大惊失色,扑上去就捂住了婴的嘴,“武烈侯,他不懂事,他太小……”说着就要给宝鼎磕头请罪。

    “大嫂……”宝鼎急忙搀扶,“大嫂不要这样,我们两家境况相同,我既然能回来,婴也能重返咸阳。”

    “不一样,我们不一样……”婴的母亲,这位惨遭噩运的韩国公主,秀丽苍白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大王不会饶恕我们,永远都不会。”

    宝鼎叹了口气,“大嫂,先不说这些了。你们先跟我去南阳,安定下来后,让婴读书习武,过几年等他长大了,我就带他上战场,立军功。你相信我,婴一定能重返咸阳,将来……”宝鼎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一个让他感到窒息的念头,假如婴做了帝国的皇帝,历史轨迹将如何变化?不可能,婴不可能再做君王了,如果历史还是按照既定轨迹前进,那说明我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我被秦王政杀了,但假如我真的被秦王政杀了呢?我是不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要未雨绸缪,就要全力培养婴,那好歹在帝国败亡的最后时刻还能留下一丝逆天的希望。

    宝鼎请母亲和赵仪好好安慰这位惊恐万分的韩国公主,他则带着婴去拜见韩非。

    韩非决意离开咸阳。秦王政想请他留在咸阳,继续出任博士一职,为此还特意召见了他一次,但韩非去意已决。他年纪大了,没几年活头了,而咸阳风雨不断,凶险万分,还是早早离开为好。另外他也存了私心。南阳和韩国接壤,有机会他还是想回韩国。秦王政无奈,于是托付他一件事,好好教导武烈侯,让武烈侯改变治国理念,不要执迷不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宝鼎给韩非介绍了婴。婴的母亲是韩国公主,韩非则是韩国的宗室公子,说起来都是一家人,所以韩非和婴自然感觉亲切。

    “师傅,婴就交给你了。”宝鼎笑道,“你们随车队慢慢走,我明天快马加鞭赶赴南阳,先行南下。”

    “南阳形势不好吗?”韩非急忙问道。他在咸阳曾听说秦军有意先攻韩国,而宝鼎偏偏选择此刻就国,这中间明显就有文章。

    “今年我大军主力要再攻河北。”宝鼎说道,“秦赵国力相差悬殊,赵国越是打胜仗,国力损耗越大,所以邯郸支撑不住了,正在积极合纵。不出意外的话,我大军攻击河北之刻,就是关东合纵成功之时,所以我到南阳的使命就是指挥中原诸军击败关东合纵军。”

    韩非脸色微变,“你要打韩国?”

    “师傅,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你想叫老虎不吃兔子,怎么可能?”

    韩非的情绪顿时低落,沉默无语。

    宝鼎可以救他的命,但无法满足他保存韩国的愿望。自己第一个要打的就是韩国,而亡国之后的韩非是否还会待在南阳继续做自己的师傅?

    第二天宝鼎带着黑鹰锐士和五百虎烈卫飞速南下,当他们赶到武关的时侯,驿马送来了咸阳的令书。

    秦王政同意公子宝鼎的举荐。因为宝鼎所举荐的护军府属官就在他身边,所以秦王政下令,接到令书之日起,护军府开府。同时他书告宝鼎,已经同意左庶长曝布的请奏,在全军范围内选拔黑鹰锐士,以提振大军士气。各军悍卒飞速赶赴南阳护军府参加选拔的令书也已于同日传送各军。

    出了武关,宝鼎与南山子相遇。

    墨家钜子从南山子的嘴里得知宝鼎要秘密赶赴楚国的消息后,为确保宝鼎的安全,主动派遣二十名墨者剑士护卫于宝鼎左右。宝鼎盛情难却,也就接受了。南山子肯定要陪同,不过随同他返回楚国的还有乐舞大家少师残月。

    说起来很奇怪,宝鼎在咸阳的时侯,数次出入红翎社寓,却无缘见到少师残月,直到今天才看到这位貌若天仙的传奇女子,但因为与南山子有密事商议,他和残月不过寒暄了数句,再次错过了欣赏残月四绝妙技的机会。

    “琴氏家主也要赶赴楚国?”南山子马上意识到宝鼎此趟楚国之行绝不仅仅是为了刺杀李园,而是负有更重要的使命。

    “公子现在的官职是护军中尉。”宗越把护军中尉的职权介绍了一下,“公子当前的使命不是要破坏合纵,而是要促成合纵尽快成功。”

    “秦军的主力在中原?”南山子吃惊地问道,“你们打算设个陷阱,摧毁关东的合纵?”

