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大明官 > 大明官第186部分阅读

大明官第186部分阅读

    汪芷办的事太多。今天要问的事情也很多,当即再问道:“万达与万牛儿在东厂狱中,如今审理的如何?”

    汪芷答道:“两人抵赖不招,但案发时间略长,审理起来不大容易,也需要时间慢慢来。”

    方应物问完后,便集中精神关注朝会状况了,这场合不适合深入讨论问题。还是先履行本职工作为好。

    然后看到有大臣在丹墀上慷慨激昂的说着什么,方应物凝神听了听,原来是参劾佞幸小人为非作歹并蒙蔽先皇,一口气列了十几大条、数十小条罪状。最后这大臣叩请天子,将李孜省、僧继晓、梁芳等人下狱审理,以伸张正义。

    文臣终于要对嚣张十年的前朝佞幸反攻倒算了,方应物想道,不过这些人祸乱朝纲,也算最有应得。只是来不及为李孜省转圜了,那封密疏还没有找到。

    又听天子点头道:“准了!”

    这些佞幸小人里。梁芳、僧继晓皆不在朝会上,只能派官军另行去捉拿。而以方士身份迷惑先皇,得以混进文臣行列的李孜省就在朝会现场。

    天子一声令下后。便有当值的锦衣卫官军上前,将李孜省从班位中捉了出来,然后就是摘掉乌纱帽并剥去官袍。

    边上的官员们只当看好戏,没有任何同情,文官们从来就没有把李孜省当成同僚看过。同殿为臣四个字,更像是一种羞辱。

    李孜省脸上露出绝望的神情,身子颤抖的宛如筛糠一般。同样饱受过弹劾的汪芷忽然生了几许兔死狐悲之意,扭头向方应物问道:“他会不会当场捅出那个秘密?”

    方应物答道:“应当不会,他肯定还抱着希望。用这秘密来交换自己出狱。”

    当然方应物知道,上辈子时空历史中的李孜省是暴毙在狱中。可是现在方应物即便想回报李孜省。也无能为力。总不能把自己也搭进去,他和李孜省交情还没好到这种程度。

    正在锦衣卫官军要将李孜省拖走时。吏部尚书李裕站了出来,对天子奏道:“李孜省与梁芳、僧继晓等人不同,其罪状较轻,望陛下有所区分。”

    金台上下一片哗然,这李天官竟然会站出来替李孜省求情!虽然李天官与李孜省是同乡,但这可不是讲同乡关系的场合。他的言行不仅仅是求情这么简单,而是严重到逆大势的行为!

    当前什么是大势?就是拨乱反正、激浊扬清,这是上应天意、下顺人心的政治方针,没人可以逆天而行,就连首辅万安也要想尽办法的自保。

    李孜省、僧继晓、梁芳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下狱,就是当前政治路线的体现。李天官公然替李孜省求情,这无异于是与天子钦定的政治路线对抗。

    到目前为止,公然这样做的,只有李天官一个人。众人无不泛起一道问题,为了区区李孜省,冒着失去吏部尚书官位的风险,这值得吗?

    连方应物也忍不住叹口气,自言自语道:“这是一个好人。”

    方应物与李裕交往很多,他很清楚李裕的心情。李孜省与李裕乃同乡,当初李孜省在先皇面前得志时,也照拂过李裕。几年前,李裕从副都御史升为掌院右都御史,李孜省出力不小,极力向天子举荐李裕。

    再后来李裕迁转吏部尚书,李孜省大概也出了力。所以李孜省对李裕是有恩情的,而李裕今天估计是为了报恩,便站出来替李孜省求情。

    不得不说,在官场中,这种不顾自身的义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让方应物唏嘘不已。难怪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中,李裕这个吏部尚书没当多久便换人了,叫方应物好生奇怪,原来根子在这里。

    汪芷悄悄问道:“如果我有一天,落到李孜省今日的下场,你会像李天官这般对我么?”

