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97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97部分阅读

  方应物挨过三板斧后,重重咳嗽一声,“说正经的,就算你不是女人,也要被起疑心,二十年前曹吉祥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曹吉祥乃英宗朝权宦,以司礼监太监兼总督京师三大营,开了宦官起兵谋反的例子,然后兵败被杀,算是大明里的独一份。

    汪芷如今是事实上的监军,京营精锐十二团营提督王越、兵部尚书陈钺又是其党羽,在别人眼里形象又是意气行事、嚣张跋扈、胡作非为,不被联想起曹吉祥就怪了。

    方应物又道:“你的职务无非是提督西厂和御马监太监两个,如今你要这监军名头,除了好玩还有什么实际用处?你能造反吗?”

    汪芷怒目而视:“你们读书人都看不起我,自然要想办法建功立业!”

    “那现在够了罢?其实天子最忌讳的就是你的武事,而西厂对天子是完全无害的,你还不明白么?

    我看你不如主动辞去御马监太监的名头,这就是以退为进加丢卒保车,至少可以暂时缓解天子的疑虑,保住西厂差事并维持住局面。”

    “你叫我现在上疏请辞?”

    “不,还不到时候,现在上疏只会显得你心虚,效果不好!”

    “那应该是什么时候?”

    “不好说,且等待时机。”

    “你们读书人的肠子真是弯弯绕绕。”

    “你们宫里的太监也不差,不然怎么和读书人对着干?”

    “我不是太监!”

    “”

    却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同一时间,刘棉花夫妇两人坐在家里,也是愁容满面,互相长吁短叹。

    如今让他们发愁的自然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女儿与方应物的亲事问题。眼看定下的成亲日期要到了,但女婿方应物还在天牢里住着,这婚还怎么结?

    “亲事是不能反悔的,否则就成了笑柄,但日子已经定下,请帖都发出去了,到时办不成也是笑话。”刘老夫人说着说着,忽然有点心疼,“不知女婿在牢中吃了多少苦,若饱受摧残,出来了也不便成亲。”

    刘棉花安慰道:“我仔细打听过了,咱家这好女婿虽然辗转了三个地方,加起来一共才挨了两棍子,有什么打紧的?却换得满朝喝彩,马上就要名动天下了!”

    说是安慰,但刘棉花这口气酸酸的,心里委实羡慕嫉妒恨。他年轻时怎么没有这种机会?现在老了,真赌不起了,年龄在这里摆着,一旦失手就是彻底出局。

    不过想想自己年轻时候,走马灯一般换了四任三个皇帝,年号从正统、景泰、天顺一直换到成化,动辄杀得人头滚滚,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正经,哪有现在这样天下承平的好日子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次早朝(上)

    天色蒙蒙亮,成化天子朱见深坐在龙床边缘发呆。眼看到了早朝时间,但一想到这个,朱见深就感到厌烦。

    应该说朱见深并不是厌烦早朝本身,近三十年来,早朝本身已经成了仪式化的程序,只是由内阁筛选后,象征性的奏对、宣布几件事而已。

    而当皇帝的人,只需要答几声“是”、“下部议”等就可以了。朱见深本身并不反感这样的刻板程序,每次都是很尽职尽责的到场参加,参加完了后,便可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但让天子厌烦的是,最近这几天,本该庄严、肃穆、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的早朝比较乱。围绕着方应物、传奉官、外戚封爵等问题,天天吵得不可开交。

    大概是天子平常不见大臣的缘故,所以大臣想要在君前奏辩,只能利用早朝机会。结果把早已程序化的早朝变成了批判会,叫朱见深烦不胜烦,产生了若干找借口罢朝的念头。

    作为懒人模式的开创者,朱见深大胆的走出了第一步,基本杜绝了与大臣的交往,免得整日不离公务,忙到没有时间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但他却不敢走第二步,那就是不上朝。

