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华夏帝国 > 华夏帝国第14部分阅读

华夏帝国第14部分阅读

    一官半职的,所以,也懒得理事,前面有德国教官练兵,后者有宋雨亭全权劳,他这个营带到是落了几分清闲,每日只在营房里呆着,有时候,喝二两小酒,很惬意的等到太阳晒到屁股才起床。

    《马关条约》的约本被李鸿章首先送到了总理衙门,奕䜣收到约本以后,总算是平下了心来,缠绕在他心中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他换上官服,马上进京去见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正在宫中看戏,听得奕䜣来了,连忙召进来,当她看到约本以后,面露喜色,对奕䜣道:“你这个总理衙门大臣呀,还是得向李中堂多多学习呀,他这一出马,就迫使日本停战议和了。”

    奕䜣道:“只是这二亿两白银,数额确实有些大了。”

    慈禧太后道:“数字是大了一些,可是少了这日本人能答应嘛。你们谁有本事,你们同日本人说去。李中堂就是有本事,以后,你们多学着点。”

    奕䜣道:“臣知道。”

    “你把约本送给皇帝看吧,让他把这银子送去。”慈禧太后说罢,又转身去看戏了,又道:“你们这些臣子呀,什么时候,能让老太婆我好好的看场戏,不要再拿这些个烦心事来烦我。”

    光绪皇帝在太和殿接见了总理衙门大臣奕䜣,奕䜣三呼万岁,然后将约本规规矩矩的送到了光绪皇帝的手中。光绪皇帝将约本胡乱翻了一下,沉下声音道:“约本太后看过了吧。”

    奕䜣道:“是的,我刚从老佛爷那里来,老佛爷命臣将约本给皇上过目。”

    光绪皇帝道:“李鸿章呢?他怎么不亲自送约本来,这可是他签订的呀。”

    奕䜣道:“回皇上,李中堂从烟台回来以后,路经天津,偶感风寒,如今,正在天津养病呢。”

    光绪皇帝道:“好一个李中堂,这才签订了合约,就摆起功劳来了,那辽东半岛,日本人可是还没有撤军呢。奕䜣,你知道,辽东半岛的重要性吗?”

    辽东半岛乃是大清皇室的发源之地,这一点,作为总理衙门大臣的奕䜣并非不知道,可自从清军四攻海城不下,辽东半岛六万清军,一天之内,全部溃退到山海关内,实际上,整个辽东,已经全部陷入了日本人之手。

    奕䜣道:“辽东乃大清发源地,龙脉所在,龙脉在,则大清在,龙脉不在,则大清亡。”

    光绪皇帝道:“你知道便好,奕䜣,这事太后知道吗?”

    奕䜣道:“知道。”

    光绪皇帝道:“你给我听好了,你去给日本人说,《马关条约》签了便签了,若是他们不肯退出辽东半岛,我将起举国之兵,那怕把京师的八旗兵全部派出,也要夺回辽东,龙脉不在,则大清灭亡,龙脉不在,要京师何用。与其坐等灭亡,不如挥师北进。做一个轰轰烈烈的皇帝。”说罢,光绪皇帝拂袖而去。

    奕䜣听得,连忙跪在地上道:“微臣无能,请皇上息怒。”望着光绪皇帝远去的背影,奕䜣一筹莫展,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了在天津养病的李鸿章。

    第一卷 第七十三章 总理衙门大臣召见

    李鸿章知道自己签订了马关条约以后,自己将为国民所唾骂,于是称病于天津,他没有想到,奕䜣会亲自赶往天津去看他,他有些爱宠若惊,虽然同朝为官,但奕䜣不仅是皇族,而且,身居衙门总理大臣。他自然不敢怠慢。

    奕䜣先是询问了李鸿章的病情,然后转入正题,直截了当的问道:“中堂大人,如今辽东半岛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中,那里可是大清的龙脉所在,太后和皇上知道辽东在日本人的手中,非常的着急,命臣下商议对策,大清江山万里可丢,但这辽东,却是不能丢掉的。”

