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走向和谐之门 > 走向和谐之门第3部分阅读

走向和谐之门第3部分阅读

    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第七、洗濯不净恩。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八、远行忆念恩。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说的:“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第十、究竟怜悯恩。佛说:“母亲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样永恒,这样长久,这样无微不至!不管子女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还是光宗耀祖的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对儿女就是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佛说:“假使有人为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佛家所讲述的《父母恩重难报经》,从我们的具体生活说起,父母的一生都在关心帮助子女。子女的一切,从胎儿到出生,到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没有一样离开父母的关怀。读罢此经,没有人不为之感动的!读罢此经,方知自己是忘恩负义的人。看看今天的社会,有多少人或为功名,或为妻子,或为金钱而疏远父母,甚至嫌弃父母,背离父母,虐待父母。我们甚至听到新闻报导说河北有为赌博还债杀害父母,北京有因婚前同居不遂杀害父母,陕西有为抢夺财产杀害父母,种种大逆不孝,令人痛心不已。

    中国古代著名的唐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家喻户晓的唐诗。诗中描述的是一件生活中极平常的事,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为他缝制衣服,一针一线,密密地缝,就怕缝得不结实。因为儿子外出不知何时归来,要是缝制得不牢固,儿子离乡背井在外,会带来不方便。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母亲的爱,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已融进里面了。所以诗人感叹地说:母亲的恩德就像太阳,作子女的如同小草。小草又如何能报答太阳的伟大恩德呢!

    第一章 思想和谐 第三节 遵循伦常(2)

    我们再从道家的善恶因果感应定律来体会孝道。太上老君《太上感应篇》中说道:“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里指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福和祸都是自己造作,自己招来的。因此他教导人要“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并指出,行善之人起码是忠孝友悌都能做到(能忠效国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样的人,人人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不求自来,凶事会远避他,神灵会卫护他,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的。道家著名的《劝孝文》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意思是说,我能孝顺,给孩子做好榜样,自然没有不孝的儿子,儿子能孝顺,自然没有不孝的孙子。一代传一代,这是最大的善事。这是最丰厚的利益了。小时候,我常听母亲讲这样一个故事,可算这句话最好的脚注吧。有一个人嫌自己母亲年老多病,就叫他的儿子,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放在破车上,推到山林里去,扔弃不管。他的儿子就照办了。然后回到家里来,他父亲见儿子回来,就问:“您为什么把破车又带回来了?”他的儿子回答:“这破车等您老的时候还有用。”这句话反映的不正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不孝之因,得不孝之果吗。现在社会的孝道文化已经很可怜了,恩师蔡礼旭谈到自己有许多好朋友,大部分都上了年纪,七十多岁的人,地位钱财不缺,儿女个都受过高等教育,拿到博士、硕士等学位,却一个个飞到国外,再也不回来了,独留两老口子躺在医院不能动,老太婆和老公公两人,您看看我,我看看您,彼此抱怨一阵,生了那么多儿女,读了这么多书,又有什么用?然后,双双对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日子一天一天这样过去,唯一的好朋觸岤d―“电视机”来陪伴。您说这多可怜,多悲哀!而且,现在一个儿子讨了老婆,等于嫁出去了一样,往往跟岳父母好得很,而疏远了自己亲生的父母。再,就算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媳妇也不见得能孝敬公婆。这说明我们这一代的孝道真是出了问题,文化也出了问题。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孝子呢?真正的大孝子,不只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能孝顺天下人的父母。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要把自己的儿女看得那么重,实际上,天下人的儿女都是您的儿女,天下人的父母都是您的父母,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心量放大呢?如果将心量放大了,以天下人的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人的儿女为自己儿女,有这种心量的人,就可以大孝以治国家乃至天下了。德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很厉害,为什么?实际上就是他们能视他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他们走在街上,要是看见哪一个孩子行为不端,马上把这孩子叫来训斥一顿,为什么?因为在他心目中,德国的孩子都是他的子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去关爱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文天祥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意思是要我们用真诚和真心照谁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照我们身边人的历史。我们要让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的公婆感受到――因为有了我们这样的子女,他们的晚年也会这样幸福;因为有了这样的妻子,有了这样的先生,我们的人生道路才会这样圆满幸福;也要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有了这样的父亲,有了这样的母亲,他一辈子成长过程中才有了好的引导和教育,等他长大了可以开口说:“我的成功全部都是因为我父母的付出和教导。”所以丹心是要照亮我们身边所有亲人和朋友的人生。