    主要还是传统观念作祟,连朝都不上的皇帝,那还能当皇帝么?遍览史书,不上朝的皇帝有不少,但个个都是亡国灭种的货色,看着好生令人怕怕。

    朱见深懒政归懒政,可是还不想亡国,因而大明想要开创皇帝不上朝的先例。还需后来人进行更大胆的创新

    和无数普通上班族一样,朱见深在这个早晨经历了无数挣扎与纠结。最终痛苦的从龙床上爬了起来。然后就是千日如一的更衣洗漱,出门上班。不,上朝去也。

    宝座高高的设在奉天门金台上,朱见深淡漠的看着空无一人的广场。随后太监鸣鞭,钟鼓齐鸣,便见上千名文武官员从远端的金水桥涌现。短短时间内,文武官员便小跑着越过金水河,红、青、绿三色填满了他的视野。

    山呼万岁过,才算正式开场了。班位中一阵晃动,却见有个御史服色的大臣抢出人群。如同离弦之箭窜上丹墀,叩首道:“臣倪进贤有本奏!”

    朱见深看到是个御史言官,厌恶的皱起眉头,这些日子快被言官烦透了。他差点就要起身走人,但最终还是忍住了,面无表情的坐着不动。

    朱见深在内宫不清楚外朝的一些事情,但外朝却有些人知道这位倪御史的底细。倪御史有个外号叫“洗吊御史”,据说他的御史职位是靠着向首辅万安进献药物得来的,而这个药物就是用来洗那话儿的从万首辅的表现看。这药物的效果应该还不错。

    “方应物下狱,本该隔绝里外,但西厂厂督汪直数次强行入狱探视,臣弹劾方应物、汪直内外交通、勾结不轨之罪!”

    倪御史一言既出。让距离较近的大臣纷纷瞩目。这几天朝会虽然热闹,但天天吵闹看得多了也就腻了,原本以为今天不会再有什么新花样。没想到还是花样翻新了!

    首先这倪御史竟然敢直接点名弹劾汪直!其次他竟然直接拉了近期的热门人物方应物一起下水!

    要是别人这么耿直那不奇怪,世上胆大的人多了。但倪进贤是个什么货色。很多人都是心知肚明,那他这样做是有何用意?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又听到倪御史继续奏道:“臣并请罢西厂!”

    如此才算完毕,却引起了众人更大的兴趣,罢西厂这个提议,呵呵呵呵上一次当着天子的面请求罢西厂的人,还是老首辅商相公

    大学士刘棉花本来站在旁边闭目养神,等着混过早朝完事。听到倪御史的进奏,他猛然睁开了老眼,却没有去看倪御史,而是侧头看向与自己隔着一个身位的首辅万安。这个情况,百分之一百是万安指使的。

    到了内阁大学士层次,刘棉花所思所想自然与别人不同。这万安不会不知道方应物是他的女婿,所以万安虽然与方家有隔阂,却对方家父子一直没有什么动作。

    但今天这一出,万首辅有什么目的?别的目的先不用管,刘棉花感觉得到,这其中至少含有敲打自己的意思。没错,凭着直觉也能感受到。

    刘棉花并不感到奇怪,自己把次辅刘珝的风头盖下去,又与冉冉上升的方家结了亲,自然要引起万首辅的一些心理变化,做出一些下意识的动作。

    天子听完倪进贤奏事,没有答话,也看了首辅万安一眼,脑中想起了万安的密奏,莫非这就是亲爱的老首辅为自己安排的台阶?

    的确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台阶首先,罢掉大臣的眼中钉西厂,等于是给了文官一个不小的甜枣,能够缓和君臣关系,淡化传奉官和外戚封爵的矛盾;

    其次,以“交通内宦”的罪名处置方应物,既可以出一口气,让自己不至于下不了台,又能让群臣无话可说。道理很明显,若要以言论罪名处置方应物,只怕阻力会很大,因言获罪是文官最反感的事情,但要是用勾结宦官来处置,阻力就小得多了。

    想到这里,天子开始斟酌自己的表态问题。是答一个偏向于中性的“知道了”,还是一个略有倾向性的“下部院议处”?亦或是倾向性最明显的“准奏,内阁草诏”?

    或许是到了快刀斩乱麻的时刻,朱见深刚要张嘴,忽然身前不远处大学士班位里突然闪出一人,叩首道:“臣有事要奏!”