    李鸿章感到一阵失望,好一个大清江山万里可丢,唯独辽东半岛,大清的龙脉不可丢。他苦笑道:“现在,已经签定了保约,双方已经停战,而且,倭寇兵锋正盛,要靠武力夺取辽东半岛,已然不可取,唯今之计,只可请英、美、法、德各国出面调停,让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奕䜣道:“此事,又要有劳中堂大人。”

    李鸿章道:“奕大人,我这一把老骨头,早已经给了太后和皇上,老夫不是不愿为国效力,只是老夫最近偶感风寒,实在是有力无心。”

    看到李鸿章推托,奕䜣别无他法,只得离去,正要起身的时候,李鸿章追出了门外,对奕䜣道:“天津马厂新军练兵场,内有一人,姓宋名雨亭,此人虽年纪轻轻,但是,他却懂得两门西洋话,他与汉纳根是好朋友,对西洋各国十分了解,并对时局看得很准,老夫惊为奇人,你可到马厂去,让他跟随左右,可对收回辽东半岛,有一定的帮助。”

    看到李鸿章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奕䜣也有一些不忍,想到,甲午战争的罪责要让这样一个老人来承担,确实有一些过份,他唉了一口气,拱手道:“谢谢中堂大人,我即刻去马厂。见这个叫宋雨亭的人。”说罢回身就走,对于他来说,他实在不忍心再看到李鸿章这副模样,作为大清的首席谈判代表,皇室已经决定,要让他背负甲午战争失败的罪责,从内心里来说,奕䜣还是比较佩服李鸿章的,但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命运。一个汉人,不可能权倾朝野。整个大清王朝,是满族说了算,是那拉氏说了算。即使你有通天的本领,也是枉然。

    奕䜣自然不会亲自到马厂,一个总理衙门的大臣,若是亲自到马厂,去见一个兵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无疑会大大的降低了他的身份。

    宋雨亭刚刚被任命为新的步兵营带帮办,正在练士兵,却不想,总理衙门来人,说是总理衙门大臣召见。宋雨亭受庞若惊,那使者道:“总理衙门大臣奕大人,在天津等着你,让你即刻进见,不得有误。”

    宋雨亭来不及收拾东西,就跟随着使者,前往天津会见奕䜣。宋雨亭看到奕䜣的时候,明显的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他对自己的失望,一个年纪不过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竟然被当朝的中堂大人李鸿章称为奇才,奕䜣怎么也不会相信。他轻呷了一口茶问道:“听说你会两门西洋话,此事当真?”

    亭雨亭不知道为何被总理衙门大臣召见,他只知道总理衙门大臣的官职十分的大,相当于现代的总理。他暗想:“莫不是那位大人嚼了舌根子,让自己重新走翻译的这条老路。”当翻译,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他一万个不愿意做的。他回道:“回大人,卑职对英语和德语,略知一二。”

    奕䜣道:“听李大人说,你是一个奇才,对时局很有见地。那你说说,如今,日本人占据了辽东半岛,各国列强,有何想法呀?”

    又是辽东半岛,这是大清的发源地,看来,大清的皇室,是不想丢掉他们的发家之源呀。宋雨亭听得奕䜣说这话的时候,已经猜想到了几分,原来是李鸿章推荐的我,要不然,一个堂堂的总理衙门大臣,怎么会平白无故的来找自己。宋雨亭暗想:“赔款二亿两白银,足可以武装二百万人的军队,你们不急,丢了台湾,你们不急,区区一个辽东半岛,你们便着急了。”虽然是这样想,宋雨亭那里敢说出来,他知道,这样的话只能放在心理,若是说出来,只怕自己早就人头落地了。

    看到宋雨亭不说话,奕䜣倒有些沉不住气了,又问道:“你怎么不说话了,难道,中堂大人所说的全是虚言,你根本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人。”

    宋雨亭道:“回大人,卑职职位甚低,不敢妄谈国家大事,还望大人恕罪。”

    奕䜣道:“你现在身居何职?”

