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暗房 > 暗房第35部分阅读

暗房第35部分阅读

    最好的模特。安娜从来就不是娇生惯养的女孩子,她在模特这个领域,一样是从籍籍无名一路奋斗起来的,只是,这种刻苦耐劳在她成名之后,渐渐疏远了。她可以享受优渥的生活的时候,没有必要故意去遭罪。但现在,这种精神却又回到了安娜的身体里,原本不时使使性子的安娜,在照顾萧永的时候就惊人地耐心和仔细,而在她发现,反政府武装和佣兵们都不会危害到当时住在一顶硕大的牛皮帐篷里的他们的时候,她还和村里那些小孩子们打起了交道。安德烈拿来的为数诸多的补给品他们两个消耗不掉,她经常将里面的一些糖果和巧克力,拿给那些孩子们。在那样的时刻,一个女孩子的美,可以完全超越国籍、年龄、容貌和身材好坏、身上的服装是否得体等等一切因素,而呈现为一种纯粹的人性光辉。那样的安娜,那时候的安娜,毫无疑问是最让人心动的。而萧永,面对这种心动,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按快门……

    萧永能拍照了……而反政府军的领袖图马在看到这事情之后,让萧永来为他的每个战士拍照。他们随时可能倒在战场上,而留下一张照片,一张好照片,可能是这些战士们从来不曾想到的奢侈的待遇。萧永接受了这个工作,但还有个问题:没那么多胶卷!

    早饭午饭就只吃了一根士力架,晚上9点多有饭吃的时候,虽然很饿,但毕竟还坚挺着

    不得不说,士力架实乃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食品,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追忆(二):战士群像

    在萧永略有些尴尬地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图马更尴尬。让人觉得有些好玩的是,不管是反政府武装的领袖图马,还是中非政府的领导人巴扎卡,都曾是在欧美留学,真正看到过发达国家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的人,自然不会在胶卷这种问题上拎不清。图马提出了要求,自然也要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他的手下搜罗了他们所能找到的照相器材和胶卷,全部送来了卡努村,而萧永的工作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他和安娜搬离了牛皮帐篷,住进了一栋砖房,但是在那里,堆在房子里的各种器材和胶卷,却让萧永很有些哭笑不得。胶卷的数量倒还是真多,许多摄影师来非洲拍摄照片,离开的时候,经常将没拆过封的备用胶卷交给当地人当作某种纪念品,而这些东西,往往就变成了某种流通品,这一收集,弄来的胶卷足足有几百卷,但大部分都不是135格式,他的那台尼康大f没法用。好在,同时搞来的同样数量庞大的相机和零件,让萧永还是能利用一下的。那个小小的房间,俨然成为一个小小的摄影技术博览会,从大幅面相机一直到针孔相机什么都有。而造成这一现象,却也和非洲的情况有关。战乱频繁的非洲,不知道吞噬了多少摄影师和摄影记者的生命,从几十年前到现在,就一直是这样。而那些散落在民间,被扔在仓库角落里的器材,数量多得惊人。

    萧永不挑器材。也不挑胶卷。不过,大部分在非洲这种地方放到过期地胶卷。和那些被放在冰箱里放过保质期的胶卷,实在是有着相当大地区别,几乎每一卷胶卷,拍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而萧永却有些喜欢上了这种总有惊喜的感觉。他每次随意挑一个胶卷,然后猜测这个胶卷原来的性质在过期之后会朝着那个方向迁移,然后再根据这种感觉,挑相机。找拍摄题材。

    萧永答应给图马的战士们拍照,却没说一定是什么类型的照片,萧永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和一个个战士地聊天、访谈,然后跟着他们,看他们地生活、战斗。到他不再出现在这个战士身边了,那其他人就知道。他又完成了一张好照片。这种工作方式对于萧永的承诺来说,不算效率很高,但当一张张照片在简陋的暗房里,就着各种成分不标准的冲洗液被晾晒出来,大家却都被照片里洋溢着的那种乐观、理想主义和那一个个战士作为一个个普通人的情绪所感染。但是,这样的制作也不是没有遗憾,由于萧永对胶卷、相机、冲洗液、后期制作设备、相纸等等地质量并不能控制,不少照片出来的效果很妖异,但是,当这种繁杂的效果不断呈现、反复。这反而变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另一个遗憾就是,不断有萧永在跟随拍摄的战士。在萧永还没能拍出满意的照片的时候,就倒下了。萧永当时拍摄遗像的密度之高,同样是让人极为惊讶的。

