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明风万里 > 明风万里第30部分阅读

明风万里第30部分阅读

    答,代善急忙解释道:“林丹汗尽起蒙古各部兵马,驱逐内喀尔喀和科尔沁各台吉为前锋,正向我们攻来……”

    扈尔汉眉头一皱,“林丹汗到底带了多少人?”

    “十五万铁骑,”代善一阵苦笑,又补充道:“林丹汗以蒙古草原大旱,为蒙古人找生路为由,驱逐内喀尔喀、科尔沁各部,让他们迁入辽东就粮。”

    “妇孺老幼都来吗?”扈尔汉脸色大变。内喀尔喀、科尔沁各部部众,加起来足有四五十万,这要都涌入大金属地,还不是蝗虫过境吗?

    “是的,”代善苦笑道,“林丹汗许诺,大战后调整牧场……”

    扈尔汉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再也说不出话来。过了半晌,才幽幽说道:“……这是灭国之战啊。”

    众人俱心有戚戚,忙点头应是。

    扈尔汉却咆哮起来,“丹巴图尔这狗杂种,他就肯定自己能打胜吗?大汗放心,有我扈尔汉在,定叫这狗杂种有来无回……”

    代善一阵默然,心中却道,能驱逐四五十万人为前锋,林丹汗那里去不得?

    何和理却有点疑问,“……内喀尔喀和科尔沁人,就这样轻易就范,任由林丹汗摆布吗?”

    “还不是草原大旱闹得,”努尔哈赤也是一阵苦笑,“草原大旱,水源不足,可内喀尔喀和科尔沁属地却有水源……”说道半途,却化作一声长叹,“到底,还是我们的威名不显,才让蒙人看轻了啊。”

    “那就打,狠狠地打。”二贝勒阿敏重重的一拳击在了椅子上,“把那些蒙古人给打服了,给打怕了,就没人敢来找我们麻烦了……”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的父亲就是舒尔哈齐,死在抚顺关那个。阿敏生性残暴,每次带兵出击,必定会烧杀抢掠,是员悍将。但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阿敏仍被立为二贝勒,地位远在其父舒尔哈齐之上。

    “说得好,”努尔哈赤大喜,“只要我们能击败林丹汗,必定能让我大金的威名传到草原上。”说着,他左手虚按,示意阿敏不要说话,“而以我预测,此次我大金的胜率在七成以上……”

    “七成?”众人一阵惊愕,就连素来胆大的阿敏也有些吃惊。

    “大汗,你这七成是怎么算的啊?”阿敏大大咧咧的问道。

    努尔哈赤却笑吟吟的看向何和理,“额驸,你来说说。”

    何和理是努尔哈赤的女婿,他生性宽和,识量宏远,是努尔哈赤最为信赖的一个人。为了让何和理能够随时给自己出谋划策,努尔哈赤甚至在汗宫外修了额驸府,供何和理居住。

    何和理淡淡一笑,却胸有成竹的说道:“奴才认为,我大金有三胜,察哈尔有三败。此次会战,必定能奠定我大金威名。

    其一,我大金上下齐心,蒙古却心思各异。

    林丹汗此次来犯,不光是为了草原大旱。更重要的是,他对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起了杀心。

    这些年来,我大金一直和内喀尔喀、科尔沁人通婚,那些蒙古台吉已经明显的偏向了我们。林丹汗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此次来犯,便是明显的借刀杀人之计。

    林丹汗想借我们的手,削弱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的实力。还想让我们互相攻杀,结下死仇……”

    “可是,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有那么笨吗?”努尔哈赤接口问道。随即又自问自答,“怕是林丹汗要失望了……”

    说罢,努尔哈赤便哈哈大笑起来,众人也是一阵哄堂大笑。

    等到众人笑完,何和理才徐徐说道:“其二,林丹汗后继无力,必须速战。

    草原大旱,各部落都受损严重,察哈尔部也不例外。可林丹汗却偏偏要出动大军,向我们进攻。

    只要我大金能够扼守关隘,拦下蒙古攻势。时候一久,林丹汗必定缺粮。到那时,林丹汗不战自退……”

    “扼守关隘,消耗林丹汗实力,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扈尔汉沉吟道,“我们能调集多少兵马,去拦截林丹汗?”