    这不是别人,正是文渊阁大学士刘吉,这面子不能不给,朱见深垂询道:“先生有何事要奏?”

    刘吉奏道:“臣与方家早有婚约,要将小女嫁与方应物,原定于数日后完婚。如今方应物触犯陛下,打入天牢罪有应得,只怕出牢之时就是流放之日,无暇完婚。想来想去,恳请陛下开恩,准许臣将小女送入牢中,与方应物在牢中成亲!”

    这是哪一出?朱见深不知该如何回答,随口道:“先生何须如此心急?”

    刘吉再次叩首道:“陛下有所不知,臣近日忽闻老父陷于病危,本该速速归乡侍疾,但又恐因不测事误了儿女佳期。便想提早完婚,也算了解一桩悬事,伏请陛下开恩准许成亲!”

    ps:下面还要修改,明早发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次早朝(下)

    刘大学士絮絮叨叨说了半天,一会儿说儿女亲事,一会儿说老父病危,反正没有一个字是说到公事,全都是自家的私事,也没有说倪进贤所奏是对还是是错。

    如果不是因为眼下正处在非常时期,少不得要有言官跳出来,弹劾刘棉花不务正业、君前失仪、矫情欺君。

    但也正因为刘吉所说全都是私事,这才叫天子为难,公事可以公办,私事还要公办就有点不近人情了。就好像有个相识多年的老朋友,用私人关系向你诉苦,你心里为难不为难?

    从天子备位东宫时开始,刘吉也是侍候多年的老臣了,平常又比较和顺听话,这份情面也确实不好抹开。

    当然,刘棉花并没有直接开口求情,只唠叨自己作为父亲和儿子的立场。他不指望有多大意外之喜,只要能冲散一下天子凝聚起来的杀伐果断心思,那就达到目的了。

    不然君无戏言,天子在朝会上更是出口成宪,一言既出,那就追也追不回来了。情况确实如此,天子本是下了狠心要快刀斩乱麻,改廷杖廷杖,该发配发配,但被刘棉花这一干扰,又陷入了犹豫中。

    在同一时间,方应物再次被从东厂大牢里提了出来,押到刑堂上面,接受东厂提督尚铭的审问。

    事到如今,尚铭已经没有退路了,自从进了宫告汪直的状,那就不可回头了。只能咬着牙一条道走到黑,从方应物身上打开突破口。

    而且尚公公也能感受得到,这是天子默许的。不然昨日他进宫当面弹劾汪直时。天子为何不加斥责?显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默许他继续追查的意思。只要能给出一个交待就不算错。

    当然,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尚公公就不信了,首辅、锦衣卫、东厂合力还扳不倒汪直,那汪直最大的靠山无非是万贵妃,但自己这边万通可是万贵妃的亲弟弟。

    壮了壮胆,尚铭拍案道:“方应物,你勾连内宦,图谋不轨,可知罪否!还不速速如实招来,不然国法难饶!”

    听到国法两个字。方应物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一个东厂头子坐在上面张口国法,也真亏他说的出口。抱拳行礼道:“一日不见,尚公胆气又壮了。”

    尚铭闻言怒喝一声:“还敢嬉皮笑脸滑言巧语!真当东厂的刑具是摆设么?左右上前拿下!”

    左右番子也齐齐大喝一声,又有两个上前来动手,方应物忽然甩出一记不太规范的回旋踢,抢先踢倒了一人。

    这把尚铭气的发抖,东厂刑堂之上,何曾有过这么嚣张的人犯?连连拍着桌子吼道:“搬夹棍来!搬夹棍来!”

    刑具哗啦啦的扔在了大堂中间。看着就是简简单单的两根硬木,但方应物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自己脚踝隐隐作疼,这比打板子还痛苦啊!便连忙举手高叫道:“慢着!在下招了!不知厂公欲问何事?”

    尚铭对方应物戒备很深。并没有太过欣喜,沉住气再次问道:“这几日,你是否与某些内宦屡屡密谋?”

