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第2部分阅读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第2部分阅读

    部,在英国建立海峡司令部。

    北约成立后,成员陆续增加。1952年,土耳其、希腊加入北约;1955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约。

    美国为了在欧洲对抗苏联,早就有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将其纳入北约集团的打算,西欧各国对此普遍担忧,法国尤其反对。1954年10月,美英法达成“巴黎协定”,决定允许联邦德国重建国防军,并吸收它加入北约。

    美国武装联邦德国之举,遭到苏联的强烈反对。1954年11月,苏联照会美国和西欧国家『政府』,要求不要批准“巴黎协定”,指出这个协定违背了有关德国问题的国际协定。苏联建议举行全欧洲国家和美国参加的会议,讨论欧洲的安全体系,但被拒绝。11月29日,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在莫斯科召开“保障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八国宣布,如果“巴黎协定”获得批准,八国将组织联合武装力量。

    1955年5月5日,“巴黎协定”生效,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苏联作出强烈反应,宣布废除它与英国、法国签订的互助条约。5月11日,苏联和东欧七国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又称“华沙条约”)。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个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签订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条约组织的总部设在莫斯科,最高机构是政治协商委员会,由各国党的第一书记和『政府』首脑参加。以后又先后设立国防部长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负责协调成员国的军事行动和对外政策。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指挥机构,由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任司令,负责指挥联合武装部队。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双方长期对抗。

    1989年东欧发生政治剧变,各国政权易手,纷纷要求苏联撤走驻军,收回对本国军队的指挥权。1991年2月,华沙条约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解散军事机构。7月1日,政治协商会议宣告解散华沙条约组织。

    而北约则利用时机向东扩张。199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54 新中国首届政协会议

    ——为民主参政进行有益的尝试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集会于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军乐声中,『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着这一声响彻环宇的春雷,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中华民族的崛起,走过的是一条多么曲折艰辛的历程!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有过她辉煌灿烂的时期,在人类文明史上曾谱写出一首首壮丽的诗篇。但是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专制统治和官僚政治、封建道德和礼教严重窒息着社会的生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王朝更迭的循环往复中,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轨迹恰似一个封闭的圆圈。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封闭状态和中国的天朝大国梦,翻开了近代中国屈辱和苦难的一章。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压迫,争取国家独立、人民和社会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个世纪的英勇斗争。在漫漫长夜中,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寻找救国图强之路、根治贫弱之方。其问出现了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壮举,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变法维新,然而一个个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年的封建帝制,但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未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之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领导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国内革命战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国共合作,神圣抗战八年整。然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希望,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在美国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人再次挺身而出,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至此,新民主主义取得了最后胜利。人民欢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期待着一个独立、统一、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6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人联合社会各界代表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迅速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作必要的准备。经过3个月的紧张准备,政协筹备会通过了有关组织法和纲领草案。9月21日下午7时,新中国的开国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54门礼炮声中宣告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9月30日,政协胜利闭幕。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同日下午3时,首都军民及各族人民终于迎来了万众欢腾的时刻——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从此以后,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城楼。

    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中国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从此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新篇章,开始建设美好的明天。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迎来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55. 中国首届人大会议

    ——为新中国奠定治国大纲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总人数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8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会议听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56 日中友好协会

    ——促成两国民间外交的兴起

    战后日本吉田内阁在美国胁迫下,采取了敌视中国的对华政策。但是广大日本人民强烈要求与中国友好,发展中日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各阶层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中日友好运动。

    1949年10月10日下午,日本东京地区的群众在神田的共立讲堂举行集会,庆祝新中国的建立,并成立了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筹备会。参加会议的有日本各政党、文化界、贸易界以及旅日华侨总会的代表。他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倾向,但是,他们都为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新中国的诞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一致希望永远与这个邻邦保持和平友好。”

    接着,1950年1月2日,在日本参议院会馆第一会议室又召开了日中友协发起人大会。由日中友好的著名活动家内山完造先生为首的小组组织发起,内山完造先生向日本社会各界各阶层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到1949年底,参加协会创建的发起人已有400多人。这天到会的有日本政界、经济界、文化界、劳工界等人士120多人,当时在国民党驻日代表机构中任职的华侨谢南也参加了会议。

    亲历这次大会的岛田政雄先生,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的:

    开头的议题是协会名称问题,用“亲善”二字还是用“友好”二字呢?经过一致讨论认为,日本过去打着“亲善”的幌子进行侵略,为对过去表示反省,决定用“友好”二字。接着提出了用“中日”抑或是用“日中”的问题,站在对过去日本人蔑视中国人的反省立场,把中国放在前头,即用“中日”的心意是可以理解的,但国际『性』团体的名称按惯例应是本国在先。表达悔悟的心情不在名称谁先谁后,重要的是看今后的行动。最后,实藤惠秀教授提出正式名称为“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简称“日中友好协会”的提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会议通过了《筹备会纲要》,并制定工作计划,选出了122名干事,并组成常任干事会。干事会决定把日中友协会的机关报定名为《日本和中国》,同年2月20日发行仓j刊号。