    何和理微微一笑,“大汗,我提议,先向熊廷弼服软,然后调集兵马,全力应战林丹汗。”

    努尔哈赤却微微颔首,“……代善已经向我请令,愿意亲自去沈阳为质,劝说熊廷弼观望。”

    众人一愣,俱吃惊的看向代善。

    代善心里只觉得暖洋洋的,顾不得感谢父亲抬举,忙起身做了一个罗圈揖,“代善驽钝,却也有为大金出力之心……”

    众人连忙回礼。刹那间,代善的光辉形象又立了起来。

    阿敏却有点怨言,“大汗,你怎么让大贝勒去做人质呢?就是无兵防守,明人那些胆小鬼,敢出城吗?”

    努尔哈赤一怔,却苦笑道:“还不是明人的那个新军闹得……”

    第136章 努尔哈赤 下

    阿敏顿时便沉默下来。

    这一年来,大明的新军可谓是辽东战场上最耀眼的军队了。自新军成军起,便以大小不等的小股军队连续出击。除了袭扰哨所、粮队外,还不停的攻击村庄,焚烧粮田,令金国上下苦不堪言。

    努尔哈赤虽然组织了几次围剿,也剿灭了几支小分队,可并没有让新军退缩。相反,新军在辽东经略府的指挥下,又做出了一系列报复。活动频率,更是与日俱增。

    “妈的,”阿敏狠狠地唾了一口,“那个新军,简直都不像汉人的军队。就是我大金的勇士,也未必有他们会藏……”

    阿敏带兵追缴过几次,对新军的最大印象就是会藏。也难怪,明时的东北到处都是冰山雪地,到处都是老林子,随处可藏。而那些新军士卒,走的又是精兵路线,自然训练过如何在野外生存。

    不过,新军士卒能在野外战而不乱,却还是政治思想教育和那些文书的功劳。

    见屋子里的气氛凝重起来,代善急忙向何和理问道:“……那第三胜又是什么呢?”

    何和理尴尬一笑,接着说道:“其三,蒙古人战力不强,只和明人相当,远不我大金精锐。

    自明蒙停战,双方军队便迅速衰败下去。明人是文人掌权,不想让武人做大。而蒙古人则是贵族腐化,对牧民盘剥甚重,却不愿整理军备。

    前些年,明人的战力我们已经见识过了。而明人和蒙古人对峙二百多年,却一直不分上下。由此可见,蒙古人的战力是如何底下……”

    努尔哈赤微微颔首,“不错,蒙古人能纵横草原,压制我女真,只是凭着人多而已。前些年,我们容他、忍他,也只是因为他们人多而已。至于蒙古人的战力,我们在场的都见识过了……”

    众人一愣,却哈哈大笑。在场的几位,无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和蒙古人的交战,也都经历过几回。对蒙古人的战力,还真看不上眼……

    “也真是的,”扈尔汉手抚胡须,哈哈笑道:“蒙古人和明人作战,靠的是骑兵来去如风。和我们作战,却靠的是人多。这成吉思汗的子孙,怎么沦落到如此地步?”

    此言一出,众人又哄堂大笑起来。

    过了半晌,何和理才忍住笑,继续说道:“正是有了这三点,我大金必能取胜。即便是林丹汗再有能耐,也不过一个不败不胜之局。而林丹汗一旦无功而返,其威信必定大损,草原上也会乱上一阵子。

    到那时,我大金正可上下其手,趁机经略草原。”

    扈尔汉微微沉吟了一下,“如果林丹汗驱逐兵将,强行进攻的话……”

    何和理却笑了,“林丹汗到是能这样想,可他手下的台吉又有哪个愿意兵力受损?至于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更是不愿部族受损。说不定,林丹汗命令一下,蒙古大军便崩溃了……”

    扈尔汉一怔,却醒悟过来。如今的蒙古人,已经和二百年前大元不同,他们更像是一支部落联军。而林丹汗,却只是实力最强的一个盟主而已。

    说服了扈尔汉,何和理却有点迟疑,“如今的关键,倒是明人了。却不知,明人是否能够上当,给后金抽调兵马的机会……”

    “等一会儿,我就立即出发,向熊廷弼输诚。”代善当机立断。

    “到时,大贝勒不妨把态度放软些;银子多撒些,蒙古人的兵力再夸大些……”何和理支招道,“而最重要的,就是让明人相信,蒙古人来势汹汹,我大金难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让明人放松警惕,抱有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坐看我们抽调兵力。”