    当时的那些照片,自然都留给图马了,萧永却陆陆续续将这些照片地底片寄回了自己在巴黎的住所。萧永地朋友们都以为萧永已经死在非洲了,倍耐力公司已经开始印制的年历片,全部套了黑色边框。以示对摄影师shwyoun的哀悼。当萧永的房东通知萧永在通讯录上留下的紧急联络人——巴黎城市图片社的老板皮埃尔-让-巴蒂,说有一些来自非洲的邮件到了。是不是来协助处理一下地时候,皮埃尔一路冲来,然后,狂喜地发现萧永居然还活着,而这些底片以及相关地说明文档,简直是一笔宝贵的影像财富。皮埃尔没有急着冲印这些照片,而是先全部数码化,进行了底片扫描,然后按照萧永写地那些注解,忠实于非洲那边的条件,将相同的效果制作出来,然后才一张张打印出来,帖在墙上。萧永在非洲能找到的那些东西,到了欧洲却不见得能找到,哪怕那些原产厂家的仓库里都找不到那些东西了。一批批的底片到来,一张张的照片逐渐占领了巴黎城市图片社整个办公室,而大家却越来越震撼越来越感叹。这组战士的群像,必然会成为一个经典。

    当时,外界也在关注中非连绵的战事。巴黎城市图片社在没有得到萧永授权的情况下,还是向一个新闻杂志友情提供了四张照片,这就让身处中非的萧永进入到了大家的视线。循着萧永寄送邮件的途径,神通广大的路透社将一个消息传递到萧永那里,他们想要了解第一手的情况,如果萧永同意,他们将尽快将需要的东西送进去。他们随着消息一起送去的,就包括一个可以直接和卫星联通,由路透社支付数据传输费用的电脑。萧永答应了路透社,也拿到了路透社的身份证明,在大致完成了为图马的那些战士们拍照的工作之后,他居然在一个寂静慵懒的下午,穿越火线,跑到政府军那里,请求采访,请求进行一系列的拍摄。这个举动可吓坏了包括安娜、安德烈在内的所有人。可没想到的是,萧永的要求居然得到了许可,他当天就采访到了政府军的前线总司令,了解到了为什么这场战争会持续如此之久,而又为什么战争会爆发。

    他居然发现,原来战斗的双方,标榜的都是自己的选择更有利于人民……萧永不禁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他见过图马,不久之后,又见到了政府首脑巴扎卡。像萧永这样的摄影师,对于一个人眼睛里的光线是非常敏感的,只需要这么点特点就足可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说谎。而巴扎卡要么在说实话,要么就是个太好的说谎者。萧永这时候索性提出,要不他为巴扎卡的战士们也拍摄和图马的手下一样的肖像好了。巴扎卡也答应了,他在战线之后,也同样为萧永收集胶卷和器材,建立了小型的暗房。萧永很快就成为了除了双方在继续维持沟通的使节之外,唯一能自由往返两方的人。

    安德烈的印象里也永远留下了萧永当时的英勇形象。萧永扛着617宽幅相机,沉重的三脚架,巨大的摄影包,就那么站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站在一片高坡上,非常从容地架设起全套的器材,站得笔挺地按动快门,抓取整个战场的全景照片……正在发生战斗的战场的全景照片。在这之前,恐怕只有航拍捕捉到过一些这样的画面,而那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侦查,而非摄影创作,或者是一些很不要命的战地摄影师拍摄的模糊抖动的画面。而萧永,却让战场第一次出现一种油画的质感,将整个战场收进了他的底片。以617相机的幅面和精度,差不多可以放大到几十米长……这种照片放在眼前,会是怎么样的感觉?但是,这种照片的拍摄和拿着普通的135相机或者是数码相机,只需要按下快门就好完全不同,大幅面相机的操作是非常复杂非常耗时的,摄影师为了能够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在相机上反复操作调整十几分钟乃至上小时都是正常的。但萧永知道,不可能有这样长的安全时间。萧永每次都尽量在五分钟内完成,饶是如此,还是让已经都知道了萧永的交战双方的所有人,都为萧永捏了一把汗。