    方应物如实答道:“与西厂汪公先后会面数次。多有密谈。”

    尚铭闻言一喜,示意旁边书手迅速记下。又问道:“天牢重地,你又是人犯。不该有阴私之事!到底密谈什么?”

    方应物含含糊糊的答道:“密谈的事情与宫里有些关系”

    尚铭不只是一喜了,简直是大喜,这方应物今天太上道了,简直令人不敢相信!忍不住又核实一次,“你是说,你与汪直密谈某些大内之事?”

    方应物很肯定很配合的答道:“是!”

    哈!尚铭顿时像是浑身轻了几十斤,只想仰天长啸,这真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对太监特别是天子亲信的太监而言,最大的罪名除了造反,大概就是随便向外泄漏宫中秘密了。就算不是秘密,天子也很反感太监随意和外人议论宫中事情。

    无论是谁,即便权势滔天,只要安上一个泄漏禁中机密的帽子,那他在天子心目中地位只怕立刻扑街。

    汪直要是在这个敏感时候,与敏感方应物屡屡密谈宫中事,这要让天子知道了,那可就爽大了!

    尚铭狂喜过后,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问道:“你们都谈了些什么?”

    方应物想了片刻后答道:“尚公还是不要多事了,与你何干?”尚铭忽然翻了脸,喝令手下道:“左右上夹棍!”

    此刻忽然有数名武官闯进来,领头之人对着尚铭拱了拱手,开口道:“厂公在上,吾等乃御前军卫,奉诏前来东厂提方应物!”

    尚铭愣了愣,“皇爷忽的提走方应物作甚?”不止尚铭,堂中众人皆有疑问,这方应物已经在锦衣卫、西厂、东厂转了一圈,算是完成大满贯,提走了后还能去哪里?

    那领头武官对尚铭简单解释道:“陛下早朝御文华殿,众宰辅部院科道随从,就于今日御前廷审方应物!”

    如此堂中一片哗然,没想到居然闹到如此地步,竟然要廷审了!方应物也目瞪口呆,扭头望着来提人的武官,场面怎的会玩到如此之大?

    忽然福至心灵,方应物抬起手,一把拽掉了自己的发髻,登时造出一个披头散发的形象。

    众人目光被方应物吸引过去,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然后却见方应物用力撕扯自己的衣衫,三下五除二的,一件原本还算完整的文士衫变成了几大块破布挂在身上。

    此后方应物胡乱在脸上抹了几抹,仿佛在顷刻之间,原本一个翩翩美少年变成了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乞丐。

    这人一听要面见天颜,便失心疯了么?众人不由得想道。

    最后方应物抱着堂中柱,高高的抬头,作势要去撞,如果真撞实了,虽然死不掉,但额头必然血肉模糊

    不过犹豫了片刻,方应物又松开了手,这叫众人下意识松了口气,看来他还没有彻底疯掉。

    在众人不明所以的目光里,方应物仿佛恢复了正常,走到几个武官面前,淡淡的催促道:“诸位愣着作甚?走啊。”

    领头武官被方应物一连串莫名其妙动作搞得很迷茫,这才反应过来,点了点头。

    堂中唯有尚铭尚公公心里产生了些许不妙的预感,方应物难道是打算卖悲情?这模样叫外人看到,第一印象肯定以为是在东厂被虐待了!

    ps:今日大受刺激……哎,拖到现在才写完,rry!

    第三百五十九章 廷审(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个廷审的提议,其实是次辅刘珝在早朝上提出来的。天子听了后觉得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欣然采纳,宣布移驾文华殿。

    却说这文华殿距离内阁不远,位于奉天门之外的左顺门里,从理论上说是天子处置政务和东宫太子读书的场所,历代先皇也时常在此批阅奏章和召见大臣议事。

    但今上成化天子习惯躲在深宫里,早朝之外并不与大臣见面,奏疏也只通过司礼监送到御前,一切公务都只靠文牍往来。所以文华殿和早朝一样,已经失去了实际功用,现在仅仅用作东宫太子读书。

    天子宣布移驾文华殿,这当场就引起了底下上千文武百官的极大轰动。有记性好的便想起来,天子上次去文华殿,大约还是成化十一年的事情,也就是说,是六年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