    代善忙抱拳道:“……谨受教。”

    努尔哈赤微微颔首,却又道:“何和理所言,可谓真知灼见。只不过,却遗漏了一点。此点关系甚大,可谓我大金和察哈尔一战的胜负手。”

    何和理一怔,连忙应道:“大汗请讲。”

    “红黄教之争,”努尔哈赤淡淡一笑,“自林丹汗改信红教,蒙古各部便上下离心。而红教和黄教的争端,也日益加剧。”

    何和理眼前一亮,“大汗的意思是说,利用红教和黄教的争端,击垮林丹汗?”

    努尔哈赤重重的点了点头,“对,”见其他人尚不明白,努尔哈赤便解释道:“如今,我大金信奉的也是黄教,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信奉的也是黄教。实际上,蒙古的大部分部落信奉的都是黄教。只有察哈尔和几个小部落信奉的是红教。

    即便是察哈尔,他们的部众也都是刚刚改信,而且是在林丹汗的逼迫下强行改信。”

    阿敏还是有点不明白,“这信教,和打仗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努尔哈赤哈哈大笑,“甚至上,关系大着呢。”

    何和理连忙帮着解释,“此次林丹汗攻打我们,说的理由是草原大旱,为全体蒙古人找活路。这样一来,就让蒙古各部同仇敌忾,视我大金为敌。即便是那些和我们较好的台吉,也无法和我们联合。否则,他们就会被蒙古人骂做是叛徒。

    可大汗的意思,则是打出黄教旗号,混淆视听,从而瓦解蒙古联军。”

    努尔哈赤得意的一笑,接口道:“林丹汗无道,擅自改信异教,致使长生天大怒,降下灾害。可林丹汗却不幡然悔悟,又驱逐黄教信徒,使他们相互攻伐,可谓罪大恶极。

    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笃信佛主,愿为黄教护法,驱逐邪恶,使佛爷的光辉,继续照耀在大草原上。”

    众人一怔,连忙在何和理的带领下跪倒,“大汗笃信佛主,当为黄教护法,驱逐邪恶……”

    努尔哈赤仰天长笑,当初,他起兵反明,用的是七大恨誓天,用仇恨聚集部众。随后数年,他不断排汉、仇汉、屠杀汉人,实际是为了强化部众的凝聚力。

    可同样的招数对待汉人行,对付蒙古人就不行。因此,他就撩出了宗教手段,声称要为黄教护法。把原本的蒙金之争,化作红黄两教的宗教之争。以此来分化蒙古,孤立林丹汗……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努尔哈赤就是靠着屠杀汉人,来聚集人心,最终打造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族。到了皇太极即位之后,改变后金仇汉政策时,原本人口稠密,汉人众多的辽东,已经完全没有了汉人。而满族,却已经凝聚成了一个新兴民族。

    在满清的二百多年里,东北已经没有了原生原长的汉人。而如今的辽东汉人,都是清朝末年闯关东以后的移民了。

    自春秋时的燕国算起,汉人已经在辽东生长延续了数千年。可在满清的极大武功下,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ps:不好意思,石头有点激动了。

    不过,严格的说,满清杀人、愚弄人心的本领,还是值得大家佩服的。呵呵。

    第137章 熊廷弼 上

    代善很快就收拾好行装,日夜兼程的赶往沈阳。

    而沈阳城内,熊廷弼也很快就收到了代善到来的消息。至于代善的来意,也被锦衣卫查了个清楚。

    经略府的花厅里,孤零零的坐了四个人,熊廷弼、杨涟、袁应泰,以及骆养性。这四个人,包揽了辽东的军事、行政、经济、情报大权。而骆养性,更是担负着监视前三人的重任。

    花厅外,数十名亲兵严阵以待,把花厅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些亲兵来自经略府下属的总务处,都是从杨涟的宪兵中精选出来的,专司经略府的情报安全保卫工作。

    骆养性清了清嗓子,首先报告了代善的行程“据锦衣卫得到的消息,建虏大将代善已经过了抚顺关,正向沈阳赶来……”

    袁应泰一怔,“怎么这么快?”