    “秦军的主力在太原,今年要再次攻打河北。”宝鼎说道,“赵国此刻非常需要合纵的成功,所以你现在帮我,就等于在帮赵国。”

    南山子沉吟不语,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我曾答应你,未来两年绝不让秦军攻打赵国。”宝鼎笑道,“如果这次你不帮我,恐怕我的诺言就无法兑现了。”

    南山子踌躇良久,一口答应了。

    “不杀李园了?”

    “李园我来杀。”宝鼎说道,“你想办法刺杀魏王,不论成败。”

    南山子若有所悟。

    第一卷 崛起 第209章 有人抢我的钱

    第209章 有人抢我的钱

    武烈侯快马加鞭赶到南阳治府宛城。

    即将卸任的南阳郡守率属吏出城相迎。这位南阳郡守出自楚系熊氏,这次他将返回咸阳到中央府署任职,之前他已经得到昌平君熊启的嘱托,因此非常配合,当天就与新任南阳郡守章邯完成了交接。南阳郡尉和监御史也要调离,但因为咸阳至今没有安排接任人选,所以他们暂时留任。

    侯府相国甘罗,司直唐仰和长史司马昌参加了两位郡守的交接,利用这个机会全面了解南阳郡的情况。

    接风宴散后,宝鼎便出城赶往自己的侯府。

    武烈侯府位于宛城西南十五里外的白水河畔,是一座占地数里的大庄园。这座大庄园几十年前由泾阳君公子市所建,公子市死后,封邑取消,子孙后代定居于旧都栎阳,这座大庄园随即归于宗室。后来老太后做主,把它赐给了华阳大姐做为别居。盐铁大案爆发后,华阳大姐一家人受到牵连,这座庄园又被收回。这次宝鼎封君,以南阳郡为封邑,秦王政便把它赐给宝鼎做为侯府。

    封君可以在封邑修建宫室,这座大庄园占地极广,又经数次扩建,颇具规模,如果宝鼎以此庄园为基础大兴土木,可以省钱省力,事半功倍,秦王政也算是为宝鼎考虑周全了。先期赶到南阳的琴唐、乌原、马骕和卓文等人已经把庄园大致修缮了一下,主要是添置一些物件。宝鼎虽然比预定的时间来得早,但琴氏这些巨贾有的就是钱,郡府也全力协助,修缮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当宝鼎抵达侯府的时侯,这里已经焕然一新了。

    琴唐等人陪着宝鼎在庄园内转了一圈,把内、外两府的布置详细解说了一番。庄园中心位置是内府,四周则是外府诸署,其中正南方向就是相府。

    “武烈侯,你看如何?”琴唐恭敬地问道。

    “很满意,辛苦大匠和诸位了。”宝鼎冲着琴唐、卓文等人拱手相谢。众人纷纷回礼,态度极为恭敬。现在的宝鼎可不是被咸阳赶回封邑的封君,而是承担着统一使命的封君,手里更是掌握着中原地区的军政大权,可谓位高权重,显赫一时。众人不知道宝鼎用了什么办法重新赢得了秦王政的信任,对他神鬼莫测的手段更是敬佩到了极致。跟在这样一个年轻的前景灿烂的大权贵后面,未来无限美好啊。

    “内府再扩充一些。”宝鼎指着琴唐手中的绢图说道,“把这一块也划进内府。”

    琴唐目露疑惑之色。

    “离京前,我把长安君的妻儿带了出来。”宝鼎解释道,“未来几年,他们就住在蓼园。”

    长安君的妻儿?琴唐暗自吃惊,“大王赦免了他们?”

    宝鼎摇摇头,“如果赦免了,怎会和我住在一起?不过用不了几年,等到成蛟的儿子立下军功了,大王一定会赦免他们。”

    “长安君还活着。”琴唐不得不提醒宝鼎,只要长安君活着,秦王政就不会赦免他的家眷,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活不了几年了。”宝鼎叹了口气,“等我们打下邯郸,他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天下虽大,但哪有他的容身之地。”

    众人不知道宝鼎为什么要救长安君的妻儿,一个个心存疑问,不过谁也不敢问,毕竟这是老嬴家的家事,不便细问。

    “武烈侯打算把这座庄园命名为蓼园?”琴唐又问道。

    宝鼎点点头,笑道,“这是我的家,我的家当然叫蓼园。”

    “护军府呢?”琴唐问道,“护军府放在哪?是放在蓼园,还是另选地方?”