    宋雨亭道:“臣现在新军新步兵一营营带帮办。”

    奕䜣又呷了一口茶。心中暗想:“年纪轻轻,已经做了营带帮办,还说职位低。”不过,对于皇族来说,一个小小的营带帮办,对一个一品的总理衙门大臣,确实有位卑职低之嫌了。于是他道:“宋雨亭,你且如实说来,我不追究你失言之罪。”

    宋雨亭道:“谢大人。大人刚才说,日本人占据了辽东半岛,各国列强,会有所感想,在下以为,甲午年战争,中国虽然败了,但我们大国的形象仍然没有改变。经过一年的交战,中日双方消耗巨大。日本国小力微,虽然呈一时兵锋,但已经无力再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锐气已失,何况,清日两国,已经签署了条约,亦不能战。所以,辽东半岛问题,如果想要让日本归还于我,我大清必须派能说会道之人,对俄德等国,晓以利害,只德俄等国出面,劝说于日本,日本刚刚新兴,同为亚洲之国,自是不敢得罪于德俄两国,必然将辽东半岛归还于我。”

    奕䜣道:“大清新败于日本,日军兵锋正盛,若他执意不还,我军又攻不下辽东,反而惹怒了日本,发兵进攻北京,这如何是好。”

    第一卷 第七十四章 问计宋雨亭

    宋雨亭道:“辽东半岛一旦割让给了日本,那么,沙皇俄国南下的道路必然会被日军阻断,奕大人请看。”宋雨亭说罢,就在桌子上摆起地图来:“这里是我国,这里是日本,这里是俄国,俄国不仅在远东,而且我们的领土上,还有很多的利益,如果辽东半岛被日本人控制,那么,无论从陆路和从水路,俄国都不可南下,因此,他们是一万个不同意将辽东半岛划归日本。在这一点上,他必然是帮助我们的。”

    奕䜣听罢,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宋雨亭小心翼翼的迈出了第一步,在得到了奕䜣的认可后,他顿了顿又道:“德国的大部分利益,都在山东,如今山东部分港口,已经在日本人的控制范围,如果日军在控制着辽东半岛,那整个渤海湾都必然是日本的,我们的边境线也由原来的辽东、山东半岛变成了天津的大沽口炮台,我们的京城变得危险。而且,德国的利益也会受到侵害,因此,德国也不可能让日本人,即得了山东半岛,又得辽东半岛,只要我们派人将利害性告之与德国,他必然会相助于我们,让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奕䜣道:“你说的不无道理,那英美两国,又如何?”

    宋雨亭道:“英国自从租借了香港以后,其利益基本上在南方,美国人的利益又以上海为中心,所以,北方一带他们的利益非常的少。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不会积极的。我们应该从德、俄两个国家做文章。他们不会漠视他们的利益在我大清受损,因而,他们会出面积极干预。”

    奕䜣点了点头,宋雨亭的这一番话,不仅有理有据,如果真如宋雨亭所说,那么,大清可以不废一兵一卒,就可以夺回辽东。辽东既回,那么,他在太后和皇上的面前,又要得到大大的赏赐,想到这里,他又不得不对一个人另眼想看,那就是李鸿章。

    看到奕䜣面露笑容,宋雨亭知道自己所说的话,正中了奕䜣的下怀,他又道:“我的朋友,汉纳根,已经发电给德国皇帝,相信,不日即可得到答复,俄国那里,据说已经照会了日本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的配合两国,做出一副不收复辽东,誓不罢休的局面来,相信,日本方面会知难而退。将辽东半岛归还于我们。”

    宋雨亭虽然说得条条在理,但奕䜣还是有些将信将疑,这么多年来,朝廷每一次与外国人打仗,无不赔款割地,从来没有获得过什么?如今,日本人已经占领了辽东半岛,并已经在条约上签了字,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这一既得的利益,他们,会把它归还于大清么?不过,事到如今,奕䜣也别无他法,死马将就活马医,也只好这么办了。

    宋雨亭道:“大人,除了上述两国以外,我们应该陈兵于山海关,准备随时与日本人开战,这样,日本人得知我们对辽东志在必得,必然会将辽东半岛归还于我们。”

    奕䜣听得宋雨亭的建议,一拍桌子道:“大胆,好不容易让日本人罢了兵,如今,你陈兵于山海关外,若是给日本人以口实,重新开战,那可如何是好。”

    宋雨亭道:“日本国力弱于我国,甲午一战,其国力耗废严重,已经无力开战了,而我国地大物博,关内有雄兵百万,如何惧他。”

