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34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34部分阅读

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葬礼。

    萧子良一死,萧昭业的心腹之患就只有萧鸾一人了。萧昭业急找中书令何胤商讨诛杀萧鸾事宜。何胤是何皇后的从叔,被萧昭业所亲信,让他入值殿省。他一听萧昭业要他杀萧鸾,非常害怕,绞尽脑汁找出种种理由劝说谏阻。萧昭业没主意了,只好打消念头。为了削弱萧鸾的势力,他又打算让萧鸾去居西州,中敕用事,凡国家大事由自己决断,不再谘于萧鸾。

    萧鸾见情势至此,惧怕夜长梦多,加紧行动。卫尉萧谌密召诸王典签,要他们不准诸王外接人物,以防止诸王听到风声。由于萧谌历二帝,皆为亲要之臣,诸王典签对他是敬畏交加,听到他的吩咐,无不俯首听命。尚书左仆射王晏、丹阳尹徐孝嗣等也与萧鸾通谋,赞成废掉萧昭业另立。

    七月二十二日,在萧昭业正准备秘密杀掉萧鸾的时候,萧谌奉萧鸾之命,率兵入宫,先碰上曹道刚与中书舍人朱隆之,二人未及反抗就被杀死。直后将军徐僧亮见状大怒,急呼宿卫兵众“以死相报”,话音刚落,立即被斩。萧鸾与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秀等朝廷重臣也随后入宫。

    这时,萧昭业正在平时举行宴会的寿昌殿,听说外面有变,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密写手敕,召萧谌入殿应付。然后,又令人关闭内殿各房阁。正在他惊慌失措的时候,萧谌已引兵进入寿昌殿。直到这时,萧昭业才知道引兵废他的正是他所信任依赖的萧谌。他扭头逃往宠姬徐氏房内,拔剑自刺不中,以帛缠住脖子。萧谌率兵士冲入延德殿,众宿卫将士纷纷操弓盾欲拒战,萧谌厉声喝道:“所取自有人,卿等不须动!”宿卫平时皆隶服于他,所以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萧谌入殿,将萧昭业接出。宿卫见萧谌所取之人原来是皇帝,都想抵抗,萧昭业竟默默不语,一言未发,众人见状,失望地各自散去。萧昭业被萧谌等引至延德殿西弄害死,时年22岁,葬以王礼。萧鸾以太后令废其为郁林王,废何皇后为王妃,何姬与诸嬖幸皆伏诛。

    第一百四十二章 恭王萧昭文

    隆昌元年(公元494年)七月,西昌侯萧鸾废弑皇帝萧昭业,议立萧昭业的弟弟新安王萧昭文。这样,年仅15岁的萧昭文被迎立入宫中,举行即位仪式,当上了傀儡皇帝。

    恭王是文惠太子萧长懋第二子,曾任济阳太守、南豫州刺史、扬州刺史等职,因年幼由僚佐行府州事,未亲政事。即位后,萧鸾辅政,饮食起居一举一动都要先咨而后行,不得一点自由。

    当年十月,刚当了几个月皇帝的萧昭文被迫退位,萧鸾名正言顺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萧昭文退位后,被降封为海陵王。萧鸾下诏,要海陵王依汉朝东海王刘疆故事,配置虎贲、旄头、画轮车,给予优厚的供奉。十一月,萧鸾谎称萧昭文有病,频频派御医前去看视,趁机下了毒手,杀害了萧昭义。

    萧昭文死后,萧鸾依汉东海恭王刘疆故事,为他以帝王之礼举行了葬礼。谥曰“恭王”。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帝萧鸾

    一、积极行动废帝摄政

    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父亲萧道生为萧道成的二哥,卒于宋世。萧道成念其自幼丧父,非常疼爱他,将他抚育成丨人,待如亲生儿子。萧鸾与堂兄弟们一起长大,事事处处谦让有礼,乖觉听话,办事有条不紊,讨人喜欢。

    南齐建立,萧鸾被封为西昌侯,历任侍中、郢州刺史等职。那时王公大臣上朝或出游皆乘牛车,仪仗都想方设法显示威风,萧鸾则与众不同,乘下帷车,仪从皆如素士,不明真相的人都猜不出他是西昌侯。萧鸾如此节俭,不慕荣华,给萧赜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至萧赜晚年,大肆杀戮那些有可能篡夺皇位的王公大臣,对萧鸾却丝毫未起疑心,临终时还遗诏要他与竟陵王萧子良一起辅佐幼主,担任侍中、尚书令,参与大小朝事。