    发起人大会结束后不久,从3月20日开始日本各界人士举办了“日中友好周”。友好周期问在日本各地举行了“日中友好集会”、“中国问题座谈会”、“演讲和电影放映会”等活动。特别是在东京银座数奇屋桥公园举行的“新中国摄影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北京寄来的300幅照片是二战后第一次在日本展出,反映中国东北地区建设成就的照片,更为那些仍有亲属滞留在东北地区的日本人所关注,每天观众达2万人次。

    这次展览会遭到驻日美军的干扰,穿着制服的美国水兵闯进展览地点,殴打解说员,把一块裱在木板上的图片和一个像框上的玻璃打碎。

    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政府』极力阻挠“日中友好协会”的成立,采用造谣诬蔑的手段,迫害日中友好协会会员。1950年5月10日《每日新闻》第二版以“在日本革命中活跃的间谍网”为标题,说日中友协是“根据『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远东支部的指示,搜集驻日美军动向”的特务组织。

    协会筹备会发表声明,予以反驳,并向每月新闻社提出抗议,进行了强硬的交涉。结果,这家报社不得不以作家丰岛与志雄代表协会向报社投稿的形式,在5月26日该报的来稿栏中发表了文章,说明以前的报道是毫无根据的捏造。随后,美国占领当局又以“整肃赤『色』分子”的名义,对一些日中友好协会会员施加迫害。

    尽管如此,日中友好协会的组织在日本各地仍继续发展和壮大。

    1950年9月30日和10月1月,日中友好协会第一届全国大会分别在参议院会馆和神田教育馆举行,宣布协会正式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协会各支部、20余个工会、各政党、贸易促进团体,文化界以及华侨等方面的代表共180人。大会通过了协会的宗旨、纲领和工作方针,还制定了12条章程。

    协会的宗旨是反对和不许重新复活军国主义,立即建立两国人民之间正常的关系。协会的纲领有4条,内容为:

    一、本协会要深刻反省日本国民中存在的有关中国的错误观点,并努力予以纠正;

    二、本协会为建立日中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努力从事两国的文化交流;

    三、本协会为了有助于日中两国的经济建设与提高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促进日中贸易;

    四、本协会以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基础,谋求相互安全与和平,从而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协会的工作方针,规定了日中友好运动的『性』质:

    “我们的友好运动是中国与日本两国国民的友好运动。其含义是:它是全民规模的友好运动,是不通过彼此国家机构的人民友好运动。我们希望将来能通过两国的国家机构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但目前的实际情况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开展的友好运动,是不依赖于国家或『政府』的自发的国民运动。”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57 日内瓦会议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4月24日上午,我国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前往日内瓦。飞机在东柏林短暂停留。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到机场迎送。当我代表团正在机场中心大楼前进餐时,有人通知说,莫洛托夫的专机即将来临,请大家赶快进餐。大约在莫洛托夫到达柏林之前10多分钟,我们起飞继续前进。

    登上飞机后,中国代表团成员才发现机舱里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个身着军装的年轻人。经了解,他是一个美国士兵,来执行任务的。原来,东西方之间有个协议,从东柏林起飞的苏联飞机,飞经西柏林和西德领空时,一律事先照会西德。那位不速之客,就是执行任务的,看样子,他只有20多岁,红红的脸蛋儿,满脸稚气,笑咪咪的容貌,惊奇地张望机舱里的乘客。中国代表团成员大家谈笑风生,你来我往,亲密无间。他受此气氛的感染,不由得独自笑了起来。他可能是第一次见到东方人,对机舱里任何人的言行表现,都觉得新奇、惊愕。

    当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在日内瓦走下飞机时,那整齐威武的队伍立刻引起轰动,各国记者争抢着拥上去拍照。世界各大报都刊登了来自日内瓦的报道:“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军人”,“一个个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都相似……”

    周总理在机场发表了简短的书面声明。声明说,日内瓦会议“将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亚洲这两个迫切的问题,如果能够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并进一步缓和国际的紧张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抱着诚意来参加这个会议。我们相信,参加会议者的共同努力和对于巩固和平的共同愿望,将会提供解决上述亚洲的迫切问题的可能。”

    随后,代表团驱车到驻地——城郊莱蒙湖畔查尔索镇的万花岭别墅。

    到驻地不久,周总理又带领必要人员到机场迎接莫洛托夫。这回机场上的气氛更加热烈,不少外国代表团都到机场迎接。

    莫洛托夫等舱门一打开,便首先走了下来,他先是与周恩来握手,向被拦在场外的记者们挥手致意。

    此时场外的记者们急得哇哇大叫,要求莫洛托夫能与周恩来一起给他们留个镜头。于是莫洛托夫拉着周恩来的手,边走边谈,十分亲热。记者们立刻『乱』成一团,争先恐后地拍摄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

    第二天,各大报纷纷发表评论说中苏两国外交代表在日内瓦机场的表现是当代外交史上的创举;是真正兄弟般友好的楷模。

    在到达日内瓦的当天,中共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到会场参加座次的排列,虽然规定是各国按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但仍有争取的余地。王炳南的任务就是把苏、朝排在我们旁边。由于王炳南的大力争取,中、苏、朝三国代表团的座位得以紧靠在一起,形成了倒“品”字形,三国的同志们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