    “我不会让你落到这个下场。”方应物非常肯定的答道,这些年他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当然不是白费力气的。

    不过这样勇于负责的回答,换回来的却是汪芷非常不满的眼神。方应物猛然醒悟到,汪芷不是以政治盟友的身份发问,而是以情人的身份发问的,自己的回答根本就不对路。

    于是连忙又改口道:“你放心,我肯定奋不顾身的出来救你,要死一起死,不会单独苟且偷生!”

    这次汪芷的眼神渐渐转为满意,不过嘴上仍念道:“都是花言巧语虚情假意,谁知道有几分是真。”(未完待续)

    ps:历史分类第一还在拉锯啊,这两天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着榜单傻笑了。。今天构思有点跟不上,我先梳理下思路,明天再爆更继续拼第一,诸君稍安!

    第七百八十七章 正房小三

    李裕李天官跪在丹墀上,缓缓的摘下了自己的官帽,他也知道自己犯了忌讳。天子登基没多久,正是树立威信的时候,今天朝会上扫除j邪就是一个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举动。而号称外朝之首的吏部天官出来唱对台戏,影响是很恶劣的。

    上上下下一片沉默死寂,李孜省被捉拿下狱,有李天官为了义气出来求情,但又能有谁出来替李天官求情?

    汪芷对讲义气的李天官倒是挺有好感,忍不住又对方应物道:“你与他素来交往不错,此刻不能帮帮他么?”

    方应物无奈道:“他自己内心就已经决意求去,不想在朝廷混了,别人怎么帮?再说这是路线问题,不要瞎掺乎,在旁边看着就是。”

    汪芷对方应物观察的很仔细,“那你皱什么眉头?”

    有种被近距离监视感觉的方应物翻了翻白眼,答道:“我想的是今后谁来接替吏部尚书,这才是应该花心思的地方,此地九成九的人都在想这个。”

    方应物这倒是没说假话,此时他想到了便宜外祖父王恕。以王恕那天下闻名的刚正声望、历任卓越的政绩、以及两任南京尚书、一任苏松巡抚的资历,回朝之后纵然因为出身不能入阁,但官位也必须是实职尚书级别。

    六部中,刑部、工部这样地位较低的部门不用考虑,王恕不可能如此低就,而礼部又对出身有特殊要求,一般都要由翰苑出身的词臣担任。所以王恕所能出任的官职,只有吏部、户部、兵部三个尚书之一了。眼下李裕罢官走人,那么吏部尚书位置便正好空缺出来了。

    然后方应物就想到重点所在,当今天子对碌碌无为昏庸无能的“纸糊阁老泥塑尚书”是极其不待见的。这便意味着将有大换血以及很多新坑可以占。

    当然前提是尽快将尸位素餐的老人们清除掉,不然怎么朝堂换血?而他方应物做要做的,就是赶紧把自己的军令状落实了。早早把首辅万安驱逐掉。这正是天子对自己的殷切期待,不但要办得好。更要办的快,第一次印象分很重要。

    想至此处,方应物就无心关注早朝了。等到散了朝,方应物没去文华殿当值,直接去找老泰山了。昨天汪芷将万安所著的小黄文奏疏送到刘棉花那里,他得尽快讨要回来。

    内阁重地,外人不得擅入,即便方应物贵为天子近侍。没圣旨也不能进去。故而只能托人将老泰山喊了出来,然后翁婿二人来到左顺门门廊下说话。

    刘棉花仿佛知道方应物想要问什么,先开口道:“听说你在天子面前立下了军令状?”方应物点头道:“确有此事,连我也没想到天子竟然授权与我,所以烦请老泰山将这些密疏交与我。”

    “你打算怎么使用这些密疏?还是想公开出去么?”刘棉花又问道。捏住了别人把柄,并不意味着就成事了,更重要的是怎么使用把柄,使用不当导致功败垂成的例子比比皆是。

    方应物很有把握的说:“当然还是要公开,私底下偷偷要挟没有用,交换不来的。谁也不可能为此放弃首辅宝座。因而必须要大张旗鼓的公开,让他陷入千夫所指,不得不走人。”

    刘棉花猜测道:“你想将这些密疏抄几份传示朝廷诸君?”