    萧赜刚刚咽气,中书郎王融欲强行拥萧子良为帝,萧昭业与手下人束手无策,焦急万分,是萧鸾硬闯入宫,扶萧昭业登上皇位。通过这件事,萧鸾提高了威望,朝野内外人心渐渐归向于他。小皇帝萧昭业由此把他视为股肱之臣,朝政不论大小皆委于他。萧子良受怀疑忧虑成疾,不问朝政,惟挂虚名而已,实权完全落在萧鸾手中。后来,萧鸾又不露声色地将萧昭业的心腹杨珉、徐龙驹、周奉叔、杜文谦等一一杀掉,而多数还是由萧昭业下令诛杀的,弄得萧昭业既心疼又无可奈何。随着萧鸾权势日隆,他与萧昭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白热化了,竟陵王萧子良去世后,二人的冲突就更明显了。

    萧鸾深知机不可失。经一番谋划,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先是要卫尉萧谌密召诸王典签,让他们严密监视诸王,不准诸王与外人交往,以免听到什么风声。下一步是争取先朝旧臣们的支持。

    正当萧鸾紧锣密鼓加紧准备之时,征南谘义萧坦之向他密报,萧昭业已听到传言,心有疑虑,直阁将军曹道刚正秘密准备,想要杀掉萧鸾等人。萧鸾听了,又惊又急,希望负责宫廷保卫的卫尉卿萧谌举兵废帝马上行动。而萧谌却在那里按兵不动,想等始兴内史萧季敞、南阳太守萧颖基内迁入京后,借其势力再起事。萧鸾深怕夜长梦多,事情有变,连忙找萧坦之,要他说服萧谌。萧坦之心急火燎地赶去见萧谌,一见面就毫不客气地说:“废天子在古今都是大事。我近来听说曹道刚、朱隆之等已开始怀疑了。卫尉明日若不举事,就再也来不及了!小弟我有百岁老母,岂能坐听祸败,正应做其他打算了!”萧谌听了,大吃一惊,答应马上起兵废帝。

    到了动手的这一天,萧鸾先派萧谌领兵入宫,自己引兵自尚书省入云龙门,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皆跟随其后。萧鸾身着戎装,威风凛凛,双目圆睁,表情严肃,但内心却紧张、恐惧,以至于进了云龙门后掉了三次鞋。萧昭业毫不反抗,束手就擒,萧鸾顺顺当当完成了废帝大事。

    萧鸾杀了萧昭业后,急着找人起草太后诏令,徐孝嗣走近前来,从袖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令,萧鸾接过一看,不由心花怒放。第二天,以太后令发布全国:追废萧昭业为郁林王,废皇后何氏为王妃,迎立新安王萧昭文为帝。

    朝中大臣都被召入宫中,听关于废帝另立的宣布。大部分人虽感到震惊,但见木已成舟,又慑于萧鸾之威,只好唯唯听命。

    二、杀戮诸王废帝自立

    萧鸾迎立15岁的萧昭文为帝后,完全操纵了朝政,萧昭文只是他发号施令的幌子而已。新皇帝刚继位,就发布诏令封萧鸾为宣城郡公,任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故人们又称其为“录公”。

    为了树立一己势力,萧鸾任命身有残疾的始安王萧遥光为南郡太守,破格提升中书郎萧遥欣为兖州刺史。二人都是萧鸾的哥哥萧凤之子。他自己的孩子年龄尚幼,所以特别倚重这几个侄子。

    对他废帝另立的行动最反感的,恐怕就是高帝、武帝的子孙了。司徒、鄱阳王萧锵是萧昭业的叔叔,萧昭业被废时,他竟连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萧昭文被立后,萧鸾权重内外,朝野皆知其有不臣之志。萧锵对此很担忧,便乘车到萧鸾处造访,以探其志。他刚一进门,萧鸾来不及穿好鞋,就急急忙忙跑到车后迎接,又恭恭敬敬引萧锵入内。二人落座,说起国事、家事,萧鸾声泪俱下,痛心不已。萧锵见他如此诚恳,也就打消了对他的怀疑。但萧鸾却已经产生要铲除萧锵的心思了。

    朝廷许多人属意萧锵,希望他起事反鸾。但萧锵怕事情办不成,十分犹豫。一日,萧鸾忽然接到鄱阳王府典签密报:萧锵与随王萧子隆密谋起事。萧子隆是武帝萧赜第八子,年方21岁,有文才,长得身高体胖,萧鸾在萧赜诸子中最害怕他。萧鸾对此密报既震惊又窃喜。他一直对萧锵、萧子隆很不放心,知二王在皇室和朝野中极有影响。过去苦于找不到借口杀他们,现在天赐良机,正好下手。当夜,二王被杀,家财皆封籍。