    每一个做到“孝”并遵从伦理道德教诲的人,都会对人对己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新加坡许哲女士,一位貌似平凡的女性,有着一颗时时刻刻关爱他人的存心。她说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爱人助人就是做人的本分。她所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慈爱,感受到她的真诚付出,通过她感觉到社会充满温暖、充满温馨,就仿佛大同世界一样。我们对于圣贤的教诲要很有信心。传统道德的教诲不是束在高阁上的理论,接受圣贤教诲的人能用真诚爱心去对人,“爱人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都做到了这一点,社会就是诚敬友爱,和谐互助的团体。

    当我们不遵从大自然的法则,五伦关系会起冲突。现在的社会现象暴露的也常常是冲突。夫妻关系冲突,父子关系冲突,甚至父杀子,子弑父的巨大冲突,也见诸报端。君臣关系也岌岌可危,很多地方常常出现员工与公司之间闹纠纷。许多人做事缺乏理智,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到最后都会是两败俱伤,所有这些现象表明现代人还真正缺乏一种德行教育。

    何谓“德”?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此之谓德。五伦关系是“道”,当我们顺从父子关系,不逾越的去尽自己“父”之职,去尽自己“子”之分,就是有德。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当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就可以登堂入室,打开和谐之门了。请您记住:当下就是开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人生只要肯开始,永远都不晚,都可以化危机为转机。您看《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当我们在读圣贤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力行“慎于始”的态度,反而是一种障碍。所以态度决定我们的成就,绝对不是成就以后才来修正我们的态度。好吧,我们现在都来立身行道,具体将祖先道德的教诲落实在我们的人伦关系之中。

    第二章 心灵和谐 第一节 心存仁爱(1)

    第二章心灵和谐

    内心要有取舍的准则,30岁前用加法生活,之后用减法生活,要懂得舍得,什么才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守护的。用宁静的心去守望内心的抉择,用智慧的心去洞察一切。静止的水才能照见影子,当你心如止水时,才能照见心灵的愿望。在30岁时不妨停一停,要懂得反思。僧人穿草鞋,低下头,才能看得穿。当心静时才能听见世界的声音。懂得技巧并不是难事,能用敏锐的心去聆听世界的人却很少,那就是能力。愿意听,还要听得懂。菩萨的心就是观世音――观察世界的声音。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能决定生命的宽度。赤子之心,生活中没有苦难可以剥夺。心灵里可以有洒脱的角落,胸中可以有大豪情。

    ――摘自于丹《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人的大脑,同电脑有一些相同之处。电脑由于上网或其他一些因素感染了病毒,让电脑操作起来很缓慢,这时就要对电脑杀毒,做磁盘整理,清理垃圾文件等。我们人脑也是由于接触了不同的人,看了不少的书,那些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生活理念塞满了大脑,就找不到生活的方向,这时就需要整理思想,疏导情绪,可如何去整理和疏导呢?这就要有一个心理指导,这指导就像电脑所用的杀毒软件、优化大师一样,指导你的大脑进行轻松正常的思维,获得幸福感觉。俗话说,人的身体需要调理排毒,大脑思维也需要有疏通排毒的时候。

    ――李牧遥

    第一节心存仁爱

    国内很有名气的某影视明星在接受记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是凡人,我们身上有的缺点普通人也有,只是媒体把它夸大了。他讲得对也不对,讲得对是因为他说的是实话;不对的是他没有想到自己是公众人物。事实上,社会给您多高的荣誉,您就要承受多大的担子。我们很多人位置上去了,可是德行却未上去,这样的人迟早要出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引导和管理好四类人物:教师、医生、公众人物和公安人员。一个真正智慧的人,真正有大成就的人,就像稻田里的稻穗,越是饱满,头垂得越低。我所熟知的樊政炜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赫赫有名的集团董事长,在听我讲到关于提升员工德行教育和感恩的建议时,竟多次托人向我表示感谢,一名企业的领导念念不忘自己最底层的员工,这样的企业如何不能兴盛呢?也正是同这样有德行的人交往,我才得以写出《和谐之门》。