    方应物道:“不。那样太慢,等不及。我想的是,直接在朝会上把这些奏疏读一读,看万安还有什么脸面在朝廷呆下去!”

    刘棉花想了一下这个场面,不得不说,自家女婿这个主意真是损到家了。只怕到那时,万安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而且还将成为遗留后世的大丑闻。忍不住叹道:“你怎能如此刻薄”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方应物杀气腾腾的说。被万安打压了这么久,如今得势不报复回来。谁还会怕他!

    “你还是不要这样做,这影响很不好。即便成了,将来又让别人怎么看待你!”刘棉花义正词严的说。

    时代果然变了。连老泰山也这么在意形象了啊,方应物暗暗感慨。正要解释几句,却又听刘棉花掷地有声的说:“所以还是交给老夫来罢,反正老夫已经这把岁数了,不用考虑未来太多,就让老夫当这个恶人!”

    “”方应物瞬间明白了刘棉花的想法,无非是投机心发作,借此机会在天子面前表现。但这次真不能给刘棉花,也不需要刘棉花这样做。

    他只想着顺利拿到密疏,然后就开展下一步行动,却没想到刘棉花居然动心了。便语重心长的说:“老泰山误会了,并非是小婿亲自去读,而是另有其人,小婿本打算叫汪太监去做这件事。”

    “汪直?原来是他?”刘棉花突然变得幽怨起来,“刘家才是你的正房罢?汪直那边只能算外室,用你的话说叫小三。你居然不顾正房,偏帮小三,还有没有天理了?”

    方应物愕然,刘棉花这是什么鬼话?这和正房小三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因为目前处在非常时期,搞得大家都紧张到精神不正常了?

    本来很简单的小事情,没想到很意外的在这个环节卡住了,方应物很蛋疼。“驱除万安,你就是首辅,别人没有这个资历,没有人能和你争,你又何必出头?

    而汪太监还不太稳定,目前急需抓住一切机会自保,这次若成了对他很有好处。所以说,此事对你而言只能是锦上添花,但对汪太监可能就是雪中送炭,当然是交给他更好。”

    刘棉花冷哼一声,“你需要考虑汪太监的处境,但老夫需要考虑么?汪太监的死活,与老夫何干?即便如你所说,那做首辅和在天子面前露脸也不矛盾。”

    方应物苦口婆心的继续劝道:“老泰山是要首辅的人,万安若因为你直接攻讦而下台,其实对你不见得是好事。最好是让别人来动手,老泰山你坐享其成,对风评有利。”

    刘棉花摆了摆手,“老夫也不让你为难,你将汪太监喊来,老夫亲自与他谈。若老夫劝服了汪太监,看你还有什么话说。”(未完待续)

    ps:今儿个分心太多,有点小低潮啊,下一更晚饭后,再下一更半夜左右。等我更完求票

    第七百八十八章 三方会晤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d”并加关注,给《大明官》更多支持!方应物心里暗暗判断,以刘棉花的能力,要忽悠汪芷应该很容易,可这并不是他心目中的最佳选择。

    原本他没想到自己入局如此之快,所以当初才吩咐汪芷将万安的小黄文密疏送到刘棉花这里,让刘棉花来揭破此事,毕竟刘棉花比汪芷更为擅长阴谋。

    可是事情变化太快,如今自己迅速在天子身边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天子授权处置万安之事,那就该换一种玩法了。方应物想的是,借这次机会,自己和汪芷一起演一出戏,为自己与汪芷的关系正名。

    不过刘棉花不想换玩法,故而才导致这次波折。方应物转念又想道,如果总是拦着刘棉花,那老泰山面子上也过不去。若最后汪芷真经受不起刘棉花忽悠,大概也是命该如此了。

    汪芷与刘棉花虽然岁数差的很多,但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与内阁大学士两边的身份却是相当的,一般情况下王不见王,安排两人会面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不过方应物却觉得有必要有这样一场会晤,一方面是出于刘棉花强烈要求;另一方面,在当前这个利益大调整的关键时间,三人必须协调好步骤,不要出现互相拆台的现象。