    武帝萧赜第七子江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听到叔叔萧锵和弟弟萧子隆的死讯,气得咬牙切齿,决意举兵攻打京师。

    此时,萧子懋的母亲阮氏尚在京师建康,他怕举事后母亲遭害,便秘密派人带信入京迎母到江州。阮氏读信后,忙将此事告诉同母异父的哥哥于瑶之要主意,于瑶之又马上将此事密报萧鸾。萧鸾闻报毫不迟疑,立即假黄钺,派中护军王玄邈讨伐萧子懋,又遣裴叔业和于瑶之先袭江州府驻地浔阳。萧子懋闻讯,率府州兵力据城自守。于瑶之的哥哥于琳之在萧子懋府中任中兵参军,他假作关心,劝萧子懋重金贿赂裴叔业,使其退兵以免祸。萧子懋便派他前往。于琳之见到裴叔业,报告了城中的虚实,劝其马上出兵。裴叔业依其计,派四百人随于琳之入州城,汀州僚佐见状,纷纷奔散。于琳之亲带200人拔刀冲入斋内,命人杀死了萧子懋。

    萧子懋死后,萧鸾开始对诸王大开杀戒。他首先派平西将军王广之率队袭击南兖州刺史、安陆王萧子敬,将毫无戒备的萧赜第五子、年方23岁的萧子敬杀死。接着,派徐玄庆前往江陵,伺机杀害文惠太子第三子、荆州刺史、临海王萧昭秀。萧昭秀只有12岁,因得西中郎长史何昌寓保护才暂免杀身之祸,后改封巴陵王。同时,派裴叔业称奉旨杀害高帝萧道成第十五子湘州刺史、南平王萧锐。19岁的萧锐怯懦无能,俯首就戮。

    萧鸾又任命吴兴太守孔琇之行郢州事,要他加害萧道成第十八子、郢州刺史、晋熙王萧鈺。孔琇之推辞新职,因萧鸾不准,绝食身亡。萧鸾只得令裴叔业前往郢州,杀死了16岁的萧钰。南豫州刺史、宜都王萧铿也被裴叔业杀死。

    中军将军、桂阳王萧铄是萧道成第八子,与鄱阳王萧锵齐名。萧锵好文章,萧铄好名理,故世人将兄弟二人并称为“鄱桂”。萧锵被杀后,萧铄心中不安,特到萧鸾处试探。回府后,萧铄面带悲色,对左右说:“录公待我殷勤有礼,流连不能已,而貌有惭色。由此看必要杀我。”果然,当夜三更,萧鸾派兵围其宅,将其杀害。

    在萧道成诸子中,萧鸾最畏忌江夏王萧锋。萧锋是萧道成第十二子,有才行,勇猛力大。一次,萧鸾与他交谈,说萧遥光有才力,可委大任。萧锋暗刺他说:“遥光之于殿下,犹如殿下之于高皇帝,卫宗庙,安社稷,实可长远寄望于他啦。”萧鸾听了,脸色顿变。萧鸾诛杀诸王,萧锋又写信怒斥,所以萧鸾很怕他,不敢像杀其他王那样明火执仗,便另生计,派他兼任祠官,以便伺机行事。一天夜里,萧锋在太庙值班,一队兵士冲入,乘其不备将他抓获。萧锋出门登车,兵士们刚欲随后登车,他挥拳左右开弓,将数人击倒在地,后因寡不敌众而被害。

    典签柯令孙奉命杀害建安王萧子真,19岁的萧子真是萧赜第九子,吓得浑身发抖,逃入床下,柯令孙伸手将他拉出。萧子真跪地哭泣,请求废为奴隶以求生,柯令孙不听那一套,将他杀死。

    萧鸾又派中书舍人茹法亮杀南兰陵太守、巴陵王萧子伦。萧子伦是萧赜第十三子,虽只有16岁,但英勇果断,为人不凡,城内又有守兵。萧鸾怕他不肯俯首就死,问计于典签华伯茂。华伯茂与茹法亮赶往南兰陵,至郡后,茹法亮向萧子伦宣示赐死诏书,华伯茂亲自手执鸩酒逼其饮下。

    萧鸾杀害诸王,皆令典签动手,诸王除萧锋外竟无一人敢反抗。典签为萧鸾出了大力,萧鸾也由此深知典签之弊,为了自己的后代免受其害,特下诏:“自今诸州有急事,当密以奏闻,不必再遣典签入都。”从此以后,典签的权势渐渐减轻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萧鸾以皇太后名义下令,废掉了傀儡皇帝萧昭文,自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建武。