    萧永还不仅仅是拍摄了双方参战人员的肖像照,拍摄了大量的现场照片,更是协助进行了双方的斡旋,当战争双方终于发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想法,可以去寻找共同点的时候,和解也就开始了。而萧永,则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旁观者。那些照片,任何其他人都拍不到。在中非的领导人和普通军士们的心目中,萧永是让双方从敌视走向理智的关键人物,是要写进中非国家发展史的人物,是他们的朋友、人民的朋友。

    而在萧永解决了那里的所有事情,和安娜一起回到了巴黎,他和安娜重新开始了那种各自为政的暧昧状态,但渐渐走向了分道扬镳。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度想要将萧永的这个“战争”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出,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一直到了现在,萧永终于决定自费进行展示。一张12米高,34米长的照片被印制、拼接起来,将作为展馆的纽约麦迪逊花园球场的一面外墙彻底占据。观众们或许看过油画上呈现出来的壮丽的战争画面,但真实的照片却更有说服力。而在球场里,则排开了两排展架,一边是政府军阵营,一边是反政府武装阵营,双方都是想要击倒对方,让国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展,那是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双方的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却都是普普通通的,有着各种情感、有着优点和缺点的普通人……每一个人的叙写,仿佛都深入骨髓。这样的影展,哪里有“讽一劝百”的作用,哪能不吸引人?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将加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传干事劳伦克里听说萧永正筹备在麦迪逊花园球场进行主题为“战争”的摄影展,有些惊讶、有些莫名,又有些不忿。劳伦克里的父亲是个珠宝商,本来差点就有机会借着和中非政府达成协议而独霸水晶山的开发工作。克里家族,也可以因此而获得一个大发展的机会。中非政府对外招商是善意的,但他们那样的大财团的财力物力人力,比起那些小国的政府都来得强大,只要项目合法到手,以后有的是各种猫腻可以玩呢。而这样的机会,就被萧永破坏掉了……至少,劳伦克里是那样认为的。

    没有人想到劳伦克里的这层关系。当初,最开始,是克里的一个同事发现了萧永的那些作品,并且提议进行一次摄影展。克里出手破坏的时候,赞助摄影展的经费都已经快到位了。但克里毕竟有着诸多关系,还是通过某个更有影响力的人发了话,中止了这次赞助。而理由,看起来也很冠冕堂皇,他们毕竟不能鼓励战争,而萧永的那组《战争》太激励人了……

    劳伦克里制止这次摄影展,就是因为私怨,而他非常清楚,一旦这个影展揭幕,将给萧永赢得什么样的声誉,将把萧永捧到怎么样的高度。

    萧永现在已经够有名了,作为巴拉克的肖像摄影师,作为现在被认为全球第一的肖像摄影师,萧永的身份已经完全不同了,他自然拿得出足够的资金,有些奢侈地租用麦迪逊花园球场来办影展。其实,要说内部场地,萧永能找到许多好得多的地方。美国现代艺术馆就主动提出提供场地的事情,肯尼迪图书馆和其他一些地点也想要进行展示,但萧永偏偏认准了纽约。还要在这个纽约人心目中有很高地位的地方来。这分明是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向他示威。