    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曹里斯讲过这样一句话:人类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东方前进。其实,曹先生看中的就是东方的“仁爱之心”啊。我们这样分析:西方哲学以自我为中心,念念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由此所延伸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就是竞争。竞争升级成为斗争,斗争再晋升就变成战争。我们静下心来看看周围,自私、竞争、斗争和战争,不是每天都在人们的内心、家庭、工作单位乃至全世界上演着吗?而战争一旦展为核子战,必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结局!其实不是核子弹爆炸了叫末日,当人的道德伦理观念都沦丧的时候,人的生活跟禽兽就没有两样:父杀子,子弑父,君不君,臣不臣,生不如死的抑郁、自杀倾向啃噬人心……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人间末日。所以我们与其担心社会在不久的将来会混乱,不如就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救起,不要再走这一条道路了,因为这是死路一条。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我们分析一下:如果您起心动念想到的都是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您就会升起惭愧心,从而反省自己,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仁爱的体现了。当您心存仁爱,您就会找到出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就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当仁爱再提升,就成为互助互爱。这种互助互爱扩大到整个世界,就成为我们儒家讲的大同世界。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种存心,都用这种心态去对待他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非常良善、非常和谐。所以唯有人心回归到仁爱教育,回归到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才能够真正扭转人类前进过程中带来的厄运。

    第二章 心灵和谐 第一节 心存仁爱(2)

    仁爱要如何做?具体的就是孝顺父母、感恩师长,做人当孝为先。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就倡导“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国人世世代代以孝齐家,尊老爱幼,这也正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所在,也是我们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父母养育之恩永远报答不尽。可以说,父母就是一重天,求神拜佛不如在家孝敬父母,孝诚则灵。孝敬父母不仅可以修行积德图好报,还可以立身立行为子孙做榜样。您孝敬父母,您的孩子也会孝敬您;反之您虐待父母,您便会遭到同样报应。这是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辩证法的规律。

    有这样一篇使我们痛心不已的纪实报道,叙述的事情是一位家长,从培养孩子上中学、上大学、找对象、结婚、买房子、一直到分配工作,夫妇两人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点血汗钱全部耗尽,还欠下不少的外债。好不容易盼到孩子安排了工作,可是孩子却怕苦怕累,挑剔工作,几易岗位,入不敷出,天天敲骨吸髓向父亲要钱,有了小孩以后又让父亲养孙子,支付高额医疗费。身患五种疾病的他还不得不透支生命,用赚来的血汗钱接济儿子、儿媳和孙子。这位家长无奈地说:“看来,不到死的那一天.我是难以清闲下来啊!”

    当今社会出现的何止是这样一个家长,又何止是这样一个孩子。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乡总计有3o%左右的成年人被父母供养着。翻开报刊,打开电视.经常看到子女虐待摧残父母的报道。有的丧心病狂为贪图父母钱财,不惜惨无人道的杀害父母,甚至肢解毁尸;有的把父母逐出家门,让其冻饿而死。凡此种种,骇人听闻。

    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国画家范庆祥先生,有感于当前社会上很多年轻人不孝顺父母,还心安理得地做“傍老族”、“啃老族”,痛心疾之余绘画出一副倡导孝敬父母的《反哺图》。画帧上的题词为:“嗷嗷林鸟受于子,鸟哺何辞日夜飞”。先生还在他的画的边幅上题出:“乌鸦尚反哺,羊羔且跪||乳|,为人孝当先,子孙自然贤”。真是值得我们深思啊。

    周兴儒先生是我崇敬和感恩的人,他在校园里为学生输灌的“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理念让我终生难忘。有一位知名教授面对这三句话很感慨,他建议学生党员践行“三个代表”就应该先从这三句话做起,不错,真正有智慧的人一眼就能看穿这些道理。试想一下,大学校园里所谓的“天之骄子”真正做到这三句话的有多少啊?且不说“路遇长、急趋揖”,现在就是见到老师问个好的学生已经很少了。一名校长,如果走在校园里,他的学生都远远的打招呼,很热情,我想随行的人员一定能感知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怎么样?

    卡耐基有一句话:“心中充满快乐的思想,我们就快乐。想着悲惨的事,我们