    为使自己称帝更加名正言顺,萧鸾宣布自己为高帝萧道成第三子,又追尊去世的父亲萧道生为景皇帝,母亲为懿后。他的哥哥萧凤死于宋朝,此时也被追封为始安靖王,又改“凤庄门”为“望贤门”,将太极东堂上所画凤鸟题为“神鸟”。改鸾鸟为“神雀”。

    三、重用谏臣诛灭不轨

    萧鸾即位后,政事不分大小巨细,皆要亲自过问、处理,纲目亦过分细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的常行职事也莫不请示汇报,取决于诏敕,文武官员的任用选换也不归吏部管理,由他一人说了算。萧鸾事必躬亲,一是因为他年轻时就颇具吏才,二是他以吏事权诈得国,惟恐臣下也步其后尘。一日,他接到南康王侍郎钟嵘的上书,称古者明君是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惟恭己南面而已。萧鸾阅后心中不快,对太中大夫顾暠说:“钟嵘是什么人,竟欲断朕机务?卿认识他吗?”顾答:“钟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纳之处。况且繁碎的职事,各有所司;今人主总而亲揽,是人主愈劳而臣下愈逸,正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臣匠斫’。”萧鸾一听话不投机,便顾左右而言他了。

    以节俭不慕奢华而闻名的萧鸾,称帝后更大张旗鼓标尚节俭。他下诏罢武帝萧赜所起的新林苑,将地还给百姓;废文惠太子萧长懋所起太子东田,斥卖于民间;武帝萧赜时的舆辇舟乘上的金银饰物,全部剔除给主衣库收藏,而掖廷的宫殿服御却一无所改。太官元日为他上寿,席上有银酒杯,萧鸾很不高兴,要人马上将其击碎。不过他在宫中设宴,却是银器满席,异常华丽。

    像萧颖胄这样直言的大臣,萧鸾晓其忠心,故不但不怪罪,反而加以重用。治书侍御史薛聪为人耿直,弹劾百官,不避强权,萧鸾想宽恕一些犯有过失的大臣,薛聪总是毫不相让,据理力争。萧鸾很欣赏他,常说:“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其他人呢?”贵戚勋贵也畏惧薛聪,不敢放肆。萧鸾对他特别看重,任其为直阁将军等职,亲卫禁兵全交给他管领。群臣罢朝之后,薛聪总是陪侍帷幄。凡时政得失,动辄匡谏,多被听允。

    对其他一些大臣,萧鸾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萧谌助萧鸾废萧昭业,立了头功。当初,萧鸾许诺事成之后,任他为扬州刺史,然而却任为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萧谌非常不满。由于他的功大,兄弟都跟着沾光。萧谌封衡阳郡公,哥哥萧诞封安复候,任为司州刺史;弟弟萧诔封西昌候,满门显赫,令人羡慕。萧谌自恃功高,常常干预朝政。

    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六月的一天,萧鸾与萧谌及尚书令王晏等几人设宴欢聚,尽兴而散。众人告辞时,萧鸾又留萧谌说话。过了一会儿萧谌告辞,来到华林阁,突然数名执仗卫士走近,不由分说抓住萧谌,把他押回。萧鸾不愿亲自出面,派左右莫智明数说萧谌道:“隆昌之际,非卿无有今日。今卿一门二州,兄弟三封,朝廷相报也达极点了。卿恒怀怨望,说什么炊饭已熟,合甑给与别人!今赐卿死!”杀死萧谌后,萧鸾还杀了萧谌的弟弟萧诔,又派黄门郎萧衍为司州别驾,让他杀死了萧诞。

    一次,萧鸾仔细查看武帝萧赜时的诏书,发现写给王晏的手敕竟有300余纸,其中有永明八年(公元490年)萧赜手敕,问萧鸾可否代王晏任吏部尚书,王晏回称:“萧鸾清干有余,然而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王晏是萧赜的心腹,萧鸾要废萧赜的儿子萧昭业,他欣然推奉,萧鸾即位后,王晏自认为佐命新朝,便常在人前菲薄武帝萧赜,引起众臣反感;他在新朝任尚书令,独断专行,内外要职都安插上他的人,常与萧鸾争用人,令萧鸾感到无法容忍。

    对王晏,萧鸾一方面要用他,另一方面又厌恶、猜忌。他想除掉王晏,又怕人说他滥杀功臣,犹豫不定,难下决心。侄子萧遥光看出他的心思,劝他诛王晏。奉朝于文粲密探萧鸾之意,投其所好,告发王晏有异志。萧鸾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