    “护军府放在军营。”宝鼎说道,“明天左庶长会在城外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建军营,我们将组建一支中土最强悍的军队。”

    “武烈侯要组建军队?”琴唐惊喜地问道。

    宝鼎微笑颔首,“大匠能否在一个月之内给我调拨足够万人大军所需的盔甲和武器?”

    琴唐面显难色,“武烈侯,琴氏储备有限,所存武器最多只能满足两千人的军队需要。”

    “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宝鼎笑道,“几个月之后南阳就要打仗了,这一仗能否打赢只能靠我们自己,指望别人肯定不行,所以武器必须解决。”

    打仗?众人暗自吃惊。难道中土形势变了,武烈侯已经没办法破坏关东诸国的合纵,只能与合纵军一决雌雄了?

    晚宴过后,宝鼎把咸阳近期发生的事大概说了一下。琴唐等人这才知道秦王政为什么改弦易辙,转而重用宝鼎。说起来是重用,其实护军中尉的职权是协调和督导,能否主掌中原军政关键还在咸阳,假如咸阳有意掣肘宝鼎,暗中命令各军统率和各地方郡县官长拒绝与宝鼎合作,那么宝鼎将处处受制。

    怪不得宝鼎要组建军队,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中原局势,原来他并没有赢得秦王政的信任,不过迎合了秦王政一统中土的雄心而已,而这种“合作”关系极不可靠,宝鼎随时会坠入无底深渊。

    组建军队的难度非常大,牵扯到的地方太多。目前护军府已经解决了人的问题,但钱财和武器的问题如果不能迅速解决,那军队的人数再多也没用。

    “南阳郡的赋税不足以支撑这支军队。”琴唐说道,“如果仅仅是材官,那勉强可以,但武烈侯还要养活三千骑军,而三千骑军的耗费远远超过了同等数量的材官用度,假如打起仗来,消耗更是惊人,所以即使把我们几家的财力集中到一起,也解决不了眼前的难题。”

    “武烈侯,先前在咸阳的时侯,不是说要破坏关东诸国的合纵吗?”乌原问道,“难道他们已经合纵了,所以武烈侯才不得不应战?”

    “咸阳政局有了变化,我们的对策不得不随之改变。”宝鼎把促进关东诸国的合纵与三年灭赵目标之间的关系详细解说了一下,“说白了就是毕其功于一役。大家都知道中原战局是个陷阱,但关东诸国为了生存不得不合纵攻击。敌我双方都在赌,谁赌赢了,谁就控制了中原局势。我们赌赢了,把关东合纵军打败了,那么三年灭赵的把握性大大增加,反之,赵韩魏三国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就我们的利益来说,继续在咸阳争斗已经不现实。大王既然把我赶了出来,那就不会让我回去。其实外面的世界很大,中土一统带给我们的利益难以想像。假如我们成功了,实力强大了,我即使不回咸阳,也足以影响咸阳的政局,甚至可以遥控咸阳的朝政。退一步说,我最起码可以做个诸侯王嘛。”

    琴唐等人一听,心思顿时就活了。

    周灭商,分封诸侯,那么秦一统中土,同样也要分封诸侯,这在琴唐等人看来是一种必然。大秦推行郡县制,那是因为大秦仅仅是个诸侯国,一旦整个中土都是大秦的疆域,幅员辽阔,咸阳再想利用郡县制控制所有的疆域就有些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了,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封诸侯。宝鼎做了诸侯王,带给大家的利益是什么?可想而知了。

    “咸阳财赋有限,假如他们今年打河北,那中原这一仗我们必败无疑。”宝鼎继续说道,“所以我现在要想方设法尽快促成关东诸国的合纵,只待对方合纵成功,河北的仗就没办法打了,咸阳会把钱粮全部供给中原战场,这样我们才有胜算。”

    “中原诸军的统率大都不是老秦人,假如他们阳奉阴违,这一仗又有多大的胜算?”乌原担心地说道。

    秦军屡屡被关东合纵军击败,这次就算中原诸军的将率都是老秦人,也没有把握击败合纵军,更不要说现在这种情况了,单靠武烈侯临时组建的一支军队独自对抗合纵军,根本没有抵御之力。

    “所以我恳请诸位务必齐心协力。”宝鼎郑重说道,“出塞之前,你们相信自己会大胜而归吗?结果如何?相信我,我能再一次创造奇迹。”

    事已至此,没有退路了,就像上次出塞一样,把脑袋拎在手上一往无前吧。

    话题再次转到武器上。宝鼎建议琴氏、乌氏、墨家和卓氏联手,在南阳建立一个集采矿、冶铁和兵器制造于一体的大型作坊。

    “南阳的铁矿和冶铁?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