    奕䜣道:“不可胡说,如今已经议和,如果再开战,太后怪罪下来,岂是你我担当得起的。你前面的话,到有几分中听,后面的话,且打住了,若是传到太后那里,莫说你一个小小的营帮统带,就是我这个总理衙门大臣,也担挡不起的。”

    宋雨亭道:“卑职明白,以后,卑职绝不再言。”此时宋雨亭的心里,已经明白了,大清国的脆弱,不在于国力,而在于皇族畏战。

    奕䜣道:“我看你能言善辩,且又精通外语,你可到总理衙门去做事,你看如何,你在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营带帮办,到了总理衙门,我保举你做正四品的总兵,你看如何。”

    一下能当正四品的官员,宋雨亭只觉得这个幸福来得太快了,他连忙道:“谢大人提携,卑职一定尽心尽力,效忠老佛爷、皇上。并不忘大人提携之恩。”

    奕䜣道:“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得负责和俄国、德国商议,怎样从日本人手中拿回辽东半岛,若是拿不回辽东半岛,你知道后果。”

    宋雨亭听得此话,脑门上的汗水,涔涔而下,他暗想,都是自己适才的语言,似乎对辽东半岛回归一事,十拿九稳,这才担了这一门苦差。一边是正四品的总兵一职,一边是收复辽东之事,如果收不回来,按清律,是要当斩的。不过,他熟知历史,知道,辽东最后在德俄的干涉下,最终回归的了大清,但历史毕竟是历史,万一要出点差错,或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做了一些改变,自己的小命,那可就没了的。但事已至此,宋雨亭别无他法,他拱手道:“承蒙大人抬举,卑职一定不负重望,若辽东半岛不回归我大清,我提头来见。”

    奕䜣笑道:“好,军中无戏言,你若成功,我定能禀明皇上,给你一个正四品,决不食言。”

    宋雨亭道:“大人,我需要以总理衙门的名义,给俄国人发照会,说明利害。”

    奕䜣点了点头。

    宋雨亭看到奕䜣点头,他闭上了眼睛,心道:“历史呀历史,你千万不要有什么变动,要不然,我的小命可就要玩完了。”

    次日,宋雨亭来到胡燏棻的官邸,向胡燏棻辞行,胡燏棻已经得到了奕䜣的照会,宋雨亭先调到京城听用,奕䜣贵为皇族,又是总理衙门大臣,胡燏棻那里敢留,当下便道:“你刚到任不过数日,也不需要交割什么。如今,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希望你能为国效力,不负奕大人一番苦心。”

    宋雨亭拱手道:“谢谢胡大人提携之恩,今生若有机会,必报。”

    胡燏棻道:“我观你气宇轩昂,胸怀大志,必然有一番大作为,马厂不是你久居之地。你此一去,必是龙游在海,凤鸣岐山。我等老矣。华夏复兴,靠尔等所为。临行时,我送你一句话。揣着明白装糊涂。”

    宋雨亭叩首道:“谢胡大人。”

    第一卷 第七十五章 三国照会

    (致歉,因内容有所涉及,故而做了一下改动,愿能通过!)沙皇俄国西伯利亚兵团司令部,灯火通明,西伯利亚总督兼司令长官彼德罗夫斯基一脸的忧愁,旁边是各个军团的长官。西伯利来虽然是严寒之地,但那里有大片的森林和广阔的土地,为了获得西伯利亚的资源,沙皇决定,修建一条从莫斯科到西伯利亚的铁路,要把西伯利亚的资源,通过铁路,运到欧洲去。为些,俄国往西伯利亚地区迁了大量的民众,并组建了远东西伯亚利军团。军团存在的目的,一是让沙俄的百姓来到这苦寒之地,修建铁路,在铁路没有修建完成,任何人不得回去。其二个目的,就是以西伯利亚为基地,窥视大清的东北以及广大的太平洋地区。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很宁彼德罗夫斯基恼火,如果辽东半岛割让给了倭国,那么,就完全封死了沙皇南下的路途,清政府懦弱,对于沙皇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反而是刚刚崛起的倭国,其军力和野心发展速度,他们刚刚战胜了拥有庞大地域和人口的大清,并迫使其签订城下之盟。同时对沙皇的远东地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果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