    最后三方会晤的时间就安排在了今晚这个月黑风高夜,地点在何娘子酒家——以刘棉花和汪芷的身份,谁到税府上拜访都不合适,只能找靠谱隐蔽的第三方地点。

    方应物没有太多时间浪费,内部问题的解决越早越好。首当其冲要谈论的,就是万安密疏问题。如今天子决意干掉万安。谁来捅破万安密疏,谁就会在天子心中刷出印象分。刘棉花这个地位不稳的前朝老臣需要,汪芷这个失去最大靠山的太监同样也需要。

    首先刘棉花晓之于理:“人总不能出尔反尔。既然你将这些交给了老夫。又想从老夫手里索要回去,这未免有些太不地道了。”

    汪芷没说话。然后刘棉花动之以情:“你没了靠山,暂时肯定要失势,能给方应物提供多大助力?现在是你需要方应物支撑,而不是方应物需要你协助。

    而老夫不同,根基比你稳定,不存在没了靠山就元气大伤的问题。如果熬过这道关口不被罢黜,对朝政影响力仍然远比你强,自然可以帮到方应物。也能帮到你,这才是对大家都好的选择。”

    汪芷仍然没有说话,然后刘棉花镇之以威,“把柄是需要人来操作的,操作的人力量越大,把柄的威力也就越大。以你如今的力量,并不能将万安密疏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在你手里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浪费,你若坚持自行其是,那时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次汪芷终于开口了:“刘阁老你搞错了。并不是我想怎么样,而是方应物打算怎么样。另外,先前我对万安密疏很无所谓。让与你也无妨,但是你的态度让我很不高兴。所以请你将这些密疏还给我,该如何处置再与你无关了。”

    刘棉花自觉占了上风,断然拒绝道:“这不可能!”

    汪芷侧头问方应物:“你怎么看?”

    方应物很不负责任的答道:“此事难以两全,你们两人自行决定。”

    汪芷冷哼一声,“你今天早朝所言,都是屁话么?”

    不过她并没有恼怒,回过头来对刘棉花淡淡的说:“我在宫中整理密疏,搜罗到这一匣不堪入目密疏。绝大多数都是万安的,但也有几封是你的。”

    “那又怎样?”刘棉花反问道。他猜测汪芷是想拿自己的密疏说事。但是汪芷先前已经将一匣子密疏送到自己这里,还能拿什么来要挟自己?

    “不怎么样。”汪芷平静的说:“我只是从中抽出两封密疏留在手里。似乎还都是你的著作。”

    什么?刘棉花大惊,汪芷居然私自扣下两封自己当年写的小黄文密疏?现在说出来,明摆着就是想要挟自己。

    在旁边当了半天小透明的方应物颇感意外,没想到汪芷居然也有这样的心眼。这眉清目秀的,居然也学“坏”了

    汪芷很遗憾的说:“本来是想用这个来谈谈你女儿之事,没想到错有错招,居然用在这里了。你若一意孤行,我也将这两封密疏散出去,大不了谁也不讨好。”

    刘棉花愣了愣,真真终日大雁却被燕啄了眼,一不留神竟然被汪直这年轻太监算了一道,简直情何以堪!便侧头问道:“贤婿你怎么看?”

    方应物仍旧很不负责任的答道:“此事难以两全,你们两人自行决定。”

    刘棉花从来就不具备“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盘算利益得失后便退缩了。“老夫可以不再与你在此事上争夺,但你须得将老夫密疏还回来。”

    此后三人各怀心思的放下密疏之事,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坦率会谈,并交换了看法,同时对未来行动达成一致意见。

    及到次日,方应物入宫,来到文华殿,恰好天子正与侍臣议事。话说按照正常状况,在政治中,天子身边最近的人不是司礼监太监就是阁臣。对内监亲近的,就是召集司礼监太监议事,对文臣亲近的,就召集阁臣议事。

    但是当今正处于特殊时期,没什么登基准备的天子对司礼监和阁臣都不够信任,所以议事时只习惯性的召集旧日东宫属官,形成了这一阶段的中枢决策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内阁和司礼监在这段时间里,其实都变成了只管上传下达和处理琐碎事务的衙门。

    方应物文华殿拜见天子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