    劳伦克里得到消息的当天,就去找了当初帮忙制止了萧永地影展的老人。没想到,老人这次只是笑了笑,有些爱莫能助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置一词。而后,劳伦克里又想要以各种办法去制止影展,他曾经致电白宫新闻办公室,对萧永这组摄影展的内容倾向和将要带来的影响表示质疑,但白宫新闻办公室和萧永的关系。现在是很铁的,接电话的人撂下一句:请您详细阅读美国宪法,就直接挂上了电话。克里也曾动过球场方面的脑筋,没想到的是,球场方面对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墙悬挂战争主题地超大海报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是很好的宣传。对于每次碰到有球赛就要紧急将所有展架暂时挪进仓库这种比较麻烦的事情也没觉得什么不对,毕竟这是很挣影响力的事情,付出一点劳动力也应该。这个时候,虽然还没任何消息,但从萧永几次联络中表现出来的信心,和体育馆方面、展会经纪人等方面的言之凿凿来看,这次摄影展肯定会有大堆重量级嘉宾到场。

    劳伦克里还钻营了些其他地方。比如文化批评家、比如书评家、文化掮客等等,希望多方努力中止这次摄影展。但除了一堆白眼,他什么都没得到,人家反而对劳伦?克里地这种钻营十分不解,人家的摄影展。关你什么事?

    但劳伦克里的这番“努力”却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中非驻联合国使节知道事情当天就递交了照会,要教科文组织给说法,到底算是怎么回事。而现在。经过几年发展,中非靠着水晶山的开采利用,靠着设计师和土著工匠的创意联合,用高品质的水晶制品狠狠挣了不少钱,国家已经很有起色,而萧永,则是他们大家地朋友。中非使节给萧永打了电话。由于萧永这个时候还没结束白宫的工作。他邀请萧永共进晚餐只能等以后再兑现,但他却表示。希望能够赞助这次影展,并且以中非这个国家的名义,在开幕上进行主题致辞。萧永同意了。不得不承认,在纽约这种地方混了一段时间,那个当时脑子就很灵活的年轻人,已经很有些外交官的派头,和政治宣传家地水准了。他居然提出,赶紧运一批当时的纪念品来,包括少量无害化的武器、一些当地人地服装、用具,甚至是简陋的房屋、帐篷,还有萧永拍摄过的那些细节物件的原件……萧永没理由不答应。虽然这些展品会让不得不一直闪展腾挪的麦迪逊花园球场在每次布展的时候平添许多工作量,球场方面倒是有点意见,但是,当白宫新闻办的人发了声音之后,球场方面却再也没有任何意见,连原先想让萧永多出点租用费和人员费用地事情都作罢了。劳伦克里原本窃笑中非人搬起石头砸自己地脚,但这时候却终于笑不出来了,而他的麻烦还不止于此,他还得解释为什么他会那么卖力地阻挠影展。

    劳伦克里觉得这种解释只是有点麻烦,也没多想什么,直到某一天晚上他带着妖娆地女伴回到家里,刚关上门,还没走几步,咕咚一声,妖娆的女伴就倒在了地上,他回头一看,却看到安德烈正在嫌弃地擦着手,刚才正是他一手刀劈在那女子的脖子上。劳伦克里想要呼救,但是,总有一种表达方式比语言更能表明态度:他看到了一支装着消音器的直直指着自己。

    “你……你想干什么?”劳伦克里虚张声势地愤怒着,却压低了声音。他认识安德烈,他当年也是看过萧永全套照片的人。

    安德烈对这种态度非常熟悉,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说:“这句话应该我问你才对,你……你们想干什么?”

    劳伦克里没有吭声。安德烈笑着提醒道:“不用我提醒你吧?你们克里家族的钱真多,居然舍得扔上三千多万在政府军身上。可是,你大概忘记了,军队不是这么玩的。想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没想到会是那样的结果吧?”

    安德烈冷笑着继续说道:“本来第一次和政府军交手的时候,我就有些迷糊,怎么这帮人居然会用faas这种那么古怪的步枪?先前和他们打仗倒是没什么,后来,都变成一伙了,我可要调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资助政府军。我还真没想到,查到最后,居然是你们!”

    安德烈脸上冷酷的笑容让劳伦克里不寒而栗,他急冲冲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