    熊廷弼淡淡一笑,“林丹汗的大军,一直在身后催着,代善能不急吗?就是不知道,代善带了多少钱物来贿赂我们。要是太少了,我可不答应啊……”

    众人会意一笑,却对代善的到来,期待起来。

    杨涟一向板着的脸上,也多了几丝笑容。他长叹一声,笑道:“自老奴反叛以来,辽东局势便日益糜烂。而萨尔浒一战,我大明更是丧师辱国。如今,胜利就在眼前,我反倒有点疑神疑鬼,觉得不真实起来……”

    熊廷弼等人也是一阵恍惚,觉的杨涟所说,正是自己心中的写照。

    一时间,花厅内便沉默起来……

    不过,这四人俱是性情坚毅,轻易不为外物所动之人。片刻之后,便先后反应过来。

    熊廷弼哈哈大笑,冲散了花厅内的伤感、忧郁气氛。

    “杨大人过虑了,”熊廷弼神情飞扬,“自陛下登基以来,辽东局势便日益好转,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建虏小丑,已是秋后蚂蚱,时日无多了。

    现如今,上天佑我大明,给草原降下旱灾,逼得林丹汗无路可走。陛下又因势利导,诱使林丹汗东进。这才把老奴逼到绝境,不得不拼死一搏……

    而我等目前商议的,则是如何勒索代善。并让代善彻底相信,我大明并没有出兵之意。”

    袁应泰沉吟了片刻,却徐徐说道:“至于骗过代善,倒也很简单,无非是假戏真做而已。倒是如何与林丹汗配合,利诱林丹汗强攻建虏,到需要再斟酌一二……”

    众人一怔,却随即想起皇上密旨的内容来。

    按照朱由校最初的计划,那就是各边加强防范,不给林丹汗偷袭之机。而在辽东向林丹汗供粮,则是引诱林丹汗东进。准备在辽东挑起蒙金争端,坐山观虎斗。

    可谁成想,林丹汗不来则已,一来便是数十万大军,竟然想着给建虏一个灭国之战。这样一来,朱由校最初的计划就要进行改变……

    杨涟苦笑一声,“林丹汗如此兴师动众,难免不会有什么其他心思。只怕我们也要加强戒备,也免得给林丹汗可趁之机……”

    熊廷弼微微颔首,赞同道:“杨大人所言甚是,我们不得不防啊。只是,”熊廷弼的脸顿时便拉了下来,叹气道:“大军西移,去防备蒙古的话,就不能去偷袭建虏了。难道说,就放过此良机不成?”

    袁应泰也反应过来,忙劝道:“建虏颓势已现,经略必有马踏赫图阿拉那一天。至于现在,还当以小心防备为上……”

    杨涟也出言劝道:“圣上授经略以重任,本是为了保辽东平安。至于建虏小丑,又何须挂齿。等到我大明练成精兵,必能献老奴于太庙……”

    “两位大人所言甚是,我等须以保境安民为上。”熊廷弼点了点头,却又有点不甘,“若是老奴一不留神,被林丹汗所擒杀,本帅岂不伤心?头疼啊,头疼。”熊廷弼边说边哈哈大笑起来……

    杨涟和袁应泰刚刚把心放下,却又听熊廷弼一声断喝。

    “不过,”熊廷弼止住笑声,狞笑的脸上,满是杀气,“本帅也不能饶了建虏……”

    杨涟一惊,忙问道:“大帅的意思是?”

    熊廷弼狞笑道:“让新军的儿郎们,再去建虏那里走上一趟,给老奴问个好。”见杨涟等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熊廷弼放缓了笑容,“诸位放心,除了新军之外,其他各部都要严守关隘,防范蒙古人来袭……”

    杨涟等人这才完全放下心来,连忙附和同意。

    ※※※

    结束了会议,熊廷弼便转回住处,准备歇息一二。却发现家人熊安跟了过来。

    “老爷,”熊安看左右无人,便鬼鬼祟祟的喊道,“小人有事禀报。”

    熊廷弼一怔,忙把熊安带到了僻静处。

    “什么事?”熊廷弼问道。

    “老爷,”熊安小声问道:“小的听说,建虏就快要被平灭了?”

    熊廷弼一楞,却笑骂道:“你这滑头,消息倒也